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楼烦关出兵,必须要有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的许可……而李道宗性情谨慎稳重,只怕不会应下,而且很可能会上报李渊。
另一方面楼烦关不像雁门关这样,他是一条长长的通道,中间还有一条河,出兵在时间点上不太好选择,而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时间要掐的很准,在短时间内击败三千突厥,然后迅速回关……楼烦关是做不到的,即使回了楼烦关,突厥也能跟着杀进去。
薛万钧也下去挑选精锐了,如今代州军内,骑兵数量在万人左右,战马数量不比灵州军少,此次出战,需四千五百骑兵,肯定是要挑选精锐。
李义琰也离开了,他径直回了代县,身为录事参军事,手头上的公务是永远都忙不完的,要不是李道玄召见,他都不肯来雁门关。
留下的只有秦武通与庞玉了。
李道玄思索片刻后道:“此战败敌不难,但能不能从容收兵回关,就不太好说了,关键是狼烟一起,薛万彻、薛万钧兄弟前后夹击,但突厥也能看得到狼烟,斥候回报,只怕伏兵会迅速赶来。”
不等两人开口,李道玄继续道:“孤率一千骑兵在后,遮蔽东北方向,必要使大军安然而返。”
“殿下!”秦武通神色一变,“还是下官领兵吧。”
“不用说了。”李道玄摆摆手,“雁门关内,坐看麾下死战,那不是孤的性子。”
这句话又戳了庞玉一刀,这老头儿忍气吞声啊……但没办法,人家李道玄资历深,与李世民关系也亲近,还是宗室郡王,可不是秦武通能比的。
李道玄瞄了眼庞玉,还挺能忍的啊,不过当年下博一战之前,史万宝也挺能忍的。
想了又想,李道玄还是不放心,“韩国公,蔚州东南侧,虽有驻军,但缺名将,不知足下可愿?”
秦武通眼角余光扫了扫庞玉,活该!
蔚州东南灵丘县一带,那儿基本上是碰不到突厥的。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朔州战事(上)
距离云州、朔州边境南侧五十里处,约莫在顾集镇西侧四十里外,已经略带枯黄之色的依旧茂盛,一只瘦弱的野兔探出了脑袋,茫然看向远方的山谷,轻微而剧烈的震动声传来,胆小的兔子一溜烟的窜进了草丛。
震动声越来越响,玄黑色的铁流滚滚而来,数以千计的马蹄碾过草丛,雄壮持械的勇士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向着数里外的突厥军阵凿去。
骚乱如涟漪一样不受控制的扩散开,正准备用密集阵型覆灭唐军残卒的突厥人用惊恐的呼喊提醒同伴,但这么短的时间内,即使突厥人的马术再如何精奇,再如何擅长聚散之法,也没有办法迅速展开队列。
顶盔掼甲的李世绩亲自冲阵,手持马槊的他与天策府内的绝大部分将领不同,真真正正的草根出身,家中只不过是富户而已,家世都比不上曾经如山为盗的李孟尝,家道中落的程咬金,即使是在当年瓦岗寨,也算不上拔尖。
无论是在瓦岗还是后来归唐,李世绩从来不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但他从来不缺少斩将夺旗的能力和胆魄。
高举马槊过顶,斜斜向西,李世绩伏低身躯,马槊放平,硬顶着突厥人散乱无序的箭雨,开始了最后时刻的冲锋。
最前方数十人的前锋顺利的凿入阵中,血光四溅的同时也降低了马速,李世绩瞠目大喝,马槊如毒龙一般的探出,不顾对方同样刺来的长矛,槊尖轻而易举的刺入胡将的胸膛。
侧身躲开已然无力的长矛,李世绩双臂用力,马槊硬生生的将胡将挑在空中,周围一片大哗,后续的唐军士气大振,高声呐喊,刀枪并举,杀入阵中。
突然出现的唐军援兵,让突厥骑兵陷入分崩离析中,而只用了一个照面,被挑在空中的胡将,让突厥人开始了溃散。
接下来是风卷残云的扫荡,数千突厥兵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为首的胡将愤怒而憋屈的往西逃去,而李世绩却不依不饶的率兵追击,一直到一箭将其射落下马,被马蹄踩踏而亡才罢休。
这位憋屈至死的胡将也的确憋屈,他怎么也想不通,唐军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这儿,而且还能汇集两千左右的精骑,此番可汗携近数万大军,整个朔州都被突厥斥候监视,唐军是如何杀到这儿来的?
虽然曾经在窦建德、刘黑闼手下吃过败战,但李世绩在此战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天赋,他敏锐的察觉到了突利可汗的企图,反其道而行之,从距离马邑四十里外的桑乔镇秘密北上,在顾集镇周围三个寨堡调集骑兵,突袭破敌。
这不是突利可汗第一次在李世绩手中吃瘪了,携六万大军南下,这位年轻的可汗以为可以手到擒来,他并没有轻敌,甚至在雁门关东北处布下了两万骑兵,但这几日的交战,让他心烦意乱。
刘世让镇守马邑,李世绩亲自坐镇桑乔镇,再加上附近的三个寨堡,唐军成犄角之势,而其他的寨堡也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一方面分割战场,使得突厥骑兵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绕行突袭的策略。
另一方面每个寨堡都有精锐骑兵,或近千,或数百,时而坚守不出,时而迅猛出击,但并不会被突厥骑兵诱远,这使得突利可汗极为难受。
正面交锋,因为装备上的差距,突厥骑兵完全不是唐骑的对手,但在李世绩、刘世让的刻意要求下,唐骑不追求杀敌,也不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这使得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所以,突利可汗才定计,召集分散在各地的兵力,亲率大军攻打马邑,与刘世让面对面的厮杀,再使重兵埋伏侧翼,他不信桑乔镇的李世绩会无动于衷。
整个朔州的战局,虽然十三寨堡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马邑,成犄角之势,其中的核心就在于马邑,一旦失守,那唐军就满盘皆输。
但突利可汗没有想到,一直是出城正面应敌的刘世让突然选择了死守城墙,这让突厥人很是无奈,蚁附登城这种攻城方式,在当年顾集镇一战后,成为了无数草原部落的噩梦。
更让突利可汗想不到的是,李世绩居然胆大的到北上绕行,汇集骑兵攻打自己留守的兵力……要不是李世绩生性谨慎,而且手上的兵力又不足,直接捅了突利可汗的屁股都有可能。
此时,收兵归来的李世绩看了看已经残破的寨堡,命令残卒跟着大军往东,分散在顾集镇等几个寨堡内,十三寨堡中,这个寨堡是最靠西的,也是第一个被攻破的。
虽然才出任代州长史半个多月,但此刻的李世绩已经尽得军心,周围的唐军士卒都用敬仰的眼神看着他,对任何军令都俯首帖耳。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寨堡被攻破,大半士卒战死,但身为代州长史的曹国公李世绩亲率骑兵来援,身先士卒,挑飞胡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呢?
李世绩担心的看了眼南侧,下令麾下加快了速度,他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此次如此冒险出击,一方面是因为看准了突利可汗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是接到了这个寨堡的守将的求援。
李世绩在出任代州之前,李世民、房玄龄、凌敬都私下提点,当守望相助……这明显是在指当年顾集镇一战,李药师坐视。
在抵达代州,特别是取代薛万钧指挥十三寨堡之后,李世绩有着非常鲜明的感受,唐军不畏战,但畏惧的是无人来援,只能孤守。
换一句话说,只要有援军,甚至只有希望,十三寨堡的唐军都能无惧无畏。
这才是李世绩下定决心亲自北上的缘由,经此一战,就算雁门关那边因为庞玉的阻挠而不能出兵,李世绩也有决心能坚守朔州……至少能疲军。
两千唐骑迅速赶到了顾集镇,重建的寨堡如今规模不小,容士卒三千,骑兵近千,粮草充足,是十三寨堡中仅次于桑乔镇的重镇。
李世绩没有在这时候赶回桑乔镇,那边有数千守军,突利可汗即使驱使大军猛攻,也不是三两天能拿的下来的。
站在城墙上,李世绩问起当年顾集镇一战,跟随李善出城死战余生的一员将官笑着指向城墙下的空地,说起魏嗣王李怀仁那神乎其技的箭法。
聊了好一阵儿后,将领用钦佩的口吻说:“曹国公类魏嗣王。”
李世绩心里苦笑,代州军内李怀仁的烙印太深太深了,这些将领对自己的钦佩都要用李怀仁来类比。
想到这儿,李世绩转头看向雁门关方向,自己出兵援寨堡,而雁门关会出兵吗?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朔州战事(中)
两个时辰后,亲自领兵猛攻马邑的突利可汗接到了战报,脸黑得都没法看了,他倒不是愤怒于后方被唐军袭扰,毕竟十三寨堡相互支援,都有骑兵,范围广布朔州中部和东部。
为了攻打马邑,并且寻找与唐军正面野战的机会,突利可汗将分散的兵力汇集而来,只留下了盯着雁门关的大军,所以后方受到侵扰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让突利可汗愤怒甚至觉得受到羞辱的是,领军的居然是自己以为一直在桑乔镇的曹国公李世绩,那厮是什么时候北上的?
李世绩亲自北上领军,这代表了什么?
说明人家压根将自己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突利可汗在长久的沉默后叹道:“中原实是人杰地灵。”
突利可汗与当年在崞县一战败北的阿史那·社尔有着共同的感慨,如今的大唐,名将层出不穷。
当年的阿史那·社尔遇到的是尔朱义琛、马三宝、李楷,而突利可汗这一次遇到的是李世绩。
原本突利可汗觉得,在前两任代州主事者李怀仁、李药师离开之后,未必能攻破雁门关,但拿下代州应该问题不大。
但他碰到了历史上贞观年间,李世民赞誉擅守的名将李世绩。
抬头看了眼高高的马邑城墙,突利可汗迟疑不定,继续攻城,那基本上是没效果的,蚁附登城的方式太过残酷,草原人很难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准备好的后手……李世绩都不在,桑乔镇必定不会出兵。
就在突利可汗犹豫的时候,雁门关城门大开,代州军骑兵总管薛万钧先率百多骑兵迅速出关,源源不断的骑兵无穷无尽的涌出。
城墙上的李道玄遥遥望着西南侧的烟柱,低声道:“李绅。”
“在。”
“给孤王备好战马长槊。”
“是。”李绅当年是李善的亲卫之一,历经顾集镇一战和苍头河大捷,此次特地被李道玄指为亲卫头领。
虽然一切都准备妥当,但事到临头,李道玄并没有十足的把握,难免心中有些紧张,故作轻松道:“以备万一,不过此为怀仁所谋,想必完全。”
已经驶出山道的薛万钧没有放缓马速,因为在急速的奔驰中,他从怀中掏出了淮阳王借给他的望远镜看了几眼,远处的突厥骑兵已有乱象,想必四弟已经动手了。
在烟柱升腾前的一刻,从西径出关绕道突厥背后的薛万彻在靠近目标之后,不可避免的被斥候发现,薛万彻不再犹豫,双足猛踢胯下战马,匹马当先,不理睬那些已经四散开的突厥骑兵,径直杀入阵中,马槊直刺横扫,顷刻之间,十余个突厥人落马。
短暂的混乱之后,领兵的胡将康裕设就冷静下来了,虽然唐骑犀利,冲阵无双,但只要没有被对方缠住,千余骑兵在空旷的野地上与三千多突厥骑兵对抗,突厥人有的是办法玩死对方……即使被唐骑凿穿,但本就擅长聚合之法的突厥骑兵并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
薛万彻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没有去管那些四散开的敌骑,只盯着为首的康裕设穷追猛打,后者心中大为愤慨,八成是李怀仁的旧部……全都是跟李怀仁学的!
康裕设没有惊慌,不停的发号施令,并没有选择推开,他麾下的骑兵并不是普通的胡人,大半都是常备兵……身披皮甲,手持长矛,与失去速度的唐骑对阵并不是非常的吃亏,更何况散开的其他骑兵已经渐渐聚拢过来。
只要能顶住,就能全歼……康裕设心里琢磨,这股唐骑是从后方袭来的,难道是桑乔镇那边出兵?
虽然失去了速度,陷入重围,但薛万彻并不畏惧,丢开了马槊,手持长刀左砍右劈,片刻之后,换了三匹马,四把刀……不远处的康裕设看着满身是血的唐将,不禁心头一跳,如此凶悍,估摸着不是普通将领。
但如今已经将唐军困住了,只要雁门关那边不出兵就行了……这个念头刚刚在脑海中升起,康裕设条件发射的回头看了眼,只见雁门关方向烟尘大作,一员大将高速驰来,半个身子似乎还被烟尘遮蔽,手中的马槊显得硕长锋锐。
配合的不太好,四弟那边动手稍微早了点,自己这边出兵稍微晚了点,但薛万钧也知道这是难免的,不可能掐的那么准。
不过四弟也做出了最恰当的选择,虽然陷入阵中,被突厥骑兵死死困住,但同时也意味着他死死缠住了突厥骑兵,让疾驰而来的三千唐骑有一个完美的开始。
只是这样的话,伤亡就要大多了,其实这一战只是向突厥,向突利可汗宣示雁门关的决心,并不是真的要将面前的三千突厥骑兵斩尽杀绝。
这些念头在脑海中一一闪过,一波略显散乱的箭雨洒来,薛万钧不再去想,略略低头,片刻之后,听到身后亲卫的提醒声,他猛地直起身躯,双手持槊,击打在盾牌上。
一声闷响后,两个持盾的突厥人被巨力击落下马,破阵而出的薛万钧左手持槊横扫,右手拔出长刀,顷刻之间已然破阵,突厥人勉强临时组织起来的防线登时崩溃。
三千唐骑的冲击力,毫无保留的施加在因为围困薛万彻而聚集起来的突厥骑兵身上,恐怖的冲击力让突厥人在短时间的就发生了溃散。
溃散并不是溃败,在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选择退避躲闪,然后以速度与对方周旋,再寻找对方的弱点或者疲敌,这是胡人的本能所至。
但这一次不同,因为突厥聚集的密度太高,相对来说骑兵大都是出于低速状态,没有办法立即提速躲避,而突袭而来的唐骑处于高速状态,如刀切黄油一般的凿入阵中,仅仅这一波冲阵,让一大片的战马上空空如也。
康裕设嘴角抽了抽,现在他能肯定先前的一波唐骑要么是雁门关守军从小道绕行,要么是从楼烦关出来的,反正这一次遭受的前后夹击肯定不是巧合。
第一波冲阵之后,薛万钧并没有发号施令,因为事先都已经安排好了,往西、北两个方向的逃兵都不用去管。
三千唐骑分为两军,一军向南绞杀,一军由薛万钧亲自率领,绕过了战场,截断了被薛万彻死死缠住的突厥将领康裕设的退路。
已经出了雁门关拿着望远镜探查战局的李绅兴奋的高声吼道:“挥旗!”
鲜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雁门关头的李道玄看的真切,迅速下了城墙,翻身上马,接过了亲卫递来的马槊,第一个驱马出关。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朔州战事(下)
从狼烟升腾而起,薛万彻杀入后阵算起,一直到薛万钧截断突厥退路,干脆利索的下令用密集的弓箭射杀康裕设,从头到尾一共才三刻钟。
李道玄亲自率一千骑兵压住阵脚,等薛万彻、薛万钧兄弟收兵回关,他遥遥看着已经出现在远方的黑线,才从容不迫的回了雁门关。
当李道玄抵达雁门关下的时候,城墙上的唐军士卒以刀击盾,高声而呼……在秦武通、庞玉相争的时候,只能坐视朔州战局的代州军内多有异议,这一战对朔州的唐军来说意义重大,对于雁门关内的唐军来说,也极大的提振士气。
李道玄面露笑容,心里仍有忧虑,一旁的亲卫统领李绅也察觉到了,低声道:“殿下放心,虽突厥必在桑乔镇、马邑周边,但桑乔镇的南侧、东侧亦有寨堡,两人一队,一同十名斥候……”
由于十三寨堡的存在,突厥很难完全遮蔽战场,一旦兵力略少,或者靠近寨堡,唐军往往会以精骑突袭,五队斥候应该不会全军覆没,只要消息能传进去,很快就会散开……李道玄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远远眺望,埋伏在东北侧的伏兵应该有一两万之多。
没想到突利可汗此番携如此重兵来攻,不管是信心颇足,还是有必破关的决心,接下来的战事,只怕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