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遇上汉哀帝无子,看起来似乎的确有几分刘氏天下易主的意味在,可惜……它就是天幕说的那样,为愚民之术尔。”
听完这段的李世民摇着头,这天命之说,何止两千年后的后人这样认为,自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当街杀了皇帝,又屠了整个曹家后,还坐稳了晋朝的皇位。这简直是在天命的脸上反复扇巴掌,扇完了还要踩鞋底下笑着对众人说,看看,哪里有什么天命?
于是,整个南北朝便开始了毫无道德底线的大逃杀,赶尽杀绝用尽权术,致使从未有人能真正坐稳过皇位,更不要提强汉那样,再次出现汉家一统。隋朝有过机会,可还是失败了。
历史上的唐成功了,现在的唐还未成功。
大统一的王朝需要有符合天下所有人认知思想,规则来稳固统治,能延续三百年之久的大唐,已经无法再用天命,那,他又是用的什么?
【九岁的刘衎过继成了皇帝,而最像穿越者的王莽借着外戚的身份开始掌权,什么封宗室功臣,捐私产救济平民百姓,增加博士职位的德政做的那叫一个顺手,无数汉儒开始为他吹嘘,称他为周公再世,而刘衎,极为恰到好处的病死了。
此刻,留下来的新帝孺子婴只有两岁,在大臣力荐之下,王莽代假天子临朝听政,祥瑞符命谶语四处涌现,诸如‘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汉德已衰,新圣将兴’的预言更是此起彼伏,于是,众望所归的王莽入高祖庙,拜受帝位。
这是历史上最和平的一次王朝更替,当然,也可以称作——
篡位。】
秦朝
嬴政皱着眉头听完了这段内容,只觉着今天真的是开了眼,怪不得无才反复说体面,皇帝无子,子嗣断绝,过继之帝寿命不长,子嗣更是只有两岁,都‘绝后’了,有他姓人接任新‘天命’,可是顺应天命的事情啊。
可经历过战国末期,学过周失其鹿,诸侯如何变法争夺霸主,乃至争夺天下,又通过雄兵统一天下的嬴政,只觉着——
“这是什么尧舜禹禅让再世?美的和神话似的,也就三岁稚儿会信吧。”
汉朝
刘彻不再生气,他皱起眉,察觉到了不对。
拿着天人感应愚民的他,不会觉着天幕上那些给虚假的祥瑞谶语,真是因为王莽有狗屁的天命,每次王朝更替,其本质都代表着利益的再次洗牌,真正恐怖的,是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
吹嘘天命和并不是刘彻的专属,从高祖建国开始就已经开始搞封建迷信,昔日周勃陈平能挑动诛吕,拥文帝上位,他死后,霍光更是能废立皇帝,这两位权臣权势滔天,更是同样做了不少有益于天下的政事,可他们都不敢篡位,是没有儒生给他们吹嘘天命吗?
刘彻眯了眯眼睛,极快的抓到了矛盾点:
“是真的被儒家天命忽悠瘸了,还是彼时的刘家,不只是绝后?”
听无才反问的意思,更应该是后者吧?
汉朝,太学
“后儒亡我!”
看着天幕上汉儒鼓吹,王莽篡位成功的操作,董仲舒立刻觉着自己脖子凉飕飕的。
后世的儒生也太坑先师了,祥瑞谶语这种东西骗别人也就算了,自己人还不懂是什么东西吗?要是王莽真是圣德之君,坐稳了天下,董仲舒还能给自己辩解两句,可之前的天幕明确的提了西汉东汉,这——
辩不动了啊!
想想天幕目前正被皇帝看着,董仲舒就觉着我命休矣。
而天音,还在‘夸’着这次更替。
【没有流血牺牲,更换平稳,好像真的是刘家天命已尽,而王莽凭借着德行和仁政获得了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也就是上自贵族,下至吏士,几乎整个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与拥护。
可公元八年前被众人捧上皇位的王莽,在公元十七年便迎来赤眉、绿林起义,紧接着就是国家动荡,各地反莽,人心思刘。
其原因,便源于王莽的各种新政。
后世的我们调侃他为穿越者,多是因为他的许多政策和现代极为相,但他的改制,其实是属于复古的周礼,比如土地收归国有,恢复周朝的井田制,重建周朝官制、制礼作乐、大改地名、设立五均六筦、出台三种货币等等。
不考虑变法的后果,仅从变法本身来看,自春秋战国以后,改革变法的人不是下场极惨,就是令社会动荡不安很长一段时间,王莽显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而他还要如此去做,甚至这么多变法短短几年就开始实行——他可能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
抖个机灵,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秦朝:
看着天幕上的那些儒法,嬴政不由得面露厌恶:
“儒生,国贼也!”
汉朝
“果然。”
刘彻点了点头,这才对味,表相说的再好听,再平稳,也不可能让人皆不思刘,皆不向刘,肯定会有更深的,‘刘失其鹿’的本因。
不过——
“这王莽改的什么鬼东西?八年就想把秦始皇高祖,朕和数百年的才试出来的政策制度改掉,他以为他是谁啊?”
尤其是改的屁也不是,光周井田制就够让文武百官和地方豪强提刀来砍了!
嗯……还得谢谢他改这么一通,不然怎么又会再次人心思刘呢。
【汉书中有云,彼时岁比不登,天下空虑,百姓饥馑,百官群职旷废,奸轨放纵,盜贼并起,或攻官寺,杀长吏,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无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
温和体面的上层更替下,是中下层已经激发到了极致的矛盾。
如:‘父子分散,流离道路,以十万数。’‘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的记载比比皆是,由土地兼并导致沦落成流民奴隶的人越来越多,矛盾大到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刘家的地步,才让上上下下转投了王莽这位再世周公。
不过,从古至今,大部分朝代灭亡的原因都可以提一句土地兼并,而今天,UP主要多剥一层洋葱皮,西汉的土地兼并,它到底怎么来的?】
伴随着天音,天幕突然一黑,紧接着,五个大字浮现了出来:
一、豪族崛起。
【豪族最早起源于从春秋战国,身份也很多变,旧贵族、地主、官吏、豪商……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土地和社会资源,发展壮大,有名的有范蠡、郭纵、吕不韦,巴寡妇清,这些人家财数亿,仆从过千,依附者数万,实力雄厚。】
秦朝,巴郡
听到这里,被点名了的巴清脸有点绿。
不是,天幕,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害我啊!
这岂不是直接要被始皇盯上的节奏!
第94章 视频 儒家上位
【豪族的势力太过庞大,再加上豪强天然的挤占平民的土地和生存空间,甚至还会偷税漏税,将本应该由自己交付的赋税转嫁给底层平民,这显然是国家的不稳定因素,于是,从秦始皇开始,便开始提刀对豪强割起来韭菜——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依靠地方发展的豪族,一旦离开地方,自然也就不成气候,刘邦也学到了这点,并将其发展成徙陵制,而这项制度的顶峰在汉武帝时期,他先后两次徙郡国家产三百万以上的豪族给自己守茂陵。
嗯,这不由得让UP主想起来上个视频,这么有钱的豪族给汉武帝陵,结果出现了监守自盗,只能说,茂陵的珍宝是真的华贵啊。】
秦朝
天幕说郭纵、巴寡妇清等说的太过保守,实际资产和控制人数翻个十倍都不止,嬴政未统一天下时,只能关注更加强大的它国,故以安抚豪族为主,而当他拥有天下,外部再无敌手的时候,他们就成了最大的内患。
嬴政当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只是如今的公务太多,以至于他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处理这件事情,不过现在嘛——
“徙豪富守陵?好主意。”
给他这位帝王守陵,是天下豪族的恩德,觉着不是?秦兵的槊刀还很锋利,不多少人想继续维系军功授爵,豪族,是想试试吗?
至于后面像汉武帝那样陵墓被盗,笑死,他陵墓外陪葬的是兵马俑,内部用的剧毒水银,有本事盗一个试试!
秦朝,巴郡
刚刚还在担忧始皇盯上自己的巴清镇定了下来。
看起来,自己早就被盯上了,如今天幕说出来反而是点醒了她,她之前的猜想是正确的。
“如今始皇春秋鼎盛,无人可挫其锋芒,看来,我是避不过去了啊。”
虽然是这么说,可巴清心里还是有些不甘。
她本就野心勃勃,喜好权财,不然不会借着夫家的家族聚利至此等地步,可现在却要被始皇以徙陵‘褒奖’的名义夺走她数年打下的家业,谁能甘心?谁会甘心!
汉朝
“又是茂陵,就不能不提它吗?”
刘彻心情有点郁闷,现在他是不往陵墓里面放财物了,可天下人不知道啊,无才还在这里反复说,岂不是天下人还以为他富得流油,跑过来乱挖一通啊!
不过,这郁闷来的快,去的也快,刘彻很快将注意力放在徙陵上,顿感不妙起来。
天幕说的太早了,他现在哪有迁三百万豪富至茂陵的实力,卫青和霍去病都还没成长起来呢!
没有稳固的兵权,怎么能迁的动豪族?而现在天幕直接大大咧咧的把他两次迁豪族给说了出来,这——
“朕就知道这是个大麻烦。”
还好朕不打算继续修茂陵,数十天前又将茂陵财物挪给军需,只要卫青能打赢对抗匈奴的一仗,朕就能不受大多数豪族钳制了!
唐朝
“徙陵啊,可惜了。”
李世民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秦汉对付豪族的方法何止是好用,应该说立竿见影,只是到了如今,豪族已经变成了世家,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朝堂为官,再加上如今的祭祀观念,想让他们全族过来守陵,难!
而天音,也证实了这点。
【不过,豪族也不是真韭菜,地头蛇是不会想离开自己地盘的,尤其是前辈亲身示范了守陵‘摧折凋残而日以衰’的惨烈下场,于是各种明里暗里的反抗,而这个时候,就要看皇帝能不能提得动刀了。
提部分的惠帝迁的是倡优,文帝是花钱买人,全提得动的是武昭宣三帝直接迁豪族,不管怎么说,徙陵有效的抑制了豪族兼并土地。
很不幸的是,柔仁好儒的汉元帝刘奭废除了这项制度,倒不是他觉着这是仁政,而是此时豪族势力大到他无力抵抗的缘故,他的儿子汉成帝曾经在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将陈汤支持下,想要重起徙陵,结果嘛——
陈汤被控告贪污受贿和妖言惑众,被废为庶民,发配敦煌,而后昌陵修建修了五年,国库修的空虚,结果中陵和司马门都还没修出来,皇帝的掌控力度已经低到如此,还能怎么办呢?
认错吧。
于是,汉成帝罢昌陵,及故陵勿徒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然后去后宫和飞燕合德姐妹醉生梦死去了。】
天音说完,秦汉两个时空的不少地方豪族先是欣喜若狂,这割□□命的徙陵持续不了多久,可高兴还没持续几秒,反应过来的豪族便开始悲泣。
皇帝的镰刀当然不会一直落下,可自己现在正在手持镰刀的皇帝手下啊!
面对惨烈未来的大量豪族,不发出了不肯坐以待毙的呼喊:
“难道我等就要被软刀割肉至死?”
“绝不可能!”
正如天幕所说,此时的豪族包含范围极广,而且身份互相交叉,比如,商人先是通过垄断高利润行业,如矿产、铸钱、制盐等,快速积累强大的财富,而后购买土地,奴婢开始兼并,同时积极的转型为官吏,进而积累更多的财富,同理,官吏也可以借助职位之便大肆贪污。
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每朝每代获取军功的将领、新晋的外戚、皇帝宠臣等人也能获得大量的土地奉赏,他们何止是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分明是把控着国家命脉!
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自己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