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229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5:10


第169章 一百六十九 打死也不去给朱元璋当丞相……
  李世民被庞大的宰相数量震惊得都顾不上有哪些人选他了。
  事实上, 不止李世民怀疑自己听错了,在场的人也都产生了怀疑。
  七十七个……是不是太多了点?
  最出名的狄仁杰还不是因为宰相之位而出名,那是不是说这些宰相都不出名呢?
  李世民看见众人不仅不吭声, 还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还有什么不明白。
  七十七个宰相,是眼前一黑的程度。
  宰相换得这么频繁, 臣子恐慌还来不及, 岂会尽心?李世民:“岂有此理,她把宰相当成什么了, 竟如此儿戏。”
  武周时期
  武则天:“……”有换了这么多?她怎么没印象?
  目光扫过地底下站了两排的大臣, 武则天心中一动,罢了, 换就换吧, 反正都是一群无名之辈。
  既然无能就不要占着相位。
  武则天已经在琢磨要以他们籍籍无名为由罢免他们,另外选拔一批有能力又忠心的人才。
  后世盖棺定论的无能, 她倒要看看谁敢反驳。
  另一边,被武则天目光扫过的大臣全然没有注意到武则天眼中的含义,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天幕上。
  最出名的居然是狄仁杰?
  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间并不长, 满打满算四年都没有, 而且还是两次加起来!
  以武三思为首的大臣,更是拍马屁道:“相公, 狄仁杰出名靠的不是宰相之名,想来陛下最出名的宰相定是相公无疑。”
  武三思听了非但没有露出笑容, 反而是不悦地瞪了拍马屁的人一眼。
  他有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天幕提起他可不见得是好事。
  而且天幕人人都能看见,都能看懂,又不受控制, 他怕还来不及,可不想被天幕点名。
  ***
  大秦
  李斯:“……”累了,毁灭吧。
  这是能说的吗?就算胡亥不正常,也不能由他说出来。
  还有什么只要新主正常,都能在他的辅佐下坐稳天下,国力整整日上。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
  就算真有这本事也不能说出来啊,让陛下听见可不就觉得他恃功而骄,仗着自己立过功,便不将下一任国君放在眼里。
  这还了得?
  李斯出列,诚惶诚恐向秦始皇解释,“陛下,臣绝无此心。”
  秦始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挥手让他退下。
  搞得李斯心里更加慌乱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相信他,还是不相信他?
  其实秦始皇只是惊叹武则天的宰相数量,没空管李斯。
  宰相和丞相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多。丞相向来只有一人,他立左右丞相是因为天下统一后政务繁重,一个丞相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设左右丞相。
  书中的阎王特意解释唐朝的宰相是群相制,三省长官和副长官都算宰相,也就是说唐朝之前并非群相制。
  诚然大唐疆域甚广,两个丞相也未必够用,可在大唐之前为何没有采用多相制?
  定是用多相制分化丞相权力!
  秦始皇:有点意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笑:“呵,合着就朕这里没人愿意来?”秦始皇和李世民那里都是抢着去,连考试都安排上了,就他这里没人愿意来。
  凭什么?
  他不服!
  “陛下莫慌,”霍去病劝道:“武则天那里也没人去。”七十七个宰相,哪怕是多相制,总不能一次十几个宰相吧?
  依他看最多也就四五个,在位二十一年,换了十五批宰相,平均一两年就要换一次,这可比陛下频繁多了。
  陛下这里都不愿意,武则天那里就更没人去了。
  刘彻:“……”完全没被安慰到。
  不过……群相制倒是有点意思,分化丞相的权力,这样他就不用太过担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
  【除了狄仁杰外,女皇的其他大臣也挺出名,比如上官婉儿,历史上唯一一位巾帼女相;还有姚崇、宋璟也是女皇一手提拔的,两人深受女皇赏识。
  姚崇第一次拜相就是在武周朝,宋璟也是因为率性刚正而被女皇重用。只可惜姚崇因为得罪男宠张易之而被贬,宋璟因为得罪武三思而被排挤。
  两人虽然是女皇提拔的,但却是在玄宗时期大放异彩,可以说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离不开两位名相的辅佐。
  因此后世也将姚崇、宋璟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合称唐朝四大贤相。
  总的来说女皇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才,也有容人之量。在女皇手下干活,只要你有才,没有二心,肯定能名扬天下。
  比如狄仁杰,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享有“东方福尔摩斯”的美誉。
  为什么说要没有二心呢?因为武周朝堂上的大臣很多都效忠与大唐,他们并不认可武周政权,始终不能完全为女皇所用,甚至还会使绊子。
  这种情况下女皇也不敢全信他们,于是任用武家人和酷吏,后面还有张昌宗、张易之等男宠。这些人就是靠裙带上位,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人是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陷害打压忠臣都是常有的事。
  以来俊臣为代表的酷吏也是如此。
  当时的朝堂风气并不好,有学之士也没有发展的舞台,相比太宗高宗时期的吏治清正确实差得有点多。虽然弊端不小,但富贵险中求。要是在武周朝干好了,名流千古不在话下。
  毕竟女皇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家喻户晓的程度比起一般皇帝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阎王给众人解释完,见众鬼面面相觑,只有三三两两站了出来。
  众鬼心想:开什么玩笑,武周的朝堂是这么好混的吗?光是外戚和酷吏就够吃一壶了,更别说错综复杂的宗室关系。
  武周朝,不是说行得端做得正就没事的,就算才如狄仁杰又如何?不还是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多职下狱?
  阎王:真的没人吗?没人的话之后就要强制安排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脸色沉了下来,皱着眉头看向天幕,虽说都是真的,但听着怎么这么不得劲?
  她若不用武家人和酷吏根本掌不了权,若是重头来过,她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武则天心中长叹一声,她不是不知用酷吏会让朝野上下不安,也不是不知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没有才干,根本担当不起重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血缘武家天然就站在她这边,也只能站在她这边,是她能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
  又一次听到自己名字的上官婉儿心如鼓擂,她垂眸掩饰住眼中的欲.望,巾帼女相,为什么一定要加“巾帼”呢?
  为什么不能直接称相?
  她并不比旁人差不是吗?
  而且今夜之后,陛下肯定会对朝中的宰相做出调整,武承嗣、武三思未必还能在相位上待着。可若没有他们,陛下又岂会放心?
  上官婉儿心中怦怦直跳,她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若是能抓住这次机会……
  上官婉儿抬手抚了抚胸腔内快跳出来的心。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冷哼一声,气得连自称都顾不上了,“我就知道频繁换相肯定没好事,连狄仁杰这样的股肱之臣都逃不开酷吏的陷害,还有谁肯为她尽心效力?”
  李渊虽然也生气,但他没忘记天下最后还是李唐的天下。
  要是武则天真的做得滴水不漏,像他姨夫杨坚一样彻底篡了北周,从此世人只知有隋,而不知有北周,他才要哭呢。
  一想到会有世人只知武周,而不知大唐的可能,李渊就心哽。
  幸好武则天做不到那个地步,她还是有诸多破绽。
  相比于李世民和李渊的震怒,贞观群臣们就淡定得多。总归事情还没发生,将来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何必想这些有的没的。
  唯有长孙无忌变了脸色,房玄龄、杜如晦和姚崇、宋璟合称唐朝四大贤相?没有他?
  长孙无忌眸底闪过一丝落寞,他是哪里做得不如房玄龄、杜如晦吗?
  长孙无忌怎么也想不明白,按照托孤大臣的人选来看,房玄龄、杜如晦肯定死在二郎前面,否则托孤大臣里不会没他们。
  他功绩不少,又活得久,怎么说也比房杜两人干得多,为什么没入选贤相呢?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阎王头都疼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宣布剩下的岗位。
  东汉末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明末的农民起义都需要人,因为是乱世,阎王并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辅佐谁,就业比较自由,选择去的人还不少。
  狄仁杰、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大唐名相都想去五代十国。
  萧何、霍光等大汉名相想去三国……
  打的什么主意不言而喻,阎王嘴角抽了抽,不过也没阻止他们,三国的时候可不缺大汉忠臣,但大汉还是亡国了。
  朝代气运断了就是断了,强行续也续不回去,倒不如在乱世中辅佐一个明主,早日平定战乱,完成任务。
  去乱世的人也多,阎王让他们到一旁等待考试。
  然后接着问有没有人愿意去朱元璋手下当丞相。
  剩下的鬼十分有默契地一同往后退,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阎王:……没人去吗?
  众鬼见阎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心里紧张得不行,宋朝开国名相赵普:我宁愿去武周朝,也不想去明朝。
  开什么玩笑,明朝没有宰相的权力却还要干宰相的活。为了能顺利实施政策,还要拉拢司礼监的太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9页  当前第2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9/2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