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是梁王直辖领地的东大门,素来有重兵把守。只是以前防备的是土司作乱,现在防备的却是明军来袭了。
虽然普定堡丢了,让胜境关的守军紧张了一番。但也没有太紧张,因为前面还有罗山城和普安寨挡着,有咬柱元帅的两万先头部队。后面,平章大人更是聚集了十万大军,不日便可出关作战,战火应该烧不到这里。
所以全面警戒了几天,守将便不再风声鹤唳,士兵们自然也乐得不用枕戈待旦,该干嘛干嘛去了。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没消停几天,这日上午,东面城头的守军便看到大股烟尘腾起。赶忙禀报将领。
守将闻讯登上关城一看,从服色能判断出来的是大股元军。可等他们靠近了发现,来的是元军不假,却丢盔弃甲,也没有打旗号。
“将军,还关门吗?”城门校尉请示道。
“关。”守将沉声道:“先弄清他们的路数再说。”
“哎。”校尉无奈下去传令,沉重的关门开关一次很麻烦的。
那股散兵正是从普定逃回来的溃兵,在追兵的威胁下,他们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就跑了四个全马,已经快要累死了。但看到终点就在眼前,他们还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跑向了胜境关,结果发现关门关了。
溃兵们自然怒不可遏,在城下破口大骂,让守军赶紧开门。
“安静,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守将却只让守门校尉高声问道:“怎么如此狼狈?”
“布仁,你眼瞎了,没认出老子来吗?!”一个骑在马上的将领便高声喝道:“阿日昔呢,让他赶紧开门迎接元帅!”
“哎呀,是火赤大哥!”守门校尉听声识人,眼珠子差点瞪下来,完全没法将眼前这个风尘仆仆,须发散乱,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跟威风凛凛的副帅大人联系在一起。忍不住失声问道:“你们怎么弄成这样了?!”
躲在他身后的守将阿日昔,也探出头来:“副帅,元帅也在吗?”
“在。”火赤点点头,他身后一人,便摘下了遮面的斗篷,正是咬柱。
“快点开门。”咬柱也不跟他废话,因为胜境关守将本就是他的部下。
“快开门快开门!”阿日昔赶忙一面下令,一面快步奔下城门楼。
……
城门缓缓敞开,阿日昔一行恭候在城门洞,迎接元帅回到他忠实的胜境关。
阿日昔替亲兵给咬柱牵马入关,忍不住问道:“元帅,这是弄啥咧?”
“明军主力前来营救楚王,当雄跟木乃临阵倒戈,导致我军大败。”咬柱叹息一声。
“啊?怎么会这样?”阿日昔先是一惊,旋即恐惧道:“这岂不是说罗山城和普安寨都要投敌了?”
“嗯,所以说蛮夷靠不住。就是一群墙头草!”咬柱恨声道:“平章就不该倚重他们!”
咬柱为了逃避责任,疯狂的甩锅,都甩到自己上司头上去了……说完他也觉得有些不妥,咳嗽一声问道:“平章的大军怎么还没出发?”
“曲靖的常备军被元帅带走了大半,平章得先从各地调集驻军,集结起来才好发兵。”阿日昔叹气道:“昨天接到平章府的命令,说是大军已经开拔,不日便可抵达胜境关,让末将做好接应。唉,这下也用不着了……”
“不,你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咬柱却摇头道:“明军已经到了,估计很快就就会占领罗山城,决战近在眼前了。”
说着他加重语气道:“胜境关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了。要是有个闪失,曲靖危矣,云南危矣。一定不能再出岔子了!”
“哎,哎……”阿日昔顿觉压力山大,应声道:“那我这就关上关门。”
咬柱不禁老脸一红,身后的火赤忙出声道:“再等等,后头还有撤下来的部队呢。”
“哦……”阿日昔看两人的眼神发生了些许变化,变的有失尊敬了。不管在哪支军队,主帅丢下自己的部队逃跑在先,都会被鄙视的。
“那后头还有多少部队?”他又问道。
“……”两人竟无言以对,军队一溃逃,什么建制什么军令系统,通通都不存在了。敌军追的又紧,根本不给他们时间停下来收拢败兵,所以两人也不甚了解军队的最新情况。
“多少人入关就有多少军队。”咬柱只能厚着脸皮道:“你就先准备一万人的吃食吧,让他们填饱肚子,早点恢复战斗力。”
“哎。”阿日昔赶紧命人照办。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达里麻已经运了大批的粮食过来,准备供大军出征时使用。而在元军的认知里,是没有‘挪用’这个概念的,向来是有就用,手快有手慢无。
“同时加强戒备,千万别放那帮土司兵入关,他们已经是敌人了!”咬柱咬牙切齿道:“胆敢靠近,杀无赦!”
“是!”阿日昔忙高声应道。
咬柱又嘱咐一句:“一定不能再出篓子了!”
“元帅放心吧。”阿日昔忙拍着胸脯道:“我亲自在城头盯着,看到敌人就关门。”
说着他自信的一指险要的关城道:“只要门一关,胜境关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千万不要大意,明军太狡猾了。”咬柱实在是不放心。他平日自诩足智多谋,却被明军耍的跟猴儿似的。阿日昔还不如他呢。
阿日昔耐心应着,却有些暗暗不屑,觉得咬柱被明军吓破胆了。
咬柱已是疲累欲死,也实在没力气跟他多说了。还是赶紧吃点东西补个觉,抓紧恢复精力,好接管城防是正办。
火赤的状况也差不多,都是强弩之末,精疲力竭,一行人便先行去阿日昔的衙门歇息了。
咬柱躺下之前还在想,只是睡一会儿,应该出不了什么篓子吧。
第九六四章 西边日出东边雨
咬柱一行刚入城没多久,天就下起了雨。云贵素来天无三日晴,下雨并不稀奇,但稀奇的是,站在关城上左顾右盼,就会发现东面贵州地界在下雨,西边云南地界却依然是晴天。
这是胜境关的奇景,号称‘风雨判云贵’,说你只要看看天气便能知道哪边是云南,哪边是贵州。
关城上的守军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们死死盯着远处山道,时不时就能发现一伙溃兵逃过来。
守军将士毕竟得了命令,仔细辨认溃兵的身份,要是元军就放进城来,要是土司兵就直接关城门。
阿日昔和布仁也在城门楼里,瞪大了眼睛甄辨一波又一波的溃兵,唯恐放进不该放的人来。
就这样一直到了傍晚,差不多收拢了七八千溃兵,阿日昔揉着发胀的两眼道:“关门吧。天黑了看不清,再有人也不放进来了。”
“也没多少人了吧……”布仁小声道:“元帅都回来一整个白天了,后头的再慢差不多也该到了。”
说完他自己吓一跳道:“就剩这么点人了吗?”
“你没看元帅和副帅都蔫儿了,损失肯定很大。”阿日昔叹气道:“平章怕是饶不了元帅。”
“那可麻烦了。”布仁不禁害怕,他俩都是咬柱的人,难免会受到波及。
“到时候再说吧……”阿日昔又叹了口气道:“只要守住胜境关,也许咱们问题就不大。”
说着又催促一句道:“快去关门吧。”
“好……”布仁应声刚要去传令,却听城头的士兵喊道:“又有人回来了。”
“哇,这次人好多!”士兵们兴奋的嚷嚷道:“起码三四千,今天最多的一帮了!”
两人也循声望去,果然看到好几千落汤鸡似的溃兵,正拖着沉重的步伐,拄着枪,艰难的向胜境关挪来。
守军对这种狼狈状已经见怪不怪了。其实除了最先返回的咬柱火赤那波人,状态还好些外,后头再回来的,基本上都是这样。
因为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又不停的赶路,状态不糟糕才怪。
“咋办?”布仁请示道:“等等他们?”
“……”阿日昔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眯着眼极尽目力观察那伙溃兵。
只见他们身上虽然穿的破破烂烂,但确实是穿着元军的军服。
而且半数都秃着头顶,只留额前一撮毛,除了蒙古人,没人会留这种发型。
另外半数则披头散发,尽显蛮夷之风。这很正常,因为梁王军中,蒙古人只占两成不到,从云南当地招募的蛮夷却占了半数。
而且贵州的罗罗人,都是把头发扎成个角顶在头上,不会这样披头散发。
“让他们抓紧。”阿日昔沉吟许久,还是松了口。
城头的蒙古人便大声朝着城外的溃兵用蒙语吆喝起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沐英率领的假溃兵。
他们特意选在傍晚光线不好的时候入城,老天爷还帮忙下起了雨,能见度就更不好了,也就更利于他们伪装了。
众人正慢吞吞的往关城下挪动时,忽听城头蒙古人大喊大叫起来。
气氛登时紧张了。
“他们说什么?”俞敏小声问戚千户,戚千户撇撇嘴,好像他懂似的。
“让我们抓紧,要关门了。”还是沐英低声解释道,说完又沉声下令道:“他们应该没发现我们,适当加快速度,也不要太快!”
……
将士们便加快了挪动的速度,虽然自己觉得没快多少,但在城头上看来,变化还是挺大的。
“这群废物,都到这时候了还在偷懒。”布仁朝关城下轻蔑的啐一口:“一个个牛高马大的,竟然落在最后!”
他自己随口一说,却引起了一旁主将的警觉。阿日昔皱眉看着已经来到城下的溃兵。
虽然傍晚的阴雨让他们的面目晦暗不清,但那一个个故意佝偻着身子,依然大一号的体型,还是很明显的。
其实也不是明军的营养有多好,只是这年代,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体型差距太大了。
沐英为何要带上一半土司兵?就是为了两边混合一下,让两千选锋看起来没那么扎眼。不然清一水汉家儿郎,半路上就能被元军识破了。
不过还是没能伪装到最后,让居高临下的守将看出来了。
“笔洗厚的了!”阿日昔忙朝着城下大喊一声。
“啥意思?”众将士忙问沐英。
“是不许动的意思,他们发现我们了。”沐英沉声道:“不要停,夺门!”
溃兵们便置若罔闻,非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越走越快。
城头上的阿日昔又用蒙语大喊大叫,让士兵赶紧关上关门!
可是关门沉重无比,十几个士兵一起用力,也只能一点点的将其闭合。
选锋将士们这下也彻底不装了,前头的士兵甩开大步冲向关门,赶在关门闭合前,沉着膀子猛地撞上去,砰砰声中,关门便被硬生生止住。
紧跟着,十几个将士便从两尺宽的门缝中鱼贯而入,挥舞着兵刃见人就攮,转眼间就把城门洞中的十几个元军杀了个干净。然后与撞门的同袍合力,重新将大门洞开,放后头的大部队涌入胜境关!
胜境关的元军也不能说毫无防备,但确实心理准备不足。加之下了一天的雨,很多蒙古兵为了保护珍贵的复合弓,都没给弓箭上弦……毕竟只要及时关闭关门,就有充足的备战时间。
只是没想到,该死的明军居然不讲武德,把视若生命的头发都剃了,化装成元军,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居然在最后一刻夺门成功了!
这下一边倒守城战成了激烈的混战,元军士兵和明军将士在城门洞中,在关城内,在城墙上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
明军固然人高马大,武艺高强,但毕竟连续行军数日,并不在最佳状态。而且还混了两千土兵,战斗力其实还是打了折扣的,并不能一口气将东关城的两千守军吃掉。
元军以逸待劳又有主将在一线指挥,虽然兵力不足,又被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并没有一触即溃,而是顽强的抵挡住了明军的攻势。
而且城内还有三千守军,只要他们及时赶到,就一定能打败明军!至少阿日昔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