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贾璋传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惊鸦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51 KB   上传时间:2025-03-04 22:59:58
  她不是难以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而是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麝月抚养。
  若宝钗愿意抚养荇哥儿,袭人只会千情百愿地答应下来。
  因为,在宝钗身边长大的哥儿,前程肯定比在她这个姨娘身边长大的哥儿好。
  如果荇哥儿能得个好前程,那就算他以后不认她这个亲娘,袭人也认了。
  而且,袭人觉得,只要她用心些,荇哥儿也不一定会不认她这个亲娘。
  可现在,二奶奶不但不愿意抱养荇哥儿,还把荇哥儿交给麝月抚养!
  对袭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但她根本没有把儿子抢回来的能力,所以只能整日价流泪。
  但不论贾母,还是贾政,都不可能因为袭人的眼泪就自打嘴巴,收回他们许诺给宝钗的权力。
  只有宝玉会陪袭人一起心痛,可他终究只是个百无一用的公子哥儿。
  就算心疼袭人,他也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不敢去求贾政,更不敢去求贾母。
  思来想去后,宝玉还是找到了宝钗头上。
  在他心里,还是宝钗最容易松口。
  只可惜,宝钗拒绝了宝玉的请求。
  她本就不爱宝玉,就算她爱宝玉,她也不可能把荇哥儿还给袭人。
  宝玉越求情,宝钗就越觉得袭人不安分。
  宝钗越觉得袭人不安分,袭人的日子就越难捱。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袭人要茶没茶、要水没水,院子里还有不少丫鬟婆子们讲她的闲话。
  袭人只觉自己一瞬之间,就变成了招人厌恶的赵姨娘第二。
  除此之外,宝钗和麝月还不许袭人去见荇哥儿。
  这更让袭人感到痛苦万分。
  煎熬了一段时间后,袭人只得举手投降。
  袭人已经看出来了,二奶奶见缝插针磋磨她的小手段并没有很过分。
  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贾母她们这些长辈,根本不会理会宝钗的小小任性。
  可就是这样的水磨功夫,才最磨人。
  受不住磋磨的袭人只能压下心头苦楚,跑去求宝玉不要再去烦二奶奶了。
  要不然,她的日子只怕还会更难过些。
  就在袭人哀哀恳求宝玉时,宝钗和麝月在给两个孩子绣老虎帽。
  她们早就看清了,宝玉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他根本舍不得对她们下狠手的。
  就算宝玉生气她们磋磨袭人,最多也就是跟她们撂脸,不肯跟她们说话罢了。
  一看到她们淌眼泪,宝玉就半句重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样的银样镴枪头,又有谁怕他呢?
  更何况,她们现在有了孩子,就更加不在意宝玉的宠爱了。
  毕竟,宝玉并不是能给孩子带来资源的父亲,根本不值得她们费尽心思地讨好。
  就在二房妻妾斗法时,贾璋正在满京城地给他儿子面试西席先生。
  其实,给菱哥儿找先生这件事,原是不着急的。
  可是,绍治帝想把天津三卫与周边州府并为津海行省,还想把贾璋派去津海做经略。
  他想让贾璋做的事,一是在新组建的行省内大规模地推行金米良种种植,二是在津海建造疏散运河漕运压力的海漕码头。
  金米良种是贾璋发现的,也是被贾璋从茜香带回来的。
  海漕一事是贾璋呈上的《漕运改革论》中记载、分析过的。
  所以,津海经略这个职位,只有贾璋去做,才最合宜。
  而经略这个职位,官居正三品,兼着军、政两方面大权,绝对是位高权重的大肥差。
  若不是既想试行金米种植,又想兴办海漕漕运,绍治帝绝不会新组建津海行省,更不会设置津海经略这个职位。
  在任命贾璋升任津海经略前,绍治帝就提前跟贾璋透露过消息。
  主要是想提醒贾璋,提前处理好家里的杂事。
  好心无旁骛地办差,做好这两项利国益民的工程。
  得知这个消息后,贾璋琢磨着自己一定会带着妻儿赴任。
  所以聘请一位既靠谱、又愿意跟着他们一家三口去津海的西席,就变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为贾璋权隆位尊,来荣国府应聘西席的举人进士、名家大儒不绝如缕。
  前者大多数是出身贫寒的年轻人。
  他们这么孤注一掷,是想要靠上贾璋这个恩主,从而得到往上爬的青云梯。
  后者的目的,则是儿孙的前程。
  贾璋在这些人中优中选优,最后择定了实学学派内有名的经学家,出身新郑孟氏的孟允。
  而孟允所求的事情,是请贾璋提携他在都察院做御史的小孙子。
  在二月末的时候,贾璋和黛玉已经打点好了行囊。
  在这不久后,绍治帝的旨意也送进了荣国府。
  贾璋接旨后,进宫谢恩并聆听圣训。
  在这之后,他又向绍治帝表了一场忠心。
  在文华阁上完最后一节经学课后,贾璋的所有工作都移交完毕了。
  他正式向家人、师祖、师父、岳父与众位朋友辞行。
  然后才带着妻儿、家丁,与自己的老相识、绍治帝调拨给他的下属、新任津海总兵姚云起一起,带着绍治帝划拨给他们的一万两千人大军,加急赶赴津海。


第212章 抵达津海下官逢迎,新居安置黑甜一梦
  贾璋他们是乘坐战船, 从通州码头启程出发的。
  不过几日时间,他们就通过内河航道,登陆天津卫海河港口。
  津海行省的府城位于天津三卫中天津卫的驻地, 现在,此地已经正式更名为天津府了。
  贾璋的经略使司衙门与姚云起的总兵衙门都坐落在天津府城当中。
  早在今年开春时, 这两处衙门与官邸就已经修葺好了。
  不过, 虽然姚云起才是总兵, 但津海级别最高的军事长官却是贾璋。
  为了防止底下人争权夺利,制约推广良种与海运漕改的进程,绍治帝特意把军权交到贾璋手里。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令出多门, 影响贾璋工作效率。
  绍治帝的旨意中, 明确规定了贾璋这个津海经略的职权。
  作为经略, 贾璋拥有决策民政事宜,监察、考核、任免属下文武官员, 整饬教化, 管理司法漕运, 军事防务等方面的权力。
  而在正常的行省内,贾璋所拥有的权力是要被分成几份,然后再分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与漕运衙门等衙门里面去的。
  这就意味着,贾璋这个三品经略的权力,甚至要比二品布政使的权力还要大上许多。
  贾璋心里琢磨, 若想在津海迅速打开局面,高效推广良种与海运漕改, 那他确实需要这样大且全的权力,才不会被旁人掣肘。
  不过, 这份权力确实太大了……
  因此,贾璋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 他这个津海经略做不长久。
  在把推广良种与海运漕改的事情做完后,他就能功成身退了。
  经略这个职位,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陛下不会允许经略这个职位长久留存的。
  总揽军、政大权的经略使跟容易变成土皇帝。
  任是谁经营地方多年,令行禁止,有钱有兵还无人限制,都有生出狼子野心来的可能。
  唐朝末期那些割据地方的节度使,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既忠心耿耿又精明能干的好臣子。
  可后面,他们不还是变了质?
  所以,在做完该做的事情后,即便绍治帝不取缔津海经略这个职位,贾璋也会主动上疏,请求绍治帝允许他功成身退。
  毕竟,眼下大盛正值中兴之刻,绍治帝亦是精明强悍的圣君明主。
  在这种情况下,贾璋才不会愚蠢到妄自尊大,生出不该有的狼子野心来。
  他更不希望自己会因为贪权恋位,引起绍治帝的猜疑。
  这种给自己光明前程添堵的行为,他可不会做。
  在行船路程中,贾璋就把这些事全都想清楚了。
  而他能有闲心思量这些事情,主要还是因为黛玉和菱哥儿都不晕船。
  他们母子二人,甚至还有打着纸伞、戴着幕篱去甲板上欣赏河景、喂食飞鸟的闲情逸致呢。
  这母子二人十分健康,就连他们特意从京城聘来坐馆的大夫都没用上,贾璋自然少操了不少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璋才有心情思量这些经纶世务。
  在战船船队抵达海河港口当天,津海行省地方文武官员全都在码头上恭候上官莅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3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2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贾璋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