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出征之后,主要是将作监那边接手,他们自认为是尽善尽美,但在李善看来……实在有点土。
李善有些惋惜,而出生在草原的土包子刘黑儿看的目眩神迷……走进小湖上蜿蜒的长廊都不知道怎么迈脚了。
第九百九十八章 回庄(下)
“拜见殿下。”
“不敢当,不敢当。”李善赶紧将头发花白的老人扶起,这位是大名鼎鼎的隋唐两朝的将作大匠,仅次于宇文恺的何稠,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这位何稠最为传奇的就是一夜而成“六合城”,据说周长八里,高十仞,四隅有阙楼、观楼,立仗建旗,遍布甲士。
前年李善从代州回京,还是张文瓘辗转托了人请出了何稠,才改进了轧棉机,李善笑着说起这件事,“说起来,此战侥幸破萧关,亦赖何公之功。”
何稠捋须笑着摇头,“殿下太过谦了,老夫历经数十载,遍走天下,南至广州,北到高句丽,能与殿下比肩者,聊聊无几人。”
李善谦虚了几句后,何稠转而道:“殿下晋爵嗣王,可需再行增补?”
“已然尽善尽美。”
虽然觉得有点土,但李善对这些并不苛求,毕竟前世在别人眼里,自己也不过是个土包子而已。
何稠指了指小湖,“去岁殿下提及太湖石,只怕一时半会儿难以运来,而且舟车劳顿……”
“罢了,罢了。”李善咧咧嘴,“不过随口一句,哪里还能真送来太湖石。”
隋炀帝还只是南下江都去玩呢,这方面最过分的是宋徽宗……大名鼎鼎的花石纲啊,但也不过是送到开封而已,送到长安,实在太夸张了。
恭恭敬敬的将何稠送走,李善真希望这位老爷子能多活几年……轧棉机还需要改进,而且自己以后还想弄织布机什么的,都还用得上呢。
李善带着众人在里面兜了一大圈,整栋宅子分为前院后院,后院不用多说是住宿的地方,除了李善母子、周氏、小蛮之外,以后还有崔十一娘……关键是人家崔家陪嫁的人多啊,其中不少女眷都是要住在后院。
前院分为中厅、左右两院,中厅是李善处理事务的地方,两侧还有专门的议事厅、书房、茶室、琴室等等,左院是带了一个小湖的花园,期间有几栋精舍,是提供给门客以及宾客居住的,右院主要是仆人的居住地。
前院的外围是其他的设施,比如炊房、马栏、校场等等,再外围还有密密麻麻的几十栋小宅,那是专门提供给亲卫的。
走了一圈下来,还没去后院呢,李善就觉得腿脚有点酸了,实在有点大……估摸着比前世那个村落也小不到哪儿去吧?
王君昊咂咂嘴,“也不知道崔家陪嫁多少人来。”
“昨日听说了……”后头的周二郎小声说:“至少一百户。”
李善嘴角抽了抽,一百户可不是一百人,一般来说平民一户多者男女老幼十多人,少的也至少七八人。
王君昊琢磨了下,看向刘黑儿,“郎君命你统领亲卫,宿卫就我来接手……呃,齐老三、周二郎轮流宿卫。”
“但凡郎君出府,你们至少有一人跟着。”
“若郎君出庄子……”
“若是出庄子,你和刘黑儿必须有一人跟着,绝不能远离。”
李善笑着回头看见凌敬,“凌伯放衙回来了。”
王君昊小声介绍了几句,凌敬没理会李善,打量着刘黑儿几眼,点头道:“能得怀仁赞誉有名将之姿的,无不是人杰,望你日后奋进,不负怀仁一赞。”
刘黑儿应声行了一礼退到侧面,李善笑着说:“几任亲卫统领,也就君昊话多了些,其他几人平日均寡言寡语。”
“但凡将才,无不沉稳坚毅。”凌敬瞥了眼王君昊,“君昊看似沉稳,实则跳脱。”
王君昊嘿嘿笑了声也不敢反驳。
凌敬加重语气道:“但凡怀仁出庄,你二人必有一人护佑……他可是个能惹事的!”
刘黑儿听得莫名其妙,其他几个亲卫都忍俊不禁,这方面李善的名声向来不太好。
“凌伯这话说的……”李善哼了声,“难道是某请了梁师都来的?”
“若无突厥,梁师都当无胆。”凌敬随口一句就说得李善哑口无言,当日太极殿上,阿史那·思摩可是口口声声只要李善脑袋的。
说起突厥,李善忍不住遐想,“也不知道社尔与突利谁胜谁负……”
“大战连年,不过在覆灭梁师都之前,突厥当不会出兵。”凌敬笑道:“战事再起,你也难有领兵之机了。”
李善神色略为黯淡,叹道:“若无领兵之机……也不算坏事。”
即使是在武德年间,以李善现在的地位和战功,不到关键时刻,只怕李渊也不会用李善领兵……如果真的出现了,那说明局势可能到了崩坏的边缘。
“不过,若是突厥来犯,窦公、张三郎、武安兄均能抗之。”李善想了想,“若欲覆灭突厥,当为李药师、苏定方二人。”
顿了顿,李善看刘黑儿神色有异,“萧关在手,突厥不会来犯灵州,当是朔州、延州、凉州三地。”
现在稽胡一族基本上已经定下了内附的具体事宜,主要就是在灵州安乐附近。
一边聊着,李善陪着凌敬又兜了一圈,小腿酸麻的很,走到湖边不肯动弹了,找了几个石凳坐着闲聊。
“颇为精巧。”凌敬啧啧道:“陛下倒是宠你,遣派何桂林这样的名臣修建王府。”
“就是大了点。”李善也是吃不得细粮的主,心想崔十一娘精于书画,据说还通经史,就是不知道是否擅长打理家务,以后的家务事估摸着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而母亲朱氏在这方面不是不擅长,而是很不擅长……手掌张开,手指间的缝隙大的让人都看不下去,周氏、小蛮不知道能不能帮得上忙。
凌敬摇头道:“身为魏嗣王,不算大,不算大。”
提到魏王,李善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那位现在油条一般,再过些年圆滚滚的李泰了,据说这位魏王的王府占东西尽一坊之地,大到什么地步呢……都能修建池、堤了,大名鼎鼎的魏王池、魏王堤,李世民还将“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这个儿子。
自从当年在平阳公主府内见过一面之后,李善也曾经打听过……感情宠爱李泰的不仅仅是李世民啊,李渊也特别喜欢这个孙子。
现在的李世民是亲王,按道理来说儿子只能承爵郡王位,就连李承乾也只是先封恒山王,后改封中山王……郡王位。
而李泰先被封为宜都王,这是郡王,然后改封为卫王……不是郡王也不是嗣王,而是亲王爵。
李承乾得有多惨啊。
第九百九十九章 造化弄人
孤灯一盏,书案一张,胡椅、胡凳摆在周围,左侧的墙壁上开了个窗户,外面是个小小的花园,种着几株从山上挖来的巨树,如今枯枝,但等到盛夏之时,必能遮蔽烈日。
右侧的墙壁靠着一排书架,上面摆的满满当当,李善走进来的时候,凌敬正专注的翻着书籍,看得两眼放光。
“凌伯若是喜爱,拿回去就是。”
“如此厚礼,如何能轻易收下……”凌敬叹道:“但摆在你这书房里,实在暴殄天物。”
李善眉头扬了扬,笑道:“那就先挑挑,多挑一些……再过两个月,还能再挑一批。”
现在书房里的这些书籍,大都是去年天台山一战之后,各家送来的礼物,世家门阀成型于魏晋时期,但在两汉时期已经有稚行,各家均有所长,有的精礼,有的通法,有的专研《尚书》,有的擅《春秋》。
说得笼统一些,那些世家门阀能流传千年的根本不在于人杰辈出,而是这些底蕴。
当然了,清河崔氏在这方面不弱与天下任何一家,两个月后崔十一娘的陪嫁中有大量的古籍。
不过李善说让凌敬随意挑选是有其他原因的,凌敬、苏定方一行人随李善定居京兆已经好几年了,凌敬早早进了天策府,而李善在外界始终保持着中立,所以有的事只能被耽搁下来。
现在夺嫡局势已经差不多到了最后时刻,就算太子还想再熬下去,但裴世矩也不会等太久……明年就八十岁了,这老头实在等不了。
所以,李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挑明了,等秦王入主东宫,那就过门吧……呃,凌敬那个孙女几年前就被李善看得干干净净了,怎么可能还嫁给别人?
而凌敬挑选的这些珍贵古籍,那就是李善的聘礼啊。
两个人都是肚子里弯弯绕绕的人,这种话看似云里雾里,但在他们心中是一点就通,凌敬脸色略为好看了点,坐在胡椅上环顾四周,“书房怎的这么小?”
李善笑了笑,“若是待客,自有他处。”
去年李善画图纸的时候,不自觉的将书房的面积定的这么小,当时朱氏就有过疑惑……这其实是李善前世形成的习惯,他更喜欢也更习惯相对来说狭小的空间,这会使他更加自如,更加放松。
“这两战……”凌敬顿了顿,“秦王曾在天策府内复盘战事,众人大都心悦诚服,秦王更是力赞,邯郸、药师可并肩。”
这个评价很高,而落在李善耳中,他脸上神色显得有点不太自然,李靖那是古往今来能排进前十的名将,自己真的有资格与其并肩吗?
凌敬笑道:“平阳公主有次私下提及,唯恐怀仁风光太盛。”
“不碍事。”李善摇头道:“不会再领兵上阵了,即使是他日秦王登基,也必然是用李药师,武德年间陛下只会在万不得已时候才用……那时候还不如用秦王呢。”
凌敬点头赞同,“司农卿已然不适,可有谋划?”
“再说吧。”李善叹了口气,“没想到如今朝中局势如此……相比起来,当年秦王看似不支,却是待时而动,而如今看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波涛汹涌。”
凌敬也叹了口气,以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李渊站在了东宫那一边逼迫秦王,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秦王很有希望入主东宫,而太子李建成不会坐以待毙。
在其他人看来,太子会竭力与秦王抗衡,这场争斗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但李善、凌敬以及李世民、房玄龄、崔信这些知晓内情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局势如同即将迸发的火山口,随时随刻都可能爆发。
凌敬幽幽道:“裴弘大到底会怎么说动太子呢?”
这是环绕在李善、李世民、凌敬等人脑海中的最大疑惑,李善对此也无计可施,想了会儿才说:“柴绍节制北衙禁军,如今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其实东宫不占太大的优势。”
“嗯,右监门卫大将军罗艺、右监门卫李高迁。”凌敬盘点道:“秦王连襟张琮任左千牛卫将军,另一位左千牛卫将军宇文韶乃齐王亲信,不过早年也曾在秦王麾下。”
李善补充道:“还要加上长林军……如果加上长林军,那宫禁……东宫还是有优势的。”
“长林军?”凌敬轻声道:“长林军若欲入太极宫,只能走玄武门。”
“嗯,已让范十一传信,这几日要见一见宾王兄。”在烛光的映射下,李善的面孔显得晦暗难明,“现在河州总管出缺,长史、别驾都是罗艺旧部。”
凌敬听得懂这句话,去年罗艺率大军从灵州一路退到了原州西南到陇州一带,之后就被调回京中,罗艺只带了两百亲卫回京,而天节军是调回了河州……但有没有小股兵力潜入京兆甚至长安,这是很难说的事。
因为唐朝在户籍管理上相对来说比较混乱,特别是在去年关内大乱的情况下,而且类似的事罗艺是干过的……当年他就是暗中派遣数百精锐入京,才闹出一场事来被李渊赶到陇右河州。
书房内安静了很长时间后,李善笑道:“先见一见宾王兄再说吧,若是东宫有所预备,不可能一点预兆都没有。”
凌敬迟疑了下,低声道:“长孙辅机曾建言,当使殿下出宫。”
李善呆了下才反应过来,长孙无忌是希望李世民迁出太极宫,在长安另择地居住,这里面的玄机一眼就能看穿。
一旦事变,太子起兵,第一件事是打开玄武门,让忠于东宫的长林军进入太极宫,第二件事就是要控制住李渊,击杀李世民……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其实这两件事有可能并行的,因为玄武门在太极宫的西北侧,而东宫与太极宫的东侧相邻,出入的道路狭窄,但数十个甲士说不定就够了……因为李世民居住的承乾殿位于太极宫的东北部,距离东宫不算远。
换句话说,一旦太子起兵,那承乾殿立即就在东宫兵力的攻击范围之内……这对李世民以及其妻妾子嗣的威胁太大了。
李善突然有点想笑,历史上的李世民之所以最后选择玄武门兵变有很多原因,但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他被赶出了长安,居住在太极宫北侧的弘义宫……位于禁苑中,在长林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这等于是说李渊默许太子杀进秦王府啊……李世民实在是忍无可忍,最终发动了兵变,就这样,薛万彻还差点攻下了弘义宫呢。
想想那些,再想想这一世,李善只觉得是造化弄人啊。
第一千零章 王仁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