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382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11:06
  “我要是跟你说能保证,报纸读者八成要怀疑的吧?”叶满枝笑着说,“工人大学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结合得相当紧密,而且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
  “工人大学开课不到一个月,就有一位名叫吕芳芳的学员,为厂里改进了电视机外壳,直接将外壳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
  “另外,有一位同志叫韦爱华,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大的,39岁,贫农出身,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家庭和学业负担都很重,但是在大学学习半年以后,她根据电视机车间的生产需要,创制了一种偏转线圈半自动绕行包设备,大大提高了偏转线圈的生产效率。”
  “学员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中,这样的学习质量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吧?”
  孙婕的采访时间很长,内容问得很详细。
  临近下午下班时,叶满枝才将所有问题解释清楚。
  孙婕说这篇采访稿要好好打磨,可能要等到春节以后才会刊登。
  叶满枝当然没有异议,亲自将人送出了厂大门。
  然而,原以为要等到过年以后才能看到的内容,却在一周后出现在了省报的头版头条上!
  标题是《贯彻落实七·二一指示精神——记滨江曙光机器厂是怎样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的》。
  右下角还放了两张相片,一张是工人学员在车间上实践课的画面,另一张是叶满枝和苗素芬穿着工作服,与学员们在简陋教室里的大合影。
  前一张相片是孙婕自己拍的,后一张是报社从曙光厂宣传科提供的几张相片中挑选的。
  曙光厂的工人大学,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登上了省报的头版头条!
  不但外界惊讶,连曙光厂自己人也没想到!
  叶满枝办公室的电话,快被熟人打爆了,全是看到新闻以后,第一时间恭喜她的。
  其实她自己也懵着呢,她以为能在第二版有个位置就差不多了。
  完全没料到会是头版!
  登上省报头版头条的荣誉,仅次于登上《人民日报》了!
  放下电话以后,叶主任安排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知老叶他小闺女上报纸了,还是头版头条,他可以多买几份报纸,在街坊和亲戚之间大肆显摆。
  二是将这篇报道贴到厂宣传栏里,并在广播里分时段播报三遍。
  三是让厂办将报纸留底,以后可以作为关键素材,放进曙光厂的厂志里。
  至于其他人提出的中午吃肉的要求,叶满枝暂时没答应。
  她想等另一件事尘埃落定后一起办!
  “康主任,咋样?成本算出来了吗?”
  康健没答话,将财务科刚交给他的一沓材料递过去。
  叶满枝手心冒汗,快速往后翻,办公室里全是唰唰翻动纸张的声音。
  直到翻至最后一页,她将目光定位在末尾,看到了“391元”的结果。
  “哎呀!”
  叶满枝拍了一下手,激动得恨不得在原地跺脚。
  “这个数字对吗?没算错吧?”
  “错不了,我把供销科、财务科、生产计划科的所有人都聚到了一起,对着报价单算了七次!把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都算进去了,就是391元!”
  “好好好!”叶满枝在屋里转圈圈,“这次得给程良才颁个大奖,他算是立大功了!”
  她之前在质量评比会上联系了三家能生产民用品的军工厂。
  但人家都有上面的生产任务,不太乐意接单。
  这三家工厂都不在滨江市,叶满枝原本想挨家上门跑一跑,但年底那段时间工作太忙,她就将任务交给了供销科长程良才。
  程良才曾是833厂供运科的,因着采购需要,没少与其他军工厂打交道。
  这回亲自带人跑去这三家工厂联系货源,以差点喝出胃出血的代价,终于让其中两家答应给曙光厂供货了!
  军工厂的报价比外省调运的价格低,运输费用也更低。
  有了这两家工厂的加入,曙光厂黑白电视机的成本价一下子降到了391元,彻底扭转了卖一台亏一台的局面。
  电视机的出厂价是402元,这回还能赚11块呢!
  厂领导班子的所有人马上就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喜讯,苗素芬找上来求证的时候,被叶满枝极不稳重地抱着蹦跶了好几下。
  苗素芬被她的喜悦感染,笑着问:“叶主任,咱这回能吃肉了吧?”
  “吃吃吃!”叶满枝满脸喜色地宣布,“食堂连吃三天肉!把上报纸的喜事也一起庆祝了!”
  电视机马上就可以盈利了,让所有人都喜上眉梢。
  次日去食堂吃肉的时候,有职工问:“叶主任,咱们厂的电视机能赚钱了,那能不能让我们也买一台啊?”
  “一台电视机430块,你舍得买呀?”
  一个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430块。
  反正叶满枝不舍得花这份钱,她当着曙光厂的厂长,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呢。
  当然啦,也与她家没有电视信号,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咳咳。
  “我自己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钱呀!”那人说,“但我们楼里可以集资,大家一起买一台,每天晚上一起看电视!”
  叶满枝抱歉道:“厂里今年有生产任务,每台电视机都是有去处的。”
  这回跟当初生产电风扇不一样,那会儿没有生产任务,将电风扇卖给本厂职工属于厂里自行寻找销路。
  电视机是紧俏货,外面那些百货商店的主任等货等得眼睛都绿了,私下卖给职工肯定行不通。
  但是安阳县已经有电视信号了,大家又是曙光厂的职工,连自家生产的电视机都没看过,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吃过午饭以后,叶满枝去跟几位副主任商量。
  “咱之前不是试制了好几台木质外壳的电视机嘛,咱现在换用金属外壳了,那几台木壳子的卖又卖不掉,摆着也是浪费,不如借给工会使用。”
  黄河说:“咱们厂里有个活动室,可以先摆上一台。工人文化宫那边也可以摆一台,然后在家属院里设置两个电视室,供职工们业余时间收看电视节目。”
  这种全厂职工都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一般是没人反对的。
  哪怕是最爱唱反调的王造福,也欣然举手赞成了。
  他亲娘、媳妇和孩子都在家属院里生活,有了电视室以后,他的家属也能去享受待遇。
  于是,在1972年的春节,曙光厂家属院里增设了两个电视室,多了两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有了两名电视机保管员。
  电视机第一天通电的时候,电视室里挨挨挤挤、摩肩接踵,全是跑来一睹电视机真容的家属。
  有的孩子还要骑在爸爸或哥哥的肩头,向前排张望。
  “老刘,你这个保管员行不行啊?不是说七点就能看吗?怎么还没有声音啊?”
  “对啊,隔壁的电视室已经有人影了!”
  “别催别催!”保管员老刘急得满头冒汗,调整着电视天线说,“我找信号呢。”
  话落,黑白电视的画面一闪,出现了几个人影!
  “哎哎,上面有人儿了!这是干嘛呢?”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听到了熟悉的旋律,立即有人答:“这是《红色娘子军》样板戏!”
  电视室里逐渐安静下来,坐在最前面的人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而后面的人看不清那个小荧幕,便侧耳听电视里的声音。
  一曲终了,有个老太太喊:“再来一个!”
  “哈哈,大娘,你以为这是曲艺团表演呢!电视台只放一遍,谁能给你再来一个呀!”
  有个年轻工人坐在地上,杵着下巴问:“同志们,咱们曙光厂大院这是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吧?”
  “那当然了,咱现在电灯、电话、洗衣机、电视机全有了,这不就是四个现代化嘛!”
  “哈哈哈哈!”
  电视室里热闹地哄笑。
  “听说咱厂的电视能调五个频道呢,老刘,你再给大家调一调其他节目!”
  老刘跑过去旋转调台的旋钮,不多时,画面上就出现了一个领导们开会的画面。
  “我还从没见过领导开会呢!这是哪里的领导呀?”
  “北京的!”老刘说,“这是滨江台转播的北京电视台新闻!”
  “咱可真是出息了,连北京的领导都见过啦!”
  事实上,透过这块小小的荧光屏,曙光厂家属院的居民们,不止见到了北京的领导。
  冬去春来,岁月流转,他们见识了前来访华的美国总统,也瞧见了不受群众待见的日本首相。
  孩子们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成为了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
  “叶主任,我的叶主任!电视机这么紧俏的产品,你不组织工人三班倒赶生产,合适吗?”
  中江专区百货公司的革委会主任堵在叶满枝的办公室门口。
  “姜主任,我也没办法,现在两班倒就已经是极限了!”
  叶满枝当然也想赚钱,但是厂里人手不够呀!
  不用市财政补贴亏损以后,曙光厂便开始大干快上搞生产了。
  只用五个月,就完成了全年120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
  但是将工人安排成两班已经是极限,再增加一个8小时班次的话,无疑需要另外招工。
  而且是整机车间、显像管车间、偏转线圈和高频头车间一起招人。
  那人工成本必然要涨上去。
  黑白电视机的利润才十来块钱,她哪敢随意增加人工成本!
  “叶主任!”姜贺恳求道,“我们中江专区的电视台初建,老百姓都等着看电视呢,这次说什么也得给我们匀1000台吧?”
  叶满枝为难道:“姜主任,德化专区也建了电视台,这个月的货被他们订走了,你们还是等下个月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6页  当前第3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2/4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