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2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不错,是突利可汗。”李善点点头,“梁师都早从处罗可汗,后从颉利可汗,再从都布可汗,难道会改弦易辙,不从突利可汗吗?”
  辛獠儿苦笑了几声,是啊,如果突利可汗势力足够大,大到压制住都布可汗,难道梁师都还敢不从?
  “如今战局你们也心知肚明。”李善轻声道:“梁师都占据灵州、会州,以及半个原州,但难有寸进,而突厥已然撤兵,至少在明岁五月之前不会复来。”
  “你们觉得梁师都会如何做?”
  屋内陷入了沉默,李正宝、辛獠儿都不敢轻易开口,他们都知道梁师都至今还在做与大唐一争高低的美梦,只怕不会退回朔方。
  李善似乎今天格外的有耐心,端起茶盏抿了口却微微蹙眉,“谁送来的?”
  “张郎君送来的,说是江国公适才命茶童烹茶。”范十一笑着回道,他跟着李善久了,自然知道自家这位郎君喜水厌茶,只可惜老夫人那一手点茶手艺了。
  李善放下茶盏,随口问道:“泾州一战,斩首逾四万,梁军可人心浮动?”
  辛獠儿、李正宝都面色灰败,梁师都能割据朔方,无非就是依仗背后的突厥,两位可汗联手都被面前这位邯郸王大败,怎么可能人心不动摇呢?
  “此战折损的大都是阿史那·社尔嫡系,突利可汗元气不损,但被唐军生擒,孤当即放归。”李善慢悠悠的继续说:“两位可汗在战败当日,连夜启程北归,如今看来……五原郡内,突利可汗已占据上风。”
  说到这,李善噗嗤一笑,“其实当日唐军追击途中,突利可汗遁入山林,后主动被俘,你们觉得其是在躲唐军,还是躲阿史那·社尔?”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辛獠儿早就看得清楚,稍显迟钝的李正宝也听懂了,人家邯郸王的意思是,不仅仅是从现在到明年四月之间,梁军不会得到突厥的支援,即使是明年五月,突厥也很可能因为陷入内乱而不会支援梁师都。


第九百零九章 俘(下)
  李善长篇大论其实就是一句话,梁师都再想借助突厥来抵御唐军,基本上没有指望了。
  “殿下实在好手段。”辛獠儿喃喃道:“在下叹服……”
  “雕虫小技罢了。”李善摆手道:“大唐一统天下,数年间于陇右败吐谷浑,于朔州、关内道败突厥,若是梁师都一意顽抗,孤难以收复三州,那陛下也只能使秦王击之。”
  “孤少有军略之才,与秦王相较,实在难以争辉……”
  “殿下太过谦了。”辛獠儿苦笑道:“颉利可汗父子、都布可汗、突利可汗无不败北……”
  李正宝至今还没听出个味道,但辛獠儿却隐隐察觉到了,迟疑着低声道:“殿下,吾二人被俘,若能逃得一命……”
  “知道如今大唐芮国公苑君璋吗?”李善淡然的打断了辛獠儿的话。
  “自然知道。”
  都是得突厥支持的军阀,哪里可能不知道呢,说起来苑君璋是梁师都之前最后一个地方割据势力,正是被面前这位邯郸王逼降的。
  辛獠儿曾经听说过,马邑十日,李怀仁与郁射设结交,却雪夜袭营,斩其首级……那也是李怀仁这个名字遍传草原的开始。
  “还记得贺遂吗?”
  李正宝的呼吸稍有些急促,同样是被这位邯郸王生擒,贺遂的生死很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此二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人都活着,而且都在长安。”李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两人,“区别在于,苑君璋爵封国公,安享富贵,而贺遂虽无性命之忧,但不过平民百姓,日子过得极为窘迫。”
  “为什么?”
  李善并不是在问对面这二人,径直继续道:“苑君璋曾据守马邑,为突厥所重,但投唐后曾助唐军败突厥,后助孤整顿麾下,使朔州重归唐土,入朝后得陛下赏赐,自然安享富贵,他日子嗣尚能出仕。”
  “而贺遂兵败被擒,无寸功来献,饶其性命,不过为怀柔梁师都麾下众将而已。”
  李善轻笑几声,“你二人欲择何路?”
  “欲效仿贺遂,此刻即可离去……多年手掌重权,麾下数以千计,权柄在手,富贵不失,日后为一小民,城门守卒亦可叱之。”
  “或欲效仿苑君璋,于大唐有功,或转为唐将,建功立业,或安享富贵,阖家安乐……”
  辛獠儿面色复杂难言,李正宝也终于知道今日这位邯郸王一席话的用意了,要么滚蛋,反正梁师都是肯定要送归襄邑王李神符、平原郡公段德操的,不信他敢不听突利可汗的!
  要么回去做内应,他日唐军收复三州,剿灭梁师都,就算不能得赐爵位官职,也至少能如苑君璋一样安享富贵……不至于沦落到贺遂那样的惨状。
  “且慢慢思量。”李善示意范十一将人送回去,侧屋内崔信、温彦博、张文瓘三人踱步出来。
  “他们会应下吗?”崔信很怀疑李善这次的成功几率。
  “无所谓。”李善笑道:“试一试罢了,至少要让梁师都麾下众将知晓,孤非赶尽杀绝之辈,要的也不过是梁师都、梁洛仁二人罢了。”
  温彦博点头道:“辛獠儿其人,心思狡黠,他日殿下需要提防一二。”
  “即使送来密报,孤也不敢随意信之。”李善笑了笑,突然话题一转,“彦博公还不肯原谅小侄吗?”
  自从被逼着写下那份弹劾奏折之后,温彦博一直称呼李善为“殿下”,不再是之前私下的“怀仁”了。
  温彦博冷哼了声,转头看向了崔信,“何日启程?”
  “明日随江国公入百泉县,抚慰诸家,后日启程回京。”崔信略一沉吟,“怀仁明日也去一趟吧。”
  “有必要吗?”李善有些犯懒。
  “殿下若止步于此,自然无需前去。”温彦博嗤笑道:“如今梁军依固原而守,六盘山崎岖南攻,若无人引路,只怕要重演汉时李广旧事。”
  崔信点头表示赞同,没有熟悉地理的本地人为向导,说不定还真的会迷路,原州西侧的地势太过复杂,拿着地图也没用。
  而襄邑王李神符、管国公任瑰两次大败,基本上葬送了原州府兵,各地官吏要么战死,要么降敌,再要么逃窜,李善麾下的大军虽然大都是关中府兵,但对原州地势也是两眼一抹黑。
  毕竟这个时代,普通人一辈子都未必有几次机会离开家乡百里,府兵当然是有这个机会的,不过自李渊攻入长安之后到数月前,原州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事,薛举是从侧翼攻入陇州、泾州的,而梁师都也难以攻破灵州。
  百泉县有三两个世家,其中最有名气,本地势力最大的是皇甫氏,人脉遍及原州、泾州、陇州三地。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在这个门阀世家盛行的时代,关内道反而没什么太著名的门阀,东边的河东有太原王氏、温氏、郭氏,解县柳氏、闻喜裴氏、河东薛氏,西侧的陇右道也有陇西李氏、天水赵氏,而关中虽然有京兆杜氏、韦氏,但影响力主要局限在京兆郡内,其余的十多个府州内并没有太强的世家门阀。
  这可能与长安为历朝都城有一定关系,而以固原为郡望的皇甫氏已经是关内道西北最有名望的世家了。
  李善眼珠子转了转,似乎想到了什么,转头问:“稚圭,昨日来请见的是?”
  “皇甫忠。”张文瓘立即应道:“其父皇甫黎,其祖父皇甫无逸,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噢噢,记得在华亭县见过?”
  “确实如此。”张文瓘补充道:“固原失守,皇甫黎携族人南下至华亭,不料梁军来攻,县城失守,若非怀仁兄奇谋善战,必难逃此劫。”
  崔信有些鄙夷的看着侄儿与女婿在这儿一唱一搭,你们就糊弄温彦博吧,就今天早上你们俩还在说那个皇甫忠呢。
  “那就见一见吧。”李善下了决定,将温彦博送走,回头苦笑道:“已经两次拒见了,再不接见,只怕江国公都要寻上门了。”
  “江国公?”张文瓘有些奇怪,“皇甫一族以固原为郡望,未闻与江国公有旧交。”
  崔信眼神闪烁却没开口,他知道李善的意思……如今陈叔达很可能会靠向秦王,而皇甫忠的祖父皇甫无逸是秦王麾下重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非心腹不能担之。
  陈叔达说不定还真要来说情呢。
  李善回屋坐定,“已然让人打探过了,皇甫忠三番两次求见,是因为其父皇甫黎以及族人被困固原县,望唐军尽快北上驱逐梁军。”
  “也真够倒霉的。”张文瓘啧啧了几声。
  的确够倒霉的,前一次运气还不错,襄邑王李神符大败,皇甫黎抢先南下逃过一劫,之后管国公任瑰收复三州,皇甫黎自然回了老家,结果突厥来袭,原州失陷,这次皇甫黎没能跑掉。
  皇甫忠是因为来百泉县探望友人才得以脱身,心急如焚,自然是想催促李善尽快进军。
  崔信想了想,“即刻北上,只怕难以克敌,但也不可断然回绝。”
  “不错。”张文瓘朗声道:“皇甫一族在固原郡一带根深蒂固,熟悉地理,遍布姻亲,必对怀仁兄有所助益。”
  “稚圭如今有谋士之状。”李善笑吟吟的点评了句,才道:“所以才一直拒之门外,明日见面再说吧。”


第九百一十章 使者(上)
  百泉县。
  李善淡然的看着跪坐在下首位的青年,“攻伐之间,立尸之所,何能轻易行之?”
  这青年就是皇甫忠,今年也就二十岁,身材瘦削,双目红肿,昂首道:“久闻邯郸王年少即沙场扬威,泾州一战更力挫突厥,为何如此胆怯!”
  李善摆手止住百泉令李玄德的训斥,轻笑道:“如此激将,实在粗浅了些。”
  皇甫忠一时哑然,顿了顿才情真意切道:“梁军两月前数次大败,后卷土重来,不过仗突厥而已,如今都布可汗、突利可汗均被殿下大败,北窜草原,梁军今已无胆。”
  “有理有据,仁俭兄可谓后继有人。”陈叔达捋须赞道。
  仁俭是皇甫无逸的字。
  陈叔达与皇甫无逸没什么交情,甚至没见过几面,不过也有些渊源,两家都与王珪那一支有仇,王珪的三叔王頍力劝前隋汉王杨谅谋反,就是他处死了不肯附和的长史皇甫诞,后者就是皇甫无逸的父亲。
  李善也有些意外,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劝诫,此人倒非寻常人物。
  一旁的张文瓘低声道:“当日百泉陷落,此人不肯附贼,被投入狱中,直到突厥败北才被释放。”
  李善随口问道:“如今固原境内驻军几何,领兵者何人?”
  “梁师都堂弟梁洛仁领兵,大将索周副之。”皇甫忠沉声道:“驻兵约莫万余,不过数千兵力散于西南侧的木峡关、石门关,东侧三镇各有数百士卒,主力屯于固原县以东五里处。”
  李善微微点头,这与之前斥候以及陇州郭孝恪那边的信息是相吻合的。
  “其实邯郸王已数遣将校领兵进击,但固原依六盘山而立,虽东侧略为平坦,但道路崎岖,实在难以速胜。”崔信劝道:“更何况泾州一战,虽大败突厥,但也折损不小。”
  李善瞥了眼陈叔达,点头道:“军中少铠甲、军械,甚至少羽箭,如何能即刻北上?”
  陈叔达咳嗽两声,“还要告知殿下,已接京中来信,陛下责少府监庐江郡王,军械、羽箭、铠甲不日即补足。”
  “那就到时候再说吧。”李善随口交代了一句,就要起身告辞。
  自己没有即刻进军的必要性,在出兵之前自己就与李渊、李世民都说过,此战难以速胜,毕竟原州地势太过险要,不可能那么快就攻下,能在短时间内大败突厥,斩首数万……就算接下来的战事不顺利,李善也不会受到什么责罚。
  说的难听点,李善巴不得李渊将自己调回去呢……到时候就算不放苏定方、张仲坚回来,但李善也能将侯洪涛、何方、曲四郎、王君昊以及基层将校带回去,这些人大部分的本职都是在北衙禁军内,到时候朝中局势就能稳定下来了,不信罗艺还能卷起什么风浪!
  而从军事角度考虑,李善也不愿意全力攻打固原县。
  如果说去年朔州大战,特别是顾集镇一战的死伤惨重让李善心伤,自认难以纵横十九道,将人命视为棋子,而今年的泾州一战,李善已经能冷静下来……毕竟不再是那些日日夜夜陪伴自己的人的死亡。
  总的来说,李善还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这也是他一再企图设计诱阿史那·社尔引兵后撤的原因。
  但攻打固原以及石门关、木峡关,这样的战是李善不愿意去打的,太难攻了,没有用计的余地,只能用重兵一点点的推进,将一条条人命填进去,还要提防箫关那边随时可能的来援。
  皇甫忠失望的看着李善起身,这位青年也料到了对方的拒绝,突然再次开口道:“父亲居固原县数十载,族内颇多青壮,广有人脉,若邯郸王以大军压境,内外相通,父亲必能助殿下收复固原。”
  李善意外的回过身,凝视着皇甫忠,“若事泄,或事败……”
  一旁崔信若有所思的也盯住了皇甫忠,如果事情泄露,唐军没能收复固原,那皇甫黎很可能会被杀。
  说白了,如果这个主意不是皇甫黎本人出的,那么皇甫忠这个计策很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建功立业,要么父亲惨死刀下,说不定还要赔上皇甫一族尚在固原县内的族人的性命。
  李善心思急转,眯着眼打量,皇甫忠看似镇定,但袖子却在微微颤抖……这里面应该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即使皇甫忠下定决心,但也不应该在这种公开场合说出口,毕竟是很可能导致父亲惨死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