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常悦翻看着自己写的游记,现在已经卖的不多。卖的最好的已经是更新的游记,甚至有好几个人已经写了去波斯和高丽的游记。
她随便翻了翻,就看出了问题,基本都是自然风光的描写,对人文风俗的描写不够。插画也有些过于抽象和潦草。
没用多久,宋常悦就掌握了现在书肆的运营情况,也有了新的计划。她回房自己用易容霜随便捏了个五官,让驾着宅子的马车送她去了清平乐。
第120章 执念
◎老天已经帮段嘉沐做了决定◎
宋常悦到了清平乐,她没提前告诉卢云,到了清平乐,从大门先进了乐坊。此时还早,乐坊没有客人,几个半大的小孩在乐坊里,围着一张桌子旁,头都挤在一起,好像是在看一张地图。
一个小孩指着地图:“这是长安城的地图,长安城外面是什么样的呢,还有其他地方的地图吗?”
一个看着年龄最大的男孩说道:“不用看了,就我们这长安城里是平的,外面是南五台山,再外面还是山。”
“不是,那是因为你看的不够远,去的地方不够多,外面有山、有平地、还有海。”宋常悦抬眼望去,说话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她脸型微长,一双上挑的丹凤眼,鼻梁挺直,是和宇文静一样的英气长相。
有个胖胖的男孩嘲笑她:“你不就才八岁,你去过多少地方,懂什么?”
面对对方不友好的质疑,小女孩没有气急败坏,她沉稳答道:“我虽然没离开过长安,但我读了很多书,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能看到许多地方。”
“谁告诉你的?”
“我小姨告诉我的。”
那个男孩撇撇嘴:“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这个小姨,甚至都没听说过。”
“她去云游四方了。”小女孩的眼睛里满是期盼:“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我小姨那样行万里路。”
宋常悦眼眶早就湿润了,她认出了这个小女孩就是吴煜。更让她感动的是,在这个时代,通过这么粗糙的方式,理解到了教育的意义。不过现在听吴煜这么一说,她有些心虚,她可没行过万里路,如果加上现代上学来回的路程,勉强算得上。
就在宋常悦心中感慨之时,吴煜发现了站在大厅门口的宋常悦两人,她走了过来,眼中满是惊喜:“你是小姨吗?”
听到这个称呼,宋常悦又有些想哭:“我上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襁褓中的奶娃,你怎么认出我的?”
吴煜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她:“卢娘子说小姨不仅是她见过长得最好看的女子,还是她见过最特别的女子。因为我觉得你很好看,又很特别。”
宋常悦噗嗤一声笑出来,眼泪也随着动作滚了下来,她擦掉眼泪:“有什么特别?”
吴煜扣扣脑袋:“嗯……你的眼睛特别亮。”
宋常悦一见吴煜就喜欢的紧,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一看到她就觉得亲切,忍不住摸摸她的头:“你的眼睛也很亮。”
她的手还没放下来,突然想起陆易安也很喜欢摸她的头。她牵起吴煜:“卢娘子呢?”
吴煜见到宋常悦很激动,话多的收不住:“她在后院,乐师们说以前都是卢娘子管着乐坊。不知道现在怎么了,不仅不弹乐器了,连乐坊都不管,经常都呆在后院不出来。”
宋常悦默默听着,良久才说道:“她肯定是有她要做更重要的事儿。”
直到见到正在后院晒药材的卢云,宋常悦清了清喉咙:“卢云。”
听见那道温柔又熟悉的声音,卢云停下动作,缓缓转身,看到牵着吴煜的宋常悦。
她有些恍惚,呆呆地走到两人跟前。吴煜摇了摇宋常悦的手告诉卢云:“卢娘子,她是小姨。”
“我知道。”卢云笑着,因吴煜也在一旁,她拉过宋常悦的手:“你终于回来了。吴煜,你去房间读书吧,我和你小姨说会话。”
吴煜没回话,有些不舍得离开,卢云明白她在想什么:“你小姨今日定要在这玩个够再走,还会和我们一起用膳,你让厨房多烧几个麻辣的菜。”
小姑娘这才展颜一笑,蹦蹦跳跳地往厨房去了。
卢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吴煜和你一样,也喜欢吃辣。”
说话间两人进了卢云的房间,和后院里一样,到处都是药材,还有很多医书。果然如陆易安所说,从清平乐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出,卢云现在是一心扑在医术上。
宋常悦心疼地看了她一眼:“卢云,你当初没发现我的异常,不是你的错。是我刻意隐瞒了身体的异象,别太怪罪自己,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
卢云摇摇头:“的确是我自己医术不精,没有发现异样。”
看宋常悦还想安慰她,卢云示意她不用再多说,换了话题:“宋二小姐,你什么时候醒的?”
“中秋节那日。”因为陆易安喂血的时候卢云也在,宋常悦便想找到一个答案:“陆易安喂血的时候你也在,他是还做了什么吗?”
卢云听宋常悦直呼平献帝名讳,不自觉地看了看周围,后来一想,估计在陆易安面前,宋常悦依旧这么称呼他。
不知道这次宋常悦醒了,对陆易安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八年了,不知道她还能不能看到男角儿和女角儿在一起。
卢云掩下心中的想法,摇摇头:“陛下就是喂了两日心头血,后来就割的手心喂血。之后我就出宫了,听义父说后来陛下将你放在了玄玉床上。”
宋常悦犹豫了一下,还是准备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陆易安说现在他和我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没想到卢云也很惊奇:“我倒不知道这个,说陛下说的吗?那你问问陛下是怎么回事,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但这是段嘉沐转述给宋常悦的,她还真没想过去问陆易安:“这……我没想着问他。你懂医术,这有这么多医书,我们一起找找答案吧。”
两人用了一个多时辰,直到下人到院子里来招呼用午膳了,她们还没找到相关的内容。卢云关上一本厚厚的古书:“宋二小姐,先用膳吧。我们去叫吴煜一起。”
宋常悦有些失落地点点头,卢云带着她先去吴煜房里。吴煜正在书桌旁认真地看书,待宋常悦轻声走到她边上,吴煜才抬头:“小姨,我都没发现你们来了。”
宋常悦看她看书认真,很是开心:“吴煜,看书就该这么专心致志。你在看什么?”
卢云从不干涉吴煜看什么书,不过还是有些无奈地说道:“你别以为她是在看四书五经,她是什么闲书都看,就是不看夫子给的书。”
吴煜倒不觉得有什么:“卢娘子,这可是你的书,我看你很久没翻这些书了,便拿来看看。这本是介绍苗疆蛊毒的书,蛊虫是人养出来的,但是它并不只认一个主。谁拿到蛊虫谁就能用它。但刚刚我看的这本书说到了一种特别的蛊,有人会以自己的血养蛊……”
吴煜因为和宋常悦聊天,有些兴奋,正说的上头。突然想起要用膳了,说这些实在不太合适,又怕宋常悦觉得她看的书的确太闲了,连忙闭上嘴:“小姨,不说了不说了,去用膳吧。”
没想到两人都没回应她,吴煜看看宋常悦,又看看卢云,两人对视着,眼神复杂。宋常悦回道:“无妨,你继续说。”
吴煜有些奇怪,继续讲道:“这样养出的蛊虫就会有蛊主的气血和内力,不仅是只认他这一个主人,如果被种到宿主身上,还会吸宿主的气血和内力,不用渡给蛊虫主人,都能增加主人的气血和内力。”
说完,吴煜发现宋常悦表情僵硬,呼吸都沉重了一些,像是听到了什么震惊的消息:“小姨,说这个是不是吓到你了?”
宋常悦重重地叹了口气,才说道:“是的,我怕虫子,听你讲这些,我想到了虫子。”
卢云挽上她的手,悄悄地拍拍她手背给她慰藉:“走吧,我都饿了,一起用膳去。”
吴煜再怎么也是小孩子,能见到盼望了很久的宋常悦,还能和她一起用膳,立即又兴高采烈地跟在两人后边走了。
*
就在前一日陆易安送宋常悦去宅子那时,段嘉沐被陆风送回圆光寺时,天色已暗。大殿的观音佛像面前,点着一排排油灯,殿内亮如白昼。
他走进大殿,先虔诚地对观音菩萨拜了拜,再问候了弘德大师。
弘德大师对段嘉沐在宫中消失大半天,又自己回来的行为毫不在意,像什么都没发生,他停下诵经,但依旧闭着眼问道:“玄德,可有用晚膳?”
段嘉沐对着弘德大师一拜,礼貌答道:“谢大师挂念,已用过斋饭。”
弘德大师微微睁开眼:“今日一行,可有消除执念?”
“大师,我今日见到了思念多年之人,之前的执念已消。但……”段嘉沐抬首看向观音像,沉默下来。
弘德大师敲响了面前的木鱼,段嘉沐今日一直烦躁又纠结的内心突然就宁静下来,他听见弘德大师说:“但你又有了新的执念。”
段嘉沐低下头,跪坐在他身边:“是,大师,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弘德大师一边轻轻敲着木鱼,一边说道:“玄德,贫僧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等段嘉沐走出殿门,看向黑压压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他以为无法做出的决定,原来老天爷早替他做好了,或者说他的决定根本不重要,因为老天早有答案。
第121章 答案
◎陆易安和宋常悦同生共死◎
他想立即就赶到宋常悦身边,告诉宋常悦他决定了,但下午在东宫崇德殿,宋常悦告诉他和陆易安,让他们半个月之后才给答复。
段嘉沐踌躇了一会,还是回到了小院。刚刚在正殿,弘德大师给段嘉沐讲诉了三人的前世:宋常悦和陆易安前世分别是凤凰和白泽,也告诉了段嘉沐他前世与二人的因缘。所以今生三人相遇,纠缠不清。
但他更看重的是弘德大师所说,宋常悦必然是皇后,而且这一生都再离不开陆易安。段嘉沐记起陆易安所说的他和宋常悦将同生共死,猜测应该和宋常悦喝了陆易安的血有关。
第二日一早,段嘉沐去了经楼。他要找到破解的办法,虽然弘德大师的意思是让他顺应天意,但他只愿意宋常悦是他的妻。
段嘉沐连午膳都没吃,一直翻找到下午,都没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但在清平乐的宋常悦和卢云找到了。两人找来吴煜看的那本书,根据喂血养蛊的原理,推断出现在陆易安是用自己的气血和内力供养着宋常悦。
陆易安生,宋常悦活;陆易安死,宋常悦亡,所以他们两个的确算的上是同生共死。
又翻看医书,发现宋常悦体内的邪气可能会反复出现,只有用陆易安的血才能化解。
宋常悦有些傻眼,就是说,她现在算是陆易安的附属品?还是说陆易安算是她的血包?总之她是真的离不开陆易安了。而陆易安早就知道这一切。
过了五日,玄真道长带着“宋若昭”回了长安。玄真道长本就喜欢云游四海,带着的又是一个曾经的普通女官,之前因病回清城山疗养,现在病好了,随着玄真道长回长安。所以,一路上他们一行人并不引人注目。
她之后就回了宋府,不知道陆易安怎么做到的,真的让宋家人信了这八年宋常悦只是病了,一直在清城山养病。
亲人重聚,宋常新和吴青也有了两个孩子,宋府欢声笑语。宋常悦她作为姑姑,早准备了两份大礼。
休养两日后,宋常悦就去太史馆上值了,因为已时隔八年,宋常悦在捏脸时,故意增加了岁月的痕迹。
去了才发现,孙大人和邬与乔都不在太史馆了。而且朝堂突然宣布改了规定,之前只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才需每日必须上朝,前两天开始,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上朝。
自从那日在东宫三人商议结束后,她再没见过陆易安。作为品级不高的官员,她站在太极殿后首,抬头看着头戴金冠、身穿龙袍的陆易安,果然是不怒自威,气度不凡。
今日是宋常悦回长安后第一天上朝,自进殿后,陆易安都没看她一眼,甚至连她这边都没扫过一眼,不知道是不是没找到她在哪里,或者根本就没想过找她。
宋常悦对陆易安的态度不甚在意。她只是撇撇嘴,心中抱怨这样的形式主义,他们这种品级的官员,又没什么需要发言的,就算发言也人微言轻,无人在意,根本不用来上朝。上完朝还不能回家休息,还要去太史馆上值,她无奈地捶捶自己站得酸软的大腿。
退了朝去了太史馆,今日是宋常悦病好后第一日上值,自然很多人来慰问和见礼,不光是太史馆的,还有礼部其他部门,就连吴青都随着同僚过来,吴青投来同情又好笑的眼神。好不容易捱到下值回家,马车是要到宅子的小院里才停,但刚到宅子大门,宋常悦发现马路对面支了个小摊,前面有口冒着热气的大锅。
这里有些冷清,怎么在这支摊?宋常悦有些好奇,反正现在不是自己的容貌和身份,她自然地下了马车,踱步到小摊面前。原来是一个卖面的小食摊,宋常悦看着摊位上摆着的红彤彤的油泼辣子,咽了咽口水:“老板,给我来碗面。”
“来了。”这小小的面摊竟然有四个人在忙活,一个三十左右的妇人在大锅旁看着火,一人在和面,一个人在收拾桌椅,还有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就在一个桌子上呆呆地坐着。除了那妇人,其他三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
宋常悦随便做了一张桌子,不一会儿,那妇人端来了面:“娘子,请用。”
她接过面碗,看着还不错:“你们是今日才支的摊吗?”
那妇人回道:“我们前几日就在准备,但总是有些状况没能开张,今日算是正式开张。”
宋常悦不解道:“怎么支在这儿啊,往南再去几十丈远,就是大路口,那里人多些。”
“我们就住这巷子里,也懒得搬来搬去了,生意过得去就行。味道怎么样,娘子?”
这面的确好吃,肥瘦相间的肉沫炒的臊子,加了些酱油,有些像杂酱。宋常悦想起她最喜欢吃的那种面,她笑了笑:“味道挺好的,在这个面里加点煮的软烂的黄豌豆肯定更好吃。”
那妇人疑惑道:“在面里加黄豌豆?”宋常悦已经几口吃完了面,往宅子大门走去,进门前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奇怪的四人。
绿柳的身份也不能见外人,只能在后院,看宋常悦回来,她迎上去:“小姐,怎么今日回来的这么晚,我这就去叫厨房备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