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2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下)
  李渊之前已经小睡过了,如今困境已解,倒是精神奕奕,与几人就在淑景殿用了早餐。
  吃完饭后,柴绍与平阳公主离开,李渊挥手让人退下。
  因为内侍省殿中监苏制的叛变,以及太子与后宫的紧密联系,所以后宫是肯定要经过一轮甚至几轮清洗的,现在服侍李渊用餐的都是秦王妃刚刚从天策府调来的。
  “怀仁,朕不相谢,日后还长。”李渊首先将态度摆出来,对着一个两年内三度救驾的臣子……算上以后肯定要继承皇位的李世民,那就是六度救驾了,李渊自然是要摆出态度的。
  “陛下这话有些重了。”李善也要适时的摆出态度。
  “不重不重。”李渊笑着摆手让李善坐下,沉吟片刻后才问道:“怀仁何时择二郎?”
  李善心里也有数,尉迟恭和刘黑儿并肩杀入玄武门,要说自己与李世民之间没有私下的联系,那真是鬼都不信。
  关于时间点,李善和李世民都想到了,而且也提前确定过,立即脱口而出:“臣请罪。”
  这是李善今天的第二次请罪了,李渊蹙眉道:“何罪之有?”
  “若非怀仁先借朕危机,后援天策府,只怕社稷不存。”
  如果李善在救了李渊之后,刻意拖延甚至不去援助天策府的话,李渊必然心生疑窦……三个成年皇子都死了,李渊本人又年迈,自己都没信心能等到那些小皇子成年。
  当年杨坚是如何扶幼主登基,是如何建隋代周,李渊可是亲眼目睹的,如果李世民真的死了,李渊无论如何也会除掉李善,以确保江山不会易主。
  但李善做的一切都毫无破绽,李渊甚至私下让李世民派人去查过了,在攻破玄武门之后,李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留部分兵力镇守玄武门,同时遣派援军赶往天策府。
  李世民甚至都猜测李善可能是刻意的让尉迟恭去临照殿擒李建成……只有李建成的头颅才能迅速而彻底的瓦解长林军的士气军心。
  所以,现在的李渊对于李善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
  亲自挽起了李善,李渊笑着说:“朕已然老了,江山将托付二郎,以前还担忧二郎容不下你,现在倒是放心了。”
  “秦王殿下有量。”李善顺势起身,低声道:“天台山一战之后,臣与秦王才有些来往,不过一直等到原州大捷,臣回京之后才私下见了两面。”
  “其实陛下也知晓,臣不愿涉夺嫡事,所以当年才自请外放,但天台山一战后……”
  “朕明了,明了。”李渊微微点头,仁寿宫事变,太子拖延出兵,仁德大失,这才导致了李善心向二郎。
  “其实……”李善犹豫了下,“其实……”
  “甚么?”李渊有些诧异,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吗?
  李善咽了口唾沫,表演功力展露无遗,小声说:“臣早在武德五年就有意投入秦王麾下,房玄龄、杜如晦、凌敬也数度举荐,但秦王殿下未肯纳之……所以臣才自请离京。”
  李渊呆了呆,那么早吗?
  武德五年,怀仁筹谋设计,救回淮阳王李道玄,大败叛军,擒杀刘黑闼……这其中二郎是有插手的,这点李渊是心知肚明,不过那时候李善就已经准备投向二郎了吗?
  但为什么二郎却不肯接纳?
  而怀仁是次年才外放离京的,而且当时从鬼门关将平阳拉了回来,又因《春江花月夜》盖压长安,还因山东战事爵封馆陶县公,分量已然不算太轻了。
  二郎早在太原时候就广纳英杰,后来敦煌郡公府、秦国公府、秦王府、天策府先后接纳无数智谋英杰,为何却不肯接纳怀仁呢?
  李渊在等待李善的解释,而李善拜倒在地,今天第三次请罪。
  “臣母与尔朱焕的确是堂兄妹,当年母亲携臣北上长安也的确是投亲。”李善叹道:“但刚开始并不是来寻尔朱焕,而另有其人。”
  没办法,必须要解释清楚,一方面如今已经没有隐瞒的必要了,至少在高层中没有隐瞒的必要。
  另一方面李善并不知道东宫那边知道了多少,虽然李建成死了,但王珪、韦挺还有那么多东宫属官还没有处置。
  如果让李渊通过其他的渠道知道了消息,那很可能会重新考量李世民与自己的关系……毕竟这一世的玄武门之变,虽然李渊还是受害者,但李世民也是受害者,目前并没有立即登基为帝,尊李渊为太上皇的打算。
  也就是说,就算李渊放手,让李世民来打理朝政,但还是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而不是太上皇。
  所以,李善才决定将事情和盘托出。
  “甚么?”李渊吃惊的霍然起身,眼睛都瞪圆了,“你是申国公后人?!”
  申国公李穆是数朝重臣,而且在建周建隋都立下大功,是当年李渊也要敬仰的大人物。
  “第二代申国公李金才……”李渊喃喃道:“难怪你生于岭南……你父亲是?”
  “李德武?”李渊一头雾水,“这是谁?”
  虽然李德武出任长安令,但李渊还真的不太清楚,茫然片刻后突然反应过来了,“这与二郎不肯接纳有何关系?”
  面无表情的李善低声道:“此人乃裴门贵婿,北上途中听闻裴相入唐,急奔入京,破镜重圆……”
  李渊这才恍然,原来怀仁与母亲北上来长安是来找李德武的,却没想到李德武抛妻弃子,与原配重归于好。
  李渊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二郎不肯接纳当时已有名望的馆陶县公李怀仁。
  李怀仁在山东立下大功,身边的魏州总管田留安、淮阳王李道玄都是秦王一脉,参与战事的齐善行也是天策府属官,所以寄希望于投入秦王麾下以庇护自己和母亲。
  因为当时河东闻喜裴氏的裴寂依附东宫,裴世矩出任东宫太子詹事,怀仁只可能投入秦王府,也有抵御的可能。
  李渊琢磨了下,“当时二郎就知晓了?”
  “嗯,小侄入京后与李德谋交好,后者的父亲李客师与秦王是连襟。”李善顿了顿,补充道:“武德五年,李德武入东宫门下,为太子千牛备身。”
  “所以当时二郎不肯接纳……”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请罪(续)
  一切都在李渊脑海中连起来了,李善与母亲北上投亲,不料被抛弃。
  但锥处囊中其锋自现,李善很快就在山东建功立业,爵封县公,又以《春江花月夜》夺得状元,名声鹊起……但他面对的是一门双相的闻喜裴氏。
  所以,李善希望托庇于秦王。
  不过,当时在夺嫡中处于劣势的李世民也不希望与一门双相的闻喜裴氏交恶,所以没有接纳李善。
  所以,李善才自请外放,一直到夺嫡局势渐渐明朗之后,也是因为自身的地位、分量越来越浓之后,李世民才终于将李善笼络至帐下。
  “对了,当年外放,怀仁准确去解县……”李渊突然想起了旧事。
  “是。”李善脸上的表情有些冷峻,“是裴弘大建言,臣才去了代地。”
  李渊嘴角抽了抽,当时马邑刚刚归附,但苑君璋还很是猖狂,裴世矩哪里是举荐李善去建功立业,那是要将李善送到突厥人的马刀下。
  很多事情都在李渊的脑海中闪现,他又想起招抚苑君璋,似乎正是裴世矩建言自己遣派近人……结果将李善与老丈人崔信一并送到了突厥人的马蹄前。
  要不是李善妙手,自己与崔信只怕都要亡于关外。
  想到这儿,李渊不禁哑然失笑,“朝中多知,怀仁之所以屡屡建功立业,皆裴弘大之举荐……”
  李善苦笑了声,“数度陷入绝境,若非侥幸……也是因天台山一战后,臣与秦王交好,所以裴弘大才会助……”
  李渊点点头,同意了这个判断,李善与二郎交好,裴世矩见势不妙,无奈之下才会帮着东宫谋逆。
  “当然了,还有个原因。”李善解释道:“裴弘大独子裴宣机死于华亭……但绝不是臣所为,裴弘大自己也承认,但终究是……”
  李渊微微叹息一声,没想到面前这位青年的身世如此的复杂诡异,李德武的抛妻弃子,裴弘大数度施计,以及裴宣机的阵亡……
  李渊这时候也知道了为什么李建成没有考虑劝降李善,而是诱入宫中伏杀……肯定是裴世矩的意思。
  “怪不得你,怪不得你。”李渊拍着李善的肩膀,“难怪……难怪……”
  李渊心生怜悯,自己也是幼年丧父,但面前的青年却是被生父抛弃。
  “裴弘大……李德武……”李渊迟疑道:“怀仁想如何处置?”
  裴世矩参与谋逆,必然下狱论死,但要不要涉及家族,却是不能轻易决定的……即使只是闻喜裴氏西眷房。
  李善作势想了想,“臣可否与裴弘大叙谈?”
  “嗯?”李渊大为诧异,“怀仁不可心软。”
  李善坦然道:“王君昊、曲四郎等人被扣在北衙禁军官衙内,并未被杀,适才霍国公提及,是裴弘大的手笔。”
  “嗯。”李渊点点头,提点道:“即使未有举刀,也不过是因为那时怀仁已然遁逃,裴弘大不敢为之,怀仁不可心软。”
  “是。”
  “至于李德武……”李渊其实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处置李德武,按制来说,裴世矩参与谋逆,即使不涉闻喜裴氏一族,但至少其家人是要被问罪的,而李德武就算没有参与,但也是裴世矩的女婿。
  但李德武毕竟是李善的生父,径直杀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说白了这是给李善出难题呢。
  重归于好……那也是不可能的,李善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要不就干脆再次流放岭南?
  李渊正准备开口的时候,李善叹了口气,“今日晨间,他已窜入三姐府中。”
  “甚么?”李渊呆住了。
  其实柴绍告知李善的时候,后者也呆住了,居然这么机灵?!
  李善还盼着裴淑英能手刃郎君呢,李德武如今还住在裴府,裴淑英成功的几率并不低。
  没想到李德武昨晚见金城坊火光大作,立即离开了府,找了个准备好的地方躲了起来,坊门开了之后直接窜去了平阳公主府中……柴绍来之前还听亲卫提及,裴淑英直到现在还拿着匕首守在门口呢。
  李渊正要提议将李德武流放岭南,外间传来的平阳公主的声音。
  “父亲,两仪殿议事。”平阳公主大步走来,“怀仁,你还是再歇息歇息,眼中仍有血丝。”
  “谢过三姐,不过不急。”李善哼了声,“先去见见裴弘大。”
  “一刀杀了就是!”平阳公主盯着李善,“他多少次陷你入绝境,当年顾集镇一战,八成也是他使人将消息散开的,不可心软!”
  “怀仁昨晚还在为杨恭仁长子杨思谊求情呢,就是心软。”李渊也补充了句,转头问道:“平阳,你何时知晓的?”
  平阳公主想了想,“约莫是怀仁在代地的时候。”
  “还有谁知晓?”
  “二弟、二弟媳是知晓的,李客师夫妇与李德谋也知晓,清河县公肯定知晓。”平阳公主看了眼李善,“凌敬、王仁表、苏定方知晓吗?”
  “凌公、定方兄均是可托付生死之人,其中凌公入天策府后数次举荐,还与秦王殿下争执,后不得不告知。”李善睁着眼睛说着鬼话,“王孝卿……同病相怜,他是最早知晓的。”
  平阳公主向李渊解释道:“王仁表乃姑姑之子。”
  李渊嘴角动了动,立即明白了,同安长公主将庶子扫地出门的消息早几年就在坊间流传了,难怪平阳说同病相怜。
  李善适时道:“昨晚王孝卿也在玄武门,关键时刻斩杀王君廓麾下中郎将,立功不小。”
  “哈哈哈,怀仁你就是与人为善。”李渊起身道:“你先去吧,朕也要去两仪殿了。”
  看着李善离开,李渊才叹道:“不意怀仁身世如此坎坷。”
  “所以女儿才多加维护。”平阳公主也叹息一声,“还要请父亲、二弟日后多多维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