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她的眼里似有惊涛骇浪涌起,显然是看到了什么极不可思议的事。
可震惊过后,她的眼里却燃起了怒火,那细长的柳眉因愤恨而高高挑起,在蒙脸黑布的映衬下,更显凌厉。
沈嘉岁的手在颤抖,却不敢用力揉皱了信纸,拼命压制心绪导致她的胸膛剧烈起伏,面上也显出了一丝痛苦之色。
只看了一封信,她便明白了一切。
明白了顾惜枝的思量,明白了前世的“证据”为何。
这一刻,沈嘉岁的脑海中闪过了许多冲动的念头,但到最后,都化作了克制又隐忍地摇头。
她说过的,她早已不是前世那个冲动的沈嘉岁,今日切忌打草惊蛇。
这般想着,沈嘉岁一步步将信纸恢复原样,将它塞进信封里,而后走向第二个书架。
夜深人静,外头隐约响起了莫妈妈忽高忽低的呼噜声。
沈嘉岁从耳房中轻轻迈步而出,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院外暗处,沈征胜手底下的两人都有些等急了。
细微的声响传来,二人齐齐扭头看去,见沈嘉岁平安归来,登时松了口气。
只是下一刻,当他们借着月色瞧见沈嘉岁通红的眼睛时,不免吓了一跳。
“小姐?”
二人无声开口。
沈嘉岁此刻心乱如麻,冲他二人快速打了个手势,而后重重点了头。
二人明显愣了一下,可下一刻,沈嘉岁已奔往和来时相反的方向,消失在了黑夜中。
她方才的意思是:在此分道扬镳,他二人先行回去复命。
如今沈嘉岁的身影都已瞧不见了,二人面面相觑,最后也只能领命先行回府。
……
沈嘉岁独自一人在黑暗中疾行,眼泪直往下流,但此刻却不是被熏得,而是心中实在悲痛难当。
为那可悲的真相,也为前世惨死的沈家满门。
她埋头赶路,轻车熟路进了一个院落,那是院主人专门给她留的潜行路线。
落地之时,有人前来阻拦:“来者何人?”
沈嘉岁直接掀了面巾,露出真容。
对面站着的是北风,此刻已面色大变。
“沈小姐!?”
“你家少爷在哪?”沈嘉岁强忍颤音开口。
北风还未及回答,身后已快步行来一人。
沈嘉岁瞧见这道身影,眼前瞬间模糊一片。
她疾奔而上,颤声道:“阿浔,都知道了,我都知道了。”
第186章 人心之恶
“北风,去守住院门,再派人向沈将军传个信,说沈小姐就在此处,还有,把南风唤回来吧。”
江浔一边牵起沈嘉岁的手朝里走去,一边嘱咐道。
瞧岁岁这般模样,想来是还未回过家,不能叫伯父伯母担心了。
北风也瞧出了事态的严重性,急忙应声而去。
此处是安阳伯府,这里正是江浔的院子。
进了屋,江浔先是将沈嘉岁拉到案后坐下,自己则快步走进内室,拧了两条冷帕子来。
“岁岁,别急,慢慢说,有我与你在一处。”
江浔的声音平稳又冷静,说话的时候,已经用冷帕子去轻擦沈嘉岁的脸。
她原本清澈的眼眸此刻布满了血丝,红得似要滴出血来,眼眶周围更是肿得厉害,脸上还有没擦干的泪痕。
冰冰凉凉的触感落在脸上,伴随着江浔沉稳又温柔的声音,沈嘉岁终于慢慢平复了下来。
她微仰着头,任由江浔替她擦拭,口中轻声道:“阿浔,我终于明白前世,你所说的‘证据确凿’是什么意思了。”
“因为,‘证据’确实是真的。”
此言一出,江浔的动作微微一顿。
沈嘉岁在这时抬了眸,直视着江浔,红通通的眼睛又泛起了泪花。
“但不是我爹爹,阿浔,我爹爹是无辜的,他们玩了一招偷天换日,真正有罪的,是顾惜枝的父亲。”
“是他与漠国将领通信,里应外合叛军叛国,到底是恶有恶报,也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死在战场上的却是他自己。”
“想来他也不曾料到自己会一去不返,这些信无论是未及销毁,还是故意留作筹码,最后却是被顾惜枝发现了。”
“我不知当年顾惜枝决定将这些信留着时,到底是存了什么心思,但是人心之恶还是远超我的想象。”
“阿浔,我与陆云铮退亲那日,顾惜枝可是振振有词,义愤填膺,说于我沈家有大恩,说我沈家忘恩负义。”
“可原来,早在当初随我爹爹回京城之时,她就已经知晓,一切都是她爹咎由自取!”
“她竟能如此心安理得地享受我沈家对她的好,转头又将我们一家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说到此处,沈嘉岁双手紧攥成拳。
她之所以不曾立刻归家,而是来寻阿浔,也是因为这个真相对爹爹来说太过残酷了。
爹爹年少有为,军中成名,性情宽厚,不仅待麾下将士如手足,且从来与将士共起居,同饮食,极是得人心。
左副将顾长申与右副将陆永渚为爹爹左膀右臂,陪他出生入死数十年。
他如何能知晓、又如何敢想,与他情同手足之人,有一天会背叛他呢?
爹爹心中有愧,想要报恩,却没想到引了一条毒蛇回家。
古语有言,‘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果真是振聋发聩。
人心狡诈至此,忠厚之人已是举步维艰,可世人若知全貌,大多却不是痛斥恶人,而是反来笑话忠厚者实在愚蠢,竟轻信他人。
最可叹的是,连这忠厚之人自己知晓真相后,第一刻也是自责自疚。
思及此,沈嘉岁满心沉重,却也知晓平复过心绪后,她还是该第一时间让爹爹了解真相。
江浔听到此处,已将上辈子沈家通敌叛国案的内情想了个清楚明白。
这般看来,通敌叛国一事确实存在,证据也是真的,当年顾长申落入埋伏的事实也可查。
只要能模仿出沈将军的亲笔信,再稍加混淆视听,那事实就变成了:
沈征胜通敌叛国,证据确凿,而当年落入陷阱的顾长申反而成了受害之人,且最后大忠大义,牺牲自己救下了沈征胜。
就这般巧妙的,加害者与受害人易了位,偏偏证据都有,百口莫辩。
当然,此局能成还有最后一个原因。
沈家没了兵权,沈征胜也断了臂,定国将军府已是废子,如今卷入夺嫡之争,成为了博弈的筹码。
两位王爷忙着利用沈家,而圣上——
只要不影响与漠国的大战,又能叫他瞧清两位王爷的手段和本事,失了一个不能再为国效力的退将,又如何呢?
事实证明,上辈子陆家父子确实也为盛朝迎来了大胜。
政斗的残酷就在于此,根本......无人在意沈家的生死。
除了遭难的沈家满门,除了幸存的岁岁,除了......来自异世,了无生志,不愿看到忠臣蒙冤的他。
思绪走到这里,江浔疼惜的目光落在沈嘉岁脸上。
他心里清楚,以岁岁的聪慧,她定也看到了这一点。
沈嘉岁缓缓呼出了一口气。
她忽而仰头,拿起案上的冷帕子,囫囵盖在了脸上。
凉意从皮肤沁进来,令她打了一个激灵。
她说:“阿浔,真残酷啊。”
“我沈家的命,凭什么就是贱的呢?”
“我知晓,我知晓很多很多忠臣难善终的前例,可这......不应该成为忠臣的归宿。”
“而这世间......怎能叫忠厚之人悉数凉了心呢......”
冷帕子不曾盖住眼泪,它们从颊边滚落,蓄在了沈嘉岁的下颌,却在坠落之前被江浔拭去了。
他其余话都没有说,只是那般坚定又目标明确地问道:“岁岁想怎么做?”
言外之意,只要沈嘉岁开口,无论要做什么,他自甘之如饴,全力以赴。
沈嘉岁闻言倏忽睁开了眼睛。
她取下脸上的帕子,冷声道:“阿浔,在那间耳房里,我的脑子里曾闪过许多冲动的念头。”
“我恨不得将那满屋子的书都烧了,我再提剑去将顾惜枝和陆云铮全捅个对穿!”
“这样一来,我沈家前世的灭门之祸就算是解了。”
“可是,那屋中的气味刺得我眼睛生疼,也令我的思绪格外清醒。”
“溯本求源,阿浔,这一切皆因上位者不仁。”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沈嘉岁缓缓挺直了腰杆。
她知道,她已经在离经叛道与大逆不道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但她选择头也不回,一去不返!
盛帝视臣民如蝼蚁,行事乖张,为选一个储君不择手段,不仁不义。
两位王爷各怀鬼胎,为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将仁德弃若敝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