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当然了!这就叫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元璋得意的放声大笑。
因为控制乌蒙山主要是水东水西两部土司。其中水西土司的首领叫霭翠,水东土司的首领叫宋钦。
他们世代居于乌蒙山一带,元朝时接受元朝的册封。洪武四年,大明灭了明夏之后,他们也遣使归附明朝。
朱元璋虽然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心归明,只是两不得罪,但还是很高兴的。皆‘予以原官世袭’,‘税听其输纳’……就是交不交税你随便。
次年,又授霭翠为广威将军,并改元朝的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司为贵州宣慰司,任命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设治所于贵州城内,赐红印和手本。
洪武六年,朱元璋又诏贵州宣慰使位居各宣慰之上。
洪武七年,再授宋钦怀远将军诰命。
之后他对这两人也是赏赐不断,每年他们遣使来朝,都会馈以百倍厚赐。礼遇之隆,无出其右。
朱老板的目的,无非就是把两人拉到大明这边,让他们成为攻打云南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元璋终于在多年努力之后,成功的达到了目的。
这才是他终于决定攻打云南的真正原因。
“咱这回叫那帮公侯回来,也不只是杀鸡儆猴的。”朱元璋又对太子道:“还是要宣布真正的作战方略!”
“待会儿,你就去把你表哥、冯胜、傅友德、郭英、沐英他们几个叫到武英殿,听咱面授机宜。”
“是,父皇。”太子忙沉声应下。
……
顿饭功夫后,曹国公宋国公以及几位侯爵,全都来到武英殿。
皇上公布的作战计划,一下子就让他们走出了朱亮祖父子之死,带来的消沉情绪,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上述部队需在一个月内抵达湖广,即刻兵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攻入云南!”朱元璋斩钉截铁的宣布道:
“其中北路军由郭英为主将,以胡海洋、陈桓为副,率军五万,自永宁过乌蒙山攻乌撒!”
“东路主力部队以傅友德为主将,沐英为副,率大军十万由辰州、沅州趋贵州,过乌蒙进兵曲靖!
“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抗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制胜,正在于此!”
“既下曲靖,你二人以一人提兵向乌撒,应永宁之师,另一人率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使疲于奔命,破之必矣!”
“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与广西之兵合击段氏,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使诏谕,不烦兵而下!”
“是!”众将轰然应声,有了朱老板亲自制定的作战计划,他们可以战胜任何强敌!
第九零八章 所谓老贼
随着朱老板一声令下,五军都督府通力配合,将分布在长江两岸的参战部队运往湖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朱老板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以供给移民的名义,不断从各省抽调粮食运往湖广,已经在常德府囤积了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一年的粮食。
各种用于攻打云南的武器盔甲,也经由长江、湘江、沅江水运系统,源源不断运抵沅州。
大明当世最顶尖的战争机器,真正运转起来,根本用不了那么长的准备时间,就能发动一场十几万兵力规模的大战!
老天爷最喜欢在最后时刻给人增添难度,就在一切都忙而不乱向前推进之时,一道贵州来的急报让一直智珠在握的朱老板,一下子破了防。
当太子闻讯赶来时,便见父皇已经把桌上能丢的东西全丢到地上去了。
“爹,发生什么事了?”太子轻声问道。
“不会自己看!”朱元璋对太子都没了好声气。
朱标看着满地的狼藉,心说我看什么啊看。
一旁的吴太监,赶紧从地上找出那本被皇上揉烂了的急报。
朱标一看封皮,是贵州宣慰使司所上,打开一看,上书的却是两个女人,一个叫奢香,一个叫刘氏。
这两个女人分别是贵州宣慰使霭翠,和同知宋钦的夫人。但现在,应该改称遗孀了。
她们上报了一件事,两人的丈夫死了。
“怎么会这样?!”朱标的心也咯噔一声,赶忙仔细看下去,据两人所说,她们的丈夫接到朝廷要讨伐梁王,命他们通道积粮以候的旨意后,就开始商量着如何办好差事。
首先是要保证打通自贵州至曲靖的通道。别处好说,乌蒙山西南部,也是通往曲靖的最后一段,是由忠于元朝的普定路女总管适尔控制。
两人考虑到普定路的实力不弱,也不想自相残杀,便决定劝说适尔随他们一同归顺大明。
派出的使者回话说适尔颇为心动,但事发突然,心里没底,想请他们两人到普定歃血为盟,约定同生共死,才能答应。
两人不疑有它,欣然前往,结盟仪式也很顺利,然而回来之后便相继病倒了。据有经验的医生说,他们应该是中了苗疆的蛊毒。
两家派人去普定兴师问罪,适尔却坚决否认。很快,两人便相继病死了,死状都很恐怖。
因为两人是忽然去世,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而他们的儿子都尚在襁褓,所以现在水东水西二土司的局面都很混乱,两人彷徨无措。
至于为朝廷通道积粮的差事,现在也停下来了,两人也无力改变,只能向朝廷上书求救。
朱标看完急报,将其展平放回御案,轻叹一声道:“梁王还真不简单。”
“咱也觉得是他干的。”朱元璋闷哼一声道:“不愧是死扛了咱十几年的老狐狸。”
说着他郁闷的叹口气道:“咱反复叮嘱霭翠和宋钦两个,千万要注意保密,以免招来梁王的打击。结果两个雏儿就是不听,非要联系普定路……他们也不想想,那里紧挨着曲靖,梁王不把普定路攥在手里,怎么能睡得着觉?”
“确实,他们太一厢情愿了。”朱标惋惜道:“不过也是立功心切,让人痛心。”
“他们死了就死了,咱的大军怎么办?”朱老板却只是发愁道:“负责跟他们联系的辰州知府也禀报说,贵州那边各部头领现在各怀心思,有人不愿意归顺朝廷,就想关起门来过日子。还有害怕梁王的,想要重新投靠云南,总之现在是群龙无首,一团乱麻了。”
“这也是难免的。”朱标点点头,能想象的出来。
“不行,咱裤子都脱了,绝对不能让他们变卦!咱得派人去吊唁,镇住那帮土司,让他们乖乖给大军开路!”
“是,要是能力挽狂澜,当然再还好不过。”朱标点点头道:“不过水东水西的土司,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蛮,他们三国时就被册封,已经传了六七十代了,等闲派个人去可不好打发。”
“没错。”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这人分量得够,让他们感到敬畏才行;还得能随机应变,应付得了复杂的局面;放得下身段,赢得他们的好感。唉,这样的人真不好找啊……”
“倒是有个人,绝对能胜任……”太子说完,自己又否定道:“不过让他去,就成杀鸡用牛刀了,不妥不妥。”
“现在是必须保证把这只鸡杀了,就是砍大象的刀,该用也得用!”朱元璋提高声调,说着忽然醒悟道:“你是说老六吗?”
“是,仓促间,就想到他最合适。”太子苦笑道:“我也是太依赖他了,啥事儿都第一个想到他。”
“不瞒你说,咱刚才想的人选也是他……”朱元璋却忍不住笑了。“派个布政使、都指挥使去,那帮土司还不一定当回事儿。堂堂亲王亲自去吊唁,他们肯定会受宠若惊的。”
“老六还在广东清丈田亩呢。”太子很不好意思道:“又要把他调去贵州,这怎么好意思开口啊。”
“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能者多劳嘛!他能同时娶三个媳妇,就得一人当三个人使唤。”朱元璋却毫无愧意道:
“再说,这是他惹出来的麻烦,让他自己擦屁股还不应该嘛?”
“怎么又成他惹出来的了?”太子一时没理解老贼的脑回路。
“不是他非要去广东插一杠子,咱能杀了朱亮祖?要是朱亮祖还是征南将军,咱的大军早就开进大理城去了,哪还用得着费心巴力的再过什么乌蒙山?”
“父皇,你不是说,一早就决定,广西那边只是佯攻么?”朱标哭笑不得道。
“咱这么说过吗?”朱元璋却装傻充愣道:“没说过吧。”
“说过。”朱标很肯定道:“绝对说过。”
“哈哈……那也是为了给他减轻压力,才故意那么说的。”朱元璋打个哈哈道:“咱对他这么好,他多给老子跑跑腿,也是应该的。”
说着便高声道:“就这么定了,快传旨!”
“……”朱标简直无语至极,就没见过这么无赖的爹。
怪不得老六私下里骂他老贼呢,该骂……
第九零九章 救火队员
虽然太子都觉得老爹不做人了,但贵州的事情干系重大,换别人去他也不放心,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
而此时的朱桢正在广东忙的热火朝天呢……
朱老板临阵换帅,清晰的传递出他宁肯先不打云南,也要整治广东的决心。
在何真的悉心指导下,广东土豪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皇帝的决心。连手掌十几万大军的永嘉侯,皇帝都能说换就换,收拾他们这些地头蛇还不是眼皮都不眨?
这下他们的交代材料终于不再浮于表面,开始触及灵魂深处,交代真正的问题了。
不过楚王暂时还顾不上他们,眼下压倒一切的大事,是稳住广东广西的军队。尤其是朱亮祖的老部队,不及时控制住,会出大乱子的。
幸好老头子派来的两位将领都很得力,王弼自不消说,忠心耿耿能力强,人格魅力杠杠的,最擅长的就是拉拢人心。
蓝玉的表现却是大大出乎老六的意料,两人之前也打过几次交道,这位常遇春的小舅子,仗着辈分高、本事大,从来不跟他客套。而且我行我素,除了太子,谁的话也不听,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很是头大。
没想到这次见面,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对老六恭敬有加,言听计从,不折不扣做到了令行禁止。
用蓝玉的话说就是,咱心里边把殿下当成亲人,你让我干啥我干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六本来担心他杀性太重,下手太黑,不利于安抚士卒。但蓝玉竟完全按照老六的指示,没有乱开杀戒,对那些忤逆过他的军官也保持了大度,最终有惊无险的控制住了朱亮祖的老部队。
这让老六对蓝玉刮目相看,终于明白人家未来能比肩冠军侯,绝对不只是个简单的武夫。
老六本来不想跟蓝玉扯上关系,毕竟未来的‘蓝玉案’比胡惟庸案还要惨烈,堪称洪武第一大案了。
‘蓝狱’中,受蓝玉牵连,上至公侯,下至偏裨将士,两万余人被诛。无敌天下的大明军队百战不殆,却让一个蓝玉案直接干趴了窝。
老六就算是皇子,想想这货的杀伤力,也感到怵头。
但转念一想,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保住明军的战斗力,就得避免蓝玉案。要想避免蓝玉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蓝玉犯案……
所以也不能把人往外推啊,何况蓝玉这种牛逼普拉斯的将领,本就是天赐之才。跟他搞好关系,将来把他忽悠着去海外开疆拓土,再也不回国,不就没有蓝玉案了吗?
这样想来,老六终于消除了对蓝玉的抵触情绪,跟他很快便如胶似漆,亲如一家了。
最终在王弼和蓝玉的全力辅佐下,楚王殿下顺利稳住了两广的军队。
当然也不光是他们三个的功劳,还因为朱老板在军中威信太高了。士兵一听是他的旨意,就算再不高兴,也不敢乱来。尤其是十万征南军,都是北方来的客军,更不可能为了朱亮祖闹事。
就连朱亮祖的老部队,没了高层军官之后,虽然情绪波动很大,几次险些闹出事端,但终究是没有越雷池半步,走到造反那一步。朱桢三人才有时间派出得力军官恩威并施,收拢人心,将其重新掌握在朝廷手中。
有了军队的全力支持,老六在广东彻底说一不二,无人敢违逆他的命令了。
通过高强度的扫黑除恶行动,他肃清了一大批劣绅恶霸,地痞流氓,极大的平息了民愤,争取了民心,让广东百姓头一次知道,官府是可以为他们做主的。
一时间,广东地面治安迅速好转,各地每日刑事案件数量锐减,欺行霸市欺压百姓的行径几乎绝迹,老百姓‘始知有生民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