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50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朕难道会降罪于你?”李渊瞪了眼,“不过如今代国公于军中威望全失,你也太过妄为!”
  李善没吭声,他已经听出了李渊的言外之意。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点评
  “这宅子似乎小了点?”
  面对李渊的询问,李善干笑着说:“其实不小了,臣平日都住在庄子里,对了,三姐倒是提过送个庄子来……”
  又非要提起平阳……李渊有些脸黑,沉吟片刻后道:“早就说加十二卫大将军,如今缺位有三,怀仁可择之。”
  “臣如今任宗正卿,加十二卫大将军是不是有些不妥啊?”李善小心翼翼的说:“赵国公如今出任左监门卫大将军,昨日还提及,当卸任于秦叔宝、尉迟敬德……”
  李渊心里暗骂了几句,这只小狐狸,滑不留手的……平心而论,李渊也不想再用李善了,救驾之功再多几次也无妨,但大败敌军这样的战功再多些,十多年后,二十年后,李善在朝中的地位将会非常超然。
  这也是之前河东战事急转直下后,李渊也赞成李世民统军的原因之一,但无奈之后废太子谋逆,局势发展至今,这不是李渊能控制的。
  李渊心想还真不能逼着李善……人家十几天前才冒奇险平叛呢,而且这厮口口声声将平阳顶在前面。
  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万贵妃笑道:“魏嗣王为当世名将,仅次于太子殿下,以怀仁视之,朝中何人有帅才?”
  “不敢言仅次于太子殿下。”李善正色道:“当日陛下命臣与太子殿下议河北道行军元帅一职,臣于太子殿下面前力承才不堪用。”
  李渊哑然失笑,“怀仁过谦了。”
  “绝非过谦。”
  李善又将当日的理由拿出来说了一遍,李渊细思片刻微微颔首,的确有些道理……李善所经历的战事,大抵都是面对面的厮杀,只是一条线,不需要统领全局,而当年二郎在洛阳大战前后年许,分兵、截道、绞杀……这些在李善的履历中都是没有的。
  顿了顿,李渊顺着万贵妃的话问道:“怀仁觉得,朝中何人有帅才?”
  “首推赵郡王李孝恭、代国公李靖。”李善坦然道:“前者虽也曾有过败绩,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能平定荆襄、山南,赵郡王实有首功。”
  “代国公李药师……臣并不讳言,当世用兵,能与太子殿下比肩者唯此一人耳。”
  李渊有点无奈,都这时候了,你还要在我面前给李靖上眼药啊……哎,李善说实话也没人信。
  “除此之外,任城王、霍国公、赵国公、广陵郡公均有帅才。”李善继续道:“此四人均有独当一面之能,均曾统率大军,频立战功。”
  李渊点头赞同,苏定方、张仲坚在李善之后轮流执掌灵州军,前者有过灵州大捷,奠定了覆灭梁师都的基础,后者坚守鸣沙大营,让携兵近十万的都布可汗一点便宜都没讨到,还吃了不少亏。
  而霍国公柴绍是朝中除了魏嗣王一脉之外,很长时间内唯一对胡人有过大捷的将领,吐谷浑如今老实的不行,现任可汗至今还被扣在长安。
  任城王李道宗如今被困于并州,但依旧能保持不败,当年在灵州也是独当一面的,逼得梁师都不敢进犯。
  李善还很有兴致的点评道:“任城王攻稍显不足,但守御有余,张仲坚虽有谋略,但却有些小家子气,只有苏定方与三姐夫攻守兼备,亦不缺谋略。”
  “只不过三姐夫毕竟是外戚,而苏定方……打战是他的长处,但做官却是他的软肋。”
  “为何如此评鉴?”
  “苏定方此人,不够圆融。”李善苦笑道:“当年陛下命其执掌北衙禁军,居然不许房玄龄入宫……要是换成长孙无忌,那就算是结下仇怨了。”
  李渊也想起了这件事,摇着头说:“细柳做派,此为大将之风。”
  “所以说他可为将帅。”李善摊手道:“日后还要请陛下、太子殿下护佑一二。”
  李渊笑着伸手点了点李善,他如何听不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李善这是要置身事外,这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过李渊也无所谓,毕竟李善太年轻了,加冠至今也不过两年而已,在后面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被重用……除非出了惊天动地的变故。
  但此刻还不能让李善休息,李渊对河东战局实在不太放心,突厥主力未有大举南下,但已经有游骑劫掠晋州,兵锋已至绛州一带,而被抽调主力的唐军至今停留在绛州南部,不敢贸然北上。
  这时候,一旁的窦诞突然插嘴道:“太子殿下乃当世第一名将,麾下将才如云,怀仁为何不点评一二?”
  李善长长叹息一声,“臣不讳言,自武德四年起,历场战事大捷者,被当朝视为帅才者,均非太子殿下嫡系。”
  李渊眼神闪烁,的确如此,李孝恭、李靖、李善、苏定方都不是二郎嫡系,即使是曾在二郎麾下的李道宗、柴绍也并不被视为天策府一脉。
  “此即太子殿下之过也。”
  李善苦笑道:“太子殿下但凡出战,必为主帅,战必胜,攻必克,旌旗所指,众将奋勇,故少有独当一面之人。”
  “并非无此才,实则无一展身手之机。”
  李渊愣了下后不由得笑了,笑得胡须都在乱颤,这个角度实在刁钻,正因为二郎太强了,所以麾下才没有涌现出帅才。
  “太子殿下爱将中,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薛万钧或为勇将先锋,或为猛将突击,但难为方面统帅。”李善点评道:“张士贵、张公瑾、李世绩三人均有帅才,侯君集、段志玄磨砺后或亦能大用。”
  李善还饶有兴致的说:“前汉高祖依沛县而起,故人中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诸多英杰。”
  “陛下晋阳起兵,得天下之望,太子殿下南征北战,均简拔出如许英杰,可见得上天眷顾。”
  李渊有点不太自在,但从表情上来看……显然被拍的很舒服。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持续了数百年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汉高祖刘邦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后人难以想象的……用刘邦来对比李渊,后者也有些脸红。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唯一的选择
  虽然这个马屁拍的李渊非常舒服,但他还是很快将话题给转了回来。
  “如今道宗被困于并州,张仲坚远在灵州。”李渊叹道:“嗣昌出任泾州道行军总管,河东诸将均是二郎麾下,骄兵悍将……苏定方资历太浅。”
  顿了顿,李渊看向李善,“原本代国公李药师倒是合适,但如今威望大失……”
  李善嘴角抽了抽,的确,如果李靖这次没被弄得颜面大失,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谁让他李药师不干人事……”李善觉得自己有点冤,“自原州南下,诸将都不敢使其顿后,就怕他顿足不前。”
  “难道以后都这样?”李渊有些无奈,“记得你与其弟李客师、李乾佑都相交颇深,其侄李楷还是你的至交。”
  “如今河东战事还陷入僵局,蒋国公屈突通患病卧榻,也已经七十岁了,年迈不堪。”李渊哼了声,“而且必然要从关内调兵遣将,李药师无能压制。”
  的确压制不住,尉迟恭、程咬金、秦琼这些李世民嫡系都看着李靖是如何被羞辱的……张士贵、段志玄这些李世民嫡系更是看李靖非常的不顺眼。
  而河东那边的李道玄是李善的至交,薛万彻、薛万钧、秦武通更是随李善大破突厥扫了李靖颜面的。
  更别说朔州的刘世让、李世绩了……若是李靖领军,只怕上上下下都要怀疑李靖会不会坐视,然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突然出兵,取得一场大捷的同时,可能会让并州、朔州的唐军承受巨大的损失。
  “去岁太极殿内,怀仁主动请缨,如今却再无胆气了吗?”
  李善稳如老狗,只投去委屈的眼神……你好意思说我没有胆气?
  就在十天前,我还杀入玄武门救驾,就在五天前,我还率军力抗数倍胡骑呢。
  李渊皱起眉头,“二郎是决计不能出京的,如今朝中,唯独你才能使诸将钦服,才能解河东危局!”
  一旁的几人都默然无语,长孙氏在心里盘算着,陛下这话还真不算夸张,当年郎君南征北战,副将先后用的是殷开山、屈突通,但前者已于武德五年病逝,后者如今也患病卧榻。
  如果从秦王一脉中挑选大将为主将,挑不出一个在资历、战功、名望都能压倒众人的人物。
  这也是之前李善提及的,李世民太能打,导致嫡系中没有能独当一面的统帅级别的人物的原因。
  从各个角度来说,李善都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虽然资历不深,但却有三度救驾的大功,而且是平叛的关键人物,若不是其出手,李世民搞不好都已经入土了。
  其次,李善的战功无可挑剔,雁门、马邑、顾集镇、苍头河、泾州、京兆连续六次败突厥,前后三任可汗都在他手中吃了大亏,他是对阵塞外胡人战功最为卓著的统帅。
  再次,李善与李世民麾下的嫡系将领关系大都不错,仅仅是如今京兆内还在战中的将领,张士贵、段志玄、李客师都是其旧部,尉迟恭、秦琼、程咬金也是参与这场平叛的,对李善的观感自然很好。
  而如今还在绛州的唐军中,不少李世民的嫡系将领也与李善关系不错,比如去年泾州大战时期的旧部钱九陇等人。
  最后,如今代州军溃败在并州,与并州军合军,而李善却是代州军的创立者,如薛万彻、薛万钧兄弟以及远在朔州的刘世让,还有淮阳王李道玄都是他的旧部,任城王李道宗与其的关系也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李善在河东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自李善在江夏郡公李高迁弃军而逃,挺身而出守御雁门之后,突厥再也不能破关而入,代地乃至河东的恢复都是由此而来。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李善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是唯一的人选。
  “陛下,昨日京兆降雪。”李善小心翼翼的说:“河东代地估摸着已经大雪纷飞了,突利可汗应该要退兵了。”
  “再不济让信使送封信过去,都布可汗大败……已经被困于京兆,不信他突利还不退兵!”
  “就算不怕唐军反攻,他也要急着回五原郡吧?”
  李渊冷冷的看着李善,半响后才道:“那朔州怎么办?”
  “昨日接到朔州战报,信使翻山越岭,远道而来,已经被困月余,粮草将尽。”
  “为国征战,臣义不容辞!”李善苦着脸说:“只是三姐不许,说大功难赏,再度领军,他日或有不测……”
  李渊这下子彻底无语了,这种话在我这个大唐皇帝面前说……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怀仁是持宠而娇啊!”李渊哼了声,“那你日后就做个富家翁好了!”
  “原本准备让你先出任兵部尚书,待得二郎登基再入三省……”
  “多谢伯父。”李善登时大喜,“为一富家翁,小侄已然心满意足。”
  “伯父您想想,小侄自岭南北上入长安,不过数年间,名扬天下,兼姿文武,文有妙笔,武有战功,后世史书必有细述,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李渊是气呼呼的拂袖而去的,回了太极宫还叱骂了几句,倒是万贵妃安慰道:“陛下,魏嗣王为日后计,也无可厚非。”
  “朕当然知晓,平阳私下都提及数次了。”李渊叹道:“但如今非其不可。”
  看了眼一旁的长孙氏,李渊解释道:“如今将都布可汗困于泾河之侧,若无意外,必能绞杀。”
  “昨晚朕与二郎商议,若能使怀仁赴河东,突利可汗本为其手下败将,如今又已是十月中旬,代州、朔州必已降雪,突厥已无战意……”
  万贵妃还没听懂,但长孙氏已经明白过来了,李渊、李世民希望能毕功于一役。
  如果能擒杀都布可汗的同时,唐军能大败突利可汗,甚至擒杀……那么统治草原百余年的突厥很可能会土崩瓦解。
  内部的混乱先不提,薛延陀必然会趁火打劫……在很长时间内,草原部落都没有南下的心思和能力了。
  至于西突厥……这些年内乱频频,根本没有精力东顾。
  若是要驱逐盘踞在河东的突厥兵力,虽然屈突通患病,李靖已无威望,苏定方资历太浅,但柴绍是能稳得住场子的。
  但若是要大败突厥,李渊、李世民的第一选择只可能是李善,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余生无忧
  李善为日后计,不肯再度领兵,作为一个如今战功仅次于太子李世民的名将,舍弃兵权……按道理来说,李渊、李世民应该是想看到的。
  但偏偏如今李渊要用李善……还不能逼着人家去,毕竟李善数度救驾,人家的忠心那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长孙氏思索片刻后低声道:“陛下,或可使太子回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0/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