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异能,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真不会演戏啊_分节阅读_第364节
小说作者:小时光恋曲   小说类别:都市异能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7:38:32
  柳蜜耳朵尖,当即道:“知道了,我夸你就成了,大导演,现在谁还不愿意喜欢你呢?”
  方沂略显严肃的回头看着她,柳蜜只好乖乖道:“我知道了。”
  ——要上的节目是《铿锵三人行》。
  这节目是录播,估计放映的时候,大奖花落谁家已经见了分晓,所以容易聊稍微出格一点儿的话题,因为那会儿你的节目表现不会对颁奖产生实质影响。
  姜纹07年有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参选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张一谋。
  评委会主席偏好对大奖影响极深,而姜纹自诩没有得罪过张一谋,被问到“对威尼斯电影节奖项有什么展望”,口嗨道“谋事在我,成事在谋”。
  意思是拿不拿奖全看老张给不给。
  这话一说,老张当然不敢给了。
  柳蜜这人嘴快并但不算特别聪明,有可能被人牵着走递话,然后想说什么说什么。
  其实《铿锵三人行》这节目作为32届金像奖的谈话节目很适合,它正好符合了这届金像奖的“寒战”主题——两派力量相争,即将决出胜负。这节目有俩录制场地,分别是京城和港地。如果是大陆来的嘉宾,就在京城录制,如果是港地发展的,就在港地。
  主持人窦文韬住在鹏城,每天入关去港地上班,一开始港地录制的次数多,当时的大陆名人就算是在京城,也可能来港地溜达一圈,一点儿也不觉得麻烦,那时是九十年代末到世纪初。
  现在就变化很明显了,来京城录制的时候越来越多,反倒是港地名人往往要选在京城,因为他们的事业主战场已经转为大陆。
  窦文韬也收拾家当,回大陆常住。他是冀省人,南下工作十多年后却能回老家附近——这和他个人努力有关系,好像又没关系。
  录制前嘉宾和主持人简单寒暄一番,依旧有事前声明:“我们是录播节目,不合适的,您提出来我们尽可能照顾到您的心情剪辑,但不要不说话,也不要端着,那就不符合谈话节目的做法——真要说了什么了不得的,我们也不敢放啊是不是?”
  提到柳蜜的时候,窦文韬说:“我当然知道这位了,”伸大拇指,“现在是大明星了,《十二生肖》、《宫锁心玉》,还有那……《神雕侠侣》!当时你在里面演的小郭襄,我跟你说,港地这边可喜欢你演的这郭襄了。”
  又说:“可惜的就是小龙女没来,我们今天的节目预计要分上下两期播出,因为来了这么大的咖啊……如果小龙女也来了,那真是得分三期四期,以后怕是再也凑不齐这么大的阵仗了!”
  还聊到了方沂最近的喜讯:“方导你快成某协委员了?这事儿能上节目提一嘴吗?”
  这当然不行啊。
  方沂不可能聊这个。
  《铿锵三人行》出过不少敢讲话的虎人,比如京城大学的教授孔庆西、小混混兼作家王硕……这些虎人里面肯定不包括方沂。
  于是窦文韬又问:“那还有个喜讯,我也是知道的,我感觉人人都知道却不说,您看看能透露多少?”
  方沂:“你要问什么?”
  “结婚的事儿,成吗?”
  方沂思忖了两三秒,“我不一定每句话都接。多聊聊人,而不是具体的事吧。”
  窦文韬大喜:“那也是成!”
  柳蜜瞪大眼,露出复杂表情——这是她一开始知道的,也信了的,但真听到方沂亲口承认,还是心中震了一下。


第570章 铿锵三人行(二)】
  节目开始,却没有第一时间聊方沂的喜讯,而是先介绍了方沂的生平。
  估计有观众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上这一段“生平概述”的时候,多少感到奇怪,但主持人窦文韬充满感情的说:
  “两年多前,我和大导演有个约定,希望他能再来,而且我说他再来的时候,希望我们节目还能办得下去,办的更好,勉强沾到他的一点儿光,只怕他飞太高不愿再来……现在我们是在录制演播室附近的一家港式餐厅里,天还没有黑,见不到夜幕降临后的港地城市灯光线,不过已经是很漂亮了……”
  “我想请后期在这加一个导航图,一个眺望的远景,能不能看到尖沙咀海傍的大斜坡建筑,是的,那就是四月十八号城市话题的中心,而我们有可能请到了那天最发亮的人——”窦文韬摊手道,“我应该加上之一吗,不,在这里我不愿意加之一。”
  “这是我的祝福,也是我的判断!”他看着方沂,镜头这时候也给到了方沂一行人,画外音道,“祝福来自嘉宾的一个朋友,而判断来自于一个同为文化产业的行内人。”
  “我入行十多年,称得上是一个行内人了,自诩搞点文化,也看过一些艺术……谁是真正的天才,谁是值得尊重的人才,谁是被推上去的普通人,我有感觉,我有想法……”
  “而且我有这样的预感,今天这一期节目在当前可能是录制起来普通的一期,就像是我以前录制的每一期一样,但是,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告诉你,它会不会成为经典。”
  主持人除了窦文韬还有梁文导、徐子东(港地中文教授)。
  这一番陈述是台本上有的,众人都知道,然而被窦文韬念这么一遭,居然真有响雷一般,在人心里面荡来荡去,而且不觉得他说的过于夸张。
  画面给到每一个人听到后的反应,默默的、心潮澎湃的、紧张的、淡然的……
  “上一次方导来,让我们节目组蓬荜生辉;这一次生辉的东西得比节目组更大了,得是这栋楼,或者是文化中心,或者是这座城市——你们怎么看?”
  接话的是徐子东。
  徐子东作为知识分子有种孤僻的高傲,但要是在他涉及到的地方远远超过他,他又显得十分幕强,因此他对方沂印象极好,接窦文韬的话一点儿也不迟疑:
  “一人闪耀一座城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港地也确实是因为很多个‘一人’,才被注入了今天的文化底蕴……文化创作是精英的事情,是少数天才诞生的杰作。”
  “譬如,你当然可以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来源于合适的环境、发达的工商业……但如果没有米开朗琪罗,没有达芬奇,没有拉斐尔这些具体的个人,恐怕文艺复兴不会有这样高的地位!”
  窦文韬问:“方导是电影圈的文艺三杰吗?”
  徐子东:“我不知道,可能要金像奖的组委会才知道。”
  “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金像奖到底怎么样已经知道了,观众们可以看看徐子东有没有说对——金像奖会不会给方导正名!能不能接纳变化,拥抱变化……”
  梁文导打岔道:“这不是我们节目的说话方式,你那个太文绉绉了,我看徐子东已经是接纳拥抱变化了,他就是服了!那你说组委会服了吗?”
  窦文韬大笑:“我不知道啊,这得是屏幕前的人才知道了!我们既然聊到了这个话题,给我们方导一个几秒种特写,说不定新闻能用得上。”
  方沂摊了摊手,朝摄像头微笑。
  这是台本上预先设的稿子,从“港地文化”开始。
  这帮人其实在演戏,他们想要表达什么观点,私底下早已经达成共识,偏偏要放到节目上,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果然,窦文韬忽然扮做半懂不懂的傻子,想起什么,“我有次看报道,说港地这边早期的文化,其实是大陆那一波人带来的……哪些人?建国后来港地的文化精英们,主要是魔都人居多,所以一开始的港地文化,其实是魔都文化,是吗?”
  徐子东就等这个问:“你说对了!”
  他细细描述港地文化最早的发源:
  港地作为一个曾被英国管辖下的渔港小城,早先并没有太多的本土文化,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土著太少。1841年英国人做过统计,当时全岛只有7450人,今天是七百多万人。它的人口主要来自各时代的移民,移民们文化、语言、习惯都不相同。
  这种地方在经济发展起来后,它当然会自发的产生市民文化,然后有繁荣的文化产品,但它不会这么快,这么早。因为文化的发展一般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而且也要有一大批人持续性的专职创作,提供足够多的文化产品。
  所以最早的“港地文化”,其实是各地方移民中的精英带来的地方文化,其中魔都派绝对人数虽然不多,但文化精英质量高,这些人出自当时亚洲最大城市之一,他们的作品和生活方式最具影响力,最吸引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质上成为港地市民的主流文化。
  方沂也参与讨论,他扮演百科全书,侧面映证主持三人组的说法是正确的。
  比如港地的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和蔡澜分别是浙、沪、羊城、潮州人。这四个人作品质量较高,产量相当大,但全都不是土著。
  就拿金庸举例,假如他从小生活在港地,受英式教育,没有一天接触过内地文化——然后写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是不可能的。
  有个更明显的例证是韩国。韩国的本土人才和市场比港地起步条件好,但今天的韩国文化产品实质是美式和东亚儒家的缝合——不论是炸鸡、部队锅还是kpop。
  韩国绝对的内部自发文化相当匮乏,撑不起这样的创作产量,何况港地呢?
  几人论证一半天,得出什么结论?
  港地文化产品本身是对大陆地方文化的吸收再创作,最早八十年代前后,才真正诞生结合港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我们熟悉的港片。
  之后港片发光发亮了十来年,反向影响大陆乃至于整个亚洲。
  它不是港地这个地方太牛,天生就能拍出好电影,而是那一代英雄造时势,最终会均值回归。
  非要硬给港片找个祖宗的话,它的源头的确是在北方。
  方沂和三人组聊的挺愉快,基本达成共识,众人都明白,但没有人挑明了直言:“港片”不存在原汁原味,这是个伪命题,它本身就是文化结合的产物。
  所以如果你在金像奖上,因为《十二生肖》这个片子不够“港味”,给出偏颇的奖项评定,只能说相当滑稽。
  底层小市民可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但作为给出奖项的文化精英,拥有更多的阅历和见识,也有引领本地文化界走入正轨的责任,当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你要是犯错了,你可就把这奖项公信力弄完蛋了。
  方沂频繁点头,在一次话题间歇期松了口气。
  大家点到为止,无奈话题太尖锐,让懂的人听到了也不会很好受。
  还好节目播出的时候,已经出了结果。


第571章 铿锵三人行(三)】
  录制节目的场地在港式餐厅,一方面是嘉宾人数多,为了让嘉宾更加放松;另一方面是这个地方好借题发挥。
  窦文韬说:“我现在能吃粤菜,我能吃特别地道的粤菜;港餐和粤菜有些许不一样,我现在也能欣赏,有时候我会特地找地道的餐厅,不然我怕上当,别人随便整点菜糊弄我,被嘲笑没见识……”
  “但我其实是北方人,我只是选择适应了、喜欢上了港餐……文化作品就不一样了,不管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做的,这不重要,有意思最重要,我这时候……”窦文韬停顿了下,眼睛眯起来,促狭的看着方沂:
  “这时候,我不要求原汁原味了,我只要它是好的。”
  梁文导大笑:“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一点。”
  方沂点头,但也摇头:“我连吃饭都无所谓地不地道,不好吃再怎么地道,我也不吃。”
  “——好,这个话题打住,聊点增加收视率的。”窦文韬道,“据说你现在身家过百亿了,当然啊,那个无人机公司始终没有上市,也不太好估计,但我想至少也在百亿附近了,媒体不会没根据的乱说……”
  他接道:“商业圈有钻石王老五一说,意思是没家的光棍,比如现在大陆嗖狐的董事长张超阳就是钻石王老五……方导你原先也上过类似的榜单,你虽然没张总那么有钱啊,但别人却更喜欢你,最近听说你脱离了这个身份,为什么是她?”
  方沂:“刘一菲?”
  “对,为什么是她?你这么早官宣很少见,我知道她是特别有魅力的人,但真的就到了让你失了魂掉了魄的地步吗?反过来也是,你很优秀,但这值得刘姑娘立刻官宣吗?”
  方沂表现了国人的传统美德谦虚:“我们是普通长相。”
  又说:“至于失魂落魄的喜欢,我好像很少这样过,之所以要告诉粉丝,是因为彼此觉得都是不错的人——不仅是公众形象不错,私底下接触也觉得不错,也就没必要瞒着。”
  “那……”窦文韬的话没有说完,他被柳蜜插话,众人一时间望过去,“作为你的……朋友,我一直蛮好奇,也替你的粉丝问问,你为什么喜欢她?”
  方沂思忖片刻:“我不知道。”
  柳蜜追问:“她呢?”
  “你得问她,我也不知道。”
  柳蜜显然对这答案不满意,“你不会好奇吗?比方说有人喜欢你,然后你有一天反问过去,为什么会喜欢我呢……”柳蜜这话讲到半道一停,她仔细审视方沂那张脸,再想想之前窦文韬讲的“钻石王老五”一说,耸了耸肩道,“哦你是不需要问了,你该被人喜欢,大概你是习惯了。”
  “但爱情是排斥性的!”她想到了以前莫名其妙的和方沂渐行渐远,以及最近郭小四三番五次托她向方沂求情,生出一股为自己可惜的委屈,“排斥性就是独一无二,非你不可,为什么是她,只能是她?”
  小小的港餐厅,气氛安静。郭凡今天采访不怎么讲话,甚至有点打瞌睡,这会儿猛地清醒了,两眼睛躲闪到处找除方沂和柳蜜之外的人看,发现别人也这么做。
  众主持饶有兴趣的吃瓜。
  现在这些话,哪怕原封不动的在电视上播出,也未必让人明白到什么激烈情绪,但在现场感觉是不一样的。
  因为柳蜜的声音没经过修饰,是有一点儿细微的颤,众人的访谈没经过剪辑,它就是很突然的插进去,让人知道柳蜜很少言明的情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0页  当前第3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4/3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真不会演戏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