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看来是没法生吃。”燕王得出了结论。
“是这样的。”晋王点点头。
秦王:“呕、呕……”
饥肠辘辘的朱桢,看着这几个不靠谱的哥哥,为自己能不能活到秋收,感到深深的忧虑。
其实他今早也绞尽脑汁想办法生火,甚至尝试了钻木取火,但不出意外以失败告终,双手还磨起泡来……
朱桢一边看着自己娇嫩手心上的血泡,一边默默向德爷道歉,原来生火真没那么简单啊。
“实在不行咱回去吧。父皇总不至于不要我们了吧?”这时,一直很安静的五哥开口了:“让他失望,总比让他丧子强吧?”
五哥永远这样,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
“那不行,我们不能让父皇失望!”四哥却断然道:“饿死我也不回去!”
“没错,要争气!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一定能克服的!”三哥也不甘示弱。
老三老四俩货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你,你俩先蒸锅馒头吧你俩……”二哥就没那么要强,他也不想在这儿待了。
……
就在几位殿下情绪陷入低谷时,院门口响起唐甲长一团和气的声音。
“哥儿几个歇着呢?”
兄弟几个无精打采抬起头,齐刷刷眼前一亮。都看到唐甲长手里拎了包点心,还有一口小坛子。
“哦,这是饿了是吧?”唐甲长将点心递给朱樉道:“别客气,专门从县城给你们买的。”
“好好。”朱樉赞不绝口,撕开油纸,抓起块点心就塞嘴里。
“别……”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四个弟弟一起拦着,都没拦住老二。
“你,你们也吃啊……”秦王一边嘎吱嘎吱吃得满嘴渣,一边将点心送到弟弟们面前。
拜托,你刚得罪了人家唉,怎么就敢吃人家送的东西呢?没心没肺也该有个限度吧……
这样弄不好会被人毒死的!
不过,真尼玛饿啊。
老三老四老六齐齐咽下口水,看向老五,这方面他是行家。
朱橚拿起块麻饼仔细端详,确定不是刚做出来的。然后掰一点送到嘴里尝了尝,这才点点头,咽了下去。
三人立即出手如电、大嚼大咽。老二老五也赶紧加入抢食的行列。
唐甲长带来的点心,转眼就一块不剩了。
“看来真饿坏了。”唐甲长不禁奇怪道:“你们能用粮食喂牛,为什么不烧饭自己吃呢?”
“不,不会生火。”秦王腮帮鼓鼓的含混道。
“主要是火石断了。”晋王不好意思承认无能,指着丢在地上的火石辩解道。
“这不影响用的。”唐甲长弯腰拾起半截火石,又将火绒垫在火石下,另一手拿起火镰,在火石上来回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数次,打出的火花悉数落在火绒的同一位置上。
五位殿下惊奇的发现,之前他们怎么都引不着的火绒上,很快出现了一丛黑点点。随着唐老汉轻轻吹气,黑点越来越大,开始冒烟,然后泛起红色火星子……
最后,唐甲长用火绒轻松引燃了充作火煤的干草,明亮的火焰便在跃动在每个人的瞳仁中。
“嘿,你,你老倌儿真神了!”秦王殿下直竖大拇指。
晋王燕王也纷纷点赞。
唐甲长没想到这就能让这些坏小子如此佩服,便索性好事做到底,指导他们掏了灶膛,把锅支好,把灶点着,接着教他们烧饭。
他先让燕王把水倒好,然后对秦王道:“往锅里下米吧。”
“哎,好嘞。”朱樉便临起米袋子,哗哗往锅里倒。
“少下点儿,现在吃粥就行。过几天野菜发芽了,挖回来煮菜粥吃,等农忙的时候再吃点干的……”唐甲长耐心传授着老农民过日子的经验。
“哦哦……”秦王一边应声,一边继续下米。
“多下点儿,多下点儿。”几位一脸灰的殿下,还在边上一个劲儿催促。
“米放太多了。”蒸米饭,朱桢还是有经验的。
“倒水倒水。”三哥下令,四哥吨吨吨。
“水又倒多了。”朱桢无语道:“又成稀饭了。”
“再下米。”三哥又下令,二哥哗哗哗。
唐甲长看得直摇头,这么浪费怎么撑到秋收?
……
等着米饭蒸好的功夫,兄弟几个围着老唐问东问西。
他们已经把唐甲长当成什么都懂的老太监了。
“老唐,我们这米咋是红色的?不会是不新鲜了吧?”
“我的小爷,糙米就这色儿。恁们原先吃的白米,是脱壳后,舂了又舂的精米。”唐甲长苦笑道:“我们老百姓可不敢那么浪费,稻谷只脱一回壳,就是我们吃的糙米了。”
“而且脱下来的麸皮我们也不舍得丢掉,碾成糠还可以蒸糠窝头吃。”他又补充道。
“那能吃吗?”兄弟几个咋舌。
“糠窝头是很难下咽,而且吃了还肚子疼,大便可费劲了。”唐老汉感慨万千道:
“可在洪武皇帝以前,俺们老百姓连这个也吃不上,只能吃草根树皮观音土。那时候要是有个糠窝头吃,俺全家九口也不至于饿死了六口了。”
“……”兄弟几个沉默了。他们自然想起自己家的遭遇,虽然听父皇讲过无数次,可哪次都没这次感同身受。
第八十章 子承父业
感慨过后,朱木冈又问起唐甲长,这地到底该咋种?
兄弟几个都支棱起耳朵来了,这可是他们此次历练的主要任务啊。可哪个他也没种过地啊?
“我看你们分了十五亩水田,两亩菜地。菜地的话,现在就可以种,老汉那里还有些菜种子,回头帮你们一起洒上就是。”唐甲长道:“然后就是施肥、浇水、捉虫,都不麻烦,老头子怎么干,你们学着就是。”
“真是太感谢老丈了。”残酷的现实很快让殿下们学会了什么叫礼貌。
“往,往后俺替你挑,挑水。”秦王一拍胸脯,下力气的事儿,他从来不怵头。
“好好好。老汉这老腰,最愁的就是担水。”唐甲长开心的笑了,看来这帮混小子,还真不是无可救药。
“那水田的活呢?”老四又问道。
“侍奉庄稼就麻烦多了,得好生学、下力干,才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唐甲长便道:“要是生田的话,光垦荒、养田就够你们忙活两年的。”
“还好,分给你们的是熟田,省事儿多了,今年就能种。不过也得先耕上三遍才好插秧。哦对了,你们还没育苗。也得抓紧了,明儿我就帮你们先把秧苗育上,不然就耽误插秧了。”
兄弟们听的十分感动,这唐甲长简直就是黑夜里指路的明灯,不孕不育者的送子观音啊。
只是感动之余,为免又有些奇怪,咋半天工夫,他这态度转变这么大?
殿下们想到就问,唐老汉捋着胡子,道出了早就想好的说辞。“呵呵,老汉看你们兄弟人也不是坏人,只是当公子哥久了,还不大习惯咱们农村的生活。”
“再说,早先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冤家宜解不宜结。老朽这不就主动登门,来跟你们和好了吗?”
“嗯嗯。”兄弟几个大为感动,当即表态自己是大大的好人,往后不会欺负村里人的。
“也,也不会偷鸡摸狗的。”秦王还很实在的表示。
听得老三老四一阵郁闷,前者是嫌二哥这表态太掉价,后者却觉着二哥把路堵死了。这下以后想改善改善,还得去别的村转悠了。
“哈哈哈,那就好,那就好!”唐老汉不光完成了任务,还去了块心病,起身笑道:
“堆在外头的柴禾你们随便用,等上山去林子,顺手拾点柴添上就成。至于育苗整地,还有插秧灌水啥的,往后跟着我学就成。虽然老话说,‘农家活、不用学,别人咋干咱咋干’,不过还是得学学,才能侍奉好庄稼。”
“好好,多谢老丈,我们必有重谢!”兄弟们感激不尽,秦王和晋王当场许下承诺。
秦王说日后要送他十头牛,晋王说要送他一百只羊。已经成婚开府的王爷,就是这么豪横。
至于燕王几个还住在宫里的未婚青年,只能羡慕的听着……
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一大笔期权的唐老汉,也没把这几个少年的话放在心上,打着哈哈回家了。
……
唐甲长一走,兄弟们便赶紧开饭。
老三一掀开锅盖,弟兄们一起抽鼻子,从没觉着米饭这么香过。
这时,才发现没有碗筷之类吃饭的家伙,但这难不倒一心干饭的饿货青年们。
精于手工的燕王殿下马上用柴刀削了几把木勺出来,兄弟们便拿着勺、围着锅,开始大口干饭。
饿急了眼的殿下们也不嫌糙米饭的口感糙了,就着唐甲长带来的黄豆酱,你争我抢的把一大锅饭干了个干干净净。
……
“舒服……”离京这几天,终于吃上顿饱饭的兄弟五个,继续排成一排在墙根下晒太阳。
“五哥,听说吃糙米饭会便秘。”老六有些担心。
“不要紧。”老五自信满满道:“我现在是通便的行家,回头上山采几味药,保管你药到便去。”
“五哥,你生早了。”老六真心实意道:“要是生在几百年后,起码是个减肥专家。”
“好了别瞎扯了。”填饱肚子的老三,又精神抖擞站起来,面对着兄弟四个道:
“吃完这顿饭,咱们在老家的生活,就算正式开始了。凡事要讲个章程,咱们先开个会,分分工如何?”
“好,好。”老二自然满口答应。
“切……”朱棣虽然不忿老三这副当仁不让的模样,但谁让人家是哥哥呢。
至于老五老六,就更是只有听着的份儿了。
“咱们先从小的说起。”朱木冈看看朱桢道:“老六,咱们家最珍贵的那头牛,往后就归你负责了。”
“哦。”朱桢心说我这也算子承父业了。
他当然知道,这是三哥照顾自己,放牛总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