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219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5:10

第162章 一百六十二 戚继光
  朱元璋凉凉道:“反正不是你。”
  朱棣:“……”父皇你变了, 你之前没有这么嫌弃我的。
  朱橚:“四哥,天幕都说了,有一支著名的军队是以这位战神的姓氏命名, 想来是和岳飞一样的人物, 定不是咱们朱家的人。”要不然就直接以皇家名号命名了。
  大秦
  秦始皇眉宇间自信满满,若武安君来他这里,肯定是一段君臣佳话。先前,蒙毅和赵高不合,不也相安无事吗?
  他有十足的信心能统领好臣下,不让他们胡来。
  不过他死后就不敢保证了,得把这些互有龌龊,一心只想搞死对方, 不管大秦国法的家伙处置好,免得赵高胡亥的事再次发生。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了挑眉,阴谋论地想着范雎和白起不合才是秦昭襄王想看的局面吧?要是他们相亲相爱,秦昭襄王会睡不着的吧?
  白起当了秦国三十多年的主将, 巅峰时掌秦国五十万兵马,几乎是秦国举国之兵力。若是再和国相感情好,相亲相爱一起说秦昭襄王的坏话, 秦昭襄王能睡得着?
  从这点上看, 白起哪里是情商低?情商分明很高好嘛!是秦昭襄王死要面子, 不能打非要打, 结果下不来台把白起赐死。
  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这个, 白起当时威望太过,战功赫赫,秦昭襄王早有忌惮之心, 后又被白起数次拒绝,被白起反问“不听臣计,今果何如?”“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白起这些话就跟挑衅似的,这谁受得了?秦昭襄王说出那句“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时就已经注定了白起必死。
  这么看白起确实有点情商低。
  刘彻心里嘀咕道。
  **
  各个时空的武将们听完白起的死因分析,都傻眼了。
  大多数武将连兵书都没读过几本,了解古代的名将也是了解他们的作战风格,是如何排兵列阵,最多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谁会深究真正的死因啊。
  再说了,就算想深究也没那能力。
  很多兵书都是不外传的,都是大家族才有的藏书,史书也差不多,而且史书还有多种注释版,他们就算想了解,也没那个资本。
  一套史书的价格,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宋濂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乃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可不是说说而已,宋濂还能有门路借书,很多人连借书的门路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谁会刨根问底深究谁谁谁是因为什么才被赐死,死因和他本人的背景、性格有关等。
  大多都是大老粗的武将们:“……”感觉如果是他们,也不会比白起、韩信等人情商高多少呢。
  一时间,悲从心来,至少白起、韩信他们还有智商,不像他们既没有情商也没有智商。
  文武双全走儒将一挂的武将倒是感悟颇深,对官场有了新的认知。
  【为什么说他是大明真正的战神呢?因为大明战神这个词被玩坏了,现在提到大明战神大家都默认是叫门天子朱祁镇。
  大明战神也成了一个贬义词,用于讽刺朱祁镇治国、带兵无能的一种称号。
  但这位是真正的大明战神,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而且每一场仗都是以一比千的伤亡率获胜。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但却不知道他是明朝人。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戚继光的生平。
  戚继光出生于嘉靖七年,也就是公元1528年,死于万历十六年,享年六十一,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主要事迹: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虽然明朝的军户制度很坑,但是也出了戚继光、李如松这两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额,只能说任何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吧。
  戚继光是军户出身,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落,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同时,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
  他还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非常有远见而且富有创造性。】
  洪武时期
  “用于讽刺朱祁镇治国、带兵无能的一种称号”像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萦绕在朱元璋脑海里,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以后皇室选妃还是选才貌双全的女子吧,不拘家世,清白即可。”
  话落又补了一句,“记住了,貌不重要,才更重要,可以有才无貌,但绝不能选个没用的花瓶。”省得把孩子都教坏了。
  众人闻言震惊地看向朱元璋,圣上/父皇怎么转性了?
  朱元璋却不管他们的震惊,他这会是真切感觉到了老朱家的教育,比起之前的朝代确实差了点,别的朝代再怎么样也不会出现天子叫门这样的事。
  同样被宦官玩弄、忽悠,别的朝代怎么没有出现被忽悠到战场上的天子?
  这不是显得大明天子更蠢笨吗?
  朱元璋心里是有些自卑的,他的出身是所有皇帝里最低的,但以布衣之身建立大明基业当上皇帝,他又是自豪的,因为他走出了一条从古至今没有人走过的路。
  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让他不愿服输,他勤勤恳恳处理政务,当一个勤政的皇帝,励志成为一个不输历代皇帝的开国之君,他的子孙后代也绝不能输给他朝皇帝。
  这样才能将大明江山世代传下去。
  但现实狠狠地给了朱元璋一巴掌,才第几代啊,大明就不行了,朱元璋心在滴血,绝不能让后世的败家子败光大明基业,他要把所有的漏洞都补上。
  正想着,就听到天幕大夸戚继光。
  朱元璋:“这个戚继光倒是个不错的将才,嘉靖年间的人,嘉靖是哪个皇帝来着?”
  朱棣咬牙切齿:“嘉靖是正德后面的皇帝。”就是这货把他的太宗改成“明成祖”。
  虽然小说里只是顺便提了一嘴,但被朱棣深深的记在心里。
  属于不肖子孙中的不肖子孙。
  想到这里,朱棣心酸了,他后面的皇帝都是他这一脉的,真是各有各的不孝。
  朱高炽朱瞻基弃边,把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丢了,朱祁镇就更不用说了,大明的罪人……
  朱棣:难过JPG。
  “哦我知道了!”朱樉幸灾乐祸:“就是那个把你抬成明成祖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坐在朱棣左手边的朱棡乐道:“老四这回是当不了明成祖了,心里失落不?”挺失落的吧,从祖变成宗了,虽然一开始也是从宗变成的祖。
  朱棣皮笑肉不笑,“三哥说笑了,我怎么会失落呢。”该失落的应该是你吧。
  朱元璋见他们越说越不像话,皱眉道:“行了行了,不就说个嘉靖年间的将军吗,扯这些做什么?嘉靖年间的将军又不会跑到洪武年间来。”
  “有这扯皮子的功夫,不如想想为什么后世知道戚继光,却不知道戚继光是大明的人。”丫的,他大明就这么没有名气?
  排八大军神也是,到宋朝就没有了,显得他的大明多废一样,连个出名的将军都没有。
  ***
  大秦
  秦始皇捕捉关键字“火器”,瞬间想起之前那本更加先进的火器书籍,那本书便宜又少量,大秦上下都没有人抢到,这回提到火器,会有希望的吧?
  “给朕盯紧小黄车,所有关于火器的书籍都要抢下来。”
  “诺。”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蒙汉民族?为什么不是汉蒙?难道当时的汉人不如蒙古人?”明朝不是打败了蒙古人,夺回了汉人的江山吗?
  众人无语:“……”这是重点吗?
  有大臣猜测:“也许是蒙汉说着比较顺口。”
  刘彻却不这么认为,他皱眉道:“朕方才大致算了算,戚继光公元1528年出生,这时候大明建国差不多二百年了吧?还没消灭蒙古?”
  都两百年了还在被蒙古骚扰,这大明……国力堪忧。
  唐太宗时期
  侯君集等人一听“大明战神”几个字就竖起耳朵,先是八大军神,后又是门神、战神的,就是没他们,他们倒要看看战神是标准是什么。
  听到戚继光的主要事迹是“南平倭寇,北御蒙古”时,众人心里有些微妙。
  蒙古也就算了,元蒙灭宋,疆域也是历朝历代最大的,蒙古实力肯定不凡,但是南平倭寇?倭寇?
  众人齐齐看向挂在屏风上的世界地图,那么小的倭国,也算大战绩?还打了十余年!?
  明朝的战神有水分啊!
  杜如晦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嘴角不由抽了抽,“你们是不是忘了天幕说过倭国入侵中原,后世用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出中原?
  当时的后世可比大唐强大多了,至少有几万万人口,有火器等先进武器,倭国还是那么小,后世却花了十四年才将倭国赶出中国,说明什么?说明倭国当时国力强盛,比中国厉害。”
  “那么小的地盘肯定不是一夕一朝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倭国从未停止过发展,所以后来才能超过中国,反过来入侵中原。
  天幕都说了明朝停滞不前,发展缓慢,明朝的倭寇难打也不奇怪。”
  李世民脸色不虞,“连小小倭国都能屡犯边境?明朝还打了十余年?”打下来啊,一次把它打怕了,打废了哪有这么多事。
  不是说明朝的时候,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明朝因为不重视海防等原因,倭寇猖獗,时不时就进犯沿海地区,抢劫财物、掳走人口、烧毁村庄等,可谓无恶不作。
  据不完全统计,戚继光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打过大大小小八十多场仗,没有一次败仗。
  几乎每次都是全歼敌人,而自己只伤亡几名或者几十名士兵,牺牲最多的一次也只有69人。在牛田和王仓坪战斗中,消灭了上千名倭寇,自己却没有一人阵亡。
  比较著名的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
  …
  戚继光在任职期间写下《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这两本兵书都是实用性兵书,和之前那些讲究战略、战术的兵书不太一样。
  《练兵实纪》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等等,算是古代版的《民兵训练手册》,属于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兵书。
  在当时也算是一本神书。
  戚继光虽然没有统领过很多兵马,但他本人的履历真的非常漂亮,比起历史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兵马的大战争,戚继光打的更多的还是小规模的战争。
  但这不是说他实力不够,而是当时没有这个平台,大明自从土木堡之战后就没打过什么大规模的仗,戚继光想打也没机会啊。
  他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军队,就是“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9页  当前第2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9/2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