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真诚!”
一家人都有任务在身,夫妻俩并没在家耽误太多工夫。
一起吃了早饭,就将吴会计送去隔壁周所家,交给了振芳嫂子。
今天参与游行的人很多,像吴玉琢这样的小孩,不但容易被踩踏,还很可能被人趁乱拍走。
夫妻俩不放心这么小的闺女,又不想阻止她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只能找振芳嫂子帮忙,请她今天跟着公社干部,一起看着儿童团的游行队伍。
正好她家老三周墨,也是儿童团的成员。
……
一家三口在大院里道别,分头行动。
叶满枝匆忙乘车赶往食品厂,与单位的大部队汇合。
今天的游行起点都是各自单位门口,终点是市人委。
但是,因着游行主题是“祝贺建国十五年来的伟大成就,欢呼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经过十五年的建设,滨江已经由消费城市,变成了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所以,游行队伍的最前排是各大国营工厂,展示这15年的建设成果。
重工业单位只能展示图表和模型,毕竟重工机器都是大家伙,不是轻易能拉出来展示的。
与之相比,食品厂、纺织厂、服装厂这样的轻工企业就很能讨巧。
食品厂的游行队伍,不但有图表和喜报,还有实物展示。
他们厂的产品名录有一本书那么多,游行队伍里的每个人都能手持一两种产品。
所有人在厂部门口集合后,牛恩久这个党委书记兼厂长,先给大家做了动员讲话。
可是,他讲着讲着,就感觉似乎有哪里不对了。
“叶厂长,余工,你们怎么穿了工装?”
他们厂的游行方阵是,厂领导班子在前面打头阵,之后是从各科室和车间选出来的干部和工人代表。
工人代表都是省市各级劳模、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大多是在一线从事生产的工人,身穿白色的工作服。
但坐办公室的干部们通常是穿中山装、列宁装、干部服的。
为了参加今天的国庆游行,不少干部特意挑出了自己最干净整洁的衣服。
牛恩久就穿了一套中山装。
但是,瞧瞧与他站在同一排的叶满枝穿了啥?
小叶厂长竟然穿了一套与车间工人一样的白色工作服!头上戴着白色的工作帽,手臂上还戴了套袖!
这不是显眼包吗?
四位男厂长都穿了深色的干部服,只有她这个女厂长穿了白色的工作服!
与众不同的打扮,一下子就把她凸显出来了!
而且除了她,总工艺师余幽芳、工会主席皮玉珍、妇女主任李琼,甚至还有那个养殖基地的经理戴先花,居然全都穿了白色工作服!
这些女干部到底咋回事?
叶满枝笑道:“厂长,我们女同志想穿相同颜色的衣服参加游行,显得队伍整齐一些,但是不可能所有人的衣服都一样呀,做新衣服又没有布票。大家商量了一下,索性就穿工作服吧,反正我们都要下基层劳动的,大家都有工作服!”
皮玉珍附和道:“这样穿整整齐齐,挺好的!”
其他男领导:“……”
你们倒是整齐了,但我们咋办?
男同志被女同志衬托得,有点不贴近群众呀!
牛恩久想说说叶厂长,但是叶满枝之前问过他服装的问题,他说只要服装得体就行,女同志不必与男同志穿同样款式的衣服。
他想着叶满枝是年轻女同志,平时穿衣打扮也不是那种特别稳重型的,人家年轻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年轻人穿了工作服……
牛恩久看了眼手表,距离出发时间还有几分钟。
他当机立断对穿干部服的人说:“既然大家都穿工作服了,那咱们几个也换一下,让队伍尽量看起来协调统一。”
十多人呼啦啦地跑回办公室换装。
于是,当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方阵走进一眼望不到头的游行队伍时,就是整整齐齐的白色方阵。
而且每人手里都拿着两款产品,与那些扛着模型的工厂截然不同。
人家挥舞彩旗、毛巾、花束,他们挥舞罐头、汽水、饼干、糖果、面包……
队伍中间有两个负责敲锣打鼓的男工人,其他人则不断喊着口号。
走到市人委的时候,牛恩久和蒋文明高举着“滨江第一食品厂”的牌子。
叶满枝和陈谦则扯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永站排头”的标语。
大家口中喊着:“跑步学大庆,年年迈大步,一步一层天,步步攀高峰!”
叶满枝喊得可大声了,今年食品厂增加了三十多种新产品,还搞到了日本汽水生产线,可不是步步攀高峰嘛!
其他单位的人,望着他们这个队伍,不由感叹道:“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那家食品厂居然能拿出那么多种产品!”
食品厂的队伍服装统一,有标语有口号,还人人举着两种产品,花花绿绿的,红火热闹,成功得到了不知哪家报社记者的特写镜头。
见状,叶满枝赶紧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顺便将手里的酸黄瓜罐头往旁边挪了挪,以免被罐头挡住了脸。
全市的群众游行一直持续到下午,当晚还在人民公园燃放了烟花。
叶满枝和吴峥嵘也带着闺女去凑了热闹。
但她心里总惦记着记者拍的相片,次日去上班就将当天的报纸全都拿了过来。
查看报纸上是否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报道。
“如意,报纸只有这些吗?”
周如意点头,她知道厂长在找啥,但是今天的报纸上确实没有关于第一食品厂的特别报道。
《滨江日报》用大篇幅介绍了昨天的游行盛况,只在介绍游行队伍的时候,提到了滨江第一食品厂,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报道了。
图片报道也没有。
叶满枝内心有点遗憾,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全市那么多企业参与游行,十几万人一起上街,哪有那么多篇幅一一报道啊!
没有就算了,叶满枝将报纸收好,不再做上报纸的美梦。
然而,又过了一天,她下班回家的时候,吴峥嵘却突然喊了她一声“小叶女工”。
“乱喊什么呢?”叶满枝飞过去一个眼刀,“不许给我起外号!”
她只是穿着工作服参加了一次游行,吴大博士就开始给她起外号了。
女工怎么啦!
她本来就是工人阶级出身,她光荣得很!
见她并没给出预期的反应,吴峥嵘停顿片刻,问:“你还没看报纸呢?”
“看了呀。”
吴峥嵘问:“没看今天的《人民日报》吧?”
“还没来得及看呢。”
叶满枝平时比较关注本地报纸,每天都按时阅读《滨江日报》和《滨江晚报》,了解本地动向。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类全国发行的大报,通常是积攒几天一起看的。
他们家订了《人民日报》,听吴峥嵘这样说,她就找出今天的报纸翻看起来。
在第三版上,有一篇题为《全国各地盛大集会游行欢度国庆》的报道。
“据新华社一日讯 今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滨江、武汉、成都、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鞍山、兰州、南京、杭州、福州等地人民分别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隆重、热烈庆祝……”
这类报道,叶满枝通常指看个标题,大致浏览一遍。
但是,因为今天的图片特别多,她格外留心了一下。
她这一留心不要紧,一下子就在下方的一张图片上看到了她跟余总工的脸!
她俩当时站在游行队伍的第一排,而且比较靠边。
照相机的镜头照过来时,她俩是最先入镜的。
她一手扯着横幅,一手举着酸黄瓜罐头,余幽芳的两只手上分别是山楂罐头和婴儿饼干。
余总工的表情比较正经,但叶满枝正眯着眼睛冲镜头笑呢!
小叶厂长心想,她当时咋那么高兴,笑得咋那么喜庆呢,与余总工摆在一起,显得她有点傻乎乎的。
不过,能登上报纸,还是《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让她心里的欢喜陡然达到顶峰。
她盯着照片,感叹道:“新华社记者的照相机真好,把我俩拍得真清晰呀,后面几个职工的脸也挺清楚的,熟人都能认得出来!”
吴峥嵘好笑地附和:“嗯,拍得确实挺清楚的。”
叶满枝正想说,应该多买几份《人民日报》,把上面的图片剪下来保存,目光下移时,却倏地定住了。
只见这张图片的下方写着一行小字,“滨江食品厂的女工参加游行欢度国庆。”
叶满枝瞄一眼照片,再看看小标题。
被收入镜头的所有人,包括她俩身后的几名职工,居然全是女同志!
如果把她们看成真正的女工来解读这张照片,那她跟余幽芳确实挺淳朴的,笑容里满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喜悦!
她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间里度过,余幽芳作为总工艺师,下车间的时间也不短。
说她俩是食品厂女工,没毛病!
反正能上报纸就是好事,叶满枝没那么挑剔,珍惜地将报纸收好。
等她闺女带着报纸去幼儿园显摆完,她就可以将这张照片保存起来了。
*
国庆游行结束,献礼也完成了,食品厂全年的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牛恩久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完成生产任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