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秘方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八条看雪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2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13:19
  梁世安足足沉默了半刻钟,这才勉强笑笑道。
  “原来如此。二少爷当真是个妙人,竟中意这有些野趣的东西。”
  “可不是吗?”许秋迟话音一转,神色越发神秘起来,“不仅如此,我还对这修道炼丹一事颇为感兴趣呢。正所谓道法自然,不去自然之中,如何才能得道啊。”
  梁世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面上也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来。
  他抬手拿起白玉石案上的蜜酿一饮而尽,再开口时声音也似掺了蜜一般。
  “如此说来,我倒听闻一物,二少爷定会感兴趣。”
  许秋迟眼神微动。
  “哦?说来听听。”
  那梁世安做作地左右看了看,确认这汤池四周再无旁人,这才拉近对方、低声说道。
  “这是江湖门路上的秘药,服下便可精神百倍、百病不侵,二少爷想不想试试?”
  许秋迟一双凤眼转了转,有些不以为意的眯起。
  “这世间怎可能会有令人百病不侵的东西?梁兄莫不是诓我吧?”
  梁世安常年游走都城纨绔子弟之间,能混到如今,多少要凭几分博闻强记的真本事,眼下竟被一个养鸭子的纨绔当众质疑,方才有些好转地面色又不快起来。
  “你可是觉得我是那信口开河之辈?要么便是在小瞧我?”
  许秋迟见状,当下露出些忧愁的神色来。
  “怎敢?梁兄不知,前阵子这城中一户大药商遭了秧,说是船运的货出了问题,我现下对这卖药的可是提着十二万分的警惕心。毕竟是入口的东西,总不能吃坏了身子。”
  “可是苏家的事?”梁世安面上多了几分讥讽之意,却无半点惊讶、显然早已知晓什么,“那是苏家自己不小心,也怪不得旁人。不瞒你说,我这的东西,可比苏家的要纯正得多。”
  梁世安说罢,转动眼珠观察了一番周围的动静,确认那先前的侍女与大汉确实都已离开,这才在许秋迟耳边耳语一番。
  偌大的汤池一下子安静下来,只闻泉水流动的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男子怀里的鸭子似是有些被拘得不耐烦了,拍打着翅膀挣脱开来,顺着那温热的汤泉游向屋外了。
  梁世安终于直起身来,将询问的眼神投向许秋迟。
  “二少爷意下如何啊?”
  许秋迟凤眼眯起,从善如流地笑着。
  “如此,便有劳梁兄了。”
  ****** ****** ******
  负责打扫的侍女也轻手轻脚地开始做事时,烟雾缭绕的白玉汤池旁已空无一人。
  都城来的公子早被抬去前院雅间醒酒,而他那位尽地主之谊、出手阔绰的纨绔朋友亦不知去向,白玉石阶前除了狼藉的杯盏,便只余些许窃语还回响在水雾深处。
  掌事侍女做着收尾工作,不知为何始终也没找见那最后一块垫小几的绒布,最后只得草草收场,却在离汤苑几步远的树丛里发现了那件有些眼熟的金线锦衣。
  若她没记错的话,这衣裳正是那位邱家二少爷的外裳。
  视线下移,树丛间的花草被踩塌了些,不远处的檐廊下还隐约可见一排湿漉漉的脚印子。
  掌事侍女面无表情地盯着那沾了酒渍的衣裳看了看,随后将那衣裳捡起来,一股脑塞进臂弯上挎着的篮子里,随后端起那些还未清洗的碟盘杯盏,继续向前走去。
  做这一切的时候,她甚至没有心虚地左顾右盼。因为她知道这衣裳的主人定已“抛弃”了它,而她对这一切早已见怪不怪。
  谁不知道邱家二少爷是个有情趣的怪人?品味虽是一流的,这举止修养却是末流,酒气上头便是连件衣裳、连双鞋子也不愿好好穿。亦或者有钱人家的少爷都是如此,穿过一次的衣裳和鞋子,不管是镶着金线还是银线,都是可以随意丢弃的。
  掌事侍女摇摇头,一边在心中暗骂着那不上道的纨绔,一边思忖着篮中锦衣洗净之后、挑了金丝来卖,是否能多换些银子。
  盛夏时节的园子里,就连风都是暖的,湿漉漉的脚印在阳光下迅速消失,连一丝水痕都没有留下。
  而那脚印的主人如今已向着后院走去。
  穿过这一小段浓荫遮蔽的檐廊,便可直通这雅苑的最深处。
  此处同前院周到精致的陈设相比,显然简陋了许多,铺院子的石砖上覆着厚厚的一层青苔,整个院子中只得一张石桌,桌上只有一盘棋,似是下了一半的样子,但却积了厚厚的尘。
  石桌旁,绿衣女子早已听闻动静转过身来,她抬眼见那披着紫色绒布的男子也不觉奇怪,转身将一早准备好的铜盆与布巾递了过去。
  “姓梁的如何了?”
  铜盆中的水冷得彻骨,许秋迟净了两遍面便已觉得彻底清醒过来,半晌才开口道。
  “好得很,一时半刻都不会再开口说话、惹人厌烦了。”
  想放倒梁世安不是件容易事。
  这位以治粟为职责的司农平日里经常走南闯北、应付地方县官,见识过的酒席没有上千也有成百,早已练成了海量,寻常饮酒根本醉不了,反而会将劝酒之人自己搭进去。
  但若是下药,那便另说了。
  只是常年流连花间酒楼之人,对酒席间的这点龌龊手段多少都有防备,直接下在酒中难免会被察觉。
  可若是放在那冰镇过的琼花蜜酿中,又将人约在温热的汤池中,那多喝几盏便是人之常情,他连劝都不用劝,对方自己便会乖乖饮下。
  只可惜了他那几只上好的琉璃花盏,教那梁世安的嘴碰过后,他便再也不想要了,连带着那件金丝锦衣一起,倒是便宜了这院中的掌事女子。
  许秋迟取了干净的帕子擦了擦脸,这才想起来环顾四周。
  “他身边跟着的那位呢?”
  柳裁梧轻描淡写地指了指花丛前那一地酒坛。
  “好得很,今日怕是都醒不了了。”
  天下第一庄出身如何?能跟着梁世安做事又如何?在她眼里也不过是个初入江湖的雏儿。她没把对方放在眼里,却也不想武力制服,只因一来是不能同对方的主子撕破脸,二来是不想动这雅苑里的一砖一瓦。
  她有多珍惜这里,便有多痛恨眼前的男子将今日的局设在此处。
  想到此处,柳裁梧抬起头来,毫不意外地同许秋迟四目相对。
  “恭喜二少爷的迷魂汤有了用武之地。希望那梁世安没有吃太多东西,一会醒来不要在房中上吐下泻才好。”
  泡了半日的纨绔少爷面色不见红润反而有些苍白,闻言面无表情道。
  “柳管事这又是何必?就算没有那梁世安,此处也不知被多少人上吐下泻过了,你此时才介意是否有些晚了呢?”
  庭院中一时安静,一紫一绿,两看生厌。
  片刻后,披着绒布的少爷再也忍不住,跑到一旁的花坛前吐起来。
  “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地方也不过只是一堆砖瓦罢了。”许秋迟擦擦嘴角,再站起身来时已与平日里无异了,“他的东西都翻过了吗?发现什么没有?”
  柳裁梧神色也恢复了冷淡,眼神示意一旁木架上那梁世安换下的衣饰。
  大到冠帽鞋靴,小到带钩玉扣,甚至是亵裤上的一根系带,都被整整齐齐地分开陈列起来,看起来莫名像是一具被剖解完毕的“尸体”。
  “他身上除了二少爷先前递过的门帖,再无半点带字的东西。他的侍从我也已教人暗中搜过,并无其他发现。”
  许秋迟叉腰扫视一周,仍是不肯轻易罢休,又撸胳膊挽袖子地亲自翻找了一遍,确定那些杂七杂八的衣物饰品中当真没有他要找的东西,这才一屁股坐回那石桌旁。
  “梁世安近来明面上以收粮为名在各州频繁走动,实则与都城的孝宁王府一直暗通款曲。苏家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定不会一点风声都没听见的。此番我邀他前来,他便顺水推舟地过来了。准备了这一番,好不容易将他灌迷糊、撬出几个字来,不能就这么放过他,还得再寻机会。”
  柳裁梧沉默片刻,冷冷开口道。
  “梁世安不过只是司农,就算同孝宁王府走得再近,也只是众多马前卒中的一个。就连他父亲也不过是春官府的人,怎么看都是个派不上用场的角色。与其盯着他,二少爷不如多花些心思在姜姑娘那边。”
  许秋迟轻轻摇头,显然并不这般认为。
  “逯府一案牵连众多,他是带逯四海入都城的人,虽是以巡查归来顺路的名义,但那些司隶校尉查到一半竟不了了之,我心中疑虑难消。这几日你派人盯紧他,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告诉我。”
  柳裁梧点头应下,随即想起什么,不咸不淡地开口道。
  “大少爷正在回城的路上,已派人各处寻您呢。这几日若是回府,只怕少不得要碰上了。”
  “反正早晚是要碰上的。”许秋迟叹息一声,面上却无半点烦恼惧怕之意,“且先让他一个人在这城里城外多转转吧,就当认认路了。”
  顿了顿,他还是开口问道。
  “秦九叶人呢?”
  柳裁梧没有立刻回答,拿起一旁那盘剥了一半的鸡头米。
  新剥好的鸡头米因处理得太过干净,猛地一瞧还以为是一盘珍珠,盘子四周整洁得连一把竹刀或铜片都瞧不见。却见那绿衣女子伸出手在盘中随意拨弄一番,徒手连剥三颗。
  “秦姑娘仍在璃心湖附近,看样子一时半刻都不会回果然居了。她有意提防着二少爷,没有告知她家老翁自己的行踪,不过她那药僮已将先前送去的山参灵芝尽数收下了。所谓吃人嘴短,果然居还是在二少爷手心里捏着的。”
  许秋迟看着那一颗颗坚硬的鸡头米在女子手中瞬间“皮开肉绽”,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
  “拿捏一个村野药堂,竟还要我献上三盒山参灵芝。柳管事觉得,到底是我太过不济,还是那郎中太难应付?”
  柳裁梧停顿片刻,如实说道。
  “是二少爷自作自受罢了。”
  许秋迟笑了,紧了紧身上的绒布,手便向那盘鸡头米伸去。
  “柳管事这双手除了打算珠分外利落外,剥起这鸡头米也是越发趁手了。不如……”
  “偷米”的手啪地一声被打掉了,柳裁梧的声音冷酷响起。
  “这是供给夫人的。二少爷若想吃,先向怀玉婶请示过后再来找我吧。”
  柳裁梧说罢,端起那盘鸡头米,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裹着绒布的少爷靠着石桌缩了缩微凉的手脚,随后吹了吹那石桌棋盘上的灰尘,喃喃自语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眨眼的工夫,便又要到这一天了啊。”


第117章 黄姑子
  琼壶岛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从前只供重犯狱卒活动,其间偶有官船登岛、停留数日,都还应付得来。只是如今岛上已许久无人踏足,多少有些荒蛮味道,若大半个江湖门派齐聚于此、吃住都在岛上,只怕再怎么排布也是不够的。
  是以今年的赏剑大会,除最后一日观开锋礼是在岛上,其余时间各门各派都会宿在自家船上。
  这番安排一方面可以保障私密性,关起门来商议事情不必担心有被听墙角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是给足了各自空间,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有恩的离得近些,有仇的便躲远些,想要结交便登船拜访一二,不想结交便掉头离开,若是当真遇到什么麻烦,也可当下撤离,可谓一举多得的绝妙安排。
  白日里的亮相耗费了各家不少心血和体力,眼下太阳西斜,湖面上的船只都据守一方、按兵不动,船上也少见人影晃动,各自都在休养生息,为明日的“鸣金”做准备。
  各艘大船间,零星有几条小船穿梭其间,船上大都只有一人,披蓑戴笠站在船头,一边撑船一边四处张望着,若有大船上的人招呼、投下石子落入湖中,这些小船便会立刻靠过去。待靠得足够近了,这些“船夫”便会摘下斗笠和蓑衣、露出脸来,示意自己“周身清白,两手空空而来”,随后拉开遮在船底的荷叶,露出下面真正的货来。
  不同于那只敢聚集在岸边石舫的半吊子,这些是真正游走于江湖各家势力之间的生意人,江湖中人喜欢将他们称作“黄姑子”。
  黄姑子是一种喜欢聚集在江尾河口处、食腐食杂的小鱼,这种鱼长得快、生存能力强,又很是狡猾难捉,哪里都有它们的身影,像极了这些混迹江湖、卖力讨生活的贩子。
  今年在城郊湖心时他们便是“船夫”,明年若在桃林梯田他们便是“茶农”,后年若在南海荒岛他们便是“摆渡人”,大后年到了万峰绝顶他们便又成了“挑山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0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3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秘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