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望出任荆南兵马副都部署,更是追随葛氏(葛伯奕)多年、彼此姻亲关系密切的嫡系部将。
换作开战之前,即便他们的地位、声望都不及徐怀,高峻堂、罗望二人也无需看徐怀的脸色行事。
不过,此时徐怀除了有节制天下勤王兵马的权柄外,高峻堂、罗望所部在受节制兵马序列之中,他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要不是徐怀激流勇进,在关键之时站出来力挽狂澜,他们在舒城、庐江是很难支撑多久的。
他们这时候倘若还想着事事跟徐怀对着干,就得先考虑手下的将卒会不会听话了。
之前徐武江在铜陵坐镇,无法有效弹压诸路勤王兵马畏战、避战的情绪,主要还是诸路勤王兵马的统兵将吏,都是兵马都部署、副都部署一级的人物。
他们本身就看京襄(楚山)不顺眼,又自视比出身低微的徐武江位高权重,明面上好似遵从徐怀的命令,在铜陵接受徐武江的节制,但肚子里都憋着坏,暗中怂恿下面的军将闹事、抵触徐武江及王峻等将的指挥,各种滋事。
也是徐怀亲自返回铜陵坐镇督战,斩下好几十颗军将的头颅示众,局面才有所改观。
当然,根本上的好转还是战斗力及装备较弱的勤王兵马,在适应“浅攻进筑”这一套战术之后,看到自身在战局推进中发挥出明显的正面作用,将卒从上到下建立起战胜虏兵的信心。
而在中下层将卒参战建功的积极性逐步增强过程当中,徐怀除了将诸路统兵勤王的兵马都部署、副都部署、都指挥使、都虞侯等中高级将吏都留在身边调遣,实际解除掉他们的统兵权外,还将诸路勤王兵马以营为单位进行分拆,交由京襄及宿卫禁军中高级武将进行节制。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调整诸路勤王兵指挥使、都将一级的军将武吏,将更多敢战善战的基层武吏提拔上来。
到这时候,徐怀对诸路勤王兵的调度才真正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进入庐江城后,徐怀也是即刻将下一步的军事安排进行部署。
在充当行辕大帐的庐江县衙大堂里,徐怀居中而坐,左手乃是徐武江、范雍、韩圭、刘师望、张雄山等京襄军及宿卫禁军将吏,右手乃是尚书右丞兼五路度支使魏楚钧以及高峻堂、罗望等诸路勤王将吏。
“用兵之道,奇正相倚,”徐怀高踞案后,慢条斯理的说道,“我与刘侯也早已约定,后续我率部进攻虏兵沿施水部署的正面防线,刘侯从东翼捣其侧腋。不过,细思下来,东翼兵马还是有所欠缺。我就想着高峻堂、罗望你们二人,可以各率本部兵马开拔到滁州清流县境内,接受刘侯节制,从清流关、练子山等缺口往西北进窥虏兵占据的招义等县。你们没有什么意见吧?”
罗望与高峻堂对视一眼,又朝魏楚钧看过去。
荆南、荆北勤王兵马,不仅仅战斗力较强,同时这一次的出兵规模也最大。
荆南军前后总计调派勤王兵马高达三万五千余众,目前除了罗望率部在冶父山北麓为虏兵击溃损兵折将外,此时包括水军在内,犹有两万五千余众接受徐怀的节制。
荆北军大体没有受损,高峻堂所守的舒城,也非虏兵前期进击的重点与核心,目前总计有近三万人马接受徐怀的节制。
照道理来说,罗望、高峻堂作为荆南、荆北最高将领,应该掌握荆南、荆北军的最高统制权;荆南、荆北兵马理应在他们二人的统领之下,再接受徐怀的节制。
徐怀目前的部署,则是要罗望、高峻堂率领他们之前被围于庐江、舒城的本部兵马,总计剩不到两万人众,直接前往两三百里外的滁州北部接受刘衍的节制,参与对虏兵侧翼的进攻;而荆北、荆南后续调派过来的勤王兵马,总计约两万五千余众,他们就不要再想插手统领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
魏楚钧以尚书右丞兼领五路度支使,在庐江城里也设立独立的行辕,有诸多幕职官吏辅佐,确保江西、江东、荆南、荆北以及广西等五路钱粮租赋,能直接调度到淮西,填补战事的巨大消耗。
理论上,魏楚钧与刘衍一样,在淮西地位都要高过其他将吏,仅次于徐怀。
罗望乃是追随葛伯奕多年的嫡系部将,与身为葛伯奕长女婿的魏楚钧关系当然非同一般。军议过后他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就直接来到魏楚钧的住处说话。
“徐怀此计乃是要釜底抽薪啊!”罗望在军议时见众人无法反对徐怀的部署,憋着一肚子话,这时候到魏楚钧面前倒起苦水来。
目前荆南调入淮西的增援兵马总计还有两万五千人,要是按照徐怀的部署,相当于有六成人马将脱离他这个荆南最高统将的掌控。
他就算再念徐怀的解围之情,就算以往没有那么多的恩怨纠葛,他心里也绝不可能痛快。
“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寿春之围,”魏楚钧皱着眉头,宽慰罗望说道,“你与高峻堂率部前往清流县,从练子山、清流关击虏兵侧翼,我们多少还能抓住一些主动权……”
“诸路将帅就都没有意见了,任其拿捏?”罗望问道。
庐江之围得解已经有半个月了,但在此之前,庐江一直都是虏兵重点想拔除的对象,罗望作为统将也多次披甲上城头督战,稳定军心,他在城头有两次受箭创。解围之后,他一边养伤,一边统兵转往无为县休整,很多事情都没有来得及往深处想。
魏楚钧听了罗望的质问,只是苦涩一笑。
在周鹤等人的坚持下,朝廷二月中旬新设五路度支使一职,他赶到铜陵走马上任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对渡江作战的进程还是相当清楚的。
渡江作战前期非常残酷,一方面需要将勤王兵马拆散开来分批渡江,这主要也是受到裕溪河沿岸所能展开的空间及地形限制;另一方面渡江将卒伤亡如此惨重,都虞侯、都指挥使一级的地方将领自身也不愿意亲自统兵上阵。
甚至在登岸建立岸营及滩头阵地之后,高级将吏也都情愿留在安全有保障的南岸铜鼓山行辕之中,而不是据简陋营寨去直面虏兵持续不断的反扑。
勤王兵马渡江之后,较长时间里统兵军将都是以营指挥使或者更低一级的都将为主。
这时候对战场划分小的片区,进行联营防御,与虏兵拉扯,京襄军以及宿卫禁军的指挥使当然有优先节制权;更不要说京襄及宿卫禁军还有王峻、孙延观、萧泫、陈缙等都指挥使、都虞侯一级的高级将领渡江坐镇督战。
另外,诸路勤王兵马的构成以“战时穿甲、闲以归田”的团练兵、乡兵为主,诸路勤王将吏对兵马的统制权都没有那么敏感。
哪怕是原神武军一系、对京襄(楚山)怀以最大敌意的淮东军将,此时也没有心思去争什么统兵权。
毕竟他们从淮东调到荆北,在兵马都部署司以及诸州兵马都监司下面担任都虞侯、都指挥使这样的地方高级将职,在正常情况下仅统领少量的卫戍兵马,可能也就三五百人不等。
现在因为战事激烈、局势危急的缘故,诸州军急剧扩编到四五千人众,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等到战争结束或局势得到缓解,诸州军八九成人马都会解甲还田,他们这时候打破脑汁争统兵权,不是嫌自己活得太滋润吗?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徐怀,或者说京襄有能力绕过诸路兵马都部署司,直接去掌握、指挥分拆开来的勤王兵马,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使得他们没有立场去质疑徐怀作为主帅做出的作战部署。
而这一点也恰恰是魏楚钧所深深忌惮的。
对淮西的增援,京襄都并没有出全力,甚至都没有出大力,直接调动的嫡系人马,数量都未必及得上宿卫禁军。
徐怀一面要安排人手加强对宿卫禁军的控制,一面要绕过诸路兵马都部署司,直接在接敌战场有效的去掌握总兵马将近十万、彼此互不统属、关系错综复杂的诸路勤王兵马,这是何等恐怖的掌控力及统治力?
魏楚钧长期以来都在葛伯奕身边襄助军务,对这点的感受或者说畏惧,可以说比一般的统兵将领都要深刻得多。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不是鼓动谁去争什么对勤王兵马的统制权,而是想着尽快解寿春之围。
到时候诸路勤王兵马,包括诸路义军都将还归地方,就不存在什么统制权之争。
到时候京襄就算不将宿卫禁军的兵权交出来,就算刘师望、陈缙、余珙这些人铁了心跟京襄一路走到黑,徐怀所直接掌握的嫡系兵马也就在十万左右。
而寿春之围得解后,他们所掌握精锐兵力,也不会太过劣势。
魏楚钧最不敢想象的是寿春沦陷,韩时良、葛钰所部被赤扈人歼灭,他们所面对的局面将是何等恶劣、惨淡。
到时候不要说高氏、顾氏极容易会被京襄所给予的好处收买过去了——只要京襄许诺的好处足够多、足够大,高氏、顾氏犯不着力保绍隆帝——魏楚钧怀疑连顾藩及邓珪在楚州都未必可靠。
魏楚钧目前最紧张的两件事:
第一就是劝谏绍隆帝立齐王寅为储,重新争取胡楷、钱择瑞、张辛等先帝旧臣的支持。哪怕令他们保持中立,也要远比将他们都推到京襄的怀抱里好得多。
第二就是解寿春之围,而这才是真正令京襄有所忌惮、收敛的筹码。
之前魏楚钧也没有机会跟罗望当面交代当前的微妙形势,此时也是难得有机会与他促膝而谈。
灯烛烧尽,天色微晓,魏楚钧才拖着疲惫的身子送罗望离开……
……
……
仲长卿勒马停在将军岭之巅,驻足远眺,回春返绿的原野之上,一条颇有丰潦之姿的河流往北蜿蜒流淌,还有一条河流往东偏南方向流淌。
这两条河流都发源于他脚下的将军岭,流向却截然不同,水流也谈不上多宽阔,但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
这两条河流就是令前秦八十万兵马闻风丧胆的淝水:往北经寿春境内注入淮河的水脉,又称东淝水;往东南注入巢湖的一水脉,又称南淝水。
东淝水、南淝水两条水脉原本并不相通,但在汉末曹魏时期,为江淮兵马粮秣运抵达合肥,曹操在将军岭以东,开挖运河贯通两河——这条运河又称为曹操河。
将军岭周围的地势还是高了,淝水流程又短,想要维持曹操河有足够高的船运水位非常困难。
隋唐之后,随着邗沟水运体系日益成熟,以及中原通过邗沟对东南的财赋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原王朝也就没有太强的动力,花太大的代价去维系淝河运道的贯通。
近百年来,曹操河基本上就荒废下来,淝河重新变成两条隔绝的天然河流。
不过,在这一刻,在将军岭以东,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民夫被驱赶过来,在曹操河旧址上开挖河道。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巢湖南接长江的濡须水已经被南朝兵马完全控制,不这么做,撤到合肥以西河道之中后水师战船就没有办法撤回到淮河,将彻底沦成荆州水军攻打的活靶子。
当然了,平燕宗王府更希望打通寿春与合肥之间的水道联系,成为长期占领合肥的纽带。
仲长卿却不觉得他们目前有长期占领合肥的机会。
就算能及时歼灭韩时良、葛钰部,占领寿春,仲长卿也觉得他们应该将防线收缩到寿春,或者将寿春也放弃掉,彻底撤回到淮河以北更为妥当。
因为此时他们并不能确认淮河不会被京襄的铁甲战船所截断。
荆州水军的发展时间很短,期间京襄还与京西、河洛高度对峙作战近两年之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荆州水军至少装备了超过三十艘铁甲战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襄装备的铁甲战船只会更多,同时还牢牢控制着淮河上游河道,赤扈还有什么信心觉得自己能始终将淮河中下游控制在手中?
仲长卿为接下来的战事发愁,也注意到这时有数骑快马从北往南驰向将军岭西麓的营寨。
那里驻扎着仲长卿撤下来的五千残部。
因为将军岭控制着淝河的河源,同时又是西接六安的要冲,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仲长卿被安排率部驻守于此。
仲长卿不知道有什么紧急信息从北面传来,他看了看西垂的斜阳,带着护卫下山去,半道遇到从大营赶来的信使:
“宗王已至芍陂北营,特召仲将军前往议事!”
“……”仲长卿愣了一下,心想屠哥就在芍陂北营督战,又哪来“宗王已至芍陂北营”一说?他转念想到信使所说是镇南王兀鲁烈,而非平燕王屠哥,惊讶问道,“镇南宗王到淮南了?”
“宗王与岳帅昨天夜里都到了寿春!”信使说道。
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
仲长卿回到营寨略作交代,便带着百余侍卫,星夜兼程随同信使往芍陂北营而去。
位于淮阳山北麓余脉的寿州安丰县,其东、南、西三面地势皆高,而北面地势低洼,往淮河倾斜。
每逢夏秋暴雨,山洪暴发,常常在安丰、寿春两县境内形成大涝。而遇到雨水较少的年份,又会因为这样的地形泄水太快,周边的田地常常得不到充分的灌溉,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在安丰县北部,组织民众依照山势修建长堰,将南面的山岭溪水都拦截在安丰县北部的低洼地带,同时还开渠引淠河注入,形成有史以来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又称安丰塘,迄今犹灌溉周边数十万亩粮田,也是寿州最重要的产粮区。
拂晓时分,仲长卿就来到芍陂北营附近。
这里也是整个东路大军在淮西战场的指挥中枢,平燕宗王屠哥的牙帐所在。
仲长卿没有急于驰入军营,而是驰上龙池山北麓的一座高岗眺望左右地势。
芍陂北营并不在寿春城下,距离寿春城还有五十里,但屠哥将牙帐设于此地,与寿州南部的地形、地势密切相关。
南北流向、大体平行分布于淮河南岸的淠河、汲水以及东淝河,将寿州与邻近的濠州,分割成三大块狭长区域,其中以淠河与东淝河之间的区域最为重要,也是南朝兵马解寿春之围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东淝河下游河段,积水形成淮南除洪泽浦之外水域面积最大、南北长约一百二十里的瓦埠湖,基本上就杜绝南朝兵马直接从东翼接近寿春城的可能。
目前他们在六安-南淝河-合肥地带展开的防御面还是太开阔了,足足有两百余里纵深,此时靖胜侯徐怀节制南朝东西两翼大军总计十七八万人马,仲长卿他是完全没有信心能守住六安-南淝河-合肥这条防线。
不过,倘若能下决心,将防线收缩到芍陂附近,那他们的拦截防线就将骤然缩减到淠河与东淝水之间约四十里纵深的狭窄区域。
到时候芍陂北营,实际就能更好的调度、指挥这条防线上的兵马部署。
也单从这点,就能看到赤扈短短三四十年来崛起于大漠,相继征服漠南、漠北、西域诸族以及契丹、党项两国,兵锋横扫中原,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