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您咋过来了,是不是有啥事要做。”
“嗯,你们谁会做衣服?”
牛叔硬着头皮问道,他可不希望朱清德的媳妇会做衣服,朱清德失望的摇摇头,自家老婆只会买衣服,做衣服就不会了。
“你媳妇不会做衣服啊?”
牛叔大声的问道,朱清德再次摇头,肖爱琴快步走了出来,笑眯眯的看着牛叔说道:“牛哥,我会一点,你想做什么。”
牛叔笑了起来,看来老天爷还是帮着这对夫妻的,将手里的布料和一袋子棉花递了过去:
“诺,帮我做一条裤子,跟我身上的一样。”
肖爱琴看了一眼牛叔身上的裤子,就是一条板板正正的棉裤,这也太容易了吧,连忙接过布料和棉花,说会尽快赶出来。
“这个我也不让你白做,一条裤子给你五斤高粱面,三捆柴禾如何。”
“这…太谢谢牛哥了,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肖爱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好事,高兴的拿着布料就往屋里走,可走到屋里才想起,她手上根本就没有针线和剪刀,连尺子都没有一把。
想了想,敲响了隔壁的门,袁梦芝早就把他们的对话听在耳朵里,心里已经嫉妒起来了,不就做一条裤子嘛,居然给五斤高粱面,三捆柴。
“谁啊。”
听到敲门声,袁梦芝不耐烦的打开了门,见是肖爱琴,不由的撇了撇嘴,一言不发的等着对方说话。
肖爱琴也是个能看脸色的,知道刚才和牛哥的对话,这个袁同志应该都听到了,估计心里不平衡呢,哎~
“这个袁同志,我想问问你这里有没有剪刀、尺和针线,我用一斤高粱面跟你换,不是,跟你借。”
袁梦芝的眉头动了动,这些东西她还真的有,只是一斤高粱面似乎少了一些,要不再加一捆柴吧。
肖爱琴脸色有些难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点头答应,这才从袁梦芝的手里拿到了东西。
“得小心点用,坏了可是要赔的。”
袁梦芝将一个小小的笸箩放在肖爱琴的手里,还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肖爱琴看了眼手里的笸箩,点了点头回屋了。
等赵国亮背着一大捆柴回来的时候,肖爱琴已经开始动手缝制裤子了,只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只能收拾收拾,准备吃饭。
“老赵,今天我接了一个活,帮前面的牛哥做一条棉裤,人家给五斤高粱面和三捆柴。”
赵国亮抬了抬眉毛,心里已经猜想会不会是钱隆坤这个小子帮的忙,不然村里这么多老娘们,哪个不会做衣服裤子的,哪里轮到他们。
“可我没有剪刀针线,跟隔壁借了,答应给人家一斤高粱面和一捆柴。”
赵国亮看到自己妻子一副有些委屈的样子,不由的笑了起来,他拍了拍肖爱琴的肩膀,小声的说道:
“愿意跟你要东西就好,就怕暗地里使坏,你要留心,哪天看你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时,你要小心了。”
肖爱琴看了一眼袁梦芝的房门,点了点头,都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咋就不能惺惺相惜呢。
钱隆坤拿到肉的时候就知道李欢已经让赵小宝的娘帮牛叔做裤子了,心里高兴的很,赵小宝却一脸苦恼的看着钱隆坤。
钱隆坤不明所以,赵小宝小声提醒道:“做衣服不用针线和剪刀的嘛,他父母这里肯定不会有的啊。”
钱隆坤连忙回到宿舍,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剪刀和一小团线,只是剪刀是那种剪手指甲的小剪刀,线图估计也只能补一个洞而已。
“我家里有,明天就送去。”
李欢翻了一个白眼,多大点事,不就一把剪刀一些针线嘛,用得着如此愁眉苦脸的吗。
“欢哥,这肉…”
钱隆坤看到李欢要离开,连忙急跑两步,将肉递了过去,原来这肉不是他们自己吃的,而是要给赵小宝的父母吃的。
“不行,才来两天就吃肉,你还想不想让他们好了。”
李欢一口拒绝,那边可不止你父母一户人家,还有一对从京城来的夫妻呢,据说男的是个中医,女的是个资本家的小姐。
看到李欢脸色不渝,钱隆坤识相的点了点头,反正现在天气冷,做好的肉可以放几天,等哪天晚上偷偷去一次。
两天的时间,袁梦芝就把棉裤给做了出来,牛叔穿上新的棉裤,感觉到浑身的舒坦,再看看棉裤的针脚,还真是细腻。
“牛哥,这些棉花和布料是多出来的,还给你。”
“还有多啊,那你会不会做鞋子啊,会的话帮我做双棉鞋吧,余下的料就给你了。”
肖爱琴看着手里的布料和棉花,这些都能做三双鞋子了,要不就给牛哥做两双,给老赵做一双吧。
“牛哥,做鞋子我会,只是手上没有工具。”
“哦,我都忘记这个了,你等等,我记得我媳妇可是留下这些东西的,我一个老头要了也没有用,都给你吧。”
牛叔从屋子里找出一个笸箩,里面不但有针线和剪刀尺子,连纳好的鞋底都有好几双,看尺寸明显是牛叔的尺寸。
“太好了,有了这个可方便了,牛哥,我只是借用,等以后有机会…以后我会还给你的。”
牛叔摇了摇手,还啥啊,还给他还不是放在柜子里吃灰,既然新裤子穿上了,就去给小痞子看看,让他也开心开心。
第八十八章 钢铁厂家属大院
牛叔来到李欢家里的时候,程巧正在看杨梅寄来的信,一封信看下来,程巧泪流满面,同时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回徽州老家。
徽州第一钢铁厂家属院,夏芬看着眼前的几个街道工作人员,双手不停的颤抖起来,明明她闺女的下乡名额让给程巧了,咋又让闺女下乡了呢。
“这里是王琴的家吧,我们是来通知她,下个礼拜一准时下乡,去建设我们祖国的农村。”
“不,不,这里没有王琴。”
“你闺女原本的名字不就叫王琴嘛,咋地,再嫁人就把先前男人孩子的姓都改了,可改了有啥用,她可不是程副厂长的种。”
“你们…你们咋这样说话啊,我可是程副厂长的爱人,我们是领了证的。”
“知道知道,你跟程副厂长领过证的,这不,程副厂长就来我们这里帮王琴报名下乡,不然人家还没有资格来帮王琴报名呢。”
“啥,是程立国帮我闺女报的名。”
“你能帮程副厂长的亲闺女报名下乡,人家为何不能帮你的亲闺女报名下乡啊,还有程副厂长已经把你闺女的姓氏改回来了。”
“你…我…呜呜呜…”
夏芬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程立国明明对程琴很好的,还同意让她改姓,连程巧替程琴下乡,他除了皱了一下眉头,啥话也没有说,今天咋一下子就变了。
“再一次通知你,王琴同志下个礼拜一准时到火车站报到,去大西北建设我们祖国的农村,这是知青下乡的安家费和火车票,你收好了。”
夏芬拿着牛皮纸的信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指被人强压着按下了手印,心痛的差点昏过去,她从小养大的闺女,就要受苦受难去了。
这些人完成任务后扬长而去,丝毫不理睬夏芬眼里透出的恨意,在他们的眼里,如果没有程立国,这个女人啥也不是。
当初要不是程立国的妻子赵珉因病去世,程巧还年幼,他的工作又忙,需要找人照顾程巧。
刚巧这个女人的男人也因病去世,留下年幼的闺女,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又被婆婆赶了出来,正不知道如何过日子,才有人把她介绍给了程立国。
程立国见夏芬长得还算干净,又带着一个跟程巧差不多大的闺女,心里就很满意,想着两个女孩子一起长大,总不会孤单了吧。
程立国在和夏芬领证以前,先小人后君子,明确告诉她自己并不想真正的娶妻,跟她做假夫妻,也只是要找一个女人照顾程巧而已。
作为回报,他会负责夏芬母女两个的生活和住所,等程巧结婚后,两人就去民政局离婚,届时会给她一笔养老费,给她的闺女一笔嫁妆。
夏芬听了很吃惊,但想着只要领了证,两人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总会做成真正的夫妻,到时候再生个儿子,还怕人不对自己动心,所以也就一口答应了。
于是,两个家庭变成了一个家庭,夏芬也尽心尽力的照顾着程巧,特别是程立国在家的时候,夏芬对程巧绝对要比对王琴好的多得多。
程立国也不是真的相信夏芬,时不时会突然回家,还会私底下问程巧,新妈妈对她如何,程巧都高兴的告诉他,新妈妈对她很好。
夏芬从来不舍得让程巧洗衣服煮饭做家务,程巧每天都能穿的漂漂亮亮出去吃喝玩乐,而程琴必须要在家里干活。
久而久之,程巧的名声在夏芬的肆意宣传下一落千丈,甚至还有人恶意说程巧是资本主义的思想,应该送去改造。
程巧吓死了,这个时候夏芬高姿态的站出来维护,还说自己后妈难当,让大家不要再说程巧的坏话了。
从此以后,程巧彻底被夏芬给拿捏住了,她自动自觉的拿出程立国给她的零用钱,请夏芬母女吃喝,还把自己衣服都送给了程琴。
时间长了,隔壁邻居都发现了倪端,他们不敢跟程立国说,万一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他们都是钢铁厂的职工,可不敢得罪副厂长。
但也都明里暗里提示程巧,一定要留个心眼,毕竟夏芬不是她的亲妈,可惜都被程巧给怼了回去。
连跟程巧最亲近的杨梅,也被程巧给气的,发誓再也不管她的事情了,如此一来,再也没有人会多管闲事,夏芬见大家都淡出了程巧的生活,对程巧的拿捏更是如鱼得水。
直到程巧代替她闺女下了乡,她才放松了下来,准备给闺女好好准备起来,要么嫁人,要么找份工作。
这么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拿下程立国,也对这个男人死了心,趁着这个男人还没有跟自己离婚,有些计划可以实施起来了。
将家里所有能拿的东西,包括程立国让自己寄给程巧的东西都打包寄到了乡下的娘家,以后万一离婚了,至少还有东西在手。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夏芬的计划顺利的进行,直到找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夏芬的思想又有了转变…
再说程立国其实对这样的生活也是满意的,闺女在夏芬的照顾下过的很好,只是有些郁闷这个孩子咋会替人下乡。
直到程立国接到了程巧的电话,还让自己小心,程立国开始关注起她们母女两个了,立马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程琴衣柜里的衣服鞋袜比程巧多的多,比如在邮局查到了夏芬时不时寄到乡下去的包裹单子。
还有他房间里程巧母亲赵珉的一些东西都不见了,这些东西在以前没有什么,但在现在这个节骨眼,可是要命的东西。
赵珉的娘家在京城,她的父亲可是一位留洋回来的教授,在大学里任教,所以赵珉这里自然会有英文版的书籍,可这些书现在一本都没有了。
还有赵珉的一些大件的嫁妆,如缝纫机、收音机之类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夏芬的房间里。
程立国不露声色,却联系了杨梅,他知道赵珉在杨梅差点被自己母亲卖掉的时候救了她,从此以后,杨梅把赵珉当成自己的亲姐姐。
第八十九章 回老家
所以,某种程度上,程立国还是相信杨梅的,他把这些事情跟杨梅说了以后,杨梅知道事情大发了,实在是夏芬已经拿到了程立国致命的把柄。
在夏芬还没有告发程立国之前,他们必须要先行动起来,比如转移财产,比如把程琴的姓氏改回去,并让她下乡。
程立国将藏在房间暗格里的存折、现金和一些金银珠宝都拿了出来,钱直接寄给了程巧,而其他东西则送到了杨梅的家里。
杨梅也给程巧写了一封信,含含糊糊的说了个大概,希望她能请假回家一趟,把放在自己这里的东西给拿走,不然她也怕保不住。
李欢也看了信,非常欣赏岳父大人的反击手段,只是程巧现在胎像不稳,不知道能不能走长途。
还有年关将近,大哥也要回来了,他们这一走,或许见不到大哥一面了,他可是有好多事情要跟大哥说的啊。
只是看到程巧一脸的担心,毅然走了出去,先去了叶军这里,告诉他两人要离开一段日子,又去了陈为党这里让他写介绍信。
陈为党有些为难,按道理来说知青来到农村不满二年是不能请假回去的,当然除了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