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3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唐骑的机动力比不上胡骑,但也差不了太多,几十里之内的穿插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在冲击力上要远远强过他们。
  窦轨、尉迟恭等将领都默默点头,说白了,不能让都布可汗、夷男觉得唐军兵力不足,软弱可欺,第一战打得狠,震慑住他们,逼得突厥、薛延陀联兵不敢分兵。
  这样才能赢得时间,让延州道、河东以及各地的援军顺利进入京兆,并汇集在一起不会被胡骑分割甚至各个击破。
  “诸位可还有疑虑?”
  李善问出这句话后,众人都默然无语,局势摆在面前,这样的对策不能说是万全之策,但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
  苏勖在心里想,即使是太子殿下亲为主帅,只怕也别无他法……呃,以太子殿下的性情,倒是有可能会率军主动进击,甚至行挑衅之事。
  李善耐心的等了片刻后,才转头看向窦轨,“酂国公,兵力统计完毕了?”
  “嗯。”窦轨点点头,“大致已经统计完毕,京兆四十余县,一日之内,征调府兵万余,加上长安留守兵力,共计一万三千左右,不过只有五千兵力随军,其余的都留守长安,以及拱卫长安的咸阳、泾阳、云阳诸县。”
  “岐州、陇州、豳州三地府兵,约莫万五之数,共计兵力在两万上下,其中骑兵在七千左右。”
  李善面无表情的听着,下面不少将领此时已经有些变色了,两万对八万,兵力悬殊至此。
  虽然说泾州一战李怀仁也是以弱势兵力大败突厥,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势,当时淮阳王李道玄率军堵住了突厥穿插的要道,而狭窄的战场让唐军的兵力在交战的时候并不处于劣势,也能充分发挥冲击力。
  而这一次,即使胡骑不进行大范围的穿插,但仅仅是京兆西部,胡骑也有足够的纵深,也就是现在这座营寨算是比较完整,不用惧怕胡骑从后发起突袭,又处于礼泉县、武功县之间,三地呈掎角之势,相对来说稍微能扳回一点劣势。
  李善看向另一侧的温彦博,后者应道:“粮草不缺,长安令李乾佑已经遣派人手赶往各县,秋收已毕,粮草丰仓,附近几县会连夜运送粮草入军。”
  “左军设在武功县,由尉迟恭领总,曲鸿、窦师纶为辅。”李善一边在心里盘算一边缓缓道:“领三千步卒,一千骑兵。”
  “是。”
  “右军设在礼泉县,由酂国公领总,李孟尝、李楷为辅,领步卒三千,一千骑兵。”
  “中军由秦琼领总,尔朱义琛、马三宝为辅,领步卒七千。”
  “设骑兵总管,统率五千骑兵,苏定方领总,刘黑儿、刘仁轨为辅。”
  “尔朱焕、王君昊领孤王身边亲卫统领,留于中军。”
  “其余诸将都留于中军,马周、苏勖参赞军机,辎重事宜都要托付西河郡公以及长安令。”
  窦轨倒是不意外,去年泾州一战,他也是独立左军,但没想到李善会用秦琼来领中军。
  李善起身来回踱步,思虑良久后才道:“天亮之后,遣派小队骑兵扑杀突厥游骑,再不济也要驱赶开。”
  “胡骑征战,少携粮草,突厥还有可能,毕竟五原郡多有掳去的农奴耕作,但薛延陀……必然是大批牛羊随行。”
  出身朔州的尉迟恭非常熟悉草原,眼睛一亮道:“怀仁所言不差,若是如此,虽突厥、薛延陀联兵七八万之众,但不会同时抵达。”
  “若能驱赶突厥游骑,以骑兵猛攻,或有战果。”李孟尝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当头一棒,必然让都布可汗更是疑虑。”
  秦琼瞥了眼尉迟恭,低声问:“敢问魏嗣王,左右两军骑兵可要出兵?”
  李善迟疑了下,“视战况而定,吴国公、酂国公均有自处之权。”
  来回走了几步,李善回头看向温彦博,“西河郡公拟文,信使连夜回京,请陛下、太子殿下将天节军降卒以及在押囚犯一并送入军中,许诺立功可免罪。”
  温彦博点头应下,心想也是难为怀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的兵力实在是不够用。
  李善叹息一声,但随即振声道:“虽是险情,但只要度过此劫,大唐必能强盛,他日扬威塞外,逐敌漠北,诸位的名姓也能留于青史。”
  “还请诸君用命。”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忙碌的一夜
  已经定下了战略,后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谁都不知道胡骑会不会连夜赶路,说不定明日就要扑到面前,每个人手里都有大批的事情。
  身为副帅的窦轨是最为忙碌,他既要率军入驻礼泉县,但也要负责全军的将校调配。
  相当一部分府兵是刚刚成军,都是由折冲府的骠骑将军统率,各个折冲府兵力不一,战力不一,需要临时指派将校合并统领,为此窦轨从李善身边调走了周舫等不少亲卫。
  温彦博也是忙的脚不点地,一方面要负责粮草运送,另一方面还要负责清点军械送往礼泉县、武功县,陇州、岐州的府兵如今都驻扎在这两地,但因为临时南下,很多人都缺少军械。
  反倒是李善自己轻松下来了,总领中军的秦琼眼中有着诧异,一旁的窦轨想了想拉了把秦琼,小声说了几句。
  “只掌大略?”饶是秦琼性情端谨,也忍不住咧咧嘴,“全都是某来管?”
  “嗯,辛苦叔宝了。”窦轨递去一个同情的眼神,“原先都是代国公总领,泾州一战也是钱九陇总领中军,怀仁只思谋决断。”
  呃,窦轨算是了解李善的,这位名扬天下的统帅其实是不太擅长军中的具体事务的……但这话不能说得太明白不是?
  秦琼都有些结巴了,“这……这……”
  “所以陛下与太子殿下曾经点评,怀仁颇似武侯。”窦轨笑着说:“当然了,武侯可不会如怀仁这般携中军大旗冲锋陷阵。”
  秦琼这下子真有点头大,第一时间去找尉迟恭……刚才这位同僚正在调拨战车,但中军七千步卒,只有李善身边的几百亲卫骑兵,战车应该主要留在中军。
  原本秦琼以为李善是已经有所决断的,现在才知道,这是自己来做主的。
  中军帐内,李善怔怔的坐在那儿还在出神,一旁的马周咳嗽了几声,“怀仁?”
  “嗯?”李善回过神来。
  马周眼中全是希翼,李善嗤笑道:“并不讳言,你马宾王有宰辅之才,但军略非你所长……这次带上你,算是弥补之前数年亏欠罢了。”
  马周脸都黑了,没好气道:“你还有脸说!”
  一旁的苏勖好奇的问:“数年前,宾王兄曾公开与魏嗣王决裂,此事在下亦有耳闻……”
  “某是被他塞到常何身边的!”马周愤慨道:“若非如此,何至于如今……”
  苏勖脸色微变,他知道常何是玄武门守将,而李善将马周这颗棋子放在常何身边……好像魏嗣王平叛就是率亲卫从玄武门进入太极宫的。
  “慎行兄位列十八学士,称一声怀仁就是。”李善轻描淡写道:“慎行兄放心,此事秦王……太子殿下是知晓的。”
  “噢噢……”苏勖应了声,视线又落在了李善身侧的尔朱焕身上,他知道此人是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
  “并无外人,舅父且坐。”李善招呼了声,对苏勖笑道:“还有秀荣县伯,均是在下堂舅。”
  苏勖嘴角抽搐了下,居然还有这事儿?
  “放心,陛下、太子殿下知晓。”
  苏勖忍不住在心里想,陛下、太子殿下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那废太子……李建成肯定是不知情的!
  马周在一旁阴阳怪气道:“记得当年在代地,你称呼秀荣县伯为仲珪兄?”
  尔朱焕嘴角抖了抖,居然还有这事儿?
  李善瞪了眼马周,“废话真多!”
  马周却忿忿道:“听说凌公已出任门下省侍中,位列宰辅了?”
  “就算你一直留在某身边,也轮不到你!”李善懒得多说了,看向尔朱焕,“舅父领亲卫,约莫六百骑,中军只有这一支骑兵,不可轻忽。”
  尔朱焕点点头,“护佑殿下,亦愿随殿下冲阵。”
  “此战应该轮不到外甥亲自上阵。”李善幽幽道:“若是再行此策,只怕阿史那·社尔会布下埋伏。”
  “阿史那·社尔恨你入骨。”马周也叹了口气,“数年前还扬威草原的阿史那一族如今……只怕他是许诺薛延陀建国才……”
  “不错,裴弘大也是如此说的。”李善也不避讳苏勖,“只怕崔明干、乔师望已然……”
  众人不再开口,李善再次陷入沉思,不断的在脑海中揣测战局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以及延州道的援兵能不能迅速赶到长安。
  军营的辎重处,秦琼嘴巴都说干了,才从尉迟恭手里抢下大部分的战车,最后才低声道:“似乎魏嗣王有些……”
  “他从不掌细处,之前就听苏定方提及。”尉迟恭不太在乎,“不过令行禁止,你虽总领中军,但不要自决。”
  秦琼迟疑了下,不知道该不该多问几句。
  尉迟恭虽然粗豪,但也有细腻的一面,天策府诸将中,他与秦琼、程咬金掌玄甲军,相对来说算是有交情的,低声道:“怀仁早投殿下。”
  “早投殿下?”秦琼在“早”这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嗯,很早。”尉迟恭很确定的说:“武德五年,河北战事,吾家大郎与李客师三郎一同赶赴馆陶。”
  秦琼知道李善之前因为山东战事爵封馆陶县公,一听就懂了,“居然那么早!”
  秦琼脸颊动了动,这么说来,这几年一直在糊弄废太子啊!
  此时此刻,长安。
  长安城向来行宵禁,而从今日开始更是全城戒严,但今夜一百零八坊默然,而皇城内灯火通明,金光门的城门大开,不停有信使骑兵或运送军械的车辆出入。
  “只有两万兵力,的确不足。”
  两仪殿内,李渊揉着眉心看向李世民,“二郎觉得呢?”
  李世民点头赞同,“天节军降军与囚犯立即发入军中,怀仁应该是用其陷阵。”
  “那便如此,连夜送去。”李渊迟疑了会儿,“河东、延州援兵只怕一两日赶不到,不过坊州、同州两地府兵已经开始征召,二郎或可往新丰?”
  “父亲!”李世民咬了咬牙,“孩儿愿留在长安!”
  哎,原时空中的这对父子这一世真的是父慈子孝,李渊让李世民去新丰,无非是因为一旦李善那边扛不住,李世民就能迅速赶往华洲,不管是去河东还是过潼关去陕东道都非常快。
  沉默了片刻后,李世民低声道:“怀仁当不会使父亲失望,但或可使三姐夫去新丰,只要怀仁能支撑数日,三姐夫能在新丰陆续接手同州、坊州以及河东援兵。”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战局转变(上)
  十月初十,唐军大营内,李善沉默的等待着突厥、薛延陀的联兵,大量唐骑以百骑为规模散开,扑杀可能的敌军斥候,不过回报至今都没有战果。
  李善并不着急,甚至不急着出兵,大营与礼泉县、武功县呈掎角之势,相互之间不过七八里的距离,有两地的庇护,等发现敌军主力动态,大营再出兵也来得及。
  “总感觉有些不对……”一旁的马周喃喃道:“都布可汗轻兵冒进……似乎他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
  苏勖想了想,“可能是途中见河州空虚,甚至可能得知燕郡王叛变?”
  马周转头看向李善,试探问:“薛延陀大举南下,应该是裴弘大的手段吧?”
  李善沉默的态度代表了默认。
  “裴弘大为何要做这等事,薛延陀大举南下,对东宫能有什么好处?”苏勖虽然相信,但也费解。
  马周沉思片刻,摇头道:“废太子谋逆……应该不是临时起意,裴弘大是有可能将消息传出去的。”
  “所以,都布可汗可能知晓京兆兵力不足。”李善淡然道:“所以,首战一定要有所斩获,否则都布可汗会以此劝动夷男,薛延陀数万大军不管是猛攻还是绕袭……”
  “知晓京兆兵力不足,所以才会轻兵冒进?”马周在心里计算时日,“但河东战局急转直下,战报入京至今也不过六日,都布可汗未必知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