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改变了汽枪口径,又帮助上海厂的汽枪增大了射程。
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但是曙光厂生产的这种新型汽枪,其实上海厂也能试产。
叶满枝从地上跳起来,催促道:“走走走,咱们现在给厂里打个电话!”
“现在打电话?太晚了吧?”
“不晚,晚上才好呢,长途电话费半价!”叶满枝拍拍屁股上的尘土,语气兴奋道,“就是不知道今天谁值班!”
两人的亢奋心情难以平复,一时半刻睡不着觉。
康健索性也跳起来,跟她一起去了最近的邮电所,拨打半价长途。
晚上的长途似乎比白天好打一些,两人只尝试着拨了三次,便顺利听到了对面的声音。
今天在厂里值班的是黄河。
对方好像已经睡了,嗓音含含糊糊的。
叶满枝抓紧时间说:“黄厂长,向你通报一个好消息!咱们厂今天拿到了一笔10000把汽枪的订单!折合人民币上百万!正式合同已经签了,你赶紧组织人手赶生产吧!”
“多少多少?”黄河瞬间清醒了。
“一万把!中东客户下的单!”叶满枝语调激昂,雀跃地笑道,“你先别管其他了,明天赶紧跟雷厂长说,抓紧时间搞设备,别管是买的还是借的,一定要快!”
“噢噢噢噢,”黄河握着话筒猛点头,对这个大消息还有点手足无措,“娘的,我得赶紧跟老雷说说啊,一万把汽枪的货款得上百万了吧?不但要买设备,原材料也得采购呀!”
“对对对,没钱就先跟省厅或是外贸局借!咱有订单,半年内就能还钱!明天赶紧跟雷厂长说一声啊!”
黄河哪还能等到明天!
家属院距离厂区不远,他跟门卫打声招呼,骑上自行车就呼呼往家属院里赶。
跑到雷万元家门口哐哐砸门。
“谁呀,这么晚了!”
“雷厂长,快起来!”黄河激动地直跺脚,“叶厂长和康健,在广交会上拿到一笔1万把汽枪的订单!催咱们抓紧时间赶工呢!”
闻言,雷家的大门被猛地拉开,同一时刻,附近很多人家的电灯也都亮了起来。
*
从远方传来的消息,搅得滨江这边兵荒马乱。
而留在广州的叶满枝和康健二人,则体会了一把穷人乍富的心情,彻底抖了起来。
有了汽枪订单兜底,他俩现在都无心工作,每天在展馆里到处闲逛。
骑骑自行车啦,踩踩缝纫机啦,听听收音机啦,看看电视机啦。
反正干啥都行,就是不想卖货工作。
被许组长不点名批评了一次,两人才有所收敛。
但是该玩还是要玩的。
他俩最近比较稀罕展厅里的电视机,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面,等着收看节目。
广州电视台比滨江电视台的节目丰富,播出时间也更长。
新闻和文艺演出特别多。
康健第一次看电视,比叶满枝还上瘾,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捧着饭盒,坐到电视机前面吃。
“人家712厂的厂长可真是省心啊,”康健羡慕道,“产品生产出来不愁销路,连柜台都没进就被抢购一空了。听说这玩意可贵了,17寸的电视机500多块!”
轻工业品展厅里,只摆放了三台黑白电视机。
两台14寸的,一台17寸的。
分别由天津712厂和上海广播器材厂生产。
国内的电视机产量不高,供不应求,所以这三台电视机并不出口。
摆在这里只起到一个展示的作用,向外宾们证明我们也有电视机!
叶满枝对人家的产品颇为羡慕,不过电视机的技术含量高,生产设备也挺贵的,他们羡慕不来。
“叶厂长,咱们厂要是资金充足,能转产电视不?”
到时候他们就等着别人上门求购,一台电视机卖四五百。
叶满枝笑道:“那得问你们啊,我哪懂技术这一块!”
康健不吱声了,继续盯着屏幕流口水。
人家这技术确实比较先进,他们见都没怎么见过,不敢随意上马。
午饭结束后,叶满枝内心蠢蠢欲动,下午见到712厂的厂长时,便笑着问:“郭厂长,广交会结束以后,你们这两台电视机还得运回天津吗?”
“那当然呀!”
“同样的东西,运来运去的多麻烦啊,咱两个厂换换咋样?电风扇和汽枪,你相中哪样都行,随便拿!”
第203章
叶满枝对712厂的电视机动了心思, 交谈时就显得特别真诚。
“郭厂长,我们一台电风扇的零售价是201块,如果按照市场价来算, 电视机的批零率比较低,一台17英寸电视机只能换两台半电风扇。所以, 咱就按照出厂价计算, 我们一台摇头扇的出厂价是145块, 电视机是多少?”
出厂价不是成本价, 郭厂长不怕告诉她,“14英寸的395元, 17英寸的470元。”
叶满枝豪气道:“那我们用四台电风扇, 换你一台电视机咋样?”
四台电风扇的出厂价总计580元, 比电视机高出110元。
郭厂长面上带出一丝惊讶, 笑着问:“叶厂长,这样换东西, 你不怕吃亏啊?”
要是去商店采购, 四台电风扇要八百多块了。
叶满枝真诚道:“亏不了, 咱们两厂直接交换, 省了商业部门赚差价的环节, 双方都划算。”
其实四台电风扇的成本只有四百来块, 而17英寸电视机的零售价高达528块, 市面上还未必买得到。
所以, 用四台电风扇跟人家换一台电视机还是划算的。
叶满枝将人请去电风扇展区,让他看看自家电风扇的质量。
“郭厂长, 不是我吹牛,我们以前跟712厂一样,也是有代号的。咱们这些有代号的工厂, 技术和质量都没得挑,一台电风扇至少使用三十年!”
康健顺手将一排电风扇都调成高速,让郭厂长切实感受一下曙光厂的质量。
郭厂长望着抖起来的电风扇们,心说难怪红星厂的厂长总过来盯梢呢。
这样搞着实不地道。
他背着手笑说:“把四台大家伙带回天津,比带一台电视机还麻烦呢。”
“那有啥,”叶满枝保证道,“你要是嫌麻烦,我们可以从滨江发货到天津,你在厂里收货就行啦!”
郭厂长瞟她一眼说:“反正要发货,要不你把那台14英寸的也换走吧?”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叶满枝连忙说:“行啊,用三台电风扇换一台14寸的怎么样?到时候一起发七台!”
郭厂长突然转移话题问:“叶厂长,曙光厂以前既然是军工厂,那厂址应该在郊区吧?”
“对,在县城里。”
“郊区一般是接收不到电视信号的。”郭厂长说,“你们带这两台电视机回去,在厂里收看不到节目,分配给个人又不合适,你大费周章地搞两台电视机回去有什么用?”
叶满枝:“……”
当然有用呀!
她不是想让工程师拆开来研究研究嘛。
对上郭厂长仿佛洞悉一切的目光,叶满枝坦然道:“电视机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器,我想拿回厂里学习学习。”
她与康健对视一眼,心知这次交换可能要没戏了。
偷师的目的太明显,郭厂长恐怕不会愿意。
然而,郭厂长却出乎两人意料地点头说:“那就换吧,广交会结束以后,你们把这两台电视机带走,回头让你们厂里往712厂发7台电风扇。”
康健惊喜地问:“郭厂长,真换啊?”
“换!”
去商店采购七台电风扇要1400元,而两台电视机的成本顶多700元。
马上就要入夏了,正是需要使用电风扇的季节。
曙光厂的产品质量不错,不换的才是傻子。
至于偷师的事,他就更无所谓了。
712厂每年生产几千台电视机,科研单位和工厂采购的不在少数。
人家要是铁了心想研究,总能找到门路买到电视机。
……
确定以物易物以后,叶满枝和康健去看电视的次数就更多了。
有时候走着走着便来到了电视机跟前。
两人觉得这电视机已经是自家的了,所以就格外宝贝。
展台上一共有三台电视机,原本712厂的“北京牌”摆放在“上海牌”的前面。
可是,以防屏幕被人不小心磕到,两人偷偷摸摸给三台电视机调换了位置。
将“上海牌”放在了最前面展示。
郭厂长发现以后,好笑道:“你们迟早要把电视机拆开,这么小心干什么?”
“哈哈,好几百块的东西,当然得珍惜呀!”
叶满枝这几天经常找郭厂长聊天,跟人家套近乎,以期有机会去712厂观摩学习。
她笑着问:“郭厂长,你们的厂址不是在天津吗?为啥取名叫北京牌?”
郭厂长骄傲道:“我们厂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电视机,当年给主席同志和中央献过礼,国家特许我们以北京牌冠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