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65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转眼就到了十天后的六月初六,贡院大门再次敞开,数千名举子和大学生背着考箱提着考篮,熙熙攘攘进入贡院,接受搜身,然后入龙门、进考场、领考题、进号舍,把东西放好,便开始审题答题。
  一切都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看上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少了那四五百举子,完全没影响。
  而且也不知道是一回生二回熟的缘故,还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原因,这次考试从头到尾丝滑无比,一点乱子都没出。
  考试之后,又过了两天,礼部南墙再次张出榜单。
  这次一眼望去,皇榜上尽是国子大学的大学生。
  最后一统计,本科共录取进士一千人,其中八百八十名大学生,余下的一百二十人中,南方举子七十二人,北方举子四十八人,正好是六比四。
  虽然北方举子的录取人数依然是最少的,但他们依然很高兴,首先这是开国以来历次科举中,他们跟南方举子差距最小的一回。
  再者,国子大学的大学生里头,北方人比南方人还要多。
  这说明他们北方人就是不比南方人差,彻底推翻了之前普遍认为的北方人就是不如南方人的谬论。
  而且这次还终于实现了分科取士,皇榜上的名单也是分为五组——
  其中律学进士四百二十人,第一名黄观。
  户学进士两百一十二人,第一名夏原吉。
  工学进士九十二人,第一名胡俨。
  礼学进士一百七十八人,第一名蹇义。
  科学进士九十八人,第一名刘祥。
  刘祥也是国子大学的毕业生,所以本次科举的五魁首,依然都出自国子大学。
  至此,洪武十二年的科举改革,终于在整整六年之后得以真正落实。天下人也终于清楚的意识到时代变了,一篇文章定终身的旧科举已成历史……
  而且这次朱老板就是要彻底抹去旧科举的痕迹,让自己的分科取士的新科举彻底取而代之了!
  为此他取消了之前的状元、榜眼、探花,将荣耀归于五魁首,也就是五科进士的第一名。这明显是在抬举科学、工学、户学,把他们拔高到跟另外两科同等的高度上。
  之前这三科可是一个考生都没有录取,这回朱老板直接取中了四百多人,将近占了总录取人数的一半。彻底为这三科打开了局面。
  无怪乎一些看榜的老儒,当场就流泪说:“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第一一五七章 功成、身退
  那些落第的举子也没什么好沮丧的,这都给他们机会重考了,录取名额还翻了一番,还是考不中,真的怨不得别人,纯粹是实力不济了。
  而且他们也看明白了,不上国子大学,不学那些所谓的‘旁门左道’,再考几回也白搭。于是他们纷纷打听,有没有可能入国子大学读上三年?
  一打听,还真有机会。国子大学的秋季班正在招生,现在报名还来得及。
  而且举人身份还可以免试入学哦。
  这就叫刚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可把举子们高兴坏了,一下子就有两千人报名。几乎所有的举子都选择了留京,在国子大学进修三年,三年之后再战,把握肯定要大很多。
  所以说,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用事实教育人。一次科举就让国子大学彻底奠定了全国头号学府的地位。
  各地那些抗拒改革的府学县学,这回也不改不行了。他们必须得按照国子大学的这套来教,不然就要被生员抛弃,被时代淘汰了。
  不会教怎么办?不要紧,各地衙门都有国子大学毕业的事务官,可以让他们接手官学嘛。等到天下的府学县学都被大学生把持后,国子大学就完成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
  当然,还有很多的孔孟门徒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阵地,仗着自己行政官的权力,将大学生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
  但就像黑子说过的那样,世间一切伟大的进步,第一次以悲剧出现,第二次就是喜剧——
  结果那些顽固派没想到,他们自己的生员们先不干了。看着别的州县已经开始按照新教材教授新知识了,他们却还在那捧着旧教材,一点新东西学不到,一个个能不着急吗?
  于是纷纷抗议自己学校不能与时俱进,还净教些没用的东西。大老爷们自然表示抗议无效,命他们安心学习,不要被邪门歪道蛊惑。
  甚至还有知县训斥生员们,不要名利心那么重,难道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吗?是为了求知悟道才对!
  更有甚者表示,真正的圣人门徒,就该安贫乐道,皓首穷经一辈子……
  种种顽固的态度、逆天的发言,彻底激怒了生员们。甭管嘴上说的多冠冕堂皇,谁读书不是为了考功名,不是为了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不然谁会吃那个十年寒窗苦?纯纯有病么?
  明摆着考不中进士的课程,还学习?学个屁学!于是他们开始罢课、上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有人要京控,去敲登闻鼓找朱老板告状。
  而那些背景深厚的生员,家里已经开始悄没声的运作,把守旧的县太爷换掉了。当然换上来的很可能也是守旧派,不要紧,那就继续换……甚至某地,一连换了三任知县,才把县学的课程改了。
  一出出令人捧腹的闹剧在全国各地上演,完美的印证了朱桢当初的预言。
  ……
  虽然这些都是后话,但站在鸡鸣山上,看着山下那些乌央乌央举子前来报名求学时,就已经可以清晰的预见到这些了。
  朱桢长长的松了口气,回头对一旁肩舆上的宋讷笑道:“老宋,咱们终于赢了呢。”
  宋讷虽然已经醒过来了,但中风太重,依然不能动弹。他老迈不堪的身体,已经耗光了最后一滴油,就连朱老板这种黑心资本家,都不忍心压榨他了,于是便恩准他致仕了。
  今天是宋讷在国子大学的最后一天,他想要再看国子大学最后一眼。朱桢便让人抬着他,亲自陪他在这座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校园里巡视最后一次。
  还正好碰上了秋季班集中报名的场面……
  看着之前势成水火的举子们,现在却纷纷转投自家门下,宋讷欣慰的笑了,含含糊糊道:“老臣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看到……”
  说着他自嘲的一笑道:“第一次放榜那天,老臣还以为完蛋了,吐血昏迷前心说,这辈子要带着遗憾去死了。”
  “是啊。”朱桢取笑他道:“第二天咱去看你的时候,你拉着咱的手哭的哟,鼻涕都甩出来了。”
  “那不是觉得对不起王爷,对不起学生们吗?”宋讷吃力道。说了这么简单的几句,他就已经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口水都已经流到了下巴。
  “说白了,你还是对本王没信心。”朱桢笑道:“我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吃亏?”
  “之前我爹一直是信心满满的,以为就算有问题,王爷也能在放榜之前解决,不可能让那样一张皇榜放出来的。”宋讷的儿子宋麟,一边给父亲擦口水,替父亲答道。
  “本王当时确实亲自复核过,虽然有一些疑点,比如步骤错误,答案却是对的,但没有抓到他们确凿的证据。”朱桢叹了口气道:
  “所以当时本王也不好硬拦,心说就让他们先蹦跶几天,回头抓到确凿的证据再收拾他们。”
  “王爷是对的。”宋讷又有力气开口道:“当时打草惊蛇不说,还没法像现在这样,一棍子把他们打死……”
  “只是没想到老宋你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朱桢歉意的看着就剩最后一口气的老头。
  “王爷千万不要这么想,老臣的身体早就不行了。能活着落叶归根,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宋讷笑笑,然后加重语气道:“其实六年前,老臣就该死了,是王爷又让我多活了这几年,才做成了震古烁今的大事!”
  虽然宋讷已经做不出什么表情了,但任谁都能看出,他此刻得意极了。
  他用尽全身力气,指向不远处鸡笼山上的功臣庙,傲然道:“老夫之功,还在其上!”
  宋麟宋璲闻之变色,这话能乱讲吗?那功臣庙里供奉的可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不说还没进去的徐达,单说已经在里头的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这些,哪一个是他们这些文臣可以望其项背的?
  “一点没错!”朱桢却重重点头,朗声道:“开平王他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功在社稷,利在百年,可让大明不逊汉唐;老宋之功,却功在华夏,利在千秋,能让大明远迈汉唐!”
  说着他很肯定道:“日后天下人都会明白这一点的。”
  “谢王爷。”宋讷感动得老泪纵横:“老朽飘零半生,碌碌无为,没想到最后有这番际遇,都得感谢王爷啊!”
  他坚持着让儿子扶自己下来,给朱桢磕了最后一个头,才离开了自己的战场。


第一一五八章 陛辞
  次日,宋讷便前往陛辞。
  按说,四品以下官员陛辞时只需要在宫外磕头即可,没资格当面跟皇帝道别。
  宋讷本以为自己一个国子大学的五品司业,自然也就是在午门外磕个头,递个谢表,然后就能回老家了。
  谁知他刚到,还没下抬舆,城门洞里便出来个穿着蟒衣的太监,朝他拱手笑道:“尊驾可是宋老司业?”
  “正是草民。”宋讷吃力的拱手还礼。皇帝已经恩准他致仕,所以虽然他还穿着官服,但已经是老百姓身份了,陛辞完了就要永远换回布衣了。
  “咱家可等着恁了。”太监笑笑,正色道:“有上谕。”
  “快扶我下来。”宋讷赶紧让儿子扶自己下了抬舆,跪地聆听上谕。
  “上谕,着宋讷乘抬舆入宫觐见。钦此。”
  “臣遵旨,谢皇上隆恩!”宋讷登时就泪水盈眶。皇帝破例接见自己,已经是殊恩了。还赐自己坐着抬舆进宫,更是莫大的恩典啊。
  “老司业,请吧。”太监招招手,两个净军便抬着一具腰舆过来。腰舆其实就是一把椅子,下面多了两根杠而已,十分的简陋。
  但在宫里,除了皇帝后妃和太子之外,没有特旨就连诸位王爷都得老老实实步行。开国至今也只有韩国公和魏国公,以及老曹国公李亨享受过这种待遇。
  虽然他这只是一次性的特权,而且完全是为了照顾他行动不便,但也足够他子孙后代一直吹下去了。
  ……
  宋讷坐着抬舆进了皇宫,一路上飘飘然来到武英殿。等了没多会,朱老板便宣见了。
  他便在儿子和那个太监的搀扶下进去金殿,颤抖的给皇帝陛下磕头,激动的谢恩不迭。
  “哎呀,老宋啊,你也要走了,咱是真舍不得你啊。”朱元璋搁下手中的奏章,起身离开御案,亲自弯腰搀扶宋讷,仔细端详着他。仿佛想看看,还能不能再留用几年。
  只见老头已经瘦成了一把骨头,中风的迹象也很严重。进来的时候嘴角应该是刚擦过的,这才刚谢了几句恩,嘴角就又有口水了。
  “不过看来你也确实该休息了。”他看宋讷思维还行,但是中了风之后形象没法看,嘴歪眼斜,半身不遂。
  堂堂国子大学司业哪能这副尊容?朱元璋只好放弃了挽留,叹气道:“你七十岁那年致仕,咱留了你一回。这次再不舍得也得放你走了。”
  “皇上对老臣实在太偏爱了。”宋讷感激涕零道:“老臣也舍不得皇上啊。唉,要不是这回中风太严重,臣也还想为皇上效力呢。”
  “唉,没办法,你这个身子骨,咱也实在不忍心再用下去了。”朱元璋遗憾的摇摇头,让人赐座。“你这样子咱也不赐宴了,就这么聊聊天,叙叙旧吧。”
  宋讷自然受宠若惊,朱老板的时间可是金贵得很,从来不跟人闲扯淡。能抽出空来跟自己叙旧,绝对是真爱了。
  然后朱老板动情的回忆起两人过往的岁月来……宋讷是元朝的进士,洪武二年朱元璋征集天下名儒十八人编纂礼乐诸书,宋讷就是其中之一,从此入了朱元璋的法眼,当过翰林学士,并以说经为当时的学者所崇敬。
  “咱记得当年你跟宋濂并称二宋,在文坛对执牛耳,很风光的嘞。”朱老板笑着提起过往。
  宋讷也是一脸唏嘘:“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老臣这些年,早就沦为文坛公敌,被他们唾弃了。”
  “是啊,还不都是因为咱让你去国子学当祭酒吗?”朱元璋倒是看得明白,笑道:“从那时起,你的名声就渐渐不好了。咱记得上回你致仕,就是被那帮人合伙捣鼓的。”
  “是。”宋讷点下头,六年前的遭际他至今记忆犹新,也是从那时起,他才彻底跟文官集团决裂的。“老臣当时自己也有错,太过不近人情了,所以才被群起攻之。”
  “咱却不这么看,咱始终觉得你没有错,不然也不会让你接着干。”朱元璋却摇摇头,断然道:“那群人有毒,从元朝带来的毒,别看他们嘴上一套接一套,说的冠冕堂皇,但其实一肚子的私心。他们考虑这个,考虑那个,唯独不会考虑他们的国家,考虑他们的皇帝。”
  “他们在元朝时那样也就罢了,毕竟是给异族当官,混口饭吃而已。”朱元璋说着露出愤怒的神情道:“可到了大明还这样,那就只能说明他们骨子里,就是这种货色!”
  “这次的科举舞弊案,又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最会堂而皇之的排挤异己,任人唯亲!你信不信,要是任由他们占据朝堂,不用几十年,大明就会吏治腐败、武备松弛,亡国之相尽显?!”
  “……”这话朱老板可以说,宋讷哪敢接茬,只能默默的听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0/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