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和他哥读书的时候,六奶奶就三不五时地带着自己做的腌菜、馒头什么的去学校看他们兄弟;
后来小月月出生了,许培桢一个大男人根本不会照顾孩子,也是六奶奶劳心劳力地教着许培桢怎么带孩子;小月月快一岁时,六奶奶累出病来了,才回去休养的;
后来小月月上了幼儿园,六奶奶也隔三岔五地送她的拿手好菜芸豆蹄花汤过来。
说完陈年旧事,许培桢又问六奶奶,“这些年您到底上哪儿去了?三年前我就找不着您了,四处打听也没您的下落。”
闻言,六奶奶气愤地看向许老爷子和许老太太,“大哥大嫂,你们就对我这样狠心?”
六奶奶红着眼圈儿说道:“我也不瞒你……就是生计艰难,过不下去了,所以我把你六叔的房子卖子,搬去了通州。”
“我也觉得自从我搬去了通州以后,就像和大伙儿失联了似的,其实我也常回来走动,就是一直不那么凑巧,遇不上你们……”
“我、我还托你大伯大伯娘带话给你,让你得了闲儿上通州去看看我呢!”
“合着……你压根儿没收到信儿啊?”六奶奶问问。
许培桢道:“没有。”
然后又解释,“小月月走丢了几年,那几年我一直居无定所,回北京的时候也找过您几次,没下落。”
“我也来问过大伯大伯娘,他们也说不知道您去了哪儿……”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看向了许老爷子和许老太太。
许老爷子没吭声。
许老太太干笑了几声,“我、我们忘了……”
许培桢站起身,“大伯父大伯母,我们还有事儿,过几天我们再过来拜访吧!”
这下子,许老爷子和许老太太都不干了,“说什么呐!培桢,这可不行!知道你今天要来啊,我们都已经预着你们在家里吃饭了……”
“对!米都已经下锅了!”
许老太太又对六奶奶说,“允珍啊你先回去吧!改天我们这儿不忙的时候你再来!”
六奶奶又急又怒,“大嫂子,培桢也是我的侄儿!”
“你说的都对!”许老太太说道,“可我们家今儿有事儿,不方便招待你……”
六奶奶惊呆了,“大嫂子你这是为什么?”
“哎呀你快回去吧!”说着,许老太太推搡着六奶奶朝着外头走去。
许培桢站起身,“大伯父大伯母,我们和六婶一块儿走。”
许老太太一听就急了,忙不迭地又过来拦许培桢,“可不能啊,培桢你得留下。”
许培想朝着关春玲使了个眼色。
关春玲会意,带着孩子们向许老爷子、许老太太道了别,扭头就走了。
还顺便搀扶了六婶一把。
许老爷子和许老太太急得不行,
但,许老爷子自恃身份,不愿意拉拉扯扯,
许老太太虽然一直拉着许培桢,可许培桢身强力壮的,她哪是对手!
许培桢一直等到妻女们扶着六婶走了一会儿,这才动了手——他反手扶住了许老太太,将之扶到椅子旁、往下一摁,许老太太就坐在了椅子上。
“大伯父、大伯母,我真的还有事儿……春玲她们还在外头等我呢!改天有了空我再重新上门来叨扰,赶明儿见!”说着,许培桢松了手,大步流星走了。
慌得许老太太赶紧去追,“培桢!培桢你别走……”
许培桢有心躲她,虽是用走的,速度也和跑差不多了。
许老太太飞快地追到院子门口,才发现许培桢已经走远了!
她只好一个人又回来了。
许老爷子骂道:“废物!”
许老太太脸色一白。
第113章 热气腾腾现烤出来的桃……
离了许老爷子家,许培桢问六奶奶,“六婶儿,咱是回家吃呢,还是在外头吃?”
六奶奶抹了把眼泪,“你俩现在住哪儿?”
许培桢说了胡同的名字。
六奶奶愣了一下,“是你俩买的还是租的?”
“买的。”许培桢说道。
六奶奶吃了一惊,“你……发达了?怎么还一买买了俩?”
许培桢笑道:“这不是想着家里有两个孩子么,大月月有,小月月也有。”
这下子,轮到关春玲和关月旖吃惊了。
关月旖这才知道,为啥当初她劝阿大在北京买房,阿大同意了,然后不顾沉重的负担,非要咬牙同时买下两套四合院了……
原来他是这么想的啊!
关春玲也吃惊地看着许培桢,毕竟当初他买四合院的时候,还没和她结婚呢!
从那时开始,他就已经想到了婚后财产的划分?
六奶奶哀声叹气:“培桢啊,你是个有本事的!”
“亏我还天天替你惦记着……”
“就怕有一天我死了,这个秘密也被带到阴曹地府去啦!”
听六奶奶说道得这么严重,许培桢一时间愣住了。
——什么秘密这么重要?
许培桢赶紧说道:“六婶,究竟是什么事儿,你别急,你好好跟我说。”
六奶奶呜咽道:“我就问你一句话——”
“你们老实回答我!”后一句是问向一家四口的。
一家四口愣愣地点点头。
“你们大伯父的院子,好看不好看?”六奶奶一字一句地问道。
许培桢,“好看啊!”
关春玲,“富丽堂皇的!”
关月旖,“像个王府!”
小月月,“好看死了!比我爸爸的破烂房子强多了!”
六奶奶揪了揪小月月的辫子,说道:“是吧?那四合院漂亮又气派!”
“……可是小月儿,你知不知道,那四合院是你爸爸的房子啊!”
众人大吃一惊!
“什么?大伯住的那四合院……是我的?”许培桢惊道,“六婶,这……我爸妈在世的时候可没说过啊!”
六奶奶说道:“你爸妈当然不会告诉你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啊!”
许培桢愣住了。
六奶奶说起了以前的事儿:
许家祖上曾经辉煌过。
许定坤和许定远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许定坤是长子,生养了四个儿子,排行二三四五,许培桢的父亲许致修行二,
许定远是弟弟,生了俩儿子,排行老大老六。老大,就是如今霸占了房子的大伯父许致庭,老六,就是六奶奶的丈夫。
许老太爷去世后,许家的老祖母主持着让俩儿子分了家。
许家还剩下两套四合院,一大一小。
老祖母决定依傍着长子养老,再加上长子还生养了四个儿子,人口也多些,就把大宅给了长子许定坤,
小宅给了次子许定远。
但,分家的时候许致修(许培桢父亲)出国留学去了,所以不知道这时父亲和叔叔已经分了家,连着家里的两套房契也全都重写了名字。
在战火纷飞、又稳定下来的年代里,大房的四个儿子最后只剩下了许致修一个。
二房呢,俩儿子还活着,但许定远两口子抽大烟把小宅子卖了,他俩死后,许致庭和六弟无处可去,只好又傍上了大伯许定坤和老祖母。
后来老祖母与许定坤夫妇也相继去世,因为许致修一直没回来,根本不知道家中房产的事儿。
就是后来许致修学成归来,许致庭也没告诉许致修这房契的事儿。
那会儿许致修一回国就受到新政府的厚待,吃住条件和福利待遇都极好,他可能以为老宅的房子在土改中已经被分出去,再加上也不缺房子住,也就没追究没过问。
当然,这可能也是许致庭(许老爷子)故意引导许致修误会的。
说到这儿,六奶奶说道:
“培桢啊,不瞒你说,我年轻的时候没留住孩子,如今年老多病又是个孤寡,我老了可没人管!我想去养老院,可我也打听过,一个月要收三十五块钱呢!我、我哪有钱!”
“所以我过来和大哥他们商量……”
“我的本意呢,是想着先把房子租出去,用房租来抵养老院的钱,可我那房子太旧了,就是租出去一个月也收不了三十五块钱的租。”
“我就想着啊大哥大嫂家里的几个孩子也都是我带大的,能不能让他们兄弟里挑出一个来,帮我凑个差价呢?我可以先写个遗嘱给他,就说等我百年以后,谁帮我出了养老的钱,我那小房子就给谁。”
“没想到,他们二话不说就赶我走!”
“我实在是没办法……”
“后来别人给我出了个主意,说通州房子便宜,让我把这边儿的房子卖了,去通州买个小房子,还能余下一笔钱来,自己吃用也好,自己做点儿小买卖也好……我听着觉得这办法好,才去找了房管局的人,让他们帮我想办法把房子卖了。”
说着,六奶奶又对许培桢说道:
“我是在卖房的时候,才从房管局的工作人员那儿听说,你大伯住的那四合院房契,竟然是你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