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她不敢说,怕牵累钟玉铉,因为她的自愿是真的,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凌昱珩逼迫了她,只是,她的自愿,是在走投无路下的自愿,是为了救父亲的安危下的自愿。
“文姑娘,这话当真?”
“当真。”
钟玉铉没有再多说什么了,他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凌昱珩,然后跟文昔雀告辞。
人走了,书肆里仅剩下文昔雀和凌昱珩两人。
原本游刃有余的凌昱珩在没了其他人干扰的情况下,脸色一点点地沉了下来。
“你跟刚才的监察史很熟,所以向他求助,想要摆脱我,是与不是?”
这桩理不清的纷扰之事,钟玉铉什么都不知道,文昔雀不愿就这么把他牵连进来,她否认道:“不是,我是想请钟大人帮忙收集去年国子监岁试的考题,是将军自己误会了。”
“骗子!”
文徵元跟国子监里的先生有交情,去年岁试的考题在国子监去年的考试结束后,多半都主动送给文徵元了。
她忘了,他曾经在平息书肆住过好长一段时间,他很了解平息书肆的一切。
不,或许她没忘,她是不曾记得。
凌昱珩额角青筋显露,他红着眼,愤然伸手捏碎了柜台之上的竹雕笔筒,“文昔雀,为什么,又是举人,又是监察史,他们可以,到底为什么……”
为什么他不可以?
四年前,他放弃靖安侯府的一切,成为平民后,她嫌弃他没地位没财富,并以此抛弃了他。
四年后,他功成名就,等着她后悔,等着她主动来找他,一开始,他如愿了,她倒在了他的马前,故意吸引了他的主意。
她在设计他,也在引诱他,于是他忍不住,来找了她,却被她告知那仅仅是个意外。
他不信,留下了私宅的位置,留下了管家日夜等着,她没有来,连一雪居的大门都没有主动经过。
那时,他想着,她一定是怕他报复,所以躲着他,做了亏心事的人都是这般杯弓蛇影的,尽管他没做过多过分的事情,仅是骂了她几句。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一切都被颠覆了,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女人对他是没有心的。
她去相亲了,她和一个举人同游庙会,有说有笑,她要当举人娘子,寻一个有前途又对她倾心不已,任她拿捏的男人做丈夫。
她抛弃了他,无论他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贵族,她都不
要他了。
这种认知侵蚀着他的理智,蚕食着他的镇定,他很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死在战场上。
他要是死了,希望就不会灭绝。
一如眼下,就算签了卖身契,就算她即将成为他的妾,她的眼里都看不到他。
凌昱珩的心沉向谷底,他面色狰狞,如白面修罗般恐吓着她。
“文昔雀,你是我的,你记住了,你若再敢跟别的男人不清不楚,我会杀了那个男人,再毁了你。”
他得不到,他就拉着她一起下地狱。
第28章 你为了谁
文昔雀被惊吓得后退了好几步,她这番动作被凌昱珩看在眼里,他的脸色更加阴沉了。
莫名其妙,真的莫名其妙,她什么话都没来得及跟钟玉铉说,他也猖狂得意地将人赶走了,为什么他还要来威胁她?
说什么要毁了她,他已经在糟蹋她了。
竹雕的笔筒被他捏碎,里头的笔也顺带全部折断了,她有一种错觉,感觉他想捏碎的不是笔筒和笔,而是无辜的钟玉铉。
至于为什么不是她自己,大概是认为他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她。
“一千两是赎你出大牢,我不是背叛你,是不想你再受苦。”
不管他愿不愿意听,听不听得下去,她都必须说出来。
他应该是误会了她和钟玉铉的关系,就眼下他这不太对劲的模样,他很有可能会迁怒他人。
钟大人是个好官,她不希望他因为她的一句未说完的话,得罪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凌昱珩。
凌昱珩摊开手掌,破碎的笔筒和笔散落到柜台之上,他紧盯着她说:“你们这些书读得好,嘴皮子厉害的人是不是都以为别人都是蠢货,不用证据,仅凭你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和跟她相关的男人们,都不拿出证据,就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他的头上,他看起来脾气很好?
他好像听进去了她的话,文昔雀趁机说:“当年被你打断腿的那个人收了五百两银子撤回诉讼,你是大将军,这种事情查起来不是很简单吗?”
说起来,他的牢狱之灾是因她而起,那日她从一小巷经过,被人调戏,凌昱珩出来寻她,撞见了此景,他勃然大怒将人狠狠揍了一顿,把人打个半死,还打断了那人一条腿。
然而,小巷偏僻,并无他人见证,那宵小之辈一口咬定凌昱珩无故打人,加之背后有人要整凌昱珩,兴京县令以故意打伤人之罪将他关进大牢,还放言说要治他三个月的牢狱之刑。
靖安侯府作壁上观,京中又有不少人有意为难他,关三个月还不知道凌昱珩会被折磨成什么样子,文昔雀哪里能容忍那种情况。
她不忍心他被杂碎们欺辱,她不忍心他仕途无望,她不忍心他傲骨被毁。
所以她妥协了,她和靖安侯府谈条件,她违背了文家的道义,用贿赂来救出本不应该有罪的凌昱珩。
四年前,她保全了他,四年后,她却保不住她自己。
凌昱珩面无表情地听完她的话,眼皮都没抬一下说:“三年前,那个人就死了,你是想要本侯去黄泉问他吗?”
死了?
怎么可能死了,她带着银子要人撤诉时,那人精神好得很,完全不是快死的样子,难不成是……被灭口了?
文昔雀头有点疼,她赶忙又说:“还有当时的许县令,撤回诉讼的请求传达给许县令,交了六百两的息诉钱后,他才答应放人,将军也可以去查。”
凌昱珩已然是嘲讽之态,“呵,许县令两年前被调任南方当刺史,前些天本侯派出去的人回报,他已死于瘴病,你再想想,还有哪个死人是你的证人。”
许县令也死了?文昔雀心下骇然,原来靖安侯府压根就不在乎她发什么誓,她入局中,他们后续便将痕迹消抹掉,人证已亡,她百口难辩。
好不容易有了能跟他说清此事的机会,文昔雀不想就这么放弃,继续说:“几年光景,知情人全部身亡,将军不觉得此事有蹊跷吗?我说句不敬死者的话,那两人殒命,不就是在证明有人不想让将军知道真相,而真相恰恰是将军你如今不相信的。”
她一口一个将军,凌昱珩越听越恼火,冷声道:“说到底就是你没有证据,但你要本侯相信你,本侯说的没错吧。”
她是有这个意思,也不仅仅只是这个意思,她解释说:“将军不会完全信我,可我希望将军对当年之事存有怀疑,事情可以再调查,请不要坚定认为我背叛了将军而以此来报复我和无辜的人。”
凌昱珩眉峰一凛,左眉处的伤痕更显他的威严,他黝黑的眸子如吞噬万物的沉闷压抑的深潭,要将她也一并溺死其中。
他缓步走向她,一脚踩在因他的逼近而不小心掉落的喜服上,他抬起她的下巴,迫使她直视着他,怒目切齿地问道:“你说实话,你急着解释,是为了让我放下心结,还是为了不让我对付那个姓钟的?”
文昔雀很不擅长应对满是戾气的凌昱珩,这样的他太陌生,她不知道该如何跟他好生交流,面对他给出的二选一的问题,说为了他,他肯定不信,说为了钟大人,他绝对会发火,她只剩下一个折中的回答:“两者都有,解开将军的心结是重中之重。”
凌昱珩没有说话,他的手顺着她的脸颊往上,轻轻地抚摸着,好似情侣间的亲昵,文昔雀下意识想躲,被他的大手堵住了所有的退路。
麻麻痒痒的,又逃不开,简直是登徒子的行径,文昔雀想开口斥责他,被他的指尖抵住了唇,他摩挲着她的唇角,隐隐有闯入之意,她慌得很,抬手去挡,他又抓住了她的手腕。
“又没戴,你可真不乖,本侯告诉过你了,你的主人是本侯,你的眼里心里,不应该有任何能跟本侯相提并论的男人,记住了吗?”
在随时有可能会有客人来的书肆里,他朝她贴了过来,文昔雀急得不行,这要被人看见了,不仅是她连带着文家都无地自容了,让她唯一庆幸的就是她父亲今日和友人谈论他新写的文章去了,不然她早就颜面尽失。
她没有其他的选择,为了尽早让凌昱珩远离她,急得眼泪都快出来的文昔雀拼命地点着头。
她给出了他要的反应,凌昱珩才不急不慢地松开了她。
如此就好,他只要得到她的人就可以,至于心,无所谓了。
第29章 寻求帮助
夕阳西沉,漂浮在书肆内的霞光一点点外移,屋内暗沉起来,文昔雀点起了烛火,独自面对着空无一人的书肆。
凌昱珩后面又说了几句警告她的话才离开,她父亲多半是跟友人谈论文章谈得尽兴,被留在别人家用晚膳了。
橘黄的烛火泛着暖意,文昔雀上板闭店,冬日里的夜晚,寒风刺骨,已不会有客人上门。
关了店门,她重新回到柜台后,有着很显眼的脚印的喜服静卧在地上,她弯身捡起新郎喜服,不由苦笑,她就知道她白绣了一场。
他不会穿的,又不是娶妻,他非要命令她多绣这一身喜服,也是在有意为难她。
文昔雀轻轻拍掉了喜服上的灰尘,她曾经幻想过要给她的凌郎亲手绣喜服,等她真正绣的这一天降临,她的凌郎已是找不回来了。
她忽然就泄了气,算了,不绣了,喜服大体上其实是制好了,龙凤呈祥的刺绣她就没必要绣了。
她将金丝银线收了起来,暗道,心不甘情不愿,哪有什么龙凤呈祥,新郎喜服是红的就行,他又不会穿,就算问起来,民间亦有没有刺绣仅是红衣的新郎喜服,反正张管家送红绸来的时候也没说要什么款式。
不过,目前看来,凌昱珩是会听她解释的,因跟这事有关的人已死,少了明确的证据,他才不信。
她悬而未决的心事该想个处理的法子了,靖安侯府从中作梗,他对她误会已深,此事不澄清,她岂不是又冤枉又受难?
如果四年前的事情向他一一证实,她没有背叛他,是为了救他而不得已跟他决裂,是不是就能消除他对她的怨和恨?
凌昱珩知道自己误会了她之后,说不准就能撕毁卖身契,放她自由,如此她父亲就不用冒着身体的安危再入考场,到时候,凭着她父亲的秀才身份,她和父亲寻一个
远离兴京的平和的南方小镇,就能继续过着平静安宁的日子。
可这件事仅靠她一人,只怕难以查探出靖安侯府的私隐,她得找人帮忙,思索间,有一人的身影在她的脑海里浮现。
翌日,文昔雀从文徵元那儿拿到了玉佩,前往城西钟府。
她走得匆匆,并未察觉,自她出了平息书肆,便有尾巴跟上了她。
**
城西钟府,钟玉铉休沐在家,听闻文家姑娘拿着他的玉佩登门拜访,他犹豫了好久,还是将人请了进来。
她要嫁给武平侯为妾,还是自愿的,钟玉铉耿耿于怀,他不愿意相信她是攀龙附凤之人,文家后人不可能没有风骨。
人入了正厅,钟玉铉吩咐人送上好茶,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他没等她说明来意,自己先问了出来,“文姑娘来找本官,有何要事?”
他的自称变了,果然是介意她做了有损文家名声之事,文昔雀在心底轻叹了一声,她预见过这种情况,然真正发生在眼前时,还不逃不过难堪和伤心。
文昔雀起身,作了一揖,请求他道:“有一桩陈年旧事,事关冤狱和两条人命,牵连镇远将军、靖安侯府和其他兴京世家,风险极大,恕我斗胆,请问御史台可愿接下异常棘手之事?”
钟玉铉也起了身,直言说:“职责之内,不是愿意与否,而是必需插手此事,文姑娘,请将来龙去脉详细告知。”
得了这话,文昔雀感叹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她将四年前自己和凌昱珩的过往,以及凌昱珩的牢狱之灾,她和靖安侯府的交易全盘告知。
钟玉铉神色复杂地听完了她所有的故事,他欣慰于她的信任,心疼于她的遭遇,又对她某些不得已的举动多有感慨,他想了想说:“文姑娘只说了过去之事,对现今发生的事避而不谈,在下冒昧猜测,武平侯纳文姑娘为妾是为了报复,是不是?”
怪不得昨日在书肆的情况,他看着就觉得不对劲。
文昔雀尚有疑虑,她回道:“我不能确认,镇远将军当年也是受害者,他的情况由我来告诉您,钟大人还是避开他为好,还有,如果大人要调查靖安侯府,最好在暗中调查,免得打草惊蛇,平添危险。”
最好的情况是不惊动靖安侯府,这样钟大人就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