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251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0:48
  “没错, 不关熊廷弼的事。”朱高煦用力点头, 军队向来赏罚严明,此次战败的确不关熊廷弼的事。
  “他们又怎么放过他。”朱瞻基一口长叹, 不由感叹。
  “可…”朱高煦想若熊廷弼就是没错,朱瞻基则预判了他家二叔的想法。
  朱瞻基接着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听了这么久的神迹,朱瞻基的心里年龄真是听一次长一次,如今在朱瞻基身上再也见不到属于青少年时期“清澈的愚蠢”。
  【正常人应该都觉得熊廷弼没有责任,毕竟作为大将手下没兵,所有兵力都在王化贞手上,丢盔弃甲逃跑的是王化贞,而叛徒孙得功还是是王化贞的心腹。
  如此罪过,若是按照大明法律王化贞理应处死,将兵权交给王化贞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也难逃,还有当初极力推荐王化贞的内阁都跑不了。
  因此东林党打算把罪名栽赃到熊廷弼身上,同时保住兵部尚书张鹤鸣。
  天启二年四月朝廷会审熊廷弼时,东林党一如既往的颠倒黑白,别的他们或许不行,但是推卸责任则是相当的厉害。
  他们指责熊廷弼故意不救广宁,若他能够带着剩下的士兵杀回广宁或者固守右屯,定会反败为胜。
  甚至还有不要脸的左都御史邹元直接质问熊廷弼他为什么不愿意去死。】
  一个个嘴角嫌恶的卡通大臣出现在天幕中,他们一个个掐着腰,头上几个大字,“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死!”
  “反败为胜个屁!你怎么不去死!!!”朱高煦忍不住骂人,“你们行你们自己怎么不上!!!”
  朱高煦被这些文臣气的不行不行,这群该死的文人,干什么全凭一张嘴!!
  “没想当大明也不拿将士的命当命。”赵匡美感叹。
  这次赵匡美虽然没点名道姓,但是一个“也”字用的相当的恰当。
  赵匡胤…
  【明朝的这些士大夫们的确没有拿士兵的明当命,也不把武将当做自己的同僚,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晋升的工具而已。
  为了政治目的他们可以随便牺牲将士的生命,总之大义都是他们的,牺牲都是别人的。
  若是赢了,那功劳便都是文臣的,若是输了便立马甩锅,武将不行没有誓死抵抗,话语权都在文臣的手上。
  从明末的几次大战中便能看出,他们明明看不懂拘束却以大义催促将领进攻,不管前线人的死活,战败后在后方指挥的文臣基本没啥惩罚。
  正因为如此,武将离心,到了明末朝堂已经指挥不了武将,这些都是后话,咱们讲明朝最后一任皇帝的时候再说。】
  “文官误国,文官误国啊!”朱佑樘锤着自己心口窝,想自己当年是如此的信任文官。
  “父皇,倒不至于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不论文官武官总有以朝堂为重的好官。”朱厚照明显成熟了很多,不在是之前的叛逆少年。
  “像是王守仁虽是文臣,但的确是可用之才。”朱厚照道,“还有后世的张居正。”
  朱佑樘点点头,“为父方才气恼而已。”
  【有点跑题了,咱们接着方才得话题,若只是东林党也就罢了,阉党也加入进来。
  天启四年正是朱由校扶植起来的阉党和东林□□的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利用孤立无援的熊廷弼打击东林党。
  阉党声称熊廷弼挪用辽东军饷向东林党人杨涟行贿。
  如此熊廷弼成了阉党和东林党相争的牺牲品,天启五年,熊廷弼被处死,其子也被迫自杀,熊家可谓家破人亡。
  这还不算完,朝堂还把熊廷弼的首级送往北方九镇示众,可想而知将士们看到大臣熊廷弼的首级时候的心底是多凉。
  这便是一心为国的大臣的下场……】
  *
  宋
  “看来明朝的皇帝又要再次重用宦官打击文官集体,怎么感觉这么熟悉,是不是朱厚照也如此做来着?”赵匡美这脑子还挺好使的。
  赵匡胤皱起眉头,不知该如何评论明末皇帝,虽然朱由校扶持阉党史为了打击文官集团,但同时也灭了一群忠义之臣。
  那么,大明还剩什么?
  【秦始皇嬴政】:扶持阉党?
  秦始皇嬴政对宦官毕竟敏感,毕竟之前神迹所述秦朝亡于宦官之手。
  到目前为止,秦始皇嬴政还不知道这个宦官到底是谁。
  若按照秦始皇兵嬴政之前的性子,为了大秦江山宁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
  如今的嬴政却忍了下来,看的出来神迹对嬴政的影响真的很大,一向以强硬手腕治国的铁血帝王正在慢慢转变。
  【没错,明熹宗朱由校又再次扶持宦官,一如当年的朱厚照一般。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看看明熹宗朱由校是如何重要宦官集团,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拉通宦官蹦蹦跳跳的出现在天幕上,笑的宛如一朵好,卡通太监头上几个大字,“上台!上台!”
  【和之前讲太监刘瑾一样,咱们不洗白宦官魏忠贤,他的确残害忠良,横征暴敛,做过好好事的坏人还是坏人。
  先简单介绍一个魏忠贤,他是半路当的太监,原本有妻有子,但是因为吃喝嫖赌而导致家破人亡最后走投无路自净当了太监。
  这么看,魏忠贤挺不是个东西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半路太监,最终却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九千岁”。
  只能说魏忠贤还是有些本事和运气。】
  “他就不能扶持一个武将,怎么就非要重用太监。”朱佑樘感叹,文武制约才是最好的平衡,太监靠不住。
  朱厚照倒是理解朱由校,武将岂是说扶持就扶持的,特别文官集团权倾朝野,怎会让武官集团出头。
  朱厚照觉的自己是幸运的,接连几次大战让自己在军中树立了君威,且有自家爹爹在朝堂顶着,自己以太子的身份更加容易接触武将集团。
  虽然这不是文官集团想看见的局面,朱厚照没敢和朱佑樘说,这几年里,他大大小小经历了不止五次的谋杀,差点易溶于水。
  【天启三年,彻底对东林党失望的明熹宗朱由校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兼东厂总督。
  魏忠贤正式开始了他的权利之路。】


第238章
  【天启三年, 明熹宗朱由校已经开始着手改变政治格局,他开始在任用非东林党的官员,打破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势。
  魏忠贤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兼东厂总督的同时,大臣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
  顾秉谦、魏广微二人是魏忠贤手下重要的阉党, 像是顾秉谦不顾廉耻的直接认魏忠贤当爹, 让自己的孙子认魏忠贤当爷爷。
  反东林党大臣郭巩、阮大铖担任给事中, 朝堂如此洗牌, 之前被东林党打压的齐、楚、浙、昆党等纷纷投奔魏忠贤。
  于是和与东林党抗衡的阉党形成,在这能看出, 为利所趋的这些臣子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明熹宗朱由校这招制衡也并不是什么良策,以坏人打击坏人,最后剩下的还是坏人……】
  朱厚照点头,他真觉的朱由校和自己很像,想努力做出改变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用宦官制约文臣终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宦官的眼界就只有那么点, 像汪直和郑和那样的宦官是极小数的人。
  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放弃了用宦官制衡文官集团这条路, 从古至今, 利用宦官治国的王朝就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天启四年,东林党和阉党已经势如水火, 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是双方都不发动, 他们在等抓对方的把柄, 东林党先等到了, 他们听闻魏忠贤当着明熹宗朱由校的面骑马, 惊扰圣驾被陛下厌恶。
  趁着这个机会,东林党推出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 大臣杨涟列举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过,因为太多了, 咱们总结性的说说。
  第一,先祖皇帝有训,宦官不能干政只供掖廷洒扫,如今宦官魏忠贤却扰乱朝纲,坏了祖宗百年大计,这是他的罪过这一。】
  “要是这么说,这规矩不是从咱爹这就……”朱高煦说话不过脑子,被一旁的朱高燧狠狠拽了一把。
  朱高煦这次反应快,立马闭嘴,他这嘴…
  【第二,魏忠贤打击忠臣,比如把顾命大臣刘一燝、周嘉谟等人赶走,亲近奸臣而远离忠义之臣。
  第三,魏忠贤还害内廷的妃嫔,比如伪造圣旨让裕妃上吊自杀,这件事连陛下自己都不知。】
  *
  宋
  赵匡美没想到自己又吃上瓜了,“有点意思,连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这大臣是如何知道的?他对后宫的事怎么比朱由校本人还清楚?”
  “不说这事是真是假,当着皇帝的面上奏后宫之事,这位杨大人倒是够耿直。”赵德芳道。
  话说平头百姓自家院里的事都不愿让外人知道,更何况是皇帝的隐私。
  一般皇家有什么丑闻都会隐瞒,所谓家丑不外扬,特别是皇家丑事有关王朝的体面。
  *
  弘治年
  “这阉人,竟然敢残害后宫嫔妃!”朱佑樘拔高了语调,“那小子就由着阉贼胡作非为?!”
  朱厚照没有发言,他对此事持保留意见,在朱由校眼皮子底下假传圣旨,胆子未免太大了些。
  【第四,魏忠贤还残害龙嗣,他联合朱由校的奶娘客世,共同害死了皇后的孩子。
  其他的嫔妃腹中子嗣也是,只要听到有嫔妃怀孕魏忠贤就会出手。】
  “这大臣当真知道不少皇家密事,宫中得有多少耳目。”赵匡美再次感叹。
  “不知是有耳目还是道听途说,不过上疏举罪,列举此等却不明智。”赵德芳也再次感叹 ,这大臣当真是什么都敢说。
  【第五,魏忠贤还在皇宫内操练禁卫军,里面也不知有没有混入贼人,若其中一旦有人有私心,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在宫廷操练禁卫军,朱厚照再次感叹,朱由校和自己真是很相似。
  禁军这事,朱厚照觉的若没有朱由校的首肯,魏忠贤不敢
  【第六,魏忠贤大肆贪污,恃宠而骄,对陛下大不敬。
  比如他竟然敢在陛下面前骑马,最后让陛下气恼的当场射杀了他的马。
  其他的罪过咱们就不详细说了,刚刚总结的这几个问题基本能涵盖了其他问题。】
  “这么看,这魏忠贤是挺不是个东西的。”朱高煦道,“果真不能用宦官。”
  “此臣必死。”朱高炽叹了一声气。
  “为啥?他上疏的都是假话?不至于吧!”朱高煦满脸问号。
  朱高炽没搭理朱高煦,反正他解释也解释不清,不如听神迹所言。
  【此次弹劾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明熹宗朱由校仍旧坚持的站在魏忠贤一边,明熹宗朱由校下旨对杨涟进行了斥责,斥责杨涟捕风捉影,造谣中伤。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得明熹宗朱由校支持的魏忠贤自然不会放过杨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4页  当前第2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3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