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想省钱的年轻人来说,直吹扇是个不错的选择。
周一上班,她去了一趟供销科,跟两个科长说了自己的发现。
“你们知不知道商店那边是怎么回事?”
付萱说:“我昨天去第一百货商店蹲点一天,这个季节购买电风扇的顾客确实少,但并不是没有。昨天是周末,我数了一下,总共有7人开票买了电风扇,其中6人根据售货员的推荐,购买了华生和钻石牌,只有一人图便宜,买了咱们的直吹式台扇。”
“售货员为什么一直给顾客推荐外地货?”叶满枝问。
程良才猜测:“是不是这两个牌子给售货员回扣了?”
“不可能吧,”付萱不以为然道,“这两个是外地牌子,厂家距离滨江那么远,怎么可能大老远跑来滨江,给每个商店的售货员塞回扣。”
再说这样做的风险太高了。
保不齐就被人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
“那售货员们为什么那么卖力推销外地牌子?”程良才问。
付萱:“……”
她也说不好。
办公室靠门的位置,有个小干事举手说:“科长,我这几天在商店听到一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你先说说。”
“好像是因为这些外地牌子的利润太低,商店不赚钱,所以市物价委批准增加地区差价了。钻石牌和华生牌现在的价格,都是在原本零售价的基础上,加价8%的结果。”
闻言,叶满枝借用供销科的电话,给市商业局的熟人拨了过去。
对方在电话中证实,确有其事。
商品售价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长途运输的费用。
如果按照这两个牌子在上海和广东本地的零售价定价,滨江这边商店的利润太低了。
所以,年初那会儿物价委批准了增加地区差价。
叶满枝蹙眉放下了听筒。
不知对方的出厂价是多少,但是增加地区差价以后,外地牌子的利润八成要比曙光牌的高一些。
这才能让几家商店一起主推另两个厂家的电风扇。
叶满枝抱臂倚着桌子,直接在供销科组织了一个讨论会。
“咱们一起集思广益,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付萱说:“其实咱们滨江本地的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还是有优势的,要是产品坏了,随时可以拿到咱们厂里来维修,外地厂家肯定做不到这一点。我最近去几家招待所谈业务的时候,不但拿着友谊宫和花园宾馆的客房照片,还跟人家说,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上门维修。这几天一下子拿到3笔工厂招待所的订单,总共120台呢!”
程良才忍不住笑道:“电风扇车间那边可是放过狠话的,咱厂这产品质量,二三十年都不带坏的,根本没有维修的机会。”
“但是咱不说,顾客怎么知道?”叶满枝支持道,“我觉得付科长这个思路不错,咱们得想办法让顾客了解曙光牌的优势。虽然功能没那么齐全,但咱质量过硬,而且终生保修!”
“真的终生保修啊?”
“保啊,”叶满枝无所谓道,“车间那边不是说二三十年都没问题嘛,那咱就自信点,只要不是人为破坏的,咱都能修!”
程良才担心道:“商店想卖利润高的产品,就怕售货员不帮咱宣传呀!”
“要不咱们在每台出场的电风扇上贴个大字报,”业务员孙洁提议,“写上‘军工品质,三十年质保,终生免费维修’?”
叶满枝不知道这样是否能见效,她迟疑问:“要不咱先试试?”
“试试吧。”付萱想了想说,“咱先写几份大字报,给那八家商店送去,贴在库存的电风扇上看看销售效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供销科从各科室召集写字好的同志,忙活了一下午,写出50张大字报。
第二天上午就送去了八家百货商店。
小干事们按照科长的叮嘱,嘴上抹了蜜似的跟商店的领导说好话,然后进入人家的库房,亲手将大字报贴了上去。
孙洁留了一个心眼,贴完大字报以后,并没立即离开。
她在第二百货商店的楼上楼下转悠了好几圈。
隔了一个小时以后,她又跑回电器柜台查看情况。
结果就发现货架上刚贴好的大字报不翼而飞了。
她忍着一肚子气,好声好气地跑去询问售货员:“赵姐,我之前贴的大字报怎么没了啊?”
“哎,”赵姐目光躲闪道,“那么大一张纸贴在上面,把货架和产品都挡住了,顾客选购的时候多不方便啊!”
孙洁拿人家售货员没辙,只能返回厂里反应情况。
叶满枝听了汇报以后,在办公室里急得团团转。
机关单位和招待所的采购数量有限,要想提高产量和销量,还得依靠广阔的零售市场。
但人家售货员想主推外地产品,这是他们无法左右的。
就像这次的大字报,他们前脚贴上去,人家后脚就能撕下来。
她总不能像程良才说的那样,给人家送回扣吧?
那成什么了!
叶满枝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又出门去了雷万元的办公室。
介绍过情况后,她说了自己想出的办法。
“我以前在煤炉厂工作的时候,遇到过跟眼下差不多的情况。产品摆放位置不好,顾客不了解新型蜂窝煤炉子,售货员又没时间帮顾客介绍,所以,产品放在供销社好几天,一个都没卖出去。”
雷万元好奇问:“那你们当时用了什么解决办法?”
“当时我从厂里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大姐,让她去供销社蹲点,帮供销社销售煤炉子。那个大姐是在下班后兼职的,所以每卖出一个煤炉子,由我们厂和供销社各给这个大姐一分钱奖金。”
雷万元问:“你想从咱们厂派人去商店站柜台?”
“对,”叶满枝说,“我想从厂里挑选八个能说会道的同志,去商店帮咱们推销曙光牌电风扇。”
“咱们厂这边肯定没问题,反正车间工人的工作不饱和,挑八个人去站柜台也没什么,工资还是从咱们厂里领。但是,”雷万元怀疑道,“商店那边不一定能同意吧?”
人家想卖利润高的产品。
而有经济能力购买电风扇的顾客数量有限,顾客买了曙光牌,就不会再买其他牌子。
让曙光厂的售货员去商店帮忙推销,其实还是有损商店经济利益的。
商店经理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恐怕不会愿意他们将人派过去。
八家商店,送八个售货员,他们得跟八个商店经理交涉。
这年头找人办事,绕不开饭局酒局,那可是个大工程。
“我看咱们还是想办法走一走商业局的门路吧。”雷万元沉思片刻说,“我联系一下商业局的熟人。”
叶满枝在自己的人脉名单里,挨个划拉了好几遍。
没找到那种说话特别管用的。
下班之前,她往滨江学院的女生宿舍打了一个电话,将林青梅约了出来。
两人约在市商业局对面的国营饭店见面。
甫一见面,林青梅就揪着她的耳朵说:“为了帮你办事,我要冒着多大的风险啊!”
“哈哈哈,别担心,明天让我家吴峥嵘跟你家小孙同志喝个酒,帮你解释解释!”
“我都结婚生娃了,还得帮你约前任暧昧对象!”林青梅插着腰说,“我今天要点十个菜,吃穷你!”
“你俩当初只是一起跳交谊舞而已,有什么可暧昧的,顶多算是熟人吧?”叶满枝倒了杯茶给她,“你今天可劲儿点菜吧,吃不了还能兜着走。”
她们今天约见的是市商业局的计划科长。
当年也是林青梅的交谊舞伴之一,只不过他俩跳舞的时候,人家还不是商业局的科长。
这位刘科长是今年才提拔上来的。
两人等了没多久,便等来了按时赴约的刘科长。
对方刚坐到椅子上就直言:“叶厂长,饭我先不吃了,局里晚上还有个学习会,所有人必须出席,我是抽空跑出来的,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见他不是虚客套,叶满枝与他握了手后,也直奔主题说:“刘科长,我们曙光厂想开办一家电器门市部,最近准备送一批售货员去市里的各大百货商店学习学习,当个实习售货员啥的,咱商业局这边能不能帮我们安排几个人?”
“多少人啊?”
“七八个吧,实习售货员的工资由我们曙光厂负责,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给几家商店交一点委培费什么的……”
第200章
从第一百货到第八百货商店, 都归滨江市百货公司管理。
而滨江市百货公司是商业局的下属专业公司。
叶满枝请刘科长办的这件事,就像请厂长往车间的班组里塞几个学徒工,还是不要编制、能干活、倒找钱的那种。
“叶厂长, 只有这一件事?”
“对呀,这一件事对我们来说就是千难万难了。”
刘科长讲话很和气, 慢声细语道:“叶厂长, 这么点事, 你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了, 不必大动干戈组织饭局。”
叶满枝面上带笑,暗自腹诽道, 要是没有青梅从中牵线, 你知道我是哪个呀!
“局里每个季度都有对基层营业员的培训, ”刘科长说, “你们把门市部营业员的名字报上来,到时候与其他人一起分到各大百货商店跟着师傅学习。”
叶满枝不放心道:“我们厂的门市部以后要专营电风扇, 能把我们安排去电器柜台吗?”
“可以, 营业员培训都是根据专营业务进行分配的。”刘科长看了眼手表说, “具体细节咱们回头电话联系吧, 我先回局里开会了。”
叶满枝没再挽留, 与林青梅一起将对方送出了饭店。
等人走远后, 她挎着青梅的手臂说:“幸好你当年叱咤各大单位的交谊舞会, 要不然我还真找不到能说得上话的人。”
林青梅在她腰上拧了一把, “这关系能用你就用吧,再过几年可能就用不上了。”
“啥意思?”叶满枝拉着她回桌吃饭。
“我明年毕业可能会留校当老师, ”林青梅起开汽水盖子,递给她一瓶,“我要是不回文化局工作, 这些机关单位的关系渐渐也就淡了。”
叶满枝震惊道:“你要当老师?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