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4:50
  这种混乱的财务制度,再配上可以现场填数目的空印账纸,简直绝了。有经验的老手能玩出花来,保准大家都满意……
  可雨露均沾的结果,就是人人都腚上有粑粑,出了事儿自然都跟着提心吊胆了。
  ……
  华盖殿,朱元璋端坐在御座上,等待着百官上朝。
  太子郁闷的立在一旁,他本来打算督空印案的。但没能如愿,因为审案的是他督不动的那位。
  “咋啦?不让你审这个案子,就这么难受?”朱元璋是很注意儿子……呃,大儿子的心里健康的。
  “父皇,其实让儿臣来更合适。”太子点点头道:“你亲自审理,很多事就没有寰转的余地了。”
  “让你来,哼哼,最后都给咱从轻发落了?”朱元璋没好气道:“咱又不能驳你面子,最后还不都便宜了那帮混蛋!”
  “怎么会呢,儿臣会秉公判决的。”太子叫屈道。
  “别以为咱不知道,那晚不是你捣鬼,能只抓回这么点儿人?”朱元璋哂笑一声道。
  “没有的事儿。”太子心虚一笑,绝不承认道:“但怎么说,都是要惩办少数,警告多数的嘛。就算要大换血,也得分批分次的来,一锅端了会出大乱子的。”
  “什么大乱子?”朱元璋冷笑一声道:“你就是让宋先生他们给带沟里去了,觉着好像离了那帮士大夫不行似的。老大,他们那是唬烂你呢。说白了,地方上那些官府就是个收税的,别的作用可有可无。
  “现在他们连这件事都给咱瞎吉巴搞成一坨屎,咱还有留着他们的必要吗?”
  “全都换掉,咱有那么多官员填补吗?”太子无奈道:“就算当官的是地里长出的,也得春种秋收啊。”
  “咱国子学里培养的那些足够了。”朱元璋哼一声。
  “他们不是要用来清丈亩的吗?”太子反问道。
  “清丈亩之后,就有的是人了。”朱老板道。
  “清丈还没开始呢,没个三年五年能结束吗?”爷俩争辩起来。
  “皇上,殿下,该上朝了。”这时吴公公轻声提醒道。
  “好好,咱说不过你,先上朝。”朱老板举手投降。


第二五二章 超级辩辩辩
  因为天冷,御门听政改为在奉天殿早朝。
  文武分左右两班跪拜,高呼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后,吴公公便拖着长腔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起身肃立,偷眼去瞧龙椅上的朱老板。
  只见朱元璋面无表情,一旁的太子也神情严肃,就知道一场暴风骤雨免不了了。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吴公公又道。
  “臣有事请问陛下。”胡惟庸高声道。
  “问吧。”朱老板道。
  “据臣所知,前日夜里,亲军都尉府抓捕地方进京报税官员三百余名。请问陛下,所为何故?”胡惟庸沉声问道:“为何中书省和三法司,皆未与闻?”
  听到胡惟庸的质问,不明就里的官员闻言暗赞,胡相还真是的硬气。却又未免担心,会不会惹恼了皇帝,适得其反?
  好在朱元璋并未着恼,淡淡道:“太子,你跟胡相说说。”
  “是,前日接到举报,有地方官员携带空印账纸入京。在空白的账册上用印,实乃严重的不法之举。”太子便沉声道:
  “因为可能涉及大范围的舞弊,为了防止串通,故而父皇命亲军都尉府负责搜查,结果共计查出三百六十七份空印账纸。
  “经御审,一干犯官对其罪行皆供认不讳,并承认已经是多年累犯了。此案涉及省府县衙门三百六十七个。实乃本朝前所未有之大案!”太子加重语气道。
  “听明白了吗?”朱元璋目光平静的看着胡惟庸。
  “明白了。”胡惟庸点头。
  “而且咱心知肚明,绝不止这三百六十七个衙门。”朱元璋波澜不惊道;“跟他们一样用空印账纸,进京来现场做账的,没有一千个衙门,也有八百个,对不对啊李泰?”
  户部尚书李泰深吸口气,出列跪地道:“回陛下,是有地方官府,为图便利,使用空印账册,但绝对没那么多。”
  “这么说,你是知道的?”朱元璋声音转冷。
  “臣确实有所耳闻。”李泰额头见汗。
  他不能说不知道。因为他是户部尚书,不管知不知情,最后都要负总责的。
  他要是说不知道,那别人嘴里供出什么,他都得兜着。要是碰上个没深没浅的,供出什么要老命的事儿来,就不光是他一个人没命,而是全家都没命了。
  所以还是自己来,自己给自己辩护的好。
  “好,有担当。”朱元璋赞一声道:“你既然知道这等内外勾结的之事,一直以来为何既不处置,也不禀报呢?你这个户部尚书是摆设,还是他们的靠山啊?”
  后面的话,就开始诛心了。李泰擦擦汗,叩首道:“皇上容禀,臣之所以没有坚决禁止,是因为据臣所知,那空印账纸上是有骑缝印的,并非一印一纸,所以不会造成皇上担心的伪造文书之事。”
  “放屁!”朱元璋骂道:“骑缝章就不是正印官给盖的了吗?只要正印官和进京报税的官员串通一气,一印一纸与一印两纸有何区别?”
  “皇上说的没错,你等放纵他们用空印纸,都会让户部无法监督地方账目的!”胡惟庸也严厉批评一句,顺便与户部划清了界限。
  “皇上和胡相放心,户部对各省钱粮册书的审核要求很高,具体数额,必须要到部才能最后确定,所以地方上没机会舞弊的。”李泰顿一下又道:
  “也正因为部里要求严格,每年解送的钱谷的数目,府一定要对合省,行省一定要对合户部,才能过关。但税粮在运输途中,难免会造成损耗。损耗原因多种多样,损耗的程度轻重不一,所以必须要入了国库才能定下来。
  “地方官不得已,只能携带空印纸进京,在南京得到实际入库的数目后,重新填写账册。这样户部才能消除不符合实际的差额,让地方上与朝廷平账。”
  “李尚书,咱也是管过军需的,你蒙谁也蒙不了咱。”朱元璋冷冷一笑问道:
  “户部用的是四柱奏销册吧?”
  “是。”李泰心中咯噔一声。
  “那只要开除掉耗米数就可以了啊?有必要用空印纸重新做账吗?”朱元璋质问道。
  “是,皇上说的是……”李泰额头汗如浆下,一时哑口无言。
  “陛下容禀,”他身后的户部侍郎吴秉衷忙出班接力道:“李尚书初来乍到,对部里的情形还不太清楚。实际上没那么复杂,就是对账时难免有对不起来的地方,如果是部里错了,这好办,改了就是。
  “可要是地方上的计算错误或者统计错误,按说就得发回地方修改后再送回京城对账。可是皇上,我大明幅员辽阔,各省城、府城距离南京,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要是发回去修改的话,往返非一年不可,那就严重逾期了。
  “可要是报税的官员,带几张空印纸进京,就可以当场修改,方便许多。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但由来已经很长久了,地方官也只是因循而已,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性。”吴秉衷接着沉痛道:
  “当然现在臣等都知道了,还请皇上宽恕一次,下不为例。”
  “好,吴侍郎的水平高于李尚书。”朱元璋又点了个赞,问胡惟庸道:“胡相怎么看?”
  “回皇上,空印之举,肯定是不对的。虽然两位解释的都有些道理,但的的确确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而且臣也坚信,以目前官员的操守,一定有大量弄虚作假的情况存在。”胡惟庸先顺着朱老板说两句,然后话锋一转道:
  “但是臣却找不到合适的罪名给他们定罪,回想开国以后颁布的所有律条,竟都没有‘空纸用印’这一罪名。
  “这是臣等和法司的疏忽,但国家立法,必须先把法条公诸于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然后才用来惩治明知故犯的人。
  “但自立国至今,不曾有禁止空印的法律。各衙门也互相默许空印之举,所以官员们实在不知这是犯罪。有道是不知者不为罪,不教而诛为虐也。”胡惟庸抬起头道:
  “臣斗胆请皇上这次从轻发落,若有再犯者,可严惩不贷!当然,造成这个难看的局面,皆因臣这个丞相失职,臣引咎辞职,请皇上处分!”
  说着,摘下乌纱,重重叩首。


第二五三章 反杀
  奉天殿中。
  胡惟庸跪地请辞,求皇帝放空印案的犯官一马。
  朱元璋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胡惟庸的表演。
  太子还没修炼到家,他强压怒火瞪着胡惟庸,但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那日父皇在武英殿召见此獠时,太子也是在场的。
  堂堂胡丞相在父皇面前,那卑微如蝼蚁的丑态,他可以亲眼目睹的。
  对了,那日胡惟庸也曾跪地请辞过,但两次性质完全不同。
  上一次,是乞求;这一回,是威胁。
  朱标忽然又想到,就连这次的空印案,其实也是他供出来的。是胡惟庸跟父皇透露地方衙门每年会跟李善长讲数,父皇这才把他们都弄到京里来,然后抓住罪证,想要一网打尽的。
  结果父皇真集中精力对付韩国公一伙了,他居然敢当场反水?!
  真是脸面三刀,胆大包天啊!
  这还没完,接下来,还有更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
  见胡丞相跪地请辞后,他身后的中书省官员,居然也跟着跪地。
  这可是中书省啊,占了朝堂上文官的四分之三。
  剩下御史台、大理寺等处的一小撮,看到大伙儿都跪了,自己站着也不是个事儿,便也跟着跪地。
  “求皇上从轻发落!”整个朝堂左半边齐声道。
  右半边的勋贵武将们虽然没跟上,却一个个两眼放光,大有幸灾乐祸之意。只是不知他们幸的是谁的灾,乐的是哪边的祸。
  ……
  面对着形同逼宫的丞相和百官,朱元璋冷冷一笑,刚要开大。
  “父皇,儿臣有话要讲!”却听立在金台下的晋王朱木冈,忽然高声抱拳道。
  “讲。”朱元璋压住火气,微微颔首。
  “儿臣以为胡相所言差矣,若非见识极短,便是居心不良。无论哪种可能,都说明他不适合再当这个宰相了。”朱木冈深吸口气,指着胡惟庸道:
  “儿臣请父皇成全胡相,罢掉他的中书省右丞相!”
  “……”百官抬头,怒视着老三。要不是他亲王的身份,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开喷了。
  “哦?”朱元璋神情一动,假意呵斥道:“怎么能这么跟丞相说话?”
  “皇上,无妨,为臣本就是要请辞的。”那边胡惟庸先忍不住质问道:“只是不知晋王殿下从哪儿看出,为臣是见识极短、居心不良来的?”
  “就凭你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晋王冷笑一声道:
  “你们说之所以有空印陋习,是因为路途太远,来回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到部。但实际情况是,你有文书走官驿的话,最慢一个月就能从大明最偏远的州县,抵达南京城,哪用的着那么长时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