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箱子里的大明_分节阅读_第217节
小说作者:三十二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6:24
  过了好一会儿,他的亲信家丁从旁边凑过来,低声道:“老爷,您的鼻血……”
  冯隽伸手一抹,那鼻血居然抹得干干净净,在脸上没留下半点痕迹。
  家丁低声道:“此人太过狂妄了些,刚才就该下令将他拿下,只要拿住了匪首,别的贼子自然不敢作乱。”
  冯隽摇了摇头:“你还没看出来吗?高家村真正的匪首根本不是他,那李夫人、三管事、皂教习、禾教习,个个都是匪首,哪个最大?拿下白鸢来只会逼迫高家村造反,唉,这高家村……本官该如何是好?”


第374章 回来了就好
  当冯隽清扫完了战场,安排好了民工,再次回到合阳县城里来时,已经又过了一天时间了,回到城里,才发现县城里弥漫着一股子不寻常的甜香味,似乎是蛋饼的味道。
  每一个老百姓都喜气洋洋。
  街边的每一个商铺,小吃店掌柜,都满脸笑容,像是在过节一般。
  他心情正烦闷呢,见到老百姓们这么高兴,不禁有点错愕,这气氛让他感觉到格格不入,随手抓住一个路过的小贩:“城里为啥这么香?”
  小贩吓了一跳,赶紧行礼:“启禀县尊大人,您在洽川码头剿匪这两天时间里,县城突然天降蛋饼雨,蛋饼落得满城都是,据马道长说,这是道玄天尊赐给咱们的食物,还过了一天‘天尊蛋饼节’,所以城里才弥漫着这股子甜香味。”
  冯隽:“啥?天降蛋饼雨?”
  他还以为这小贩吃撑了疯掉了呢,没想到旁边一个衙门的帮闲也凑了过来,乐呵呵地道:“我捡了两斤蛋饼回家,嘿,能吃几天了呢。”
  冯隽有点懵:“所以街上人人都在笑,就是因为这些蛋饼?”
  “那倒不是。”小贩有点小开心地道:“是因为大家都赚了一笔。”
  冯隽:“???”
  小贩道:“昨天高家村民团的人得胜归来,路过咱们县城,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时辰,他们好有钱啊,每一个士兵都很有钱,到了街上就买买买,小人昨天准备的商品顷刻间就被他们买光了。这条街上做生意的,全都赚了不少,昨天是咱们这几年来,生意最好的一天。”
  冯隽的眼睛微微眯了眯:“买?没有抢吗?”
  小贩笑道:“那些士兵看起来很凶,实际上却是很规矩的人呢,个个都好言好语的,一点也没有仗着自己的拳头说话。”
  冯隽内心有点复杂,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这高家村民团,比流寇和官兵都要规矩么?
  流寇摆烂也就不必说了,官兵那一边,就算是最守规矩的精兵,也免不了会有一些吃拿卡要,买了东西不给钱的情况,更别说吴自勉、李英那一类的垃圾武痞了。
  没想到高家村民团居然可以做到秋毫不犯。
  实在是让他有点意外。
  自从昨天与白鸢一席交谈之事,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高家村民团的事,详细地写一封奏章递上去,现在听了小贩和帮闲的话之后,这个事倒是暂时考虑清楚了,先不写奏章吧。
  但是,奏章不写,有件事却必须要去做一做。
  冯隽回到县衙门里面,脱了官服,换上便装,将自己打扮得像一个商人似的,带着一队亲信家丁,出了县城,快马加鞭,向着澄城县城跑了过去。
  他得去见见梁世贤!
  ……
  白水王二,带着一百名王家村民,终于回到了家乡。
  看到高家堡外那口水池子,身后的一百个村民,起码有一半人泪流满面:“和高家村的缘份,就是从这一口水池开始的,王二大哥当年带着我们来高家村偷水……得赠面粉……”
  三十二带着高家村的管理班子,微笑着迎了出来,在他们身后,还有大群种家村、郑家村、王家村的村民,其中有一大半是当年的第一批劳改犯。
  双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大家都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呢。”三十二笑道:“王好汉,王家村的农田现在都已经降过雨了,甚至都已经播好种了,你和你的人只需要去办个手续,就能将农田领回来,很快就能【安家立业】。”
  王二有点尴尬地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一百名王家村民,经过几年的辗转,到处与官兵作战,早就已经……
  他摇了摇头,叹道:“农田就算了吧,这么多年,农田肯定已经有别的人在耕种着了,咱这群人一回来,又要去争那些农田的归属,反而不美。让他们加入民团吧!这伙人种田是种不了的了,打仗兴许还行,至少他们看着箭矢飞过来眼也不会眨了。”
  这话倒也在理。
  三十二微笑:“行!”
  王二又道:“我头上挂着个天下第一反贼的名头,若是一直以本来面目示人,恐怕给高家村惹来祸端,我打算改个名字,就叫做王老虎,你觉得这名字如何?”
  三十二:“噗!”
  王二:“???”
  三十二摇头:“你们取名字的手段,天尊都吐过好几次槽了,就不能取点更有创意的名字吗?”
  王二:“这名字不是挺好吗,天尊是?”
  三十二摊手:“在这里住上一阵子便会知道的,当年送你们面粉的,便是天尊,祂老人家可是一直在看着你的呢。”
  王二心中一惊,抬起头,却什么也没看到。
  “人在做,天在看,天尊一直都在看。”三十二:“王好汉做的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天尊都看在了眼里,所以高家村里也一直都为王好汉留了一个位置。”
  王二虽然不知道天尊是谁,但却感觉到了三十二话里的意思,对着天空抱了抱拳:“王二承蒙天尊看得起了。”
  三十二:“王好汉就先带着你的人去兵营吧,你看,那边就是兵营,禾教习已经恭候已久,他会安排你的人在兵营里找到位置的。”
  王二:“我在洽川码头已经见过禾教习的手段了,端的是厉害,这一次过去,必定好好跟着他学习。”
  他带着王家村民,大步走向了兵营,而兵营门口,程旭早就已经恭候多时了,看着王二脸上的蒙面巾,程旭也指了指自己脸上的蒙面巾,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王二倾刻间会意:“你也是?”
  程旭:“我也是!”
  两人抱了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
  另一边……
  冯隽带着一群家丁,低调地来到了澄城县中,本来是打算径直去拜访梁世贤的,却没想到,到了县衙门却听守门的人说,县尊大人去了城隍庙。
  冯隽便又带着家丁,一路寻到了城隍庙来。
  离庙还有一条街呢,远远就看到庙里耸立着一座巨大无比的雕像,那雕像比庙里所有楼都高,从一大堆低趴的建筑物上空伸出半个身子来,上面渡着一层金粉,映着阳光,闪闪发光,宝相庄严。


第375章 三年任期已满
  冯隽远远地看到金色的雕像,吓了一大跳:有没有搞错?澄城县本官又不是没来过,以前没有这么大的雕像啊,这是才建成的?
  赶紧叫住一个路人:“你们澄城县啥时候冒出来一尊这样的雕像?”
  他这时候没穿官服,便装打扮得像个商人,那路人听他说的内容就知道是外地来的,顿时翻了翻白眼,像看土包子似审视了他一番:“那是咱们县城里所有的有钱人,一起筹款修建的道玄天尊圣像,才修好没两天呢。”
  冯隽心里微动,道玄天尊这个名字,他听过,马天元马道长求雨时,不就是自称向这个天尊求的雨么?还说四海龙王都是天尊拎着脖子抓来的。
  路人有点小骄傲地道:“这天尊圣像建得棒吧?咱们各行各业出动了上千人,建了小两年才修好呢。”
  冯隽“咦”了一声,上千人建了小两年?有没有搞错?这可是大灾之年,你们搞这种事?不怕饿死么?不对,等等!我这一路过来看到的澄城县,都是没有受灾的模样。
  他低声问道:“道玄天尊在澄城县降过雨?所以你们才为他建了这个雕像?”
  路人笑:“岂止降雨,天尊亲自出手,帮我们打败了固原叛军呢。”
  “亲自出手?”冯隽吓了一跳:“怎么个亲自出手法?”
  路人挽起袖子,比划了一个从天而降的掌法,嘴里还配了个音:“尔等叛军,还不受死?”
  “看,就这样,从云层里一巴掌拍下来,天尊的手有十几丈宽,轰的一声地动山摇,固原叛军吓得尿裤子,哈哈哈。”
  冯隽听完,默默地在心里给这个路人头上贴了一张“有病”的标签,抱了抱拳道:“多谢兄台的指教。”
  说完赶紧闪人。
  家丁凑过来低声道:“老爷,那人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冯隽:“那人疯了,我们还是直接去问梁世贤吧。”
  有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像领路,他们也不用问路了,对着雕像的方向快步走,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城隍庙。
  庙门口还挂着“城隍庙”三个字的牌匾,并没有换成“道玄天尊洞”,这当然是来自于李道玄的法旨,他不准小人们换了城隍庙的牌匾,因为这个城隍庙在他眼中,是澄城县的地标级建筑物,历史文化遗物,在后世还是个旅游风景区呢,可不能因为他的恶搞变了名字,那样有点不美。
  城隍里的布局也没有变化,主殿里供奉的依旧是城隍,李道玄那巨大的金身雕像,是摆在庙宇后方新开辟的一片空地上的。
  冯隽走了好半天,才走到了雕像脚下。
  一眼就看到了梁世贤,正站在雕像脚下,双手捧着一柱香,端端正正的给道玄天尊圣像上香。
  冯隽心里一惊:梁大人也搞这些?
  只见梁世贤上完了香,亲手拿起了鼓槌,对着旁边一口大钟,恍地一声敲了下去,钟声悠扬,直冲天际。
  李道玄这时候正在吃淳化饸饹,就在数分钟前,他在某宝买的淳化饸饹送到了,赶紧给自己整了一碗,端在手里,一边吃,一边感叹着不是合阳县的水鲜饸饹,有点小遗憾呢。
  见到箱子上“澄城县城”在闪光,他便随手一点按钮,跳了过来,就看到梁世贤刚刚上完香,正对着自己的金色巨大雕像低声念叨着什么。
  他的声音很小,但李道玄只要打开“关注”功能,便能听得个清清楚楚。
  “启禀天尊,下官在澄城县任知县一职已满三年,得回京述职,调任到别处了。”
  梁世贤的语气里颇有些萧索:“下官在澄城县这三年时间,多得天尊照顾,送粮送钱,帮助下官救济百姓,如今下官要走了,天下苍茫,也不知道会去往何处,没有天尊相助,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做得了一个好官,唉……”
  李道玄听到他这一么说,才猛然一下反应过来。
  梁世贤是在天启七年底来到澄城县做知县的,随着他上任同时带来的还有天启皇帝的死讯,这一转眼,三年时间如梭飞过,明朝的地方官三年一届,他的任期满了,必须回京述职,然后调往别处了。
  这对于澄城县来说,是一件足以掀翻过来的大事,难怪他冒着“打扰天尊清静”的风险也要敲钟。
  梁世贤喃喃地道:“下官调任之后,接任者也不知道是清官还是贪官,若是清官,那自然是极好的,若是来了个贪官,只能求天尊您老人家施展神通手段,惩治贪官,保护黎明百姓了。”
  他这一副交待后事般的语气,倒是挺惨的。
  李道玄皱起眉头听着,心里也在盘算,这个梁世贤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若是换个贪官来,我必然要出手拍死,但死了县令这种级数的官员,朝廷肯定会非常重视,到时候闹腾起来,就很麻烦了。
  他正想到这里,就见冯隽走了过来,在梁世贤身后笑着招呼道:“梁兄,你对着雕像嘀咕些啥?”
  梁世贤的嘀咕声很小,只有他和李道玄听得到,也不欲说与别人听,所以冯隽是一个字也没听到,还以为他在对着神仙雕像许愿呢。
  这一声招呼,吓了梁世贤一跳,转过头来,才发现来的是自己的后辈,冯隽。
  冯隽的岁数比梁世贤小那么几岁,在东林书院里也算是梁的后辈。
  两人都是东林书院听课的学生,也即同窗,在明朝的官场里,这种同窗关系铁得很,官场拉帮结派,基本上都是从师徒和同窗关系玩起。
  梁世贤有点意外:“咦?冯兄怎么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6页  当前第2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7/8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箱子里的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