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534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等到往黄河那边的治河工地走去的路上,他才问了问张居正。
  “我为明兄伴读,朝堂诸公自是关照非常。”张居正坦然回答,“此前读了《明报》,我去信请教,刘国老回信向我剖解过了。”
  “……原来如此。”
  到了黄河旁的工地,趁着春夏还没到的枯水期,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呈现在三人面前。
  “……那是?淮扬总兵官的将旗?将卒呢?”朱载墌吃了一惊。
  “《明报》上虽未刊载,但邸报上有通报。去年唐总河奏请治淮事,陛下命淮扬将卒护堤守夏秋汛,后来果然立了功劳。陛下在邸报通报嘉奖,谓腹地诸省将卒莫以为无功可立,救灾、援建,都是功劳。大明立军是为守土安民,治好黄淮水患千古功业,岂非是安民大功?”
  张居正又信手拈来,一旁的戚继光不由得看了看他。
  虽然在王守仁的身边时,也听过不少次张居正的名字,但这段时间以来才感觉到他的不凡。
  几乎是随时都关注着最新的消息,又因为太子伴读的身份善缘满朝。
  而他看到过的,又都能记住,还会思索其中的一些道理。
  短短几个月,戚继光对他已经有些敬畏:继续这么下去,张居正将来必定是总辅。
  “明兄,那新标准,总理河道衙门只怕也要遵。但如今工程繁忙,唐总河顾不过来。这处工地来往石料、木材、粮米之多,管账的大约头都已经大了。我们虽不能卖力气去做做工,在这里呆些时日,帮他们做些文书活,如何?”
  朱载墌想着自己也在治理黄淮一事上出了一点力,消息传回到父皇那里,应该是很得圣心的。
  因此他立刻点了点头:“正该如此。”
  戚继光眨了眨眼睛:那我只能去扛包了呗?
  被称作张秀才的张居正根本不急着去考什么出身,但已到二月,京城举子终于要迎来科举最后的关卡。
  朱纨去做文教部尚书了,杨博又从财税部右侍郎转任御书房首席,这御书房首席的门槛越来越高,已经要先做过正三品才行。
  如今,御书房首席列席国策会议,资历和品级上越来越名副其实了。
  而杨博接了御书房首席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专项工作就是这次的会试。
  今年的会试,自然还不会大改。科举之学的“科学”含义,科学院和新考纲的方略,领文教部事的唐顺之和朱纨还在研究,但今年的殿试将大不同。
  会试考出来,就都是进士,殿试是不除名了。
  但今年的殿试,却将决定一件重要的事。
  作为改元的第一年,公元二三八二年,皇帝再开制科。
  这一次制科,与嘉靖六年的制科不同,参与门槛不再是什么低品官员、推荐信,也不是靖国武略科和定国安民科。
  想要参加这次制科,就要在殿试时参加一个专门的分类:科学院方向。
  殿试分成了三个专门的方向:官府、企业、科学院。
  每人只能选一个方向。选定之后,授职就将对应不同的出路。
  想也不用想,大多数人定然还是选择官府方向。
  但是今年的制科,只有企业方向的经世济民科和科学院方向的天工开物科。想要参加,就只能选这两个方向,而且是名列前茅的。
  这就让人纠结了:毕竟今年,仍旧放出了两个伯爵之位。
  郑魁封侯在前,不能说没有吸引力。唐顺之、李默这两个上一次的制科魁首,已经都高居国务大臣之位,那更是明晃晃的刺激。
  可是对于杨博来说,为难的是殿试要准备三套策题。
  这科学院和企业方向的课题,谁能来代替?
  他看着皇帝:“陛下,您把题出完了没有?”
  朱厚熜揉了揉眉心:“你把商业部和农业部新授诸官呈上来的施政方略先理好,朕还要先抽空去把后宫新添的六人选好,随后还要去一趟重工园。企业方向的题朕已经出完了,科学院方向的题,朕刚好在重工园那边与科学院已经定好的第一批院士们商议一下。”
  杨博无奈:“那臣明日再问。”
  “黄锦,走吧。”
  朱厚熜又能说什么呢?为了心中的蓝图,自己找的苦,自己就得咽下去。
  去重工园和众人一起研究蒸汽机上舰的问题之前,先去看看各地已经察荐到宫里的美人吧。
  孙岚是不消说的,另外五人,其实并不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早有人选,要平衡朝堂不少人的想法。
  对如今的朱厚熜来说,有那个必要吗?
  各种出身的都选一个,那象征意义确实是有的。
  但对朱厚熜来说:朕真的是为了大明殚精竭虑,没啥别的享受了啊。
  何况如今宏图方展,朕的儿子确实可以多一点!
  乾清宫那边,就像上一次一样,又布置成了“任君挑选”的模样。
  朱厚熜走到了乾清宫殿门之前时,却恍惚了一下。
  当年,他的母亲坐在这,孙茗最先被他牵了上来。
  一晃二十年了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但蒸汽机又激起了朱厚熜的热血,他也想要有更磅礴的生命力。
  谁又不喜欢年轻呢?


第451章 大国重器
  十八岁的孙岚站在皇帝面前低着头。
  这宫阙,面前的天子,她都不陌生。
  她的存在,可以说也是因为皇帝。
  若当年她的姐姐没有被选立为皇后,那么孙交根本就不会以国丈身份去广东镇场子。
  孙交不去广东,她的母亲怎么可能出现在孙交面前,被收为侍妾?
  等她降生时,就已经有一个做皇后的姐姐。
  等她长到晓事了,她的姐姐就有懿旨,常常让嫡母带着她入宫。
  若没有皇后懿旨,她这个侍妾所生的妹妹,又凭什么能常常入宫?
  原来一切都是为了今天。
  但孙岚并没有被人摆布的怨意,也没有被姐姐当做影子、替代的不满。
  那毕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
  朱厚熜看着沉默的她,心中其实有很多疑问。
  他想知道孙茗过去是怎么跟她说的,但那……只怕要等到后面了。
  “先到前面候着吧。”
  “是,陛下。”孙岚脆脆地回应了一声,挪动脚步。
  朱厚熜在身后看了一眼她的背影,而后就继续踱起步。
  士农工商军艺,出身士族的早已定下,剩下五人,朱厚熜又看了一圈。
  心里回想着陆炳和内察事厂那边呈回来的密报:虽然各地都做得好像很保守,但他们其实把这件事看得更透。
  不比以前外戚的诸多拘束,如今朱厚熜对外戚也是可以委以重任的。而皇明资产局这样的方向,更堪称掌握着大明的经济命脉,真实权柄不见得比做重臣小。
  因此看上去是不因大选秀女而扰民害民,实则是各地高层把这样的机会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这一次,他们察荐到宫里的六人,整体水平明显比二十年前的那一次高多了。
  特别是原先出身最卑微的“乐户”中的这些女子,呈上来的察荐档案里都说还只是好生培养,从未登台献艺。但看得出来,如果她们当真到了那一天,毫无疑问就是有实力成为当地头牌、台柱子的人。
  原先的军户也一样。从嘉靖五年起就有了治安司的体系,他们已经跟民政官吏相似,没有过多打打杀杀和替上官在军屯里劳作的压力了。住在安稳的城中,察荐上来的旧军户女儿又跟读书人家出来的有什么两样?
  商人出身的就更加尽心竭力了,只怕是纷纷自荐。一旦被选立为妃嫔,立刻就能直接进入诸国企的核心利益圈。
  即便是农家、原先的匠户出身的女儿,也不知道他们如何在不大肆扰民的情况下察荐出这样的秀色来。
  朱厚熜看着平均姿容都如此出色的诸人,心里只感慨着拿这个来考验皇帝。
  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如何在没惊扰大量百姓的情况下,在短短两三月里就做到了这些。
  看来地方上,国企、商人、乡贤、官员……由于过去这么多年诸多徭役和工程、公物采买,已经各有一张消息灵通的网络了。
  “陛下?”
  听到黄锦的提醒,朱厚熜这才回过神来,哑然失笑。
  明明是在挑选可人儿,心里又不自觉地走神到了国事之上。
  如今他已经只在“商籍方阵”里犹豫不定了,随后看向了面前的这个:“你姓什么?哪里人氏?”
  “回陛下,民女姓方,南京江宁人氏。”
  “方?江宁人?”
  朱厚熜仔细打量了一下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印象来。
  嘉靖本身好像就是有个姓方的皇后,是嘉靖十九年被选的九嫔之一,而且也是南京应天府江宁人。
  朱厚熜记得这个,是因为嘉靖那场宫女的宫变似乎就是方皇后处置得力才没挂,但后来似乎又有放任大火烧死了这位皇后的传闻。
  她出身商人家庭?
  朱厚熜不知道是原本如此,还是因为自己如今松了商禁,所以她家从商了。
  实际上,这方氏确实原本就出身富户。
  朱厚熜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微微低着头的她,想着嘉靖那么不当人还是被她救过,点了点头就说道:“去前面吧。”
  至此,他把六人都选了出来,其他人就由黄锦和宫中女官去安排添设到各宫担任后备女官了。
  乾清宫殿门前的云台上,六个人齐齐站一排。
  朱厚熜坐了下来,先看了看孙岚,随后说道:“这次选秀女,实为立新后。这新后,孝洁圣皇后再有遗愿,盼朕立其妹为后。小岚,你过来。”
  “……是。”
  其他五人看着孙岚缓缓上前,然后都低下了头,心里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5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4/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