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251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6:10
  王丞相皱起眉头,目光掠过杨侍郎董侍郎。
  这几年,南阳郡主姜韶华牢牢笼住郑太皇太后和天子,对朝臣的拉拢也是不遗余力。杨侍郎和董侍郎都没到五旬,正值朝堂生涯的盛年。董侍郎早就被视为下一任礼部尚书的不二人选。杨侍郎在资历上稍微差了一点。眼下有姜韶华支持,日后等刑部尚书致仕告老了,便能争一争刑部尚书的位置。
  他们都甘心为南阳郡主所用,由此可见姜韶华的手段能耐。
  再过个五年八年十年,他老了退下来,难道朝堂就要成姜韶华的天下了?
  “众爱卿说的,朕都听进耳中了。”太和帝打破沉默:“朕要好好思虑几日。”


第425章 刺史(二)
  小朝会散朝,众臣告退。
  太和帝一脸疲惫,伸手揉了揉额头。
  身边的几位中书舍人,之前没有说话的机会,现在也激烈地争辩起来。
  李博元以为不该随意赦免罪臣,姜颐点头表示赞成。王瑾出言支持南阳郡主,郑宸却道王丞相顾虑的颇为道理,平州是大梁的地盘,要是由卢琮做刺史,就相当于将平州给了南阳郡主。
  太和帝听得头痛,抬眼瞥了过来:“王舍人支持南阳郡主,郑舍人却和王丞相说话一个论调。这事倒是有趣得很。”
  王瑾也不尴尬,张口应道:“王丞相是臣的父亲。不过,父子之前,还有君臣。臣是皇上的臣子,理当站在皇上这一边思虑此事。为了朝堂安稳平州安定,任用南阳郡主举荐的卢舍人为刺史,再合适不过。”
  郑宸面色不变,徐徐说道:“臣和王丞相从无私怨。在此事上意见一致,是因为臣为皇上忧虑。此例一开,会在藩王中造成恶劣影响。如果日后再有什么地方闹天灾,淮阳王东平王武安郡王也派人去救济,那功劳该怎么算?难道也要像此次一样,直接将那个地方送给藩王们?”
  姜颐身为高凉王世子,对这个话题十分敏感,立刻张口表态:“我可没这样的野心。这是皇上的天下,怎么治理怎么赈灾都听皇上的。没有皇上的吩咐,我什么都不会做。”
  王瑾心里微微一沉,迅疾抬眼扫了过去。
  郑宸和姜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话里话外都在攻讦南阳郡主。这大半年来,这样的事不止一回两回了……
  他们两个什么时候这般熟络了?
  还有,郑宸这是彻底因爱生恨了么?处处给姜韶华使绊子!
  郑宸抬眼回视,和王瑾四目相对:“王舍人一直看着我是何意?我心里只有忠心二字,什么都不及皇上重要。”
  王瑾淡淡应了回去:“郑舍人的忠心,大家有目共睹。我王瑾也是一样,事事都站在皇上这一边考虑。”
  郑宸讥讽地扯了扯嘴角:“我今日是开眼界了。原来为皇上考虑,便是劝皇上将平州拱手让人。”
  王瑾道:“南阳郡主对皇上的忠心,众人皆知。郑舍人说这话,有挑唆之嫌。”
  郑宸道:“是挑唆,还是说中了王舍人的心思。王舍人心里最清楚。”
  太和帝再次揉了揉额头:“行了,你们都别说了,先退下。朕要一个人静一静。”
  舍人们应声告退。
  太和帝在龙椅上坐了许久,面色变幻不定,良久,溢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太和帝打起精神,提笔给姜韶华写回信。身为天子,也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行事。到底让谁来做平州刺史,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
  以大梁朝堂的办事效率,平州刺史之争,一时半会吵不出结果来。
  姜韶华早有心理准备。不过,在接到京城来的数封书信后,姜韶华还是拧起了眉头。
  郑太皇太后那边好糊弄,每年南阳郡送去的丰厚孝敬,哄得郑太皇太后心满意足。早已将她视为最贴心孝顺的晚辈。区区一个平州刺史,谁做都一样,郑太皇太后支持,便意味着安国公等人会在朝堂里为她说话。
  王丞相的反对,也在意料之中。董侍郎杨侍郎等人的挺身而出,就是为了应对王丞相。
  真正令她意外又警惕的,是郑宸私下里小动作频频,还和姜颐眉来眼去……因爱生恨?这就太小看郑宸了。郑宸一定另有图谋!
  姜韶华看着信封上王瑾的名讳,眉头悄然一动。
  这又是出人意料的一桩事。这大半年来,王瑾为南阳郡说了几回话。私下也给她写了几封信,信中倒没什么出格的话语,大多是简单的问候,还有提醒她注意留心朝堂动静之类。
  她伸手拆了信,快速看了一回。这一封信,和以前的信差不多,温和克制守礼。直至信的最后两句,才稍稍流露出脉脉情意。
  “……我会尽力促成卢舍人为平州刺史一事。请郡主宽心,多保重身体。”
  看完信后,姜韶华沉默片刻,将信放置一旁。没有要写回信的意思。
  陈瑾瑜瞄了一眼,低声道:“王四公子已经写四封信来了,郡主不打算回信么?”
  姜韶华淡淡道:“既然无意,不必牵扯。”
  陈瑾瑜也就不吭声了,转而说起了平州事务:“平州瘟疫已经控制住,孙太医父子两个也打算启程回来了。卢舍人怎么办?要不要回来?”
  “不用。”姜韶华挑眉一笑:“朝堂里为了平州刺史一事,争吵不休,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才会有定论。就让卢琮留在平州,治理民政内务。”
  陈瑾瑜略一犹豫,低声问道:“万一朝廷另外派人去平州做刺史,郡主要如何应对?”
  姜韶华悠然道:“平州路途遥远,路上不太平,说不定在途中就会遇到民匪。就是平安抵达平州了,也未必能顺利接手掌管平州。以后的事谁都说不准,且先看着吧!”
  陈瑾瑜若有所悟,不再多言。
  姜韶华亲自提笔,写信给太和帝。
  在信中,姜韶华委婉隐晦地提起了南阳王曾托梦一事,话语含糊,不知内情的人看了也不知她在说什么。太和帝当然应该懂。她这是在提醒他提防戒备身边人。
  可惜,她远在南阳,离京城太远了。这么远的提醒,远不及朝夕相伴在身边的人在耳边吹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希望太和帝能提高警觉,不要被小人所乘。
  这份信送出去后,姜韶华心情有些烦闷。索性骑马去田庄。
  王府内务外事,有陈冯长史操持,她这个南阳郡主,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巡查,另外半年在王府也待不住,时不时地就要去田庄。
  陈长史冯长史也习惯了。反正郡主就是闲不住,在王府待十天半个月,就静极思动了。
  十四岁的姑娘家,也到了情思萌动的时候,想去见长宁伯就去嘛!
  ……


第426章 刺史(三)
  一身布衣的崔渡,没什么长宁伯的气度风范,依旧如邻家少年一般。见到姜韶华的那一刻,双目灿然发亮,嘴角高高扬起,快步迎了过来。
  姜韶华见到崔渡,沉闷的心情瞬间好转,微笑道:“我闲着无事,来田庄小住几日。”
  崔渡笑着嗯一声,认真看姜韶华一眼,忽地问道:“是不是朝廷出事了?”
  姜韶华笑着反问:“你为何这么问?”
  “南阳郡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招纳收容的饥民越来越多。平州那边也一切顺遂。唯一会令郡主心烦不快的,就是京城那边了。”崔渡凝望着眼前少女,低声道。
  姜韶华没有隐瞒,点点头道:“你猜得没错。我举荐卢琮为平州刺史,太皇太后已经点了头,王丞相等人坚决不允。现在僵持住了,得等一段时日才有结果。”
  不止如此。
  一个平州刺史的职位,还没重要到令姜韶华担心忧虑的地步。令她烦心的,一定另有其事。
  崔渡心里默默思忖。当着众人的面,他自不会追根问底,陪着姜韶华在田庄里闲转了半日。
  姜韶华随口笑问:“崔望差事当得如何?”
  崔平等人早已回了博陵郡,崔望留在了田庄里。自卢琮走后,崔望便接替了卢琮的差事,负责安排农夫们培训事宜。
  崔渡实事求是地答道:“堂兄年轻气盛,性子也急躁些,做事不及卢舍人沉稳细心。不过,堂兄颇为用心肯学,半年过来,也算有模有样了。”
  姜韶华嗯一声:“他能担得起这一摊子事情就好。卢琮要留在平州,短时间不会回来了。”
  崔渡一愣,下意识地追问:“郡主不是说朝廷不同意卢舍人做平州刺史吗?”
  姜韶华看一眼崔渡:“他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平州现在是本郡主说了算。卢舍人便是没有刺史的职位,也一样能掌管平州。”
  这话说得,威武又霸气。
  崔渡目中闪出敬仰的光芒:“郡主说得没错。我们南阳郡花了无数钱粮,才救回了平州百姓的性命。凭什么朝堂要来摘桃子?这平州,就是我们郡主的地盘。”
  话糙理不糙,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崔渡就是有化繁为简的本事,短短几句话,便令姜韶华心情大好。
  或许是因为,崔渡来自另一个世界,对坐在龙椅上的大梁天子没什么忠心。对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堂高官权臣们也无敬畏。所以,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张口就来。
  姜韶华笑了起来:“你说得对,本郡主也是这么想的。”
  ……
  又过一个月,朝廷终于争论出了结果。
  太和帝到底拗不过王丞相,平州刺史一职由王丞相麾下官员担任。
  卢琮也因治理平州有功,朝廷破例为卢琮翻案,太和帝亲自下了一道圣旨,赦免了卢琮的罪臣身份。并给了卢琮一个平州辽西郡郡守的官职。
  平州下辖四郡,辽西郡最大人口最多。四品的郡守职位,说起来一点都没委屈卢琮。
  消息传到南阳郡,姜韶华冷笑数声,叫来宋渊,低声吩咐数句。
  宋渊声色未动,拱手领命,当日便策马去了亲卫军营。两日后,亲卫二营的孟大山悄然带着几百人出了军营。
  远在平州的卢琮,在数日后接到了郡主的亲笔信。
  平州秋收已结束,卢琮马不停蹄地组织百姓种冬麦和豆子。每日在田间地头巡查,卢琮被晒黑了一圈,也瘦了不少,每日依然精神奕奕。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完郡主的书信后,卢琮一个将近四旬的大男人却红了眼睛,攥着信的右手不停颤抖。
  孙太医和孙广白父子一行人已经启程回南阳郡,秦海将亲卫分出一半护送他们离去。另一半则留在卢琮身边。一来保护卢琮安危,二来,治理平州管束百姓不能光靠一张嘴,必要时候就得动用武力。事实证明,刀剑远比道理更管用。
  秦海见卢琮转过头抹眼泪,心里既惊讶又有些好笑:“出什么事了?卢舍人怎么这般激动?莫非我们也能启程回南阳了?”
  卢琮深呼吸一口气,转过头来对秦海道:“不,朝廷赦免我罪臣的身份,封我做辽西郡郡守。我要真正留在平州了。”
  秦海听了也为卢琮高兴:“这可真是太好了!卢舍人……不对,今日开始,就该改口叫卢郡守了。”
  阔别了数年的久违称呼一入耳,卢琮有刹那的恍惚,旋即定定心神笑道:“等朝廷圣旨和任命文书来了,再改口不迟。”
  “郡主在信中说了,让你留在平州。郡主还会再派人手来,用以维持平州的秩序。”
  秦海外粗内细,听出了些意味来。他和卢琮对视一眼,点点头道:“好,郡主让我留,我就留下。”
  太和帝的圣旨,在几日后就到了平州。
  前来宣旨的钦差,是礼部的董郎中。鉴于董郎中和南阳王府关系良好,太和帝特意令董郎中来宣读圣旨。
  卢琮感激涕零地叩谢天恩,接了圣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2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