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二牛心意已决,陈王氏就算你再不甘心,也只好把银钱给拿了出来。
不过,陈王氏还是留了一手,没把银子给全拿出来,只拿了七十两。
“桂花,咱们家就剩这么点银子了?”陈二牛有些不相信。
“还不就是这么点银子么?这些年来,咱们家的孩子一个个地添,家里的人情来往什么的,都要花费,青竹他去赶考,我给了他十两银子哩!”陈王氏故作“肉痛”地说。
实际上,陈王氏根本没给陈青竹银子。
不过,反正陈青竹已经死了,陈王氏就是打着“死无对证”的主意,贪墨了公中的十两银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房钱。
至于陈王氏从金翠翠手里抠出来的九十多两压箱银,陈王氏早就把它们当成是自己的私房钱了,肯拿出来才怪。
“算了算了,这么些就这么些吧!你现在赶紧把青山青石给我叫进来。”陈二牛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说。
时间不等人,陈二牛怕今天再不去买粮的话,明天说不定会更贵。
陈青山兄弟俩听了自家老爹的分析后,一个个都傻了眼。
“爹,这七十两银子全都买成糙米?三十文钱一斤米,咱们家十多口人,一天最少也要吃十斤米,这一个月下来,不就要买三百斤米?”陈青山问道。
“是啊~!爹,要不咱们先买个百来斤吃着先,等米价下来后,再去买也不迟的。”陈青石也觉得肉痛。
一个月三百斤米,最少就要九两银子呢!
这么贵的米,吃上几个月的话,他们家就要一贫如洗了吧?
“天哪~!一个月要吃九两银子的粮食,这······这不是逼着咱们一家人都去死吗?”陈王氏一拍大腿,呜呜地哭了起来。
第103章 粮食短缺
就算陈王氏再反对,陈二牛还是把买粮食的事情给安排下去。
银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着的人总不能眼睁睁地抱着银子饿死吧?只要度过了这个难关,陈二牛觉得,银子还是能再赚的。
可惜,粮食一天一个价,陈二牛家的七十两银子,最终只买回了不到两千斤糙米。
看着自家粮仓堆的满满的,陈二牛终于放下了一颗心,身体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不过,这么多的粮食可不是买回来让大家吃的,是陈二牛为下半年交“田亩税”准备的。
陈二牛直接锁了粮仓,锁匙自己贴身放好。
陈二牛每天只拿了三斤米出来,吩咐陈王氏每天只做稀粥就好,也好节约点粮食。
家里粮食短缺,陈王氏看着一家子女娃的眼光都是绿油油的。
要不是怕被人戳脊梁骨,陈王氏恨不得把几个孙女都给卖了,卖到的银钱买成粮食给储存起来。三十文一斤的糙米啊!陈王氏一到做饭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到饭点的时候,陈王氏还亲自舀粥给大家。
陈王氏本来就偏心眼,经过陈王氏的手舀给大家的稀粥厚薄不一。
陈二牛夫妻俩和两个儿子是一碗半干的,孙子们是半碗略微稀一点的粥,到了金翠翠王来娣这两个儿媳妇和陈小玉陈小枝她们这些孙女手里,就只有半碗粥水,里面连米都没几颗。
陈小玉气的很想骂娘。
陈小玉在长洲县买了一个二进的小院子,环境清幽的很。要不是金翠翠一直不肯离开陈家,陈小玉真的很想带着金翠翠自己出去单过了。
可是,让陈小玉拿粮食出来贴补陈王氏,陈小玉又有些不愿意。
陈二牛不听陈大牛的劝告,不仅祸祸了金翠翠的嫁妆田,还让陈家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就算陈小玉要为陈二牛收拾烂摊子,现在也不是时候。
只有让陈二牛急过窘迫过,才会得到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做事不会一意孤行。
陈小玉的琉璃宝盏里吃的东西多的是,她不担心饿肚子。就连金翠翠,陈小玉也饿不着她。
可陈小枝陈小叶她们就不行了,一个个饿的抓心挠肺的,陈小玉看着难受啊!
陈小玉给过几次烤红薯陈小枝,陈小枝收了两次后再也不肯收了。
陈王氏每天在家骂骂咧咧的,陈小枝也知道,现在的粮食金贵着呢!奶说的对,能省一点是一点吧!饿不死就行。
“奶,咱们家地里的红薯应该能收成一部分了,今天去挖点回来混着粥一起煮呗!”几天后,陈小玉终于忍不住建议道。
再这么下去,陈小玉怕陈小枝姐妹俩会饿死。
“挖什么红薯?自己馋嘴别来带坏人。村里大家伙儿都还没挖红薯呢!放在地里再长长,能多出不少收成哩!”陈王氏斜起了吊梢眼,骂道。
这剩下的两亩地,就是陈二牛他们家最后的希望了。这几天,陈二牛和陈青石他们每天都往红薯地里跑,就怕剩下的这两亩地会出什么岔子。
“奶,求你了,给口饼子吃吧!要不,给勺糖也行。”陈小娥饿的捂着肚子,哆哆嗦嗦地说。
自从贾银花被休后,陈小娥的日子和以前比起来,可算是天翻地覆了。
以前,陈小娥有贾银花罩着,做事可以偷偷懒。遇上贾银花做饭的时候,还能偷吃点好的。
现在呢?家里的猪全都是陈小娥喂的,大房一家人的衣服也都是陈小娥洗的。
陈小娥一天忙到晚,没有什么时间空的,吃的却和陈小枝姐妹俩一样多。
陈小枝姐妹俩只负责喂家里的鸡,工作量比陈小娥小多了。而且还有王来娣护着。再说了,陈小娥比陈小枝要大两岁,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半碗清汤一样的稀粥,喝下肚子后不到半个小时就饿了。
“吃什么吃?小丫头片子的,一天天在家呆着,用的着吃那么多粮食吗?”陈王氏骂道。
陈王氏只要想起自家三十多文一斤的糙米,每天煮粥的时候,就恨不得数着米粒下。
陈大牛拿给陈二牛家的糖,陈王氏早就拿到自己房里锁起来了。
陈小娥问陈王氏要吃的,陈王氏不骂才怪。
“我哥他们没做事还吃那么多呢!他们一顿饭都能吃上半干的。我每天要喂猪还要洗衣裳,奶奶你给我这么点吃食,一点都不公平。”陈小娥语带哭腔,据理力争。
“不公平?哼~!家里遇上难事,我这个当奶的没把你们这些小丫头片子卖了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想和男丁们一样待遇?嗤~!除非你早死早投胎,下辈子做男娃才行。”陈王氏气哼哼地说。
陈小娥气的够呛,却没敢和陈王氏顶嘴,只好拖着沉重的腿往门外走去。
陈小娥准备去找自家外公和舅舅。
贾大家有两亩地,地里种了红薯。陈小娥想去舅舅家吃餐饱的。
陈王氏也没拦。
家里这么个状况,陈王氏巴不得孙子孙女们都能去外公家吃多几餐饭哩!
陈小玉也出门去了。
陈小玉是去找陈大牛的。
这样的日子,陈小玉过的心烦。陈小玉宁愿让陈大牛出面,借钱给陈二牛也好,借粮食给陈二牛也好。反正,她不想再看到家里这么乌烟瘴气一团了。
陈小娥去了贾大家,刚说了来意就被舅妈何小花给赶出门了。
“走走走,你这个大户人家的娇小姐,怕是不知道现在的粮食有多金贵哟?我们家一家人都快饿死了,哪儿有多余的粮食给你吃?”何小花骂骂咧咧地说。
“舅妈,我好饿,我真的好饿,求求你给口饭吃吧,一口就行。”陈小娥抓着门框不肯走。
“家里没米了,只有红薯藤。还有,你已经不是我们贾家的外孙女了,以后别来了。”何小花毫不留情地推了陈小娥一把。
贾银花已经被贾大给除名了,陈二牛家眼见着也要破败了,何小花才不会管陈小娥的死活呢!
陈小娥被何小花推摔了一跤,半晌才爬了起来。
看着擦破皮的双手,陈小娥的眼泪一串串地掉了下来。
为什么?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第104章 金家来人
不其然的,陈小娥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贾银花的身影。
对了,她找娘去。有娘的孩子像个宝,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娘不在家,奶奶偏心的厉害,她的日子没法过了。
陈小娥擦干了眼泪,迈开腿往村口跑去。
上次贾银花回家的时候,陈小娥记住了,贾银花在天香楼。
陈小娥的离去,陈家人暂且不知。
当天傍晚,陈大牛就给隔壁送了一百多斤红薯过来。
陈大牛原本是想给弟弟家送一百斤糙米过来的,被陈小玉拦住了。
现在糙米价格贵,以陈王氏的心性,就算陈大牛送了一百斤糙米过来,陈王氏只会收起来,根本不可能舍得拿出来给大家吃。
说不定过几天后,陈王氏还会跑到陈大牛家去要米。
陈小玉让陈大牛送粮食过来,可不是为了让陈王氏攒粮食的。
陈大牛家的红薯也还未长成,这一百斤红薯里,只有十来斤大红薯,一个个都有陈小玉的巴掌般大小。剩下的九十多斤,全都是半大不小的,直径只有四五厘米左右。
陈大牛走后,陈王氏黑着脸,骂骂咧咧地嘀咕着:“越有钱的人越小气,送都送了,也不知道送点珍珠米过来。”
陈小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陈王氏还真敢想。还想让陈大牛送珍珠米?
珍珠米不易种,不仅难侍候,长成后产量也要比糙米少上一半。
往年粮食大丰收的时候,珍珠米就要二三十文一斤,比糙米要贵四五倍。等闲农家谁会去种珍珠米来吃?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愿意花大价钱吃口感好一点的珍珠米。
现在,糙米涨到了三十文一斤了,市面上根本没珍珠米卖。就算粮食铺子里有那么十斤八斤的,一斤也要两百多文的“天价”。
陈小玉真不明白,陈王氏哪来这么大的脸,想要陈大牛送珍珠米给她吃。
“奶,您就别抱怨了,这可是白得的红薯啊!你还嫌弃吃着不香吗?”陈长玉实在是听不下去,忍不住怼了陈王氏一句。
“去去去,一边去,大人说话小丫头片子插什么嘴?”陈王氏不高兴地拉长了脸。
陈王氏昨晚听陈二牛说,陈大牛家的制糖作坊一个月就能赚好几百两银子。
陈王氏惊呆之余,对陈大牛家愈发嫉恨。
一个月几百两,陈大牛家的制糖作坊已经开了差不多半年了。那岂不是代表着,陈大牛家有几千两银子的家底?
“奶,您要是真不乐意要这两筐红薯的话,我这就去叫大爷爷回来,把这些红薯拿回去。”陈小玉做势往门外走。
“回来~!”陈王氏大叫了一声。
叫陈大牛把红薯拿回去?这怎么行?
虽说红薯不值钱,可好歹能填饱肚子啊!他们一家子大大小小的,一个个都是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