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3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笑了笑,“昭德觉得难以进军?”
  “如此大雪……”李昭德有些支支吾吾,“而且固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此时进军,只怕折损颇重。”
  李善叹了口气,理是这个理,但自己这个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卷起的风暴不仅将自己卷进去,也将那些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卷了进去,甚至将这个时代都卷了进去。
  突厥的提前内乱,李建成、李世民夺嫡的地位倒置,都受李善本人极大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在裴世钜……平阳公主在信中隐晦提及,裴世钜最近一个月密请数位名医,可能撑不了太久了。
  有一点是确定的,裴世钜不会就这么离世,肯定会折腾出些事来,李善不知道自己回朝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自己又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呢?
  但想回朝,那就必须有借口,李善准备找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自己回朝后,军中的主帅一定得是自己人,即使是窦轨也不行,能担负重任的只有苏定方一人。
  但想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那接下来的计划也一定要完美无缺的完成,李善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郎君。”
  李善侧头看见门外的朱八,招了招手,“何事?”
  “范十一回来了。”
  “都回来了?”
  “是。”
  李善情不自禁的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起身笑道:“昨日昭德送来一头小牛犊,诸位就在这儿用饭吧……”
  李道玄调侃道:“又是摔断了腿的?”
  “哈哈哈!”
  众人大笑,李善白了李道玄一眼,让亲卫们在屋檐下将烤架拿出来,自己却与窦轨、温彦博悄无声息的离开。
  “怀仁兄去作甚?”
  能毫无避讳问出这种问题的只会是大嘴巴的李昭德,一旁的李道玄、李楷对视了眼都没吭声。


第九百四十一章 预备(续)
  并不大的屋内,一点烛火已然足够,但因为关门闭户,显得有些阴暗,或许也是因为不大的空间内挤进了六个人。
  李善随意选了个位置坐下,窦轨、温彦博默不作声的分坐两侧,朱八侍立在角落处。
  桌上铺着一张修改标注了很多地方的地图,范十一侧耳听着脸上多有风霜之色的皇甫忠滔滔不绝的讲述此行,在脑海中反复印证对方有没有疏漏。
  李善伸出手指摁在地图上某个点上,“能生火?”
  “能。”皇甫忠确凿的肯定,“峡谷地势奇特,上不见天,四周有石壁遮挡,近不见火光,远不见烟柱,如果在夜间,就算是斥候查探,也难以发现。”
  李善眼角余光扫了扫,见范十一点了点头,才露出个笑容,行动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掩人耳目,不露痕迹,一场大雪是有利因素,其二正是因为一场大雪,导致了酷寒的气候对士卒战斗力的削减,所以一定要有个安全的地点用来歇息、取暖。
  李善又问了好些细节,皇甫忠虽然疲累,但事无巨细一一说明,就连选择渡河的地点都在地图上标明。
  “虽然冒险,但值得一试。”窦轨在长时间沉默之后点评道:“不过天寒地冻,遣派兵力不可能太多,而且兵力一多,难以掩藏行迹。”
  温彦博补充道:“若是不能得手,只怕难逃梁兵追杀,太过凶险。”
  皇甫忠扬声道:“殿下,在下愿为先锋。”
  窦轨的视线在皇甫忠的身上打了个转,神情漠然,李善提出这个计划之后,是你主动凑上来出谋划策,更亲自探查道路,你是肯定要去的,而且肯定是先锋。
  温彦博却没有去看皇甫忠,而是盯着李善,“殿下乃大军主帅,不可轻易以身犯险。”
  “你们难道不知孤何许人吗?”李善霍然起身,朗声道:“正如窦公所言,天寒地冻,士卒效死,难道让孤于中军帐中,坐视麾下勇士犯险?”
  “月余前,清河县公临行之际,如二位一般劝孤勿要犯险,但一席长谈后,却不再言此,只道孤有豪杰气。”
  “二位以为然否?”
  温彦博与窦轨对视了眼,都苦笑无语,早在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他们就猜到了李善很可能会亲自率兵完成这次偷袭,几次旁敲侧击再到现在的劝诫,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角落处的朱八,下首位的范十一都面容平静,他们跟着李善干过太多类似的事了,很清楚自家这位郎君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而范十一身边的皇甫忠却身子微颤,双眼圆睁,难以置信,这几天风雪之中,他也想的够清楚了,自家肯定会成为领兵先锋,这是由局势和自家的身份所决定的。
  皇甫忠也并没有心生怨愤,他知道,想使家族门楣不坠,自己就需要冒一次险,他也不埋怨那位名扬天下的邯郸王将自家置于险地,这是自己应该付出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位邯郸王居然要亲自领兵,平心而论,身为统率数万大军的主帅,行如此险事,实在与身份不符。
  但听到如此豪言壮语,皇甫忠如何能不心服口服,他后退两步,拜倒在地,“愿为殿下前驱。”
  温彦博苦笑摇头,“长安来信,听闻平阳公主在御前斥责怀仁行险,他日回朝,只怕怀仁要被公主当面……”
  “此为国事,三姐何忍斥责?”李善轻笑一声,“梁军看似稳守原州西北,梁师都更有问鼎之望,实则军心不稳,有土崩瓦解之势,此战必能大胜。”
  “但如此行险,非兵家正道。”窦轨皱着眉头,“怀仁数年间几度弄险,但实则谨慎,谋划得当,先有伏笔,又有后手,但此次……”
  顿了顿,窦轨看向皇甫忠,“足下郡望安定,还望谋取后路。”
  皇甫忠想了想,转头看向范十一,“似乎葫芦河尚未结冻?”
  范十一眼睛一亮,“不错,可在葫芦河选一处,隐藏船只,一旦事有不妥,便可脱身。”
  李善这次倒没有反对,也没有说出什么多布置些船只的话,一旦动作大了,很难隐藏踪迹。
  “那就拜托足下了。”窦轨点点头,“何时动手?”
  李善来回踱了几步,笑道:“不急,不急,等一个人的消息。”
  就在这时候,外间朱玮敲了敲门,进门后附耳低声道:“固原刘家二郎绕行平凉,已抵百泉。”
  李善脸色有些古怪,险些脱口而出,说曹操,曹操到啊。
  这个典故如果出自《三国志》还好说,如果是出自《三国演义》……
  深吸了口气,李善看向皇甫忠,重复了一遍,“固原刘家二郎?”
  “固原刘家,与吾族长相往来,亦为姻亲。”皇甫忠眼神闪烁不定,“刘家大郎如今乃司库参军,二郎与在下自幼相熟,其表姐即吾妻,其堂媳乃是小妹。”
  顿了顿,皇甫忠补充道:“应该是受家父遣派。”
  李善仰着头想了会儿,才笑着说:“绕行平凉而来,当是隐密行踪,那就拜托足下引领。”
  “遵命。”
  看着皇甫忠出门,温彦博才问道:“是李正宝?”
  “有可能。”
  “那就是皇甫黎了。”温彦博有些不安,“那如何让皇甫忠去?”
  李善笑了笑并没有解释什么,的确,按理来说,李正宝很可能是按照自己的指引勾结上了皇甫黎,意欲里应外合,这个计划风险太大,自己不应该让皇甫忠参与其中,一旦事情败露,皇甫黎身死,皇甫忠很可能会心生忿恨。
  一旁的窦轨笑道:“不用担心,皇甫光朴其人,虽无才略,乃守门户之辈,但行事谨慎。”
  “甚么?”
  窦轨解释道:“皇甫光朴为保全家族不得已出仕任固原县尉,当日拒绝交换人质,无非是为了家人所虑,一旦败露,只怕全家都要受刀兵之灾,怎么会因为李正宝的劝说行此凶险事呢?”
  “那他遣派人来……”
  “倒是个由头……”窦轨喃喃低语几句,转头看向了李善,“怀仁等得就是现在?”
  李善还是只笑了笑,视线落在桌上的那张地图上。


第九百四十二章 出兵(上)
  “今日二十四日,二十七日取南关,二十八日取那城,如此可好?”
  “皆听殿下安排。”青年恭恭敬敬。
  李善勉强笑了笑,语气温和道:“便如此说定,歇息一夜,明日再启程吧。”
  “是。”
  看着刘二郎离去的背影,李善的笑容变得有些惨然,虽然前世的职业让他尊重生命,但自认并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只是有许多感触……乱世浮萍,生死不由自己。
  窦轨对此倒是看得开,他本就嗜杀,“刘家长子仕梁,本就是死罪。”
  刘家在固原也算大族,但也不过是乡间富户,往上数三代,也就出过一个县尉,算不上世家,被卷入这场战事而且仕梁,下场可想而知。
  梁师都占据会州、灵州、原州半年多了,笼络了不少人心,虽然大都是被逼无奈,但战后朝廷肯定是要处置的,原州第一望族皇甫氏可能会因为李善、皇甫忠而得以幸免,但如刘家……很可能会成为那只鸡。
  温彦博看了眼垂首不语的皇甫忠,“之礼当勉之。”
  皇甫忠行礼应道:“自当尽其所能。”
  皇甫忠如何不清楚,父亲当日为了家人性命不肯来投,如今又怎么可能因李正宝三两句话而改变心意,还冒险与邯郸王暗通消息,意欲里应外合呢?
  刘家大郎仕梁,或许家族能得以保全,但刘家老二此次回固原,算是将脑袋塞到刀下了,而他日梁军败北,整个刘家只怕都要被清算。
  温彦博的话意思很明显,不管是为了什么,皇甫黎算是彻底叛唐了,皇甫忠必须竭尽所能,助唐军收复原州,大败梁军,才能保证皇甫黎不被清算,才能保证皇甫一族门楣不坠。
  短暂的沉默后,李善起身轻声道:“擂鼓聚将。”
  在长达两个月的等待后,终于要开始了。
  鹅毛大雪依旧在纷飞,就算专门有人负责清扫军营中道路上的积雪,但地上依旧厚厚的一层,以至于骑士往来都听不见什么马蹄声。
  但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中将校渐渐汇集在中军帐内,当然了,这只是个称呼,因为李善以红砖构建军营,这实际上是一座还算宽阔的大厅。
  李善端坐在上首位,左右两侧是副帅窦轨、长史温彦博,两人皆面容肃穆,神色不渝,再往下分别是淮阳王李道玄、赵国公苏定方。
  众多将校一一拜见分立两侧,薛万彻捅了捅冯立的后背低声问:“出了什么事?”
  冯立微微摇头,边上的段志玄小声说:“不会是换帅吧?”
  前面的马三宝与张士贵都回头看了眼,显然大家都消息灵通的很,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
  当然了,也有消息不灵通的,比如在朝中除了李善没有一点根基的张仲坚,这位是刚刚听旁人提及长安的流言蜚语,不禁有些惶恐。
  “放心,郎君得陛下信重。”曲四郎低声劝慰,“再说了,七叔适才都说了,陛下赐骏马锦袍。”
  呃,后世俱乐部的主席力挺主教练,一般是后者下课的征兆……这个道理,张仲坚也很懂,不禁更加担心了。
  苏定方如今已经是代国公,出任十六卫大将军,被视为名将之流,而王君昊、曲四郎无意仕途,若不是李善指派,都不会担任军职,而张仲坚不同,他决意投唐,而且投入李善麾下,无非是为了建功立业,而且他也知道,如果换帅,就说明朝中有忌惮之意,那接任者为了嫌疑,只怕不会用自己。
  李善的视线在每一员将领脸上扫过,其中有自己熟悉的,也有自己不熟悉的,不过大部分都留名青史,为后人称颂。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种可能性,前世的自己在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没有哪怕一丝的可能,但在这儿,自己有这个机会,而且也已经做到了。
  随着李善的视线,略为喧闹的厅内渐渐安静下来,人人闭息凝神,听不见任何响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