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1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最关键的是,周新能截住秦王吗?
  或者说,李世民如今到了哪儿……这厮总不会一点警惕性都没有吧?
  突然间,李善打了个寒颤,自己还是不要多想了,自己每次都觉得自己做出了最合理的选择,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但最终……
  当年从下博南下逃命,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有理由的,但每一次都倒霉了,希望这次不要重蹈覆辙。
  但片刻后李善发狠的咬着牙,即使是下博,即使是代地,即使自己乌鸦嘴,但每一次我都绝境逢生,每一次都反败为胜,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将两盘菜和剩下的馍馍一扫而空,李善在心里安慰自己,说不定李世民察觉有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根本就没有回京呢!
  “二十五钱?”李善数了数手里的,数了三遍还是只有十二个铜钱。
  差了差不多一倍,李善瞄了眼脸色不太好看的伙计,估摸着店家是不肯赊账的。
  伙计回头正要招呼人,这儿有个要吃霸王餐的……李善突然撒丫子狂奔而出了酒肆,绝尘而去。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来得及吗?
  长安东去西来,灞桥是必经之地,河边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已成长安一景。
  随着魏嗣王李怀仁数年前赴任代地时,携折柳北上,言依稀可忆故人之语,灞桥折柳成为了传统,这儿也成为了送别的固定地点。
  不过这一天,灞桥东西两侧,多有目露警惕之人,更多有暗携兵刃之者,周新刚刚抵达灞桥就知道不妙了,东宫已经遣派人手……只是不知道是在埋伏偷袭秦王,还是来堵阿郎的。
  两者都有可能,毕竟阿郎昨晚从后宫逃出,如今都已过了午时,太子没有在后宫找到人,肯定会来灞桥,以防止阿郎东去截住秦王。
  倒是伏击秦王的可能性不大,谁都知道秦王勇武,身边亲卫均是百战余生的勇士,且骑乘良驹,东宫埋伏的人手少了没用,多了很可能会被秦王提前察觉。
  周新按耐住心中的惶恐,缓缓走上灞桥,但刚走上去,就有七八道视线投来,一个大汉伸手拦住了周新,“灞桥有损,今日不可通行。”
  “……”周新无语了,这么蹩脚的理由吗?
  若是灞桥有损,你和你身后的那十几个人站在桥上……这么不怕死吗?
  当然了,周新自然清楚,这是东宫单方向的封锁灞桥,以防止阿郎遣派人越过灞桥,在前方截住秦王。
  略为争辩了几句后,周新灰溜溜的回了灞桥西侧,还张望了几眼才疾步往西,心里盘算了下,灞桥不行,还有长乐坡。
  长乐坡同样是长安东去西来的必经之路,秦王数次出征都是从这儿启程的,去年阿郎出征也是在这儿拜别送行的官员。
  长乐坡是个小镇,周新找了个沿街的酒肆坐下,特地坐在了临窗的位置,开始了等待,等待着马蹄声响……
  范丰已经赶到了咸阳县外的唐军大营外。
  “魏嗣王亲卫?”一个唐军小校狐疑的打量着颇为狼狈的范丰。
  毕竟是步行赶来的,而且唯恐来的迟了,范丰一路疾行,满头大汗实在是累得不行,的确颇为狼狈。
  而那个小校也是怀疑这一点,毕竟谁都知道魏嗣王先后组建代州军、灵州军,还曾经与突厥互市换来大批的良驹,还两度大败突厥缴获大量战马,谁都可能缺马,但魏嗣王绝不会缺马……这人却是步行赶来的。
  “定安县公范季庆是在下的堂弟,他乃阿郎身边亲卫头目,阿郎出征,他都是军中斥候头领。”范丰解释道:“在下受魏嗣王指派,此行有大事请见吴国公。”
  小校迟疑了会儿倒是没有拒绝,倒不是因为听说过范季庆,而是魏嗣王的名头太响了,“你等着。”
  一刻钟后,范丰瞪大了双眼,“吴国公有要事?”
  呆了呆,范丰强调道:“真的有大事!”
  小校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范丰僵立在营门外良久,“那是否可请吴国公身边亲卫出来?”
  小校好奇的打量着范丰,再次摇摇头。
  范丰这下子有点蚌埠住了,上前两步,低声道:“吴国公外出了?”
  小校眯着眼,右手已经握住了腰侧的刀柄。
  范丰立即知道自己猜对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登时汗出如浆。
  临行之前,李善曾经仔仔细细的分析过尉迟恭这边,如果范丰能见到人,将一切都全盘托出,毕竟没有那半块玉佩,尉迟恭未必会起兵,但至少会遣派部分亲卫赶到日月潭,也可以遣派骑兵来接应李善。
  最关键的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尉迟恭一定会遣派人手去截住秦王。
  但如果范丰见不到人,以魏嗣王亲卫的身份都见不到人,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已经入京。
  尉迟恭身为秦王心腹大将,奉命领军拱卫长安,不会随随便便被诱入长安的……即使是太子假传诏令,尉迟恭也一定会先行赶到日月潭,毕竟日月潭距离长安很近。
  其二,就是被秦王召去了。
  历次大战,秦琼还有领军的机会,但尉迟恭往往在秦王身边,屡屡在险地护佑李世民,所以后者很可能会在抵达长安之前,提前召尉迟恭。
  范丰心乱如麻,看见小校蹲下来看着自己,想了想他小声问:“吴国公可是去见阿郎了?”
  那小校也想了想,回头招了招手,七八个士卒已经涌了过来,他才低声道:“不是往长安方向。”
  范丰心里先是一喜,至少没有被诱入长安,但随后一惊,若是周新截不住秦王,只怕尉迟恭也要陷入长安城内。
  看那七八个士卒已然抄了过来,显然是要擒住自己,范丰突然高吼道:“太子谋逆,软禁陛下,密召秦王回京!”
  场面登时寂静下来,士卒们都僵立在那儿一动不动,小校大吃一惊,双手抓住范丰的肩膀将其拉起来,“可是实情?!”
  “若是扯谎,千刀万剐!”
  “这等事,何敢扯谎!”范丰面目狰狞,“吴国公不在,军中难道无主事者吗?”
  小校惊疑不定,丢开范丰,让士卒看住,自己往后奔去,片刻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疾步而来。
  “你是李怀仁亲卫。”
  “是。”范丰看了看左右。
  这位青年是十八学士中最为年轻的一位,前隋名相苏威的孙子苏勖,出任天策府军谘典签,因为是京兆武功人氏,武功就在咸阳县边上,所以李世民将其留在了尉迟恭军中。
  看苏勖将士卒驱赶开,范丰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苏勖神色大变,“必须截住秦王殿下。”
  “两批人马同时启程,一股去追吴国公,一股赶往长安,在城外截住秦王。”范丰咬着牙道:“绝不能让秦王入城。”
  苏勖立即指派人手,两股骑兵即刻启程,在滚滚黄沙中疾驰而去,范丰大大松了口气,但抬头看了看天色,心想也不知道赶不赶得上。
  “还请一匹良驹。”范丰低声道:“尚需去接应阿郎。”
  苏勖点点头,他也在抬头看着天色,脸上满是忧虑,距离黄昏不远了,秦王此时是不是已经入城了?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示警
  灞桥东侧,远远可见黄沙弥漫,稍后有马蹄声大作,桥梁上的十余人齐齐松了口气,按照计划有的往东,有的往西,各自散开。
  不多时,数百骑兵疾驰而来在灞桥东侧驻足,脸上颇有风霜之色的秦王李世民笑着说:“如今灞桥已为一景,当流传后世,也不知怀仁是否刻意为之。”
  身边的尉迟恭压低声音道:“殿下,可要召李怀仁一同入城?”
  李世民被密召回京,虽然携带了三百亲卫,但肯定不会放着尉迟恭不用,他在启程西来的同时,遣派亲卫赶往咸阳县,尉迟恭率一百亲卫赶来……只不过咸阳县位于长安的北部偏西,所以走的不是灞桥这条路线,双方是在新丰县到灞桥之间汇合的。
  随秦王回京的程咬金、秦琼两位大将都忍不住瞥了眼尉迟恭,这黑炭什么时候与魏嗣王走的这么近了。
  李善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如今在天策府上层已经不是秘密了,除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之外,还有数位得秦王信任的幕僚知晓,比如于志宁、韩良,但军中大将,尉迟恭是第一个知道的。
  李世民摇摇头,这次被密召回京,必有事端,李善和自己这层关系还是不要揭穿的好……用李善自己的话说就是,多一道后手,那就多一份保证。
  也察觉到了程咬金、秦琼的异样,李世民招手低声道:“若有变故,平阳公主、霍国公、魏嗣王可堪信任。”
  在这时候将事情说清楚,李世民也是怕万一出了什么事,程咬金、秦琼与李善出了什么误会。
  稍作休息,也放出斥候查探,李世民并没有放低警惕,等斥候回报并无异常之后,李世民才率骑兵过了灞桥,一路往西而去。
  不能说李世民太大意,或者说李世民以前的那些经历给了他过多的勇气。
  当然了,不夸张的说,尉迟恭、秦琼、程咬金加上李世民自己,四位大将,率四百精锐亲卫,足以正面击溃千五长林军了。
  而东宫手中真正成建制的也不过就这千五长林军而已,所以李世民虽然心中犹疑,但并不担忧,而是在考虑父亲为何密诏自己迅速回京。
  一路上李世民想了很多种可能,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太子做了什么父亲无法容忍的事,所以要提前动手,让自己提前入主东宫。
  在这点上,李世民和李善、李渊陷入了同一个思维死角,那就是李世民在军中,东宫是不敢妄动的。
  正是利用这一点,裴世矩才有施展手段的空间,他巧妙的安排让身处其境的各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秦王回京。
  此时此刻,长乐坡却有异况,数十骑从镇中穿过往东而去,坐在窗边饮酒的周新脸色微变,他瞧的清楚,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位身材雄壮的中年人,正是当朝中书令观国公杨恭仁。
  杨恭仁的长子杨思谊与李善交好,如今又没有出仕,所以经常去东市,去的最多的就是东山酒楼,杨恭仁也曾经去过几次。
  周新被安置在东山酒楼已有一年了,而且负责不少隐秘事务,去年在东西两市对胡商放出的流言蜚语推波助澜就是他的手笔,如何认不得杨恭仁。
  周新在心里盘算了下,范十一前些天提过朝中局势,江国公陈叔达、中书令萧瑀均与秦王交好,裴家两位宰辅都先后依附东宫,只有中书令杨恭仁与尚书省右仆射窦轨没有鲜明立场。
  如今陛下已然被软禁,杨恭仁是选择了太子吗?
  这个念头刚在周新的脑海中出现,已经有人闯了进来,吆喝了几声,将包括周新在内的几个临窗的酒客往后驱赶,占住了临窗的位置。
  是了,杨恭仁选择了太子。
  周新嘴角动了动,与其他几个酒客一同发了几句牢骚,然后悄无声息的往后退去,从酒肆的后门离开。
  公然示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周新想起范丰提起的不要冒险……咬了咬牙,疾步走出了长乐坡,一直往西,走出数百步后,才开始放足狂奔。
  这时候,长乐坡的东侧,杨恭仁已经笑吟吟的迎向了下马而来的李世民,身边是低眉垂目的殿中监苏制。
  “拜见秦王。”
  “怎的劳观国公出迎?”李世民心里有些疑惑,如果是自己大胜回京,宰辅出迎倒是正常,但陈叔达、萧瑀去哪了?
  按道理来说,密召自己回京,父亲应该遣派与自己交好的宰辅出迎才对。
  “陛下指派臣与殿中监于长乐坡出迎。”杨恭仁并没有什么异样,笑着说:“河东战事如何?”
  “尚在僵持中,不过河北兵力入太原,突厥有所忌惮,并未全力攻打霍邑。”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瞥了眼苏制。
  苏制轻声道:“安邑县公患风寒之症在家修养,江国公独掌门下,观国公恰在甘露殿觐见。”
  裴世矩患病在家,可能真的是东宫那边出了事,就连这只老狐狸都不敢掺和了……李世民这才点点头,笑着问道:“灵州、陇右可有战报?”
  “魏嗣王堪称识人,张仲坚又小胜两场,不过突厥欲渡黄河入陇右道。”杨恭仁介绍道:“陛下前日诏令梁州总管张亮选三千精锐北上,今日再次下诏,命陇州总管李孟尝总领陇州、岐州、泾州、宁州战事,以防突厥破陇右。”
  突厥要攻打陇右道……李世民心里感慨一声,又让怀仁猜中了。
  闲叙了几句,李世民与众人翻身上马准备入京,突然转头问道:“魏嗣王在何处?”
  “臣今日午后,受陛下遣派,亲至日月潭召魏嗣王入宫觐见。”苏制顿了顿,补充道:“至今仍在甘露殿,与霍国公陪陛下叙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