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多有是非,新后年轻,宫里其余妃嫔主要都是二十年前就在宫里的,朕担心新后年幼,没些同龄的能伴着。”朱厚熜上来就是直球,“你们五人,俱先封为嫔。二十年来,朕后宫争端极少,朕是极厌烦明争暗斗的,盼你们记在心上。”
“……臣妾谢陛下隆恩,臣妾记住了。”
“还有许多话,朕会一一对你们讲。今日先安排下宫阁,你们五人就先去歇下,择日授宝册。小岚,你先回府,准备大婚典仪吧。”
孙岚心头一喜:“陛下,臣妾……也有吗?”
朱厚熜笑了笑:“立后何等大事,岂能没有典仪?”
“臣妾遵旨,谢陛下隆恩……”
朱厚熜站了起来,再次看了看其余五人:“宫里与你们想的大概不一样。朕勤勉理政,天下皆知。朕放下国事到了后宫里,便是为了放松心神。你们入宫前,兴许有不少人对你们叮嘱过什么,但入了宫,就都听朕的,听皇后的。朕还有事要办,现在就不对你们多说了。稍后安顿下来后,先去诸宫拜见一下两位贵妃和其他妃嫔。黄锦,你安排好。”
“奴婢明白。”
朱厚熜就此先离开,孙岚受了她们一礼之后先行回到靖安侯府,而其余五人则被黄锦安排着先去到她们被分配的宫院偏殿。
都在两位贵妃、新进的妃子院里,这让她们有些拘谨不安:陛下这么安排,难道是为了让她们帮着新皇后留意这些位份最尊贵、也有皇子的妃嫔的动静?
但是黄锦对着林清萍、文素云等人时,却只是恭敬地说道:“娘娘,陛下忙着去重工园。宫里的规矩和道理,就先劳烦娘娘说一说、教一教了。”
“公公放心。”
过年前后,朱厚熜其实又跟她们说过交心话。
大明的情况已经不同了,诸位皇子,将来都有妥善安排,是要做一国之主、实土实兵藩王的。
在她们心目中,既然将来不至于因为皇储之争有什么隐忧,那又何须担惊受怕呢?
反倒是二十年来,皇帝喜欢什么,厌烦什么,她们也都清楚了。
生事的端嫔,如今就像是住在冷宫里。
“妹妹坐吧,不必这么紧张。”林清萍端庄地坐在那,对着方氏说道,“还不知道妹妹的名号……”
“……回贵妃娘娘,妹妹姓方,南京江宁人氏。”
“南京啊,那可是好地方……”
后宫里多了六位新人,多了一批还心存希望的女官,朱厚熜满足了自己想要的享受,又开始了社畜般的工作。
今天在重工园这边的研讨,是针对去年万寿圣节前蒸汽机出来之后的具体应用研发。
目前最成熟的应用,都是在固定位置里提供不局限于水力、风力的机械力。
比如说矿山。采矿时,矿洞挖得深了,积水是个很麻烦的问题。用蒸汽机带动去抽水,能解决很大的麻烦。
还有冶炼、锻铸、制造,再加上如今随着朱厚熜的要求初步开始研制好的车床。
在过去,怀来军械园那边有桑干河水库泄水堤的水力,重工园这边有永定河水库泄水堤的水力。蒸汽机在固定场所可以提供持续动力,那就大大减少了新的工业园区选址的约束。
可是蒸汽机的功率和体量,目前还很难完全应用在移动的东西上。
之前那个蒸汽机车能用,只不过是因为良乡到京师站那一段,铁轨铺得极为平坦,维护也从不懈怠。
但真正想要翻山越岭,那现在可还保障不了。
上舰遇到的问题则更多。
“宝船监多年来已经记录了许多数据。”来自宝船监的工程师开口禀报,“主要是桨轮耐用的问题。若要可比风帆,桨轮只能以精铁铸成。这精铁桨轮本就极重,如今的蒸汽机也极重。区区一台,只怕还派不上大用。若要两台、三台,再加上还得随船储煤,船就需要造得更大。”
“要造得更大,且不说那巨木难寻,单是龙骨过大,船也受不得风浪。若依陛下所言,以钢铁铸接龙骨,那这铁甲舰纵然只是木舷包铁,那也太重了。就算能行,吃水极深,只怕大多都只能用于远洋。而要到了汪洋大海上,就要储更多煤。另外,海水锈蚀,如何把煤储好不致失火……”
听着他絮絮叨叨地罗列现在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朱厚熜一直皱着眉头。
他上下嘴唇一搭确实容易,具体实现起来,却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这铁甲舰,自然只能是战舰。
目前的战舰,已经开始脱离接舷跳帮的战斗模式,而是火炮对轰。
木船的扛炮击能力,相比包铁甚至纯钢铁的战舰自然要差着档次。
也正因如此,朱厚熜觉得蒸汽机的其他应用都可以慢慢来发展,但火车和蒸汽铁甲舰,只怕是他这后半生能留给大明的最重要遗产。
有了这两样,内部交通和治理效率,外部武力威慑,至少可保两三百年都走在世界前头。
想到这里,朱厚熜说道:“难关多不要紧,一个一个去做。朕说铁甲舰,也不是一步就走到最终的纯钢铁和纯蒸汽机。如今,首要是往正确的路上走。蒸汽机的力道不够,仍旧辅以风帆。外舷都包铁太重,就只包水线,免得被炮弹轰破立刻进水。储煤如何防湿防火,那也可以专项研究。”
环视了一圈之后,朱厚熜说道:“科学院要成立两个专门的项目组,蒸汽火车和蒸汽铁甲舰。当下多费些功夫,利在千秋。把这两条路走通了,大明从此就是真正大不同,也真正有希望天下大同。”
朱载堚也被喊来了,他开口说道:“陛下,这几个月来,新世侯也常常与臣商议蒸汽机还能如何改进。臣与博研院诸位博士商讨许久,思得几个法子。若要试制,还需要宝金局和兵仗局一同试制些更合用的钢铁和零件。”
朱厚熜毫不犹豫地挥了挥手:“绘出图纸,说明要求,让他们研制。如今,朕其他的不敢保证,与这两件事有关的,要钱、要人,朕都支持。那蒸汽铁甲舰,纵有难关,也要先造出实验舰,在真家伙上再琢磨怎么改进。这是前人不曾遇到过的难题,你们如今能先说出一二三四了,朕已经十分宽慰!”
宝船监的人心里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以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而后皇帝立刻给了他们更大的压力:“朕明着对你们说,此二物若能在朕生前创制成功、畅行海陆,朕百年后再无憾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中华先贤!此大国重器,朕倾国力,也会全力支持!”
重工园里,大明如今最有科学头脑和工程经验的人们在继续深入地一个个研讨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正如朱厚熜所说,如今有他的亲自重视,以大明的国力,当然是可以支撑这两个重大项目的研制的。
他也很有信心,这并不涉及到需要更高深的科学理论的研发,不是让他们去尝试研究什么电磁和核武、飞机。马车早就有,轮船也早就有。现在有了新动力,大明的钢铁在滞销,煤矿在开采,还有河套蒙民和漠北蒙民在往回背煤铁。剩下的无非是改进现有的蒸汽机型,让已经够大的风帆战舰上多一两个烟囱、船舷的一些位置能包上铁。
没有应用的动力,怎么获得更多的数据、怎么改进?
朱厚熜以天子之尊,人为地制造需求、施加压力、提供动力。
他的管家婆杨慎惊吓不已地看着夏言、刘天和送过来的单子。
“什么?今年要列支这么多银子在这两件事上?”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夏言,“是大明如今的火炮火铳不够威猛,还是大明的战舰如今又落后了?”
夏言满脸笑呵呵:“杨总辅,陛下可是说了,此乃大国重器。若见其成,陛下有‘百年后再无憾事’之语。”
“……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杨慎麻了,“一年三百万两在这两件事上,还不设限?治理黄淮初见成效后,大国策会议不是定了再规划兴建大明水库、沟渠的国策吗?明年还定了对日本用兵,钱从哪来?”
严嵩看得心头感叹不已:果然,再避一避,让杨慎先做总辅是对的。
大明刚刚宽裕了几年,接下来几年当真是要花钱如流水了。
他咳了咳,开口说道:“到后年,嘉靖十二年发卖的十年期国债也该到期了。但这几年,海贸流入大明的金银也多了不少。总辅若为难,不妨提前兑付,再发卖一期。又或者与崔总裁商议一下,看看可否再铸一批新银元。钱是动起来才好嘛,这三百万两,大部分还是要从诸企业采买。论交税,诸企业是最实在的。”
成立国企的目的,除了掌握经济命脉,还不就是以皇权加上同样属于官僚体系的架构,让他们带头奉行商法、税法吗?
从当年的英国公张仑到后来的成国公朱凤,再到如今的驸马余承业,皇明资产局下诸企业是感受过数次审计的,基本上三年就有一轮大的。
去年大察工商,他们更是重点。
余承业当日是怎么从御书房苦着脸出去的,后来就有不少人是怎么哭着脸去牢里的。
杨慎愁眉苦脸:“这么多银子……花在民生上不好吗?”
第452章 奉旨指路
天津大沽,海河在此入海。
这个时候,它还叫直沽河、大沽河。
它的最上游还一直在山西,又与运河北端相连,还临着海。
自从漕军改制,以遮洋总为骨干搭建起来了海运局,这天津大沽就成为了海运局总部所在。
再到后来,宝船监也在此设船厂。等到大明定下了要建北洋、东洋、南洋三大海师,北洋海师的总部也设在了这里。
同样,海上长城公司作为一个带有武装力量的特殊企业,它也不能离北京的控制太远。
如今的天津已经是北京重镇,大沽港的规模日益庞大。
随着蒸汽机的定型,良乡东北方向的重工园以外,天津这边也在开始建设新的工业园。不依赖于海河的水力,而是将以蒸汽机为动力。
在大沽港的旁边,早已建好的宝船监大沽船厂,这些年已经发展为不逊色于东莞、泉州、宁波的第四大海船制造厂。
这得益于边贸规模扩大之后,从朝鲜、从女真人那边采买来的巨木。
现在,大沽船厂那边领到的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兴挖更大的船坞。
“按粗略推算,这船坞用工部定的新标准,长要在一百二十距以上,宽也要到三十距,这才能搭得起更大的滑轮吊。深也得有十五距,这新船坞只能新挖!”
“不错,其他船坞,海师和海上长城公司、海运局的船都占了。就算想合二为一,那同样得再挖深、挖长,不如重新挖一个!”
“要我说,既然要挖,不如就一次挖两个,万一只挖一个出了什么篓子呢?”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大沽船厂的厂监忧心地问道:“沈总裁,挖这么大的船坞,耗工耗银不少,由厂里先垫吗?”
“无须忧虑,先开始做!新建,先建一个,筹备下一个!”
“……耗工耗银当真不少啊!”大沽船厂的厂监再次提醒。
“你不必担心,银子的事,我负责!”宝船监总裁沈啓看了一眼众人,“另外,赶造一片院落。陛下旨意,大沽船厂这边要设科学院船舶研究分院,六月里,诸位院士、博士和大匠都要过来。不止他们,宝金局、兵仗局、建设局、通驿局,都要在天津建新厂、新站。这蒸汽铁甲舰,乃陛下钦点之大国重器!”
被他喊来开会的人目瞪口呆。
“在造的船不能停,我已经传令各地,抽调一批大匠和熟工北上。”沈啓两眼生辉,“昔年大宝船,按如今新标准,不过七十距。百距大船若能建成,大明所向披靡!”
大家都震撼地看着他。
如今诸企业,其实绝大部分仍有勋臣担任总裁,但宝船监是个例外。
年方五十的沈啓,也算得上是中年才得志。
他是在科举改了考纲后才于嘉靖十一年考中进士的,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了。
原因就是:他这人很喜欢杂学。
中进士后,他就以进士身份进了宝船监,当时许多人不理解。
可四年之后,他一本《大明船纪》直达天听,从此平步青云。去年蒸汽机制成,大国策会议后他直接来到了宝船监总裁的位置上,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皇帝就是看中了他懂船。
这《大明船纪》,如今堪称大明造船业的最全面著述。凡四卷,一卷遍述了如今大明各类船只的造船用料规范和图纸,一卷遍述历朝造船工艺的沿革,一卷综述如今大明造船业官方职掌和民间船厂、造船工匠的行业状态,一卷详细注明造船流程的各种管理方法。
在历史上,沈啓四十八岁才于嘉靖十七年中了进士,第二年去工部龙江提举司之后,终于开始发力。龙江在南京城北,是大明一大船厂,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就从那里启航。
沈啓在五十岁时完成了《南船纪》一书,但这一次,他有了新的际遇。
大明的官办船厂统一整合成了宝船监,大明也有了新制式的船只和官方船舶造办管理体系。
此刻,同样刚过五十岁的沈啓已经处在大明造船业的顶端,他期待在他手上,能有超越大宝船的成就。
“这蒸汽铁甲舰,我亲自督办!”他环视着众人,“木铁并用,帆桨同行!铸铁龙骨,蒸汽机桨,搞得清楚这些问题,将来才是船业翘楚!陛下已经降旨,若能建成,下水之日,御驾亲临为贺!”
于是这天下午,宝船监就在附近的天津、静海、保定、文安、青县、沧州甚至山东的德州掀起了很大的阵势。
不仅宝船监,还有其他企业,也都在附近开始了招工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