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更强大了,但诸藩大多不曾直面大明之威,更不怀大明之德。卿等都知道朕是怎么谋划的,订立公约就是朕将来想在大明内外形成的新秩序,但外藩之中豪强之家却不会喜欢大明制定的许多新秩序。唐应德有言,吊民伐罪!既然西域、东洋都有了变数,是时候通盘计议,定下方略了!”
杨慎涩声问了一句:“陛下,四面征讨?”
“自然要有先后之别!”朱厚熜并不回避这个全面的目的,“先把朝鲜和日本的问题解决。以朝鲜和日本权贵之家钱财,不会让国库艰辛。十年国债到期,正好赎买之后再发新债。往西边和漠北行商的商人若是不满边贸暂时断绝,那便与国同心,先认买国债平了大明外患!”
夏言两眼发光:全盘的大动作,终于要正式开启了。
朱厚熜果然下旨:“你们三人牵头,明日上午,开第一次会。从动员、财计,到兵力,再到将来官员选任、文教、安民,一步步地,把全盘计划都拿出来。”
办了两次万寿圣节、“慈眉善目”了八九年的大明开始磨牙。
刚刚重新“乔迁”的大明中枢很快进入密集的运作节奏,乾清宫里忙忙碌碌。
可能是因为“征服”的情绪高涨,朱厚熜也不因这种耗费精力的计议而感到疲惫,或者说他早就适应了这种搞事业的节奏。相反,十分龙精虎猛。
这一点,孙岚和后宫妃嫔们感受到了。
乾清宫里本就有数张龙榻,现在,地位极为稳固的朱厚熜不需要太考虑什么“安危”,因此随机下榻。
而相反,乾清宫二楼上的几间房都被好好地布置了一下,让它们变得更宜居。
不像养心殿那样还有小庭院,有植物,乾清宫的环境是生硬的,是严肃的。
给朱厚熜带来柔和感觉调剂一下的,自然就只有美人了。
白天商议国事,夜里陪陪皇子皇女,而后便多是二人时间,或者三人时间。
朝鲜那些在密谋中苦苦等待的“君臣”,终于得到了大明的答复:成何体统?
这一次,大明皇帝严厉斥责了朝鲜国主的怠惰,以至于夫妻不和、父子不和、权臣当道、民不聊生。
大明不仅不会出手干预这件事,还要求朝鲜国主在遣使入京签订公约之前赶紧把内部问题解决好。
消息自然还“意外”地让小尹兄弟知道了:王上和王世子竟与士林派一起请大明出兵锄奸。
谁是奸?
一触即发,朝鲜顿时到了矛盾总爆发的边缘。
是宫变还是兵变,那就不知道了。
而从大明礼交部,发给诸藩宣交使馆的公文也陆续送到。
大明天子无比重视接下来十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宗藩大会,这一次规格很高,不仅各藩最好派遣重臣甚至是世子,各地宣交使也要带着访查报告、陪着各藩使团回京述职。
自从设立了宣交使馆以来,这么多年它至少是存在于诸藩的。有新任的宣交使到了,旧任的才会交接完离开。
而现在,他们全体的文武属官竟都要暂时离开,回京述职。
这不寻常。
大明天子确实重视,但他重视的究竟是什么?
云南黔国公府内,朱载垺从有孕在身的王妃房中出来后,就到了黔国公沐绍勋的面前。
三十八岁的沐绍勋年富力强。
他不知道,其实属于他的命运也早就改变了。原本,沐绍勋在嘉靖十五年就在大明准备征讨莫登庸时英年早逝,时年才三十三。
可现在沐绍勋还意气风发,见到女婿后先行了一礼:“殿下。”
“公爷。”朱载垺却不托大,“父皇旨意过来,请公爷入京商议大事,可是外藩之事?”
沐绍勋眼睛发亮:“应该是的!殿下,您王号为越,如今又以皇长子之尊旅居云南。虽名为探亲,但又不能说是就藩、开了王府。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礼交部的公文,我们都知道了。此去京城,定是商议大事!”
沐绍勋不是个例。
随着乾清宫里诸多商议的推进,大明诸边、诸省,一时之间有不少重将都接到了旨意要入京。
不是所有重将,这份名单是有选择的。
但是俞大猷、马芳、纪维民、曲志南……许多名字,都代表了耐人寻味的含义。
都是能打的、打过硬仗的。
夏日初到,天气炎热。
朗照的烈日之下,大明内外似乎都酝酿着巨大的风暴,令许多有心人感到沉闷、压抑,或者躁动不安。
这一切,都源于朱厚熜的炽热雄心。
点燃引线的,是寒冷冬日里伊塞克湖畔的俺答。
他有他的想法,而朱厚熜早有自己的计划。
第462章 战争机器,启动!
兴国公严春生一直就在京城,他不用从外地接旨入京。
如今,他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提督三千营。
而李瑾的儿子李源已经袭封赤城伯爵位,今天他也来到了五军都督府。
在这里,如今五府重臣齐聚。李源才二十四,虽有伯爵之位,但他是陆炳带过来的。李源如今呆在锦衣卫特战营,目前军衔还只是上尉。
但李源是严春生的学生。被李全礼带着参与了嘉靖十一年和十二年的北征之后,回到京城的他先入了军营。
看到这样年轻的面孔,郭勋一时怀念:这一轮,该是年轻人立功了。
他坐在最重要的位置,军职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他仅凭年龄、资历略压严春生一头。
但两人同为国公,也都是正一品武职,上将军衔。
坐在位置上静静等着,郭勋看到了在神机营担任参将的朱麒之子朱岳。朱麒恢复了保国公的爵位,但他是从被除了世券又因功升赏上去的,他的儿子朱岳,仍旧只能承袭抚宁侯的爵位。
而朱麒已经去世三年了。
李全礼是前年走的,他的儿子李应臣同样只袭封襄城侯,而非李全礼获封的襄国公。李应臣呆在神机营,但今天却还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议。
倒是嘉靖朝第一个新封的国公靖国公顾仕隆的儿子顾寰来了。他年已三十九,如今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五军营的坐营官。
陛下御极后,大明多了五个国公,现在只有两人还健在。
郭勋也已经六十七了。
一晃二十年,当初他得到陛下青睐、热血沸腾时,那正值壮年,想搏一搏。
然后,先后因两广一案及李福达案受罚,又于嘉靖六年及嘉靖十一、十二年先后立功。
现在也许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把这一次的事情安排好,再立一点功劳,让儿子郭守乾还能做这翼国公。
等到人都齐了,他才坐直了身子。嘴唇一动,花白的胡子抖了抖,吐出几个字来:“今日会议,先如实理清诸边区、诸省、亲军及北京三大营、南京振武营可用战力。兵卒数目、兵种类别、装备情况、愿战将卒。”
话说得很干脆,他扫视了一眼众人:“军改多年,厉兵秣马。现在,滔天大功要来了。我不怕告诉诸位,军务会议已议定,只要大计功成,这一次陛下允下来的公爵之位就过这个数。”
郭勋伸出了右手,张开五指。
李源不由得目光一凝:又能新封至少五个国公?
“是过五十!”
郭勋知道他们心里猜测的是什么,除了五府之中有资格参预国策的几个人,其他人还都不知道这个信息。
于是议事的官厅内顿时沉默了下来,而后有着难以置信的呼吸声。
“故此,先再次确认大明诸军的实力。”郭勋望着他们,“是要能够不远千里万里、敢战愿战的。要调动,要合练,兵种、装备、将卒意愿,都不能缺!你们或有赏识的将官,也有自己的算盘,但需要谨记:陛下允的赏有多大,若是窝囊废坏了事,罚也就有多重!开始吧,从北京三大营开始!”
大明军改之后,常备兵以边防军、领土军、机动军为三大类。
边防军之中,既有青甘、河套、宣宁、蓟辽的精锐边防陆军,也有北洋、东洋、南洋三大海师。
机动军,则是北京三大营、南京振武营及长江水师。
而腹地诸省,则都是数千至万余不等的领土军。
总的常备兵力六十万,再加上锦衣卫麾下特战营及特勤千户所,海陆两大长城公司及河运局、海运局、皇明记海贸行、大明银行、铁道局、通驿局等一些特别企业的护卫军,治安司体系下的寻常治安力量,大明进行超大动作在即,这次不能仅看表面力量。
因为是出征,是要去许多陌生的环境作战。
针对不同地区,兵种的搭配、出征大军将官的搭配,都需要通盘考虑。
战事并非同时开启,那么先行摸好底了,随后军务会议及五府就要拿出方案来。该调动的调动,该合练的合练,该补充和更换装备的,同样也要开始着手。
摸这个建立在出征意愿上的将卒的底,还是为了商议战法。
这件大事,那就是在军务会议上由参谋们琢磨了。
武英殿中,朱厚熜也在这。
多年以来,通过边贸的商队,外察事厂的人已经不知在域外侦察了多少地方。
报回来的数据自然谈不上精确,但大体也能制作出合用的沙盘。
现在武英殿正殿的房间里,就摆着硕大的沙盘,涉及区域不仅有漠北,也有外滇、南洋、西域、东北、朝鲜、日本。
其中有重要城池的分布,分别插着不同的小旗子。
与朱厚熜一起围在沙盘边的,有夏言,有唐顺之,有杨博,还有汤绍宗的孙子、从小就受教于皇帝的汤世隆。
汤绍宗当时征讨外滇有功升为灵璧侯,他去世后,儿子不怎么样,只降等袭封了灵璧伯。若是汤绍宗的儿子立不下什么功劳,汤世隆袭爵时就只是县爵了。
现在君臣一起商议战法,朱厚熜不由得看了看唐顺之:“你说有横扫之力,如今听了国务殿那边的账,不如再说说如何横扫?”
夏言捋须微笑。
他和唐顺之两人是没有利害冲突的。不论怎么样,他是总参谋,而唐顺之还很年轻。在夏言的任期内,外滇臣服、河套收回、北征一举扭转局势。而现在,还在夏言的任期,这一次的功劳又怎么会缺?
所以他把舞台交给了唐顺之,不如把这个好卖给他。
唐顺之指着沙盘上的朝鲜和日本:“朝鲜此次必定大乱,但反倒可以放在后面。先夺了对马岛和这日本九州四国,朝鲜便已是被大明王师合围之势。日本国土狭长,海疆极广。海师精锐齐出,陆上野战,在日本那等多山、狭小地势里,火器鸳鸯营对上仍用刀剑、少马的倭军,不是横扫之力又是什么?”
“一个争权不休,一个诸雄争霸,朕问的是这两处?”朱厚熜皱着眉,“吕宋也扼着海上要道,日后要防着外敌自东边海上而来,吕宋是必须要拿下来的。对那里,大明就知之甚少了。海上也不谈,以大明海师战力,眼下是定然吃不了亏的,总能夺得据点,宣称王土。”
他指了指几个地方:“重要的,是外滇、交趾这一带,是吐蕃、天山南北、漠北!”
唐顺之则看向了杨博,笑着问道:“惟约在南洋做了数年都护,对于那里有何高见?”
从杨博的履历来看,皇帝对他将来的安排恐怕就是辅佐皇长子,以后得长期呆在南面了。
杨博开口说道:“外滇诸藩,其形制仍是大中小各族各成一统,以效忠臣服结为表面诸国,疆界更是不清不楚。平外滇、交趾一带,自然是水陆并进。陛下,臣以为有几处要害。”
“讲。”
杨博也伸出手去指了指:“北交趾河谷沃土,当为大明实土。南交趾、占城、暹罗之阿瑜陀耶、上缅甸之孟养、中缅甸之东吁、下缅甸之勃固,这些地方拿了,那些深山密林就被大明实土及新藩国包围。车里亲善大明,兰纳王女为陛下宫嫔、皇子之母,一个改土归流,一个封为藩国助其拓至木邦山地,那么西南便无碍。既可扼住吐蕃,又通汪洋大海,可为臂助进窥瓜哇等南洋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