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度韶华_分节阅读_第210节
小说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7 MB   上传时间:2025-03-05 19:56:10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圆脸女子不吭声了。
  翠枝又道:“我是不打算嫁人了。以后,浆洗房做起来了,我就好好攒银子,留着日后养老。


第350章 军心(一)
  翠枝三人这等事,在姜韶华眼里不过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她巡过亲卫三营后,又去亲卫一营二营巡查。
  亲卫营是她掌控南阳立足朝堂的资本和底气,她对亲卫营也最重视。在亲卫营里住了将近一个月,才启程离去。
  接下来要去的,就是南阳军营了。
  于崇得了消息后,领着一众心腹武将策马出军营十里相迎。
  “末将恭迎郡主!”
  武将们中气十足,脸上满是热诚和恭敬。
  姜韶华笑道:“大家伙儿免礼起身。”
  于崇等人谢了郡主恩典,各自上马相随,簇拥着郡主策马进了南阳军营。
  南阳军营比起亲卫营着实差了一截,不过,这三年多来一直操练不缀,军营里伙食好油水不缺,士兵们个个满面红光精神十足。
  要知道,这一两年来,朝廷一直在打仗,国库紧张。各州驻军的军饷被一减再减,怨声载道。南阳军营却没受半点影响,军饷和战马盔甲粮草都由南阳王府补齐。
  如此一来,南阳军上下焉能不心向郡主?
  当兵吃饷。拿谁的银子吃谁的饭,就为谁卖命。
  眼见着郡主进了军营,不知是哪一个士兵先跪了下来,很快士兵们就跪了一片。离得老远冲郡主磕头。
  姜韶华心头一热。军营里强者为尊,军汉们的世界也格外纯粹。她所付出的,不过是些军饷粮草,收获的却是南阳军心。
  “大家别磕头,都起来吧!”姜韶华扬高音量,声音清晰地传进所有人耳中。
  士兵们这才各自起身,也不往前凑,就这么远远地翘首张望。
  姜韶华一笑,主动走上前,目光一扫,落在一个士兵身上,亲切地问询:“这个月的军饷可发到手里了?”
  那个高壮的士兵激动不已,挺直胸膛大声答道:“回郡主的话,军饷每个月的月初就发了,从没拖欠克扣过。”
  姜韶华满意地点点头,又问:“每日伙食如何?”
  “回郡主,一日三顿,早晚馒头米粥管够,中午两菜一汤。隔两天吃一回肉。”
  这样的伙食,比起京城里的御林军也不差了。
  姜韶华又叫了另一个士兵上前,询问每日操练情形。被点到的士兵同样激动,应答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也可见说的都是实话,不然,难免要露些行迹。
  这也就是在南阳军营,姜韶华要着意表现几分。换在亲卫营里,就不必这般刻意了。
  表现了一圈过后,姜韶华去军帐里安顿。
  按着军中惯例,这一晚的晚饭格外丰盛。厨房里宰了几头肥猪,还杀了两头羊。分到每个士兵碗里,每人都能吃上巴掌大的一块肉,还有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
  一个士兵吃着,忽然眼睛泛红,抹起了眼泪。
  这个士兵,正是白日第一个被郡主问话的幸运儿,姓赵,在家中排行第五。
  “好吃好喝的,赵五你掉什么眼泪。”身边一个老兵笑着调侃。
  叫赵五的士兵红着眼低声道:“我就是想着,幸好我在南阳军营,每日不愁吃住。攒下来的军饷寄回家,用来买粮食,勉强够家中爹娘和兄弟们填饱肚子。不然,一家人都得饿死不可。”
  赵五是并州人,并州大旱后接着蝗灾,不知饿死多少百姓。他的家人却因有他送回去的银子,都活了下来。
  所以,赵五对郡主的感恩感激格外真切。
  像赵五这样的士兵,着实有不少。众士兵听到这番话,各自庆幸:“可不是么?别的驻军士兵缺衣少吃的,军饷时常被克扣。唯有我们,每个月按时拿军饷。”
  “这都是郡主厚待我们。我们可不是那等不知感恩的白眼狼,郡主待我们恩重如山,以后郡主一声令下,便是刀山火海我也敢去。”
  “那还用说!我这条命,早就是郡主的了。”
  于崇下过严令,不准士兵们说什么“郡主造反我们也跟着”这等话。不过,众人口中不说,心里大多是这么想的。
  此时,姜韶华在军帐里设了小宴,有资格赴宴的,除了她身边的宋渊,就是于崇和李铁等南阳军里的武将了。
  至于陈瑾瑜和马耀宗汤有银,暂时还没资格和武将们同坐一席,搬了一张小桌子在军帐外坐着,一边吃喝,一边悄然竖着耳朵聆听。
  军营里不能饮酒,姜韶华以水代酒:“南阳军士气振奋,军容军心战力都远胜从前。这都是于将军的功劳!本郡主敬于将军一杯!”
  于崇整日领兵操练,一张脸晒得黝黑,激动起来黑脸泛红,双眼熠熠,恭敬地双手捧着茶杯:“朝廷军饷越来越迟,越减越凶。南阳军的士兵们不愁衣食,军饷充足,都是郡主的恩厚。这一杯,末将敬郡主才是。”
  姜韶华欣然一笑,手中茶杯和于崇的茶杯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接下来,几位武将纷纷以茶水敬郡主,气氛颇为融洽。
  姜韶华在京城半年,做了几桩轰动朝堂的大事,一一传到军营来。武将们惊叹之余,对郡主愈发敬重爱戴。
  茶过三巡,吃的大半饱了,李铁咳嗽一声,低声道:“郡主,末将斗胆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这几年,于将军日日领着我们操练,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南阳军,绝对是一支精兵。”
  “不过,一直这么练兵,士兵们没能实战没见过血,总是差了一些血性。”
  另一个武将大着胆子接了话茬:“是啊!我们也想出去练一练兵。”
  于崇立刻瞪两人一眼:“你们两个不得胡闹!我们是驻军,没有朝廷兵部文书,不能轻易妄动。你们这是想给郡主惹事吗?真当朝堂里的丞相大人是吃素的不成?”
  一搭一唱,挺像那么回事啊!
  其实就是看着亲卫营轮番去北方“送粮”眼热了。
  领兵的武将,整日窝在军营里确实窝囊了些。
  都是自诩雄鹰的主,谁不想展翅去高空飞一圈?凭什么亲卫营大战威风,南阳军就得整日窝在军营里?


第351章 军心(二)
  姜韶华心中了然,笑了一笑:“南阳军是朝廷驻军,上面有兵部盯着,朝堂里还有皇上和王丞相他们看着,确实不宜妄动。”
  于崇眼里闪过一抹失望。不过,他早有心理准备,立刻应道:“他们就是随口乱说,郡主不必放在心上。”
  姜韶华微笑道:“你们的心思,我都明白。放心吧!本郡主不会白白养着你们,养兵千日,总有用兵的时候。”
  于崇等人听得精神一振。李铁现在是于崇的第一狗腿,于崇身为主将,有些话不方便说,李铁就代为张口:“末将厚颜问一句,郡主打算什么时候用我们南阳军?”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过去:“如果我料得没错,不出一个月,就能派上用场了。”
  于崇李铁等人眼睛纷纷一亮。
  宋渊也有些惊讶:“郡主为何这般肯定?”
  姜韶华淡淡道:“北方蝗灾严重,流民遍野,朝廷派了钦差来,也得有粮食赈济。还要发大批粮种,让百姓补种。”
  “现在正是玉米收获的时候,再过一个月,红薯也要有收成了。朝廷里一直有人盯着我们南阳郡。到时候,少不得要从我们南阳郡征调粮种和粮食。”
  宋渊眉头拧了起来:“南阳郡的新粮,是百姓们辛苦耕种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郡主已经献过三批粮食,朝廷哪来的脸再从南阳郡征粮?”
  “再者,户部已经打过两张白条,到现在也没个付银子的动静。难道还要继续打白条不成!”
  姜韶华神色依旧淡淡:“不要低估了朝堂重臣们的脸皮。”
  年轻的太和帝,初登皇位,脸皮还不够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她这个堂妹张口索粮。
  以王丞相为首的朝中重臣们,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户部捉襟见肘,从南方调粮损耗太大,当然是从南阳郡征粮更方便更快捷。
  宋渊眉头皱得更紧。
  于崇也会意过来,皱了皱眉:“这岂不是将我们南阳郡当成了肥羊,羊毛再多,也不能任人薅。”
  姜韶华早有思虑,低声道:“新粮抗旱产量高,南阳郡一直在全力推广新粮。朝廷征调南阳郡的新粮粮种,也算为我们南阳郡扬名正名。再者,敬献粮食,能解朝廷之困,博得皇上和太皇太后的好感,还能堵一堵臣子们的嘴。于我而言,也是一桩好事。”
  “被动不如主动。所以,我准备上一道奏折给皇上,主动献一批粮种。到时候,就由南阳军负责运粮。”
  汤家在北方经营粮铺推广新粮,亲卫营化身为汤家家丁,运粮送粮兼私下吸纳招收流民。这些事不能见光,不能惊动朝廷,自然不能动用南阳军。
  给朝廷献粮就不同了,正大光明,派南阳军就很合适了。
  于崇立刻肃容拱手:“郡主差遣,末将一定尽心当差。”
  ……
  当晚,姜韶华写了一封奏折,又写了两封亲笔信,一封给太和帝,一封给郑太皇太后。
  奏折和书信送出去后,姜韶华耐心地在南阳军营里住下。每日早起和士兵们一同操练,闲暇时便四处转悠,寻些士兵问询说话。
  陈瑾瑜和马耀宗都习惯了郡主的做派。汤有银是第一次随郡主巡查军营,大开眼界。
  陈舍人是芳龄正盛的少女,不便凑得太近,汤有银便私下寻马舍人说话。
  “郡主以前出来巡查军营,也是这样吗?”
  马耀宗笑着嗯一声:“一直都这样。一开始我也震惊得很,时日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郡主本该在王府里娇养。可他们的郡主,进了军营就和大头兵们吃一样的饭菜,一同训练。
  有这样的郡主,何愁军心不可用?
  汤有银忍不住叹道:“我以前在西鄂县衙里当差,汤家是西鄂县里的大户。我自己也算有几分本事,在衙门里混得不错,走到哪儿都有人敬着捧着。”
  “不瞒马舍人,我以往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算个人物。现在进了王府当差,随在郡主左右,才知道自己以前就是个井底之蛙,可笑至极。”
  马耀宗低声笑道:“你这样的心情,我深有体会。我到郡主身边也有三年了。跟着郡主巡查军营和十四县,随郡主去京城进宫,眼界格局哪里是以前能比的。”
  “郡主重用你我,不是因为你我有多大能耐本事,而是因为我祖父是比阳县令,因为你父亲是汤家家主。”
  “正因如此,我们更得用心当差做事。让大家知道,郡主没看错人。也让家中长辈踏实安心。”
  这番话,可算是说进汤有银心坎里了:“说得没错,我也是这般打算的。论眼光论决断,马家都是南阳郡里的独一份。我们汤家,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土财主。以后还得多向马舍人请教。”
  马耀宗立刻笑道:“汤大哥这么说,可就令我汗颜了。马家靠的是我祖父,我不过是承长辈遗泽。哪有资格指点汤大哥。”
  “我其实很配服汤大哥。户房最是忙碌,冯长史的脾气也不太好。能在户房里当差,得冯长史夸赞,也就是汤大哥了。”
  汤有银连连笑道:“马兄弟年少有为,为人伶俐,当差谨慎,深得郡主器重。是我楷模才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7页  当前第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4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度韶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