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6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居然以步卒过雀鼠谷!”李渊忍不住牢骚道:“当年二郎你以骑兵追击,雀鼠谷内一日八战,黄昏时分就攻破灵石,两日后破介休,怀仁也太慢了。”
  李世民咧咧嘴,心想李善这锅背的也太冤了……实际上这是他与李善商议后才决定的,更别说当时都布可汗都已经从李药师的包围圈中逃脱了。
  李渊继续牢骚道:“怀仁倒是会识人,苏定方就不说了,刘黑儿也堪称名将,首战就能大破突厥,但张仲坚……明明是灵州道行军副总管,他去陇右道作甚?!”
  李世民还是不吭声,心想陇右道的兵力被突厥、薛延陀一扫而空,在薛延陀兵力北撤之后,张仲坚渡河查探军情,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按这个标准,要怪责张仲坚,那就首先要怪责明明出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却非要跑到灵州去大破突厥的李靖啊。
  呃,两日前,李渊召见李靖,差不多就是忆往昔,望前路,反正怀柔的话一大箩筐,还很是隐晦的说了李善的小话呢……也就是平阳公主不在场。
  再说了,张仲坚在战报中都写的清清楚楚,包括郭孝恪、侯君集在内,大家伙儿是看到阿史那·社尔的尸首,才知道对敌的是都布可汗。
  李渊迟疑了会儿,低声问:“二郎,要不要换帅?”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父亲,来得及吗?”
  李渊叹了口气,的确啊,也来不及啊。
  “就算是换帅,让李药师去?”李世民小声说:“李药师难以令诸将敬服……平心而论,李药师当年……还真算不上太过。”
  “的确如此。”李渊叹道:“此类事比比皆是,李药师最终还不是出兵了嘛。”
  “当年浅水原一战,二郎亦以梁实、庞玉严守险要,数日无水,宗罗睺率军猛攻多日,几不能支,二郎才率军出击,大破之。”
  “难道梁实、庞玉因此而与二郎势不两立?”
  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没这个道理啊,这在战场上是司空见惯的常事……现在可好,闹得李药师威望全无。
  李世民还想着让李药师日后率军出塞呢,现在看来,只能用与李怀仁一点干系都没有的将领为辅了,不然都难以得军心……嗯,张公瑾可以用,他与李善之间关系还不错,但一直跟着李药师。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李善为什么与李药师闹得那么僵……身边人死的太多了。
  之前李世民还不知晓,但现在自然是心里有数了,魏嗣王太妃朱氏实际上是尔朱氏,而落脚的日月潭原来是朱家沟,估摸着都是尔朱族人改姓的。
  换句话说,大破突厥之后,日月潭几乎是全庄挂白,死的大都是朱氏的族人,这才是李善痛心疾首的原因。
  当然了,李世民与李渊也都心里有数,李善与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关系太过密切,李善也是刻意切割。
  在心里盘算了下,李世民劝道:“父亲,未必如此。”
  “怀仁当日提及,都布可汗损兵折将,近十万大军,能返回草原的不过是驻守灵州的一两万兵力,所以不欲突利可汗席卷河东粮草、财货、人口。”
  “刘黑儿大破突厥,怀仁当知突厥意欲退兵北返,理应会进击……明日黄昏前信使入军,怀仁当会有所动作。”
  “希望如此吧。”李渊对此不太抱有什么希望了,李善动作再快,也撵不上要撤兵的突利可汗啊。
  这时候,外间有宫人传报,“陛下,河东急报。”
  李渊精神一震,这段时日,只要是急报,都是第一时间送入宫中。
  拆开看了几眼,李渊不由得大笑着看向李世民,“二郎实有慧眼!”
  李世民接过看了眼,也不禁露出笑容,这是昨日李善启程赶往灵石县前写就的战报。
  在察觉突厥要退兵之后,李善遣派尉迟恭率骑兵迅速通过雀鼠谷,并且在灵石县咬住了正在退兵的突厥,鏖战三刻,刘黑儿率军来援,合力大破突厥。
  这条战报让李渊将提着的心回肚子里了,这是个明显的信号,虽然还不知道都布可汗已经自刎而死,但李善并不准备让突利可汗施施然回军。
  河东战局,必定会发生变化。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会有不同吗?
  这个夜晚,李渊、李世民在太极宫翘首以盼,李善在祁县蓄势待发,尉迟恭在文水迫不及待,李道玄在晋阳城内蠢蠢欲动的时候,位于故关、井陉关的河北唐军也做好了准备。
  井陉关因井陉而得名,是太行八径之一,是并州与河北相连的主要通道,道路狭窄,自古与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
  这其中,井陉关最为闻名,秦汉时期就被视为天下九塞之一。
  十月十三日,突厥伏击河北唐军得手,大胜,继而攻破寿阳,赵州总管齐善行仓皇而撤,弃守石艾,一路退到了井陉关……实际上井陉关并不能驻军太多,所以齐善行实际上是撤回了河北境内。
  直到十月十七日,授命节制河北唐军的洛州总管程名振才率援军赶到,并入驻井陉关之西的旧关。
  中军帐内,程名振默不作声,让麾下将领一一看过信使送来的信件……信使是十月十九日启程,走统军川,翻山越岭,直到十月二十一日黄昏前才抵达旧关。
  原本李善是准备缓缓进逼,步步为营的,关键时刻才遣骑兵突击,所以才会让程名振率河北唐军在十月二十二日西进……但没想到突厥要跑,李善不得已遣骑兵急行,他还在想着河北唐军估计是赶不上了。
  不过程名振可不知道这些,齐善行大败,桑显和、王绪阵亡,六千唐军一战之下,最终点检只有千余士卒归营,这样的大败再加上之前未能提防,使突厥从河北突入,攻破飞狐径……程名振自然不会甘心。
  下面坐着的将领大都是李世民一脉,幽州司马黄君汉、定州总管双士洛、赵州刺史齐善行、贝州总管薛忠以及魏州总管田留安,有的是李世民旧部,有的干脆就是天策府的属官。
  信使一共带来了三封信,一封是诏书,魏嗣王李怀仁出任河东道行军元帅,河北唐军受其节制。
  一封是太子李世民的书信,只是略略提了几句,最后一封是加盖了河北道行军元帅大印的公文,命程名振率军于十月二十二日西进。
  程名振扫了眼诸将,“明日以虢国公为先锋,率骑兵三千西进,先取石艾,后取寿阳。”
  虢国公黄君汉应了声,他是仁智宫事变后才赴任幽州司马的,屁股还没坐热就碰到操蛋事,若不是幽州都督庐江郡王李瑗弃城而逃,幽州是有机会协助桑显和堵住突厥行军路线的。
  不过李瑗那厮也没讨到什么好,回了长安之后又卷进了东宫谋逆,如今已经被废为庶人。
  玄武门之变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河北,这也是程名振此次率军带的全都是李世民派系的主要原因。
  “吕国公、临清县公分率两千骑兵为后援,某与道国公、汾阴县公率中军殿后。”程名振继续道:“已十月下旬,突厥不会久驻,但亦不可贸然出击,先锋需多遣斥候查探。”
  顿了顿,程名振加重语气道:“诸位已经看过,太子殿下信中提及,魏嗣王军令严明,若是进军迟缓,只怕罪责不轻。”
  下面安静了片刻后,贝州总管薛忠笑道:“说起来,除了吕国公,诸位都是魏嗣王旧识。”
  薛忠早年为淮阳王李道玄的长史,后一同被俘,换回后转入并州军,当年李善于雁门大败突厥,生擒欲谷设,就是薛忠留守雁门关,战后爵封汾阴县公,调任贝州总管至今。
  随着这句话,众人都有些感慨,程名振、齐善行都参与了那次魏县大捷,黄君汉在仁智宫事变后受李善节制。
  程名振至今还清晰的记得,正是李善做主,自己才得以亲手斩下刘黑闼的头颅。
  那段往事在程名振等人心中记忆犹新,当时的李善在河北山东已然分量不轻了,但没想到数年间,这位少年郎扶摇直上,爵封嗣王,屡败突厥,被视为当世名将。
  程名振笑着说:“说起来留安兄与魏嗣王最有交情。”
  程名振虽然受命节制河北唐军,但本职只是洛州总管,并没有加河北道行军总管职务,所以不能也不想摆出上司的架子……在座的哪个资历都比他深,就算是曾经为夏国左仆射的齐善行也是天策府属官。
  田留安笑了笑,一边回忆着当年那位少年郎在馆陶县内的种种,以及与那位如今已是大汗的阿史那·社尔的辰枪舌剑,一边看向双士洛,“当年魏嗣王赴河北,带了几份书信,其中有给淮阳王的,有给某的,还有给吕国公的。”
  “呃?”双士洛有些惊愕,想了想问道:“那时候魏嗣王已投入秦王麾下了?”
  虽然李世民如今入主东宫,毕竟还没有行册封之礼,程名振口称太子,而双士洛、田留安这些嫡系还是称秦王的多。
  田留安摇摇头,“那就不知晓了。”
  一旁的薛忠眯眼捋须,他出身河东薛氏,消息灵通,玄武门之变至今也有半个多月了,对当夜发生的大部分事情是有一定了解的。
  李怀仁突然出兵平叛,太子不仅兵败而且身死……种种发生的一切,很难让人相信魏嗣王与秦王之间没有什么瓜葛。
  此刻的阳曲县外大营内,突利可汗脸色阴沉,心里有些打鼓,居然是李怀仁来了。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阿史那一族最近几年内发生的一切,基本上都与李怀仁有关,突利可汗总有种感觉,从当年李怀仁雪夜袭营招抚苑君璋之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随着对方的心意而动。
  自己不得不先抢先收容郁射设遗留下来的部落,不得不与颉利可汗决裂,不得不与李唐结盟,甚至还不得不在颉利可汗死后继续与都布可汗内斗。
  突利可汗也不是没有挣扎过,最终的结果却是在泾州大败,送出了五千匹良驹才被放归,丢尽了颜面。
  而这一次,结局会有不同吗?
  不得不说,突利可汗在资质上的确比不上阿史那·社尔,迟疑、犹豫让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汇集
  十月二十二日,晴。
  在难得的好天气中,天微微亮,黄君汉率三千唐骑从旧关启程,迅捷无比的西进,昨晚就已经遣派斥候查探,确认石艾县境内并无突厥踪迹。
  半日之内,唐军骑兵急行近百里,先后占据石艾、寿阳,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
  不过在抵达寿阳之后,黄君汉遣派的斥候回报,已与突厥游骑相遇。
  黄君汉没有轻举妄动,桑显和、王绪的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他停留在寿阳县,等待后续兵力。
  而此刻,晋阳周边已经打成一锅粥了。
  在黄君汉从旧关启程的时候,尉迟恭率军北上,沿着汾水小心翼翼却也极为迅捷的进入交城县境内,并未遇到突厥。
  但很快斥候回报,数千突厥盘踞清徐镇附近,尉迟恭遣派马三宝率两千兵力继续北上,驻守清源县以防止大股突厥南下,而自己率右军扑向了清徐镇。
  这一次不再是道左相逢了,双方都通过斥候得知对方的大致兵力,但突厥还是吃了个亏,虽然唐军从晋州北上,进军极为迅速,但突厥没想到唐军进入并州后,会如此猛烈而迅速的直插并州腹地。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地势,这也是李善最为擅长的,他指定尉迟恭沿汾水北上,确保不会被突厥侧击绕后,指定尉迟恭不可越过清源县,是因为这附近的地势利于唐骑,而不利于突厥骑兵。
  原因也很简单,并州东、西、北三面环山,东部偏高,中部与西部偏低,汾水从并州中部穿过,在晋阳、清源附近,大大小小有十余条汾水的支流。
  清徐镇位于清源县境内,距离晋阳不远,附近有象峪河、文峪河、涧河三条不算小的支流,导致突厥骑兵很难展开队列,而唐骑却能在相对狭窄的战场上集中队列,发挥冲击力的优势。
  尉迟恭以胡演为左,以李孟尝为右,自己领中路,遇敌全面扑上,惨烈的冲阵一次次的上演,厮杀声、惨叫声连绵不绝。
  虽然只三千余唐骑,突厥兵力约莫在三四千左右,并不吃亏,但唐军猛攻不止,特别是数百从天策府调用的玄甲重骑,在尉迟恭的亲自率领下,几乎每一次都能凿穿突厥大军。
  这一次,突利可汗反应倒是快了,立即遣派兵力南下来援,可惜还没等援兵赶到,突厥已然溃散。
  淮阳王李道玄今日率千余骑兵突然出城南下,准备接应援军,在洞涡驿的时候发现逃窜的小股突厥兵力。
  查问清楚后,李道玄率军沿象峪河往西北方向,从后方狠狠捅了一刀,鏖战良久的突厥军再也支撑不住,四散溃逃。
  等突利可汗遣派的援军赶到的时候,面对的是已经汇集兵力,多达六千余的唐骑大军。
  等突利可汗亲自赶到的时候,面对的是也已经赶到的李善,在得知战报后,李善当机立断,率苏定方、刘黑儿、秦琼等兵力急行北上,抵达清徐镇北。
  此时,晋阳周边的文水、清源、交城都出兵汇集,除了东侧的榆次之外,李善如今麾下骑兵两万有余,能野战的步卒也有万余。
  最重要的是,在确保晋阳没有失守的前提下,李善率军与代州军、并州军汇合,在兵力上已经不算太吃亏了。
  “怀仁!”李道玄几乎是扑过来,死死的握住李善的双手,神情既感激又惭愧。
  感激的是李善在最关键的时刻率军来援,惭愧的是李善一手创立的代州军已然残破,代地想必也是一片惨状。
  “道玄兄。”李善上上下下打量了会儿,苦笑道:“且待战后再叙。”
  除了领军对峙的将领外,其余将领都已经汇集过来,李善让马周拿出地图细看。
  “适才斥候回报,以汾水为界,东西两侧的兵力都已经赶往阳曲县周边。”任城王李道宗盯着地图,嘴里快速的说:“突利可汗麾下至少六万兵力,不过应该部分还在忻州、代州等地。”
  “不好说。”秦琼摇摇头,“晋州、汾州三战加上今日一战,先后斩首五千有余,突利可汗必然汇集兵力,应该会从忻州、代州甚至朔州调兵南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