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先让咱妈给你做小公鸡,回头我想办法再弄两只母鸡回来。”
叶来芽坐月子还要吃不少鸡蛋,但市里肉禽蛋的供应并不充足,鸡蛋限量限得厉害,吴峥嵘不能全指望供销社,还是得自己另外想办法。
两人一边商量着孕期和月子里的安排,一边慢悠悠沿着马路散步,很快就到供销社买了两个鸡蛋。
俩鸡蛋放在菜篮子里,晃晃荡荡的,反而不安全。
叶满枝小心地将鸡蛋重新拿出来,一个揣进自己上衣口袋,另一个揣进军代表兜里了。
不过,她对吴峥嵘的脸和身材,是全方位欣赏和保护的,察觉他兜里鼓个包不太好看,便将鸡蛋再次掏出来,放进自己另一侧的口袋里了。
吴峥嵘任由她折腾,等她终于安顿好那两个鸡蛋以后,准备带着她去附近的粮站买点粮食。
反正菜篮子已经提出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
然而,两人来到粮站时,工作人员却说:“买粮食得带购粮本。”
“现在不是不限量随便买了吗?”叶满枝问。
“刚改了,得带粮本。”粮站职工与她是熟人,低声透露,“叶主任,我们现在不能随便卖粮了,只能按照粮本上的定量卖粮食。你要是想买那不限量的粮食,得去其他粮站。”
叶满枝与吴峥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同志,购粮规则又改了?什么时候改的?”吴峥嵘问。
“今天下午刚改的,你们等街道办的消息吧,估计这两天就能发通知了。”
他俩没带粮本,只能空手回家去。
叶满枝坐立难安,在屋里来回踱步,“怎么就突然改了呢?早知道我应该再多买点粮食的!”
她找出报纸,想看看上面的相关报道。
但近一个礼拜的报纸都被她翻遍了,也没找到有关粮食的新闻。
吴峥嵘找出购粮本说:“别找了,报纸上应该不会报道。这个月的粮票马上就要作废了,我先去粮站把这个月的定量买回来,你自己在家别乱跑。”
“对对对,先把这个月的粮食买了,要是等到下个月粮票过期了,我得心疼死!”
这半年买粮不限量,她每次经过粮站时,都要进去买几斤粮食提回家。
早就忘了粮票这一茬了。
她挺着肚子送吴峥嵘出门,独自在院儿里转悠时,居民小组长找上门来,让他家赶紧派人去粮库前的空地上开群众大会。
“组长,会议内容是什么啊?”
“跟粮食有关的,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叶满枝本就心慌,听了小组长的消息,感觉心跳得更厉害了。
好不容易等到吴峥嵘提着粮袋子回来,赶紧拉着他去粮库开会。
“你慌什么?”吴峥嵘牵着她慢慢走,“咱家的粮食储备充足,总不会让你挨饿的。”
“我就是紧张。”
叶满枝与他牵着手走了一段,似乎被他的沉着感染了,走到粮库时终于镇定了下来。
主持今天会议的人是张勤简。
“从去年秋天开始,不限量购买粮食以后,城里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三个月的时间,市里超销粮食十多亿斤!为啥超销这么多?咱们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是有人囤积、外运,有人用粮食养牲口,还有没户口的黑人黑户盲目流入城市!”
“在这里咱们要强调一下,购买粮食要本着吃饱不浪费的原则,坚决不许浪费粮食……”
他的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有人高声问:“张书记,不是说粮食丰收不限量了嘛,那我下午去粮站买粮的时候,怎么又开始要购粮本了?”
张勤简严肃地说:“丰收怎么了?丰收也不能浪费!用粮本买粮,就是要抑制这股浪费的风气!从今天开始,咱们光明街的购粮政策是凭证定点不限量!实在有需要的,可以去指定粮站购买定额之外的粮食。”
其他人还在台下嚷嚷着询问啥意思的时候,叶满枝和吴峥嵘已经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两人回家以后,叶满枝就催促道:“你别管我了,先去那个定点粮站看看,要是还没关门,就先买一两百斤粮食回来,别管粗粮细粮,有什么买什么吧。”
吴峥嵘推出自行车,在她背上抚了抚说:“没事,别胡思乱想,我先去看看情况。”
事实上,定点粮站的情况还不错,粮食供应充足,只要带着粮本去买粮,都能买得到。
吴峥嵘排队半个小时,买了一百斤大米和五十斤小米回来,总算让叶满枝稍稍放了心。
凭证定点不限量,似乎还真是为了遏制浪费的。
因着闹了定点购粮这一出,叶满枝去学校上课的时候都有点心不在焉。
总惦记着放学以后去粮站买粮的事。
她娘家婆家那么多人,还有她姥姥家那边,不知囤积粮食没有。
叶满枝琢磨着下课去一趟吴家老宅的时候,赵金花却找过来说:“班长,我好像给你惹麻烦了。”
“怎么了?”
赵金花麦色的脸上满是担忧,“有人说石磊那个副厂长是被你给撸下来的,我跟人呛呛了几句。”
因着叶满枝当了系办工厂的科长,赵金花也跟着她混了一个计划科的科员。
她俩就是计划科唯二的成员,平时轮流去工厂坐班。
但她这几天在厂里听了不少有关叶满枝的传言。
有人说她自己想当副厂长,就想办法把石磊撸了下来,结果给欧阳老师做了嫁衣裳,不但没能当上副厂长,生产计划科的工作还被石磊分走了一半。
还有大三的男生说她挺着个肚子,干不了多少工作,却占着茅坑不拉屎。
赵金花在厂里无意间听到时,就跟那几个说小话的人吵了几句,结果本来只是小范围嘀咕的话题,经过他们这样一番争执,反而被更多人知道了。
叶满枝没想到瞎话能传得这么离谱,石磊算是间接被她撸下去的,她也确实挺想当厂长的,但时机不对呀,这件事纯粹是她正当防卫。
她郁闷了一阵,只能安抚赵金花,“你又不是故意的,瞎话也不是你传的,跟你有啥关系?咱别管他们了!”
不过,流言传播速度似乎还挺快的,没两天连边鹊桥这种不在厂里任职的学生都听说了。
叶满枝再去工厂坐班时,确实能感受到一些若有似无的打量。
正在琢磨该如何辟谣时,她被同样处于舆论中心,兼任着副厂长的欧阳老师喊去了办公室。
“这两天厂里有些不好的传言,我听到以后已经第一时间批评他们了。你还怀着孩子,不要受那些谣言的影响。”
叶满枝还没了解过具体情况,只能无奈地点点头。
见她神色怏怏,欧阳老师停顿片刻,继续问:“我最近在跟市妇联和市工会女工部一起做一个科研课题,是有关保护女职工的,你想不想加入我的课题组?”
第105章
工业经济系只有两名女教师, 一位是教授政治经济学的徐老师,今年刚办了退休手续,另一位就是面前的欧阳老师。
欧阳瑾三十多不到四十岁, 面容白净,衣着整洁, 乌黑的长发高盘在脑后, 气质特别干练利落。
她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不但有本科的教学任务, 还要给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以及企业厂长经理专修班上课。
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导致欧阳瑾与学生的交流不多, 看上去也没那么好说话。
苗主任正是相中了这一点, 才把她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厂里。
相比于那些平易近人的老师, 以及抹不开同学面子的学生厂长,让她这样与学生有些距离的人当生产副厂长, 反而更便于管理工厂。
叶满枝虽然上过欧阳老师的课, 但也是与她没什么深交的学生之一。
骤然接到对方的邀请, 让她面上难掩惊讶。
微怔片刻后, 还是遗憾地选择了婉拒。
“欧阳老师, 我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 目前只能勉强兼顾学业和厂里的一部分工作, 暂时无暇他顾, 加入您课题组的话,可能会耽误您的课题进度。”
工业经济系的每个老师都有科研任务, 有的老师会让高年级的学生加入课题组,帮忙搜集资料,整理调研数据。
陈莹就在许老师的课题组里。
尽管工作繁琐, 对本科生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叶满枝当然想进欧阳老师的课题组,但“保护女性劳动力”这种课题,一听就是需要去基层大搞调研的。
她现在怀揣小崽,哪有精力到处折腾!
闻言,欧阳瑾往她身上扫了一眼,虽然显怀了,但面色红润,四肢纤细,眼里透着一股精气神。
她想了想说:“这个课题还在准备阶段,你可以先加入进来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等你出了月子,我再安排你去基层调研。”
欧阳瑾的课题组里,其实已经有两个高年级的学生了。
但大学生大多是未婚未育的,而“保护女性劳动力”这种课题,总要涉及结婚生子,孕期、哺乳期的话题。
未婚姑娘见到女工撩起上衣喂奶,都要脸红地背过身去,更遑论听到基层女工谈起夫妻话题时的反应。
欧阳瑾因此想从调干生里,找一个已婚已育的助手帮忙。
她最先相中的人选是当过妇女主任的边鹊桥,可是,查阅了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以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她好几门课的成绩都是倒数的,综合排名只排在23名。
若是用课题分散她的学习精力,很可能让她本就不富裕的分数雪上加霜。
与之相比,当过街道副主任、俄文满分、体育满分的叶满枝,似乎更合适一些。
尽管物理成绩惨不忍睹,只考了63分,但其他成绩比较平均,班级综合排名第8。
勉强算是名列前茅吧。
她原本想等叶满枝生了孩子以后,再邀请对方加入课题组。
但最近厂里突然冒出来一股流言,说什么叶满枝想当副厂长却偷鸡不成蚀把米,生产计划科被分出去了一半。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而欧阳瑾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知道事实如何,叶满枝完全是受到了无妄之灾。
她早点把叶满枝拉到课题组里来,也算是变相安慰和补偿对方了。
“厂里的流言你不用放在心上,先顾好自己和孩子,”欧阳瑾从抽屉里拿出一沓杂志,“这是苏联那边发行的《民族友谊》,乌兹别克的作家穆赫塔尔在这本杂志上连载了长篇小说《姐妹们》。据说是描写女工们争取解放,兴建第一座现代化纺织厂的故事。”
叶满枝下意识接过那一摞杂志,没弄懂老师给她看杂志干嘛。
只听欧阳老师又说:“文学作品也是推动保护女性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大多数女工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习惯随波逐流,没有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意识。这篇《姐妹们》是很难得的描述女工争取解放的作品,听说你的俄文成绩很好,那你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将这部作品翻译出来,到时候摘选一些重要情节,充当妇女扫盲班和提高班的教材。”
欧阳瑾读书时学的是英文,俄文水平不足以支持她阅读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