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377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11:06
  反正每顿饭的招待上限是四块钱,厂领导班子每人每月只有20块钱的招待权限,他想吃山珍海味也没那条件。
  王造福谨慎地说:“办成这件事的难度不低,我只能试试。”
  “行,你放手去干吧!”
  叶满枝在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提起由王主任替厂里申请铁路的事,将他的工作任务正式定了下来。
  申请铁路是个费时间又费人的活,让王造福去外面跑动关系,至少能让厂里轻松几个月。
  果然,王造福接下任务后,几乎天天出门社交。
  他的外表能唬人,又有一副领导派头,渐渐就成了好几个单位的常客。
  不过,铁路使用权确实不好申请,直到八月份,黑白电视机通过技术鉴定,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他那边还没有准信呢!
  电视机即将走下生产线,厂里几乎无人关心那条铁路了。
  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到了电视机上。
  为了纪念曙光厂生产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叶满枝不但让宣传科多多拍照,还找上了滨江电视台,希望他们能派一个摄像师,来厂里记录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电视台是党委的宣传阵地,平时只听市里差遣。
  但曙光厂给了电视台一百万经费,而且是分期付款的,一年时间过去了,仍有三十万没到位。
  台长派出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并且亲自往曙光厂跑了一趟。
  主要是想问问那三十万的款子啥时候能打过来。
  叶满枝爽快道:“这个月底一定到账!”
  安阳县已经能接收到电视信号了,电视机投产的画面也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曙光厂再没有其他要求,那笔尾款就可以打给人家了。
  “刘台长,曙光厂生产的可是全省第一台家用电视机,你让台里的同志帮我们好好拍一拍啊!”
  得知月底就能拿到三十万,刘台长也痛快道:“没问题,回头我让人做个带子,送给曙光厂!”
  电视机生产线正式开工,现场来了很多省市领导。
  按照领导们的本意,他们来曙光厂转上一圈,看着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然而,这条最先进的国产生产线还是半自动的,每班次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能生产37台电视机。
  领导们在曙光厂等了一上午,又去食堂吃了午饭,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见到电视机成品。
  叶满枝感觉有些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她赶紧让人将大红花绑到第一台电视机上,然后又招来电视台的摄像师和宣传科干事,给领导们拍照。
  “孙主任,这是咱们省里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叶满枝将电视机抱起来,塞进对方怀里,“您跟它一起照个相吧,以后可以将相片放进我们的厂志里!”
  捧着电视机的孙主任:“……”
  行吧,等了这么久不能白等,那就拍吧。
  于是,领导们依次抱着这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照相。
  望着领导们忙碌的背影,生产线上的两名女工交换个眼神,忍不住抿嘴乐了起来。
  “咳咳,”车间副主任轻咳着提醒,“都专注自己手上的工作,不许笑!”
  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嘴角的弧度,背着手走去生产线另一边。
  将省市领导送走后,曙光厂的主任们集体瘫坐在了椅子里。
  康健嘘出一口气说:“这一天跟打仗似的!”
  “呵呵,”田春山叼着烟仰躺在沙发上,“一会儿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叶满枝问:“百货公司的主任还没走呢?”
  “走了,但是把他手下八家百货商店的主任全派来了,那八个主任说,今天要是拿不到货,就住在咱们厂里!”
  叶满枝:“……”
  电视机在这年头是相当紧俏的,今天生产的37台电视机连仓库都不用进,就直接被市五金交电公司拉走了。
  “百货公司当大爷当习惯了,还以为没人跟他们抢呢!”田春山嘲讽道,“现在上门堵人有啥用?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正在旁边吃晚饭的王造福:“……”
  不想吃了。
  “给他们把情况说清楚,让他们过段时间再来吧。”
  本地能自产电视机,对商业部门来说是大事。
  以前他们需要去天津、上海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弄来一批电视机。
  但是,如今他们只需要在滨江本地求爷爷告奶奶就行了!
  因此,曙光厂的生产线到位以后,市五金交电公司从年初就隔三差五往厂里打电话。
  刚得知市革委会给电视机定下的出厂价,人家就预定了1000台,并且往曙光厂的账户上打款40.2万元。
  叶满枝能痛快答应为电视台结清尾款,全是这笔货款给的底气!
  曙光厂每月的生产能力只有一千多台,收下这40多万,就相当于未来一个月的产品都是为五金交电公司生产的。
  百货公司现在才上门要货,黄花菜已经凉了。
  康健瘫在椅子里,有气无力地说:“就让百货商店等着!他们不是牛吗!想当年咱在那几家百货商店身上受了多少气呀!”
  “对,他们那会儿嫌咱家电风扇没有外地电风扇的利润高,把咱的产品放在最下面,咱自己贴个广告,还被他们的售货员撕下来了!”黄河扬眉吐气道,“这回也让他们尝尝碰一鼻子灰的滋味!哼——”
  “别跟钱过不去,”叶满枝笑道,“他们要是也愿意提前打货款,那就接订单。”
  曙光厂从八月才开始生产电视机,上级并没给他们安排今年的生产任务。
  所以,直到年底,都可以由曙光厂自行寻找销路。
  而电视机根本不愁卖,他们想卖给谁就卖给谁!
  *
  因着自家能生产紧俏商品了,曙光厂的几位领导突然掌握了趾高气昂、用鼻孔看人、打官腔等新技能。
  五金交电公司的货车每天从曙光厂进进出出,而几家百货商店却只能干瞪眼。
  找上曙光厂的时候,只得到一句答复:“没办法,人家把这个月的货都订走了。”
  曙光厂的生意红红火火,连外人都听说了。
  周末回娘家的时候,叶满枝就被大姐问道:“据说你们厂的那个电视机特别紧俏,真的假的?”
  “真的啊,百货商店的主任们都在我们厂里等着运货呢!”
  二姐问:“来芽,那电视机有什么用啊?听说一台电视机要花掉一年的工资呢,谁会买那么贵的东西?”
  “贵有贵的道理,电视机能看到影像,可以看新闻、电影、文艺演出。而且今年咱们市里的电视台增加播放时长了,每周有六个晚上能收看电视节目,很多单位买电视机就是用来收看从北京台转播的新闻。”
  大姐问:“来芽,我们招待所能从曙光厂订几台电视机不?”
  “这个月的货全订给交电公司了,我们厂自己的门市部里没有货。”叶满枝问,“姐,招待所真想采购电视机啊?”
  “那当然了,我们主任知道曙光厂的一把手是我妹妹,特意给我安排的任务!”
  话剧团的招待所早就想采购电视机,但外地产品到了滨江以后,连商店柜台都不用进就被各单位瓜分了。
  招待所这样的小单位,根本没有门路采购电视机。
  “你们要买几台啊?”
  “买两台,多了买不起。”
  从起球的作业本上撕下一页,叶满枝掏出钢笔写了张条子。
  “我们厂里卖不了,你带着这个条子去市五金交电公司找革委会黄主任,从他们公司买吧。”她又一碗水端平,看向二姐问,“姐,你要不要电视机啊?要不我也给你写个条子?”
  俩姐姐没求她办过啥事,买电视机的门路,她还是能帮帮忙的。
  “我哪有闲钱买电视机!”二姐摆手说,“那玩意太贵了,我要是买个电视机回去,能被妞妞她奶念叨死!”
  常月娥将切好的西瓜放在饭桌上,见状就感叹道:“咱来芽现在真是长大了,都能给俩姐姐帮忙了。”
  “我又不是有言,”叶满枝无语道,“早就长大了好吧!”
  她爹妈还总把她当小孩呢。
  常月娥说:“趁着你们仨都在,正好也帮我拿个主意。”
  “什么事?”
  “就是来芽她原先那个单位,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一个副主任,前几天来了肉制品加工厂,想让我们加入他们厂。”
  叶满枝怀疑道:“不可能吧?食品厂的生产区已经饱和了,你们加工厂有六七十人,规模也不算小了,他们哪有车间安置这么多人?那个副主任叫什么啊?”
  “好像叫宋志诚,他说食品厂要建一个分厂,把肉罐头业务挪过去,另外再增加一个灌肠车间。”
  “哦,宋副主任是后调去的,我没跟他接触过。”
  大姐问:“妈,他们总不能空口白牙说合并就合并吧?你们厂能得到什么好处啊?”
  “能得啥好处?大厂职工的福利待遇呗!我再干两三年就能退休了,退休之前总得把厂子安排好吧?”
  常月娥当初走出家门上班,一是想给老五安排个有前途的工作,二是想混个退休工资。
  没想到一干就干了十多年,现在反而有些放不下了。
  但厂子是国家的,早晚得交到别人手里,她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把厂子和职工都安排好,算是对大家有个交代。
  大姐翻个白眼说:“什么好处都没有,凭啥把你们这么多人收编啊?大厂待遇算什么?每年也就过年过节能发点福利,每月工资还是不变的。但你们在家门口上班多轻松,合并过去以后距离那么远,职工能习惯吗?全年的车费算下来比那点福利还贵呢!”
  二姐也说:“妈,你们厂里的工人都是光明街的街坊,要是搬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大家未必乐意。”
  “来芽,”常月娥看向小闺女,“你觉得咋样?”
  叶满枝反问:“妈,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想合并过去。大厂的福利待遇不光是年节福利,还有医疗待遇和住房待遇。我们厂里每次遇上大病报销都头疼,有时候得等上半年才能报,大厂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而且这几年知青上山下乡,不少职工让孩子接了班。过几年这批年轻人总要结婚生子,公社小厂解决不了住房问题。”
  “另外,我还比较担心原料供应,”常月娥担忧道,“以前光明街是城郊,政府鼓励居民在荒年养猪。但这几年东阳码头把东阳县和咱们这一片都带动得繁华了不少。有人觉得在城里开养猪场气味大,环境脏乱,建议公社解散农场。要是没有养猪场供应原料,那我们这个加工厂也离解散不远了。”
  叶满枝问:“公社说要解散养猪场了?”
  “还没有,养猪场和加工厂能赚钱,公社暂时不会解散,但这种事不好说。万一解散了,那我们加工厂也有点悬。”
  那时候常月娥兴许已经退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6页  当前第3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7/4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