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6:10
  别的地方不行,在南阳郡可以。
  等叶县学堂扩展壮大,声名越来越显赫,真正成为大梁第一女子学堂的那一日。她崔文秀,也能成为这壮阔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崔文秀心中涌起万丈豪情:“郡主说得对。我也盼着那一日早些道来。”
  ……
  对卢若华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新鲜有趣。
  她住在叶县县衙后院,身边有两个嬷嬷四个丫鬟照料衣食起居。每日晨起随李夫子崔夫子一同坐马车去学堂读书。正午和同窗们一同吃饭,到了傍晚再回来。
  “姐姐,我是甲班最年少的一个。她们最大的十三岁,原本最小的也有十岁。我一来,就是最年少课业也最好的一个。”
  卢若华近来和姜韶华相处的时间颇多,见了姜韶华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以前她在家中,每日和兄长卢颖待在一起。卢颖性子闷,不太爱说话。而且,男女有别,喜好不同。如今骤然多了这么多的同窗同伴,回县衙了也有李夫子的一双儿子和崔夫子的女儿作伴。卢若华开心极了。
  姜韶华笑了起来:“我记得,甲班最优秀出众的学生叫陆真。”
  卢若华骄傲地昂起头:“原来是她没错。不过,现在我来了,我一定要比她强。”
  姜韶华被逗乐了,伸手摸了摸卢若华的头:“这时候先别吹大气。学堂里每个月都有一次考核,谁高谁低,你自己说了不算。到时候就知道了。”
  卢若华信心满满:“等我考了第一,就派人给姐姐送信。”
  姜韶华笑着嗯一声:“考了前三,都有奖励。”
  卢若华甜甜一笑,露出可爱的小酒窝。
  隔日回来,卢若华又兴致勃勃地说道:“姐姐,今日学堂里又来了两个。一个是比阳县马家的姑娘,还有一个是西鄂县汤家的。”
  果然,这世间永远不缺聪明人。比阳马家西鄂汤家动作最快,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将家中女儿都送来读书了。而且,年龄和卢若华差不多,正好做同窗。
  姜韶华微微一笑:“接下来,你的同窗会越来越多。她们会围在你身边,事事都依顺你讨好你。你要怎么做?”
  卢若华认真想了想道:“她们要讨好我,因为我是南阳郡主的亲妹妹。我得加倍努力读书,课业拿第一。让她们真心服气我。”
  有志气。
  姜韶华失笑,再次伸手摸了摸卢若华的头:“你心里明白这一点就好。不过,别说出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别人对你好,总是一桩好事。最可悲的是,自己连一点被讨好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卢若华睁着大眼哦了一声,显然没怎么听懂。
  还是个孩子哪!
  姜韶华又是一笑。
  ……
  姜韶华在叶县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陆续有人送家中女儿或孙女来叶县学堂求学。来都来了,少不得要厚着脸来求见郡主。
  姜韶华挑了一两个大户见了,譬如马家人汤家人。至于其余那些暂时对南阳郡并无贡献的,自然不用给他们脸面。
  于是乎,有人昂首挺胸志得意满,有人忐忑不安战战兢兢,还有人厚着脸皮走门路找到了崔县令这里,想求崔县令说说情。
  崔县令低声对妻子李颖叹道:“郡主深谙人心,驭下之道令人敬服。”
  可不是么?
  李颖笑了起来:“我对郡主佩服得五体投地。卢若华来了叶县学堂后,南阳郡里数得上名号的大户几乎都跟着来了。昨日,我还收到了荆州那边的书信。荆州那边也有人想将女儿送来求学。”
  南阳郡的影响力,早已蔓延至整个荆州。现在还在不停往北扩张。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的叶县学堂,真会成为大梁第一女子学堂。”崔县令也是一阵激越:“男子私塾学院比比皆是,创办女子学堂的,我们可是第一个。”
  李颖目中闪起光芒:“那日后我声名胜过你,你会不会失落?”
  这真是个好问题。
  崔县令先是一愣,然后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失落倒不会有,我会以你为傲。还有,我得好好当差做事,将叶县发展成大梁第一县。不然,哪里配做你夫婿。”
  李颖笑着轻啐夫婿一口,身子依偎进他怀中。
  夫妻两个亲密温存,柔声低语:“二郎今年五岁了,也能送去学堂读书了。”
  “嗯,你我都忙碌得很,二郎在家里没人看管,倒不如直接送去学堂读书。”
  七岁的大郎,去年就送去学堂了。每日和亲娘一道坐马车来回。
  李颖颇为仔细:“以前堂妹和我坐同一马车,如今卢小姐也要一同去学堂,再有大郎二郎,就没那么便利了。还是给堂妹再准备一辆马车吧!”
  崔县令不以为意:“卢姑娘才八岁,我们家大郎才七岁,这时候哪懂男女之别。过一两年再说。”
  李颖嗔了他一眼:“这是做给郡主看的。以免你我落人口舌,让郡主心中不喜。”
  他们没有攀高枝的念头,行事就得格外谨慎。这世上多的是无事生非的小人。
  崔县令这才会意过来,点点头:“这事听你的。”


第418章 平州(一)
  姜韶华巡查完叶县后,特意多留了几日,待卢若华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才启程离开,去了南阳军营。
  刚进军营,姜韶华就接到了孙太医的来信。
  “启禀郡主,孙太医从平州送信来了。”马耀宗快步来送信,照例将信送到陈瑾瑜手中,再由陈瑾瑜呈至郡主面前。
  姜韶华迅疾接过书信,拆开仔细看了起来。
  陈瑾瑜马耀宗密切地留意郡主的面色变化。
  孙太医父子一行人,在路上花了近两个月的功夫才到平州。平州瘟疫爆发,横尸遍野,死者不计其数,如人间地狱,不忍目睹。孙太医父子不惧危险,直接去了平州刺史府。
  平州刺史早就被杀,刺史府也被乱军所占据,成了平州乱军的大本营。瘟疫自军中爆发,在军营里疯狂传播,平州乱军几乎死了个精光。侥幸没死的,要么精神错乱,要么身体带着恶疾。
  乱军之首潭胜也死在了瘟疫里,尸首被恐惧的百姓一把火烧了。偌大的刺史府被烧了大半,剩下的小半充斥着尸臭,也不能再住人了。
  孙太医一行人,在离刺史府五里处驻扎安顿下来。
  “……平州境内,活下来的百姓不足三成。这里的官员都被杀了,乱军溃散不成军,混乱无序。”
  “臣斗胆,进了平州后,就打起了南阳王府的旗帜。以南阳郡之威名震慑残余的乱军和慌乱无主的百姓。现在看来,还算有些成效,至少人心稍稍安定了。”
  “这一场瘟疫,皆因吃人肉而起。臣已张贴告示,令所有人不得再食人肉。号召还能动弹的百姓,将所有尸首都聚集到一处焚烧……”
  几个月的瘟疫横行,平州死了无数人。一开始尸首还有人处置,后来一死就一家人,尸首腐烂了也没人管。浓烈的尸臭在空中弥漫,令人作呕。
  孙太医到平州后,第一件事是安定人心,第二件事就是号召所有活下来的人自救。得了瘟疫而死的尸首,不能埋在地下,必须要焚烧干净。这一桩事,放在平日根本做不成。如今平州人心惶惶,无人做主,带着几十辆药材不惧危险来平州防治瘟疫的孙太医,就成了平州人心中的救星。
  孙太医是有正经五品官身的太医署医官,他每日穿上官服露面,混乱无序的平州竟然一日日地安稳下来。
  虽然还是不停有人因瘟疫死去,恐惧却已被抑止。
  书信的最后,是这样一段话。
  “臣既已来了平州,便一定要治好平州瘟疫。臣已做好了舍身赴死的准备,广白也一样。真有那一日,郡主也不必为我们父子难过。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事,也是心中想做之事。”
  性情坚韧的孙太医竟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眼下的平州,比预想中的更糟糕。
  姜韶华鼻间酸涩,眼眶微微发热,将头转到了一旁。过了片刻,情绪才稍稍平复。
  她默默将信递给陈瑾瑜。陈瑾瑜看后红了眼睛,又递给马耀宗。
  最后,宋渊和于崇也传阅了一回。个个心情沉重,军帐里一片沉寂。
  “马耀宗,”姜韶华张口打破沉默:“之前本郡主吩咐你办的差事,你办得不错。接下来你不必在本郡主左右伺候了,继续去药铺买药材。南阳郡内药材不够,就去荆州药铺购买,买来的药材通通送去平州。”
  马耀宗拱手应是。
  姜韶华又对宋渊道:“之前派去的人手不足,孙太医靠这点人手要维持平州安稳,难之又难。宋统领去一趟亲卫营,传本郡主口谕,再点两百亲卫去平州。”
  宋渊肃容领命。
  于崇忽地上前一步,正色道:“郡主,我们南阳军里也有众多悍不畏死的好汉。请郡主下令,末将立刻点兵去平州。”
  “南阳军暂且按兵不动。”姜韶华深呼吸一口气,迅速道:“孙太医奉本郡主的命令去平州治疗瘟疫,动用的是王府亲兵,带的药材和粮食都是本郡主的。动静不大,朝廷睁一眼闭一眼,不会追究。”
  “要是南阳军跟着动了,定会惊动朝廷。到时候打起口水仗来,本郡主倒是不惧,却会大大影响到孙太医那边。”
  南阳军名义上是朝廷驻兵,没有朝廷公文,不得妄动。
  此刻,姜韶华实在腾不出手来和王丞相争个高低。
  于崇只得闭上嘴。
  姜韶华一声令下,南阳王府上下都跟着忙碌起来。
  冯长史接到命令后,半个字都没多说,立刻拨了一大笔银子给马舍人,又拨了一大批粮食给亲卫营。
  亲卫营里人人悍勇不畏死,去平州十分危险,却人人争着要去。宋渊按着郡主的吩咐,家中独子不选,没成亲没有子嗣的不选,有兄弟者优先。
  孙泽兰也接到了父亲和兄长的来信,心中忧虑难安。无奈亲卫营和平州相隔数百里上千里,从平州传一封信回来,快马赶路也得八九天。她能做的,是趁着这个机会写信,请人一并带去平州。
  ……
  之后,平州的消息陆陆续续传回南阳郡。
  收拢尸首焚烧一事,整整延续了近一个月,才勉强做完。在这期间,孙太医等人每日熬药散药。
  大概是死的人太多太多,能侥幸活下来的,要么身体素质更好,要么就是运道特别好。孙太医研制出的新药,也慢慢见了效果。瘟疫渐渐停止,不再传播盛行。
  已经患了瘟疫的百姓,被召集安顿到一处。每日都有人陆续因瘟疫而死,好在有些症状轻的,喝了汤药后好转。这给了所有人希望。
  好消息中,也夹杂了一些人死去的噩耗。
  譬如跟随孙太医父子去平州的女子中,有一个病死在路途中,还有一个刚进平州就被感染了瘟疫。之后治疗无果,很快死去。
  再譬如,随行的两百亲卫里,有人因乱民冲击而死,有人因保护孙太医而死。还有几个感染了瘟疫,正积极喝药治疗……
  不管如何,整体情势总是往好的方向进展。


第419章 平州(二)
  南阳郡主的亲卫,带着大批的粮食和药材前往平州。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朝廷。事实上,姜韶华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她亲自写了两封书信去京城,向太和帝和郑太皇太后解释此事。
  太和帝看完信后,松了一口气,对左右几位中书舍人叹道:“韶华堂妹聪慧仁厚,行事果断。朕不及她!”
  说完,将书信给他们传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