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贾璋传_分节阅读_第102节
小说作者:惊鸦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51 KB   上传时间:2025-03-04 22:59:58
  他点了点头,贾璋的答案让他很满意。
  在把贾璋写下的答案背下来后,叶士高就把贾璋的答卷扔到了火盆里。
  橙黄色的火苗烧没了卷纸,叶士高向贾璋解释道:“师相让你们手书而非口述,是为了让你们在写答案的过程中把思路整理清楚。但在写完后, 这答卷最好还是不要留下来为妙。”
  就算贾璋写得小心,也不能保证完全不犯忌讳。
  听到叶士高的话后, 贾璋轻笑道:“还是师祖大人谨慎,弟子叹服。”
  叶士高揉了揉他的脑袋:“小混蛋, 没见到阁老就别在师父这里乱拍马屁了。我就不信你想不到这些,要不然你的答案怎么写得这般小心?”
  贾璋把黄铜白鹤香插上的香灰倒掉, 对叶士高道:“师父,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叶士高弹了贾璋一个脑瓜崩:“别和师父撒娇,快回去写你的文章去吧。”
  贾璋捂着脑袋,拿着叶士高给他的一沓时文卷子跑了。
  回到宿舍后,贾璋做了一篇时文后才静下心来。
  根据师父的讲述,贾璋已经勾勒出了景王的形象。
  善于隐忍,胸怀城府,有天子人君之望。
  不过到底能不能成为陛下目成心许的储君,还要看景王接下来会怎样行事。
  至于为什么非得强调陛下的目成心许,答案也很简单。
  诸王里没人有唐太宗那样的本事,也没人有唐太宗那样的威望与决心。
  当今陛下更不是高祖李渊,其人心术之深不亚于前世的嘉靖皇爷,英明神武亦不亚于文景二帝。
  自从废太子离世后,乾元帝更是把京畿兵权死死地握在手里。
  禁卫、御林军和三大营里,参将以上的将官全都换了好几次的血。
  就连京营节度使都从王子腾换成了严敬这个绣衣使者出身、被清流文官指着鼻子骂做奸佞的酷吏独臣。
  以诸王的本事,哪里能说动这些身家性命系于皇帝一身的丘八和他们一起造反呢?
  龙之为物,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在乾元帝这样被权力异化的皇父面前,景王必须做到隐介藏形,做那仁孝表率,才有可能得到皇帝的目成心许,进而登临帝位。
  若他行事不慎,乾元帝随时都能把四皇子给放出来。
  至于向来备受宠爱的瑞王……
  贾璋并不觉得这位王爷有什么登基的可能。
  乾元帝绝不是那等以情乱志的皇帝。
  否则义忠亲王也不会被他废掉太子之位。
  所以甄贵妃母子又凭什么觉得皇帝会因为宠爱,就把皇位交到瑞王手中呢?
  当年废太子不比他们得宠?
  江南局势糜烂,乾元帝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这些窟窿和他自己南巡有关,所以他才不愿意掀开这个盖子。
  但他会看这些窟窿顺眼吗?
  当然不会。
  若乾元帝真看得顺眼,又何必让林如海、萧清芬等人代他监视江南?
  所以瑞王登基的可能性并不大。
  究其根本,还是甄贵妃母子的眼界太狭隘了。
  譬如说丝捐,林姑父和他说过甄家在织造局里渔利的数目。
  他心里算过,甄家渔利的数目已经将近江南丝绢的一成了。
  根据他前世的经验,他能够推断出来,在不影响国家财政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皇帝与底下各层官吏每年最多能抽走两成半的丝绢自用。
  甄家分走了一成,各级大小官吏也要分走半成,这就意味着乾元帝的内承运库也只能分到一成。
  和甄家一样。
  五五分成,哪个皇帝会满意这样的分配方案?
  或许甄家人会觉得他们根本没犯错,毕竟他们截留的钱也没花到自己身上,而是贴补给了瑞王殿下。
  但在皇帝那里,若皇帝高兴,他会觉得这些银子是他给宠妾爱子的赏赐。
  若他不高兴,这些银子就是甄家大逆不道的罪证。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顾此常常失彼,贪小必然失大。
  这是亘古未变的道理,可惜身在局中的人总是看不明白。
  贾璋不知道杨宗祯会不会喜欢他的答案。
  他也不去多想,照常去听国子博士授课,做诗词义理文章,依旧刻苦读书罢了。
  他的国子监的生活非常平静。
  因为国朝重视太学教育,国子监的风气一直都不错。
  叶士高为人清正,心里更是存有一腔热血,他见不得潦草塞责、浮夸奢顽的学生,更见不得敷衍差事、盗窃学生文章的夫子。
  自他来后,国子监的学风竟比原来还要清正三分。
  因为这件事,不知多少监生对叶士高感激涕零。
  他们对贾璋的态度也相当友善。
  当然也有一些纨绔学生、贪弊夫子对叶士高暗含衔恨的,可叶士高和贾璋这对师徒的靠山是杨宗祯杨阁老,这些人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九月第三季度的季考成绩出来了。
  贾璋又得了一次榜首。
  叶士高心知自家学生翰林院历事的机会已经稳了。
  他为了防止外人说他给学生走后门,都把出题的机会让给国子监的两位司业了。
  如今贾璋考出了好成绩来,总算没有辜负他的良苦用心。
  而贾璋也收到了杨宗祯对他的答卷的看法。
  杨宗祯说他答出来的潜龙勿用与隐介藏形两个词语非常好,对局势的分析也非常到位。
  捧着杨宗祯的《诫子书》手书,贾璋对让叶士高笑道:“师父,我表现得好吗?”
  叶士高直接用孔明的话回答了他。
  “小贾解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现在这副模样可不淡泊,反倒像是偷了鸡的狐狸,叼了鸟的野猫。”
  言罢,师徒二人全都笑了起来。
  而景王在明察暗访后,也查到了刑部走水的真正原因。
  原来是刑部员外郎周鸿渐想趁人不备,烧毁他小舅子的犯罪证据。
  结果一不留神打翻了油灯,这才酿成大祸。
  周鸿渐担心这会牵连到自己的前程,慌乱之下逃跑了。
  但最后,还是被明察秋毫的景王殿下查到了他犯罪的证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周鸿渐和他小舅子都被流放了三千里。
  贾璋心里很清楚,事情绝不会这样简单。
  事实也确实如此。
  派人去刑部纵火再栽赃给景王,本是瑞王设下的计谋。
  但景王发现了瑞王的手脚,因此将计就计,这才唱了这一出大戏。
  中秋夜宴上,他对着乾元帝唱念做打,表现了自己的忠孝和谨慎。
  而在中秋夜宴后,他又表现了一把他的大度与宽容。
  “周鸿渐背后的人是苏州织造李仲元。”
  景王说完这句话后,便恭恭敬敬地向乾元帝呈上了周鸿渐的供词。
  他站在乾元帝面前,垂着眸子道:“此事牵连到了十二弟,儿臣想,最好还是不要声张出去。”
  李仲元和甄应嘉是儿女亲家,谁不知道他们和瑞王是一伙的呢?
  景王满面愁容,艰难地道:“儿子受些委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皇家的颜面。”
  “十二弟的附庸随从自作主张,挑拨我们兄弟相争,以至牵连国事,这并非好事。儿子担心外朝大臣们听了后,会对皇家有谤讪之语。”
  景王这告状的手段相当高明了。
  看起来他是在替瑞王求情,是在为朝廷考虑,实则他已经把瑞王的缺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
  若李仲元在自作主张,那瑞王就是管不住手下人的废物;若李仲元是遵命行事,那瑞王就是为了排除异己、打压兄弟而不择手段的小人。
  乾元帝细细读了景王呈上来的供词。
  上头细细写了周鸿渐是怎样被李家培养出来的瘦马缠上的,又是怎样被李仲元暗示着跑去刑部纵火的。
  周鸿渐和周鸿渐的小妾都还活着,他们全都按了手印。
  乾元帝闭上了眼睛,揉了揉自己的晴明穴。
  他忍着头疼对戴权吩咐道:“去,拟一道旨意,罢了李仲元的差事,把萧清芬调过去接任苏州织造。”
  戴权连忙点应是,跑到一旁草拟圣旨去了。
  而景王壮着胆子过去代替了小太监的位置,手法轻柔地为乾元帝按起了太阳穴。
  “国事操劳,父皇若能好生保养龙体,才是四海之福。这些日子儿臣和晟儿一起为父皇抄了好些卷佛经,如今已经供到了皇觉寺里,只望父皇能永远康健。”
  他这样说,乾元帝心里高兴了一点:“你是个孝顺的,朕都知道。”
  “但你身为龙子凤孙,不能对佛道过于痴迷。什么三花聚顶,什么极乐世界,全都是镜花水月。当权之人,绝不能被僧侣羽士的无稽之谈所蒙蔽。小六,你记住了吗?”
  乾元帝的声音很轻,但对于景王来说,这道轻轻的声音却不啻惊雷。
  好在景王知道父皇希望他给出什么样的反馈。
  他受宠若惊地道:“多谢父皇教诲,儿子全都记住了,日后也会好生教导晟儿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3页  当前第1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2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贾璋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