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2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渊虽然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只能算得上中庸,但历经宦海数十年,能力、眼光都属上层,在冷静下来之后,很快察觉到次子李世民说得那条山路,未必能成为自己的生路。
  如果是太子谋反,那还稍微好一点,或许会短时间内封锁京兆、坊州联系,但应该不会截断这条生路。
  但从宇文颖的动向看来,四郎李元吉很可能与东宫联手,而仁智宫就是李元吉主持修建的,怎么可能忽视这条山路呢?
  李渊不想再去想这些,自己以为最不孝顺的儿子要为自己断后,以为最孝顺的儿子却要截断自己的生路。
  缓缓往外,没有理会迎上来的宫人,李渊在殿内来回踱步,突然听见声响,悄然走入侧殿,看见跳动的烛火,以及两个席地而坐的人。
  “若是此次太子事败,玄成可愿投效秦王殿下?”
  李渊认出了这事吏部员外郎,天策府属官凌敬,另一个应该是太子洗马魏征。
  “你为太子心腹,几度建言,当机立断,诛杀秦王。”凌敬缓缓道:“但秦王心胸如海,有包容天下之心。”
  魏征沉默片刻后轻声道:“在下不知太子谋反,也不觉得杨文干起兵乃太子之令。”
  “但叛军来历……”
  顿了顿后,魏征脸色复杂的说:“秦王军功盖世,太子惶恐不安,早年就建长林军以自保。”
  “武德六年,杨文干调任坊州刺史后,奉太子之命在坊州养兵,东宫时常送军械、壮士、铠甲,以备不时之需。”
  说到这儿,魏征抬头看了眼凌敬,“以秦王之能,又有霍国公、赵国公为辅,鏖战一日都未能破敌……”
  “陛下身负天下之望,必能安然无恙。”凌敬断然到:“且陛下已遣派信使,诏怀仁尽起上番府兵来援,明日当能解围。”
  “战后论罪,太子或被废。”魏征似乎感觉有些寒冷,身子都有蜷缩之像,“某为东宫属官,不被斩首已是幸事。”
  “你为太子心腹,曾建言诛杀秦王。”凌敬加重了语气,“所以你做不了忠臣,所以才是日后执掌门下最合适的人选。”
  魏征与阴暗处的李渊都是一怔,凌敬继续道:“自后汉以来,先有三国乱战百年,后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南北对峙,算算已有五百年之久,前隋一统天下却二代而亡,天下盼之久矣。”
  “太子谋反,此等无君无父之辈,何以君临天下?”
  “若是有不忍言之事,只怕又是烽火遍地,天下再乱数百年吗?”
  “是啊。”魏征深深的看了眼凌敬,“某劝太子诛杀秦王,亦是为此,虽是不仁,但非不仁。”
  凌敬没有继续劝说什么,只喃喃道:“怀仁一定会来,一定会来!”
  李渊悄然走出偏殿,踱步出了翠微殿,隐隐看见远处有人借着月光在拆毁红砖打制的房屋,心里盘算着信使抵达长安的几率,李善率兵来援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虽然知道几率渺茫,但去年在天台山上,最后时刻出现在面前的那位黑瘦青年,给了李渊太多的希望。
  倒是凌敬此人,颇有名臣风范,李渊暗叹了声,他听李世民提过,天策府中,房玄龄可由吏部尚书升任尚书令,凌敬、杜如晦最适合执掌门下省。
  此时此刻,距离凤凰谷六十里外的华原县外,简单搭建的帐篷内,李善正在龇牙咧嘴的用毛巾蘸着凉水擦拭着腹股沟,一个月前遭了一晚上的罪,现在又来……早知道就应该自己提前出发,躲在华原或者三原附近。
  “阿郎。”
  李善穿上裤子才应了声,“进来,都送出来了?”
  “粮草、汤水都送出来了。”曲四郎看着李善的表情,忍笑道:“另外还借了几十匹马,虽然只是驼马,但已帮得上忙。”
  按道理来说,李善都准备了一个月,途中应该没必要进行补给,但毕竟一方面需要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需要节省马力,而且都是带着还没穿上的铠甲,所以干粮、豆饼之类的补给不能带的太多,只能途中补给。
  李善穿戴整齐后,让亲卫将头领都叫了进来,径直道:“昨日孤遣亲卫往仁智宫,途中在沮原桥遭伏兵截杀,只范图一人逃生。”
  “仁智宫必然有变,故孤尽起亲卫,诸位当奋勇向前,陛下必有厚赐。”
  王君昊、曲四郎、周二郎等人都没什么异议,只有王君昊嘴贱的嘀咕了句……这次阿郎不在,居然也出了变故啊。
  倒是刘黑儿虽是胡人,却心思缜密,而且他在大半个月前就接到李善的命令,整顿兵马,随时出击,心里颇为狐疑,不过也没说什么。
  “明日王君昊率小队先至沮原桥,引出伏兵。”李善转头看向刘黑儿,“均由阿黑指挥,孤只有一个要求,必要生擒贼首。”
  “是。”
  “必不负所托。”
  完全没想到凤凰谷如今是什么样惨状的李善并不担心接下来的战事,比起去年天台山一战,简直微不足道,杨文干手里能有多少兵?
  自己留了红砖,李世民手上至少有一千多的兵力,还有苏定方、尉迟恭那么多大将,怎么也能守几天。
  今天是七月十六日,打了一天或者两天了,自己带着生力军抵达,肯定是一冲就散啊,李善现在怕的就是抓不住齐王的尾巴。
  抓不住齐王的尾巴,就没有可能扯出封伦,这个锅砸到谁身上无所谓,但不能将舅父尔朱焕连累进去。
  截杀信使的肯定是齐王的人,就算普通的士卒不知道,但带头的肯定是齐王的心腹,一定要将其生擒活捉。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最危险的时刻
  七月十七。
  凤凰谷外,身材硕长的杨文干久久的站在山坡上,俊雅的容貌因为沾染了血迹也显得有些狰狞,双眼也尽是血丝。
  从七月十五早晨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四个时辰,整整两天了,杨文干也不过只睡了两次,每次也就一两个时辰。
  从七月十六日凌晨偷袭禁军开始,攻打仁智宫也已经十二个时辰了,虽然守军节节败退,但始终不能彻底攻克,恐惧、绝望、兴奋、希望诸般情绪环绕在杨文干的心头。
  站在一旁的宇文颖也没催促,都这时候了,杨文干已经没有退路了,除非他愿意被千刀万剐。
  果然,一刻钟后,杨文干亲率数百士卒,以箭雨覆盖,以盾牌手为先,硬生生的直抵阵前。
  能被太子笼络,杨文干虽然在军略上并不出色,也没有特别卓著的战功,但在阵中却是一员猛将,左手持盾,右手持刀,进退之间,片刻已经砍翻了五六个守军。
  “杨文干!”
  随着一声爆喝,一杆长槊迎面捅来,哄的一声,杨文干毕竟是单手持盾,盾牌毫无悬念的被打落在地,但他并不慌张,侧身让过,右手的长刀往对方没有铠甲覆盖的大腿根处捅去。
  电光火石间,一人前扑,一个撒手后撤,杨文干已经破阵而入,身边的亲卫哄然叫好,被逼退的是天策府最具盛名的勇将尉迟恭。
  当然了,尉迟恭从昨日清晨开始,一次又一次的上阵,负伤多处,已经是疲惫不堪,强弩之末,而且他也更擅长马战而不是步战。
  后方观战的李世民也无可奈何,手上能用的兵力实在是太少,而杨文干亲自上阵,显然是势在必得。
  不得已,李世民示意传令,左右两侧的苏定方、程咬金、段志玄、侯君集等将领纷纷后撤,与被逼退的尉迟恭保持一条线。
  杨文干大喜之下正要传令全军猛攻,却见十几个猛士拖刀逆流而来,为首的粗壮大汉爆喝一声,刀光如雪,硬生生的将追击来的两个士卒拦腰砍断。
  残肢断臂四落,大股血液飞溅,一次性砍断两具身躯,再好的刀也不堪用,阚陵猛地将手上的陌刀投出去,接过亲卫递来的另一把陌刀冲着杨文干奔去。
  杨文干脸色微变,身边三四个亲卫举起盾牌,金铁交加的剧响传来,两个亲卫被劈的连连后退,另两个亲卫已经成了滚地葫芦。
  阚陵一脚踢翻拦路的,再次抡刀劈去,这一次血光四溅,不过杨文干已经在重重士卒的保护中了。
  “可惜了。”李世民虽然惋惜,但也知道杨文干身为叛军主帅,即使亲身上阵,身边也不会缺少拼死护卫的亲卫。
  片刻之后,杨文干缓缓后撤,叛军从两侧拉弓放箭洒出一波箭雨,逼得阚陵只能回阵。
  “退吗?”凌敬小声问,谷口不过两里不到的路程,大半已经被叛军占据,如果不主动退,而是被逼着退,很可能造成溃败。
  “再等等。”李世民摇摇头,“最好守到午时。”
  如果退守翠微殿,虽然已经用拆下来的红砖将翠微殿围了起来,甚至外围正在挖一圈壕沟,但也守不了多久。
  就像是如果长安城被攻破了,皇城再坚固也守不了多少时间。
  凌敬心里直打鼓,你李怀仁再不来,就等着给秦王收尸吧,到那时候,你小子也得完蛋……张仲坚估摸着是靠不住的,秦王一死,屈突通的态度也很难说,你运气好还可能跑回岭南去。
  谷外的山坡上,杨文干的神色略有些振奋,“眼见秦王不远。”
  “可见守军兵力不足。”宇文颖笑着说:“一共也就六七百士卒,昨日战死两三百,今日再战,磨也磨死!”
  的确如此,就算是兑子,李世民也兑不起啊,叛军从头到尾都压着禁军打,损失并不算惨重,至今仍然近千兵力。
  “不过,文干还是不要亲自上阵的好。”宇文颖正色道:“战阵之中,秦王最擅择机冲阵。”
  宇文颖并不关心杨文干的生死,但若是此人一死,自己只怕很难控制得住这些叛军,说不得就要功败垂成。
  杨文干点头赞同,他虽然从没有在李世民麾下,但秦王历次大捷,都是选择最好的时机,或正面或侧翼,以精锐骑兵冲阵,薛举、宋金刚、窦建德都是这么败的。
  不过今天前三波攻势都不能破阵,杨文干亲自领兵是为了提振士气,适才逼退大将尉迟恭,将战线推进百步,可以说,大局已定。
  胜负的关键在于时间。
  杨文干一边想着,一边回头向南眺望,“也不知道有没有信使往京兆去。”
  “应该没有吧?”宇文颖眼神闪烁,他将魏征急奔仁智宫,以及分别有信使去长安、宁州瞒得死死的。
  “未必。”杨文干摇头道:“昨日偷袭,谷口混乱,秦王或有可能遣亲信往京兆求援……而且桥公山举告,陛下、秦王也有可能前日、昨日遣派信使往京兆。”
  “不过百余里,上番府兵明日应该能到,前锋轻骑或许今日黄昏前就能抵仁智宫。”
  “想必太子于长安不会没有动作。”宇文颖眼神闪烁,他是知道齐王早就安排了伏兵截杀信使,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得手。
  杨文干沉默片刻后,发狠道:“用人命堆,也要杀进去!”
  一刻钟后,三百余叛军再次杀入谷口,已经是遍体鳞伤的苏定方、段志玄、侯君集等将领亲自搏杀在第一线,实在没多少兵力了。
  酣战良久,苏定方、程咬金、秦琼三员最富勇力的大将联手冒险出阵,付出了苏定方肩头中箭,程咬金左臂被戳一枪为代价,秦琼斩杀了带队的将领,才勉强击退了叛军。
  但一刻钟后,再有三四百叛军杀来,这一次全线动摇,被逼的连连后退,红砖的遮挡已经起不到多少作用了,若不是阚陵拖着陌刀连续劈死了七八个士卒,李世民也只能被逼亲自上阵了。
  李世民脸上流露出苦涩,回头看了眼翠微殿防线,低声道:“你们先走。”
  凌敬、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默不作声的往后走去,苏定方、程咬金、柴绍等将领也默不作声的汇集过来,后方有士卒牵来了一直没派上用场的战马。
  此时此刻,沮水旁的嵯峨山东侧的一处密林中,刘黑儿将缰绳系在树干上,一手从囊里取出豆饼喂着战马,另一只手缓缓的抚摸着坐骑的鬓毛。
  刘黑儿没去想那么多,自己从草原南下,先依附梁师都,后归附大唐,短短一年的时间经历了太多太多,如今部落在灵州定居,叔父、弟弟来信都说条件还算不错,朝廷的赏赐也丰厚,这说明魏嗣王还是有信誉的。
  刘黑儿留在日月潭担任魏嗣王的统领,但他自己很清楚,自己与其他人,与其他几任亲卫统领是不同的,立场、信任、亲近,自己都差的太多了。
  但刘黑儿隐隐能察觉到阿郎对自己是有不低的信任的,考虑到陛下、秦王如今在仁智宫,而太子在长安,他觉得这种信任很可能是出自自己的父亲刘屳成。
  父亲是伤重不治,病逝在统万城,但究其根本,是死在大唐太子李建成之手。
  刘黑儿差不多能猜得到自家阿郎的立场。
  看了眼不远处正聚精会神盯着对面山上的亲卫,刘黑儿倒是好奇的很,定居日月潭后,听说阿郎所学极为驳杂,这个望远镜就是个例子。
  不过这个望远镜真正的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比如今天,但在战阵之上,用处就不大了,特别是在草原上。
  草原上都是骑兵,能用望远镜看到,通过地面震动,有经验的老兵伏地都能判断什么方向,大致多少兵马了。
  “没发现啊。”嵯峨山上西侧的山上,范十一掏出望远镜仔仔细细的看着,不宽的路上,除了王君昊带着二十骑护送着一辆马车,不紧不慢的前行,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今日到现在,又截杀了两三批了。”一直在附近盯着的亲卫嘴唇干燥得都起了皮,抿了口竹筒里的水,“就在沮原桥的南侧,藏在路两旁,君昊兄也太冒险了。”
  “闭嘴!”范十一呵斥了声,“不打紧,都穿着明光铠,而且都带了盾牌的。”
  亲卫不再吭声,拿着自己的望远镜定定的盯着,王君昊驱马缓缓前行,左手持马槊架在马背上,右手持一面盾牌,视线不停的扫着路两旁任何可能的隐蔽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