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主意正的很,认定了自己一旦真坦白了,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太子就算饶她一命,也一定会把她打入冷宫,让她孤独终老的。那样跟杀了她有什么区别?
而不坦白,最多就是个死。且以她对太子的认知,是不相信他会要自己的命的。所以基本也就是个打入冷宫。说不定等哪天太子消了气,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呢。
既然坦不坦白结果都没差,她当然选择隐瞒到底了……
于是,直到那香头上最后一点红光熄灭,只剩袅袅青烟,她也没有坦白一个字。
直到那青烟散尽,太子才收回目光,眼中只剩下深深的失望。
这样心术不正、顽固不化的女人,亏自己还当成个宝。觉得比起不通文墨的常氏来,她才是自己的灵魂伴侣。
“本宫真是瞎了眼……”他长长一叹,起身沉声道:“来人!”
“是!”紧闭的殿门敞开,一名女官带着数名健壮的宫女应声进来。
“吕氏……”太子顿一下,声音有些发紧,但很快就平稳下来道:“身患痨症,不便留在宫里,送去内安乐堂安置……”
“不,我没有痨病,我不去那鬼地方!”吕氏闻言,登时破了防。
春和宫又不是没有处罚犯罪宫人的冷宫,而且太子仁厚,冷宫条件可以说相当的不错。
而羊房夹道的内安乐堂,那可真是有去无回的鬼地方。宫里患病的、获罪的、年老的宫人,都会被送到里头等死。
这么多年了,有且仅有那一个最强悍的女人,从里头走出来了。此外便再也没有第二个,活着离开内安乐堂的了……
……
一听说要被送安乐堂,吕氏吓坏了,赶紧使劲给太子磕头道:“太子爷,求求你了。别把我送那去。我招,我全招还不行?!”
“晚了。”太子却缓缓摇头道:“给你机会你不珍惜,那就没有机会了……”
说着吩咐道:“别惊了太子妃……”
“是。”女官处置大呼小叫的经验十分丰富,一挥手,几个健壮的宫女便一拥而上,压住吕氏,然后反剪她的双手。
那女官则拿出个没去果皮的核桃,准备塞到吕氏的嘴里。
吕氏用最后的时间,对已经吓傻了朱允炆尖叫道:“朱允炆,你要没娘了……”
‘了’还没出口,她嘴里便被塞上了青核桃,登时呜呜发不出声响来。
朱允炆这才回过神来,想起她之前的吩咐,赶紧哭上去扑上去:“娘,我要娘……”
却被太子拎住领子提起来,把他抱在怀里道:“允炆别哭,你妃母病得很重了,要送她去治病。”
“呜呜,不,我要我娘……”朱允炆还哭。
“明天你可以睡懒觉,跟你大哥一起玩了。”太子又道:“再说你还有母妃呢,她才是你的母亲。”
“哦。”朱允炆抽泣问道:“母妃能给我糖瓜吃么?”
“当然,爹也会给你的。”太子变戏法似的拿出个糖瓜,递到他手中。
“哎嘛,真香。”朱允炆果然就不哭了,抱着糖瓜喜滋滋的啃起来,看都不再看吕氏一眼。
吕氏人都麻了。
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好收买。自己连哄带吓唬半天,三下五除二就让太子安抚住了。
“爹,我真不用再早起了?”朱允炆一边嘬糖瓜,一边不放心的问道。
“嗯,你还小呢,过几年再开蒙也不迟。”太子点点头,摸着他的脑袋,挡住他的视线。
好让朱允炆看不见,他生母被装进麻袋,抬着消失在夜色中的画面。
待到吕氏不见了人影,朱标看一眼瑟瑟发抖的宫人们,和气道:“你们都回去歇着吧,明天让崔总管重新安排差事。”
“是,太子爷。”吕氏手下的宫人暗暗松口气。
“对了,有没有愿意跟着去伺候她的?”朱标又问道。
“……”沉默,是今晚的主题曲。没人愿应声,没人敢抬头。
“唉……”太子叹了最后一口气,抱着朱允炆离开了西配殿。
……
回到正寝时,朱允炆已经在太子怀里睡着了。
常氏见他抱着小二回来了,赶紧给孩子挪个窝,小声问道:“咋不跟吕氏睡了?”
“吕氏病了,我送她出去疗养了。”太子说着,将朱允炆轻轻放在床上。
常氏闻言一愣怔,她是粗线条,可又不傻不痴,哪能听不出太子的意思。
“咋……”
“别问了。”太子小声道:“这阵子你多顾着点儿允炆。”
“放心,我是他娘。”常氏点点头,便把满腔疑窦压回了肚子里。
对春和宫来说,吕氏的消失,不过是个小小波澜,波澜不惊的就过去了。
第七三七章 国子大学
南京城北有一山,名叫鸡笼山,以其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不高,仅有三十余丈。其北依玄武湖,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为紫金山延伸入城的余脉,真是个依山傍水,风景绝佳的去处。
是以南朝时,这里便为皇家苑囿之一。到了国朝,鸡笼山连同山下四周上千亩风水宝地,也循例被划为了皇家园林。
可惜朱老板欣赏不来美景,总觉着这么大地方空着浪费,更不会大兴土木,修造园林来供自己一家享乐。
事实上,营建凤阳皇宫的悲剧,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朱老板至今认为,这是自己此生犯的最严重的错误。
所以朱元璋现在以大兴土木、修造宫室为耻,总觉着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结果连南京皇宫的扩建装修计划都否了,只简单的刷了刷墙,修修补补继续住下去。
鸡笼山也就一直这么空着。直到老六向他反应国子学校舍太小,几千学生在里头拥挤不堪,整日里到处跟菜市场一样,根本找不到一方清净之地,怎么让学生安心学习?
而且夫子庙的位置也太好了……一出门就是秦淮河最繁华的河段,曲中教坊的河楼一座连一座,到处都是勾栏瓦舍,莺莺燕燕,乱花渐欲迷人眼了直接是。
国子学生们大都不超过三十岁,正是血气方刚,需求强烈,又好想入非非的年纪。一个个光想着去秦淮河艳遇了,怎么能静心学习?
朱老板一听,确实有道理。就大笔一挥,把鸡笼山的皇家园囿拨给了老六,让他新建一座十倍大的校舍。
比起夫子庙来,这鸡笼山确实更适合当校舍。首先就是地处城北,土地宽满。别说建个十倍大的校舍了,就是建二十倍、三十倍,也有的是地方。
而且这里土地为啥宽满,还不是因为偏吗?南京百姓喜欢住在城南,因为皇宫在京城的西南角。
所以非但王公贵族的宅邸都在南边,就是富商百姓也削尖了头往城南钻。哪怕城南没地方了,宁肯住在城外也不住城北。咱也不知道这是啥心理。
反正这年代的鸡笼山一带,除了景色好之外,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了。说鸟不拉屎不至于,但确实人烟稀少、到处是菜地、农田,啥正经店铺都没有。更别说勾栏瓦舍了。
学生们要是再想搞艳遇,就得靠两条腿,走到十里外的夫子庙了。就他们那小身板,到地方尼玛腿都软了,还艳遇个屁啊?
而且跟校园一墙之隔,就是刑部大牢。妈的不好好学习,直接扔大牢里去……
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秉着洪武朝一贯的高效率,朱老板拍板没几天,国子学新校舍工程就轰轰烈烈开始了。
而且朱元璋对办教育可一点不吝啬,基本对老六有求必应。那叫一个要人给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总之,除了钱之外,朱老板都可以帮他解决……唯有钱得他自己想办法。
事实上,朱老板不问他要钱就不错了,还给他钱,做梦去吧?
如今朱老板都快悔青肠子了。如果能重来,他绝对不会给老六的海政衙门那么长时间的免税期。
当然,主要还是没想到,老六能这么快的整合海上,恢复海贸,第二年就开始挣大钱。
依着朱元璋的脾气,早就该反悔说,之前说的不算,你非但要从现在开始交税,还得把过去三年的欠税也补上……
好在还有太子拦着,老贼这才没法为所欲为。
当然人家老六也有话说,你丫是当初一文钱不想出,才给了咱几年免税。
现在看到市舶司能赚大钱了,又想白嫖?呸,门儿都没有。
不过骂归骂,新建校舍的费用,大部分还是由总理海政衙门负担了,当然是以捐助的形式。
作为代价,新的国子学要专门设立一个航海学院,专门为海政衙门培养人才……
而且自己出钱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心意,高标准、严要求的来建设校园,不受任何人掣肘。
于是老六几易其稿,为国子学设计了宏大的建筑群。校内建筑除了明伦堂、五厅、六堂、师生宿舍、藏书楼……等必备的学校建筑外,还规划有射圃、马场、球场、游池等一系列功能性场所。
老六完全是参照后世大学城的标准来规划这里的,他从苏杭请了最好的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校舍。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所有从国子学走出去的未来官员,都以自己的母校为荣!
才不是楚王殿下好大喜功所至呢。
不过摊子铺的这么大,想要短时间内完工,就成了痴心妄想。
到现在好多功能性的区域还没建完,教舍的装修也还没搞呢。
好在主体工程和宿舍基本已经完工,可以先把学校开起来,然后一边上学一边干活。
而且学生们课余时间还能来工地帮工,体会下百姓的辛苦。
楚王曰:‘国子学生们将来都是要当官的,不体会下民间疾苦,怎么能知道百姓的难处?’
这下连宋讷都看不下去了,像话吗像话?学生们是来上学的,不是来给你扛活的!
朱元璋却对老六的安排赞不绝口,并建议他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劳动积分,每年必须搬够多少块砖,才能得到足够的积分,顺利升入下一级……
在不做人方面,朱老板一直是遥遥领先的。不过老六也在迎头赶上,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总之到了转过年来的二月二这天,鸡笼山下车水马龙。
那是皇帝率领百官亲临,为新国子学开学揭幕。这一来是冲着老六的面子,至于二来么,国子学就是这么重要。
响亮的爆竹声中,在国子学生和教工加起来近万人的注视下,新国子学山门前巨大的横石上,红绸被缓缓掀开,露出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国子大学!’前来观礼众的官员一起念道,然后交头接耳,猜测这名字是啥意思。
第七三八章 很不满意
“《汉书·礼乐志》曰: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便有翰林摇头晃脑道:
“国子大学,这名字起的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