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7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爵位乃是国之重器,伯父这也太大方了吧?”
  李善一边为李渊换药一边嘀咕着,他也没想到这位陛下这么大方,实在是有点夸张。
  唐朝初年封爵比较普遍,比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都要普遍,这里面自然是有原因的。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说到底是造反起家的,而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承继北周,但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事。
  而唐高祖李渊不同,当年晋阳起兵,入主长安,建国称帝,大量的旧人都得以封爵,之后陆陆续续有前隋旧臣来投,如姻亲窦轨、宇文士及、萧瑀、封伦等,前朝就身居高位,自然更要赐爵。
  再加上大量投靠的其他势力,只要是稍有名望的,李渊基本上都会赐爵,比如秦琼、程咬金这些瓦岗寨名将,比如来投得以册封郡王的李大恩,就连常何那个倒霉鬼第一次投唐都得封郡公呢。
  除此之外几场大战,那些为了李唐打天下的臣子将领也都要赐爵,所以朝中啊,那真是县候满地走,县男、县子、县伯不如狗!
  也就到了县公才有资格自夸一句。
  不过这种情况下武德四年之后就开始出现变化,不仅是李渊,朝中也开始刻意的缩减爵位的发放,历史上武德四年之后,也就李建成征山东立下战功,有一大批随之进爵的将领,再往后就要等玄武门之变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爵位多了那就不值钱了!
  所以,这次对于李渊的大手笔,不仅是李善,太子、秦王以及几位宰辅都很吃惊……除了提前赐爵长兴县公北上泾州的钱九陇之外,李渊下诏封赏勤王护驾的将领,光是新进位国公的就有四人。
  被李世民指派护驾的天策府大将尉迟恭爵封吴国公,节制北衙禁军的苏定方进爵赵国公,阵亡的梁建方、牛进达两人追赠国公,厚抚后人。
  另外,程咬金本为宿国公,改封卢国公,并赐食邑加至一千户,重伤的秦琼原本就是翼国公,改封齐国公,亦赐食邑加至一千户。
  之下的爵位就多了,郑仁泰、丘行恭、李孟尝、李客师、段志玄等将领分别赐爵郡公、县公,再往下的县候、县男、县伯一大把。
  至于在最关键时刻赶到护驾的李善的亲卫头领中,一下子冒出了两个县公,两个县候。
  张仲坚因早有顾集镇、苍头河两场大捷有功,这次又先败梁军,后以主将身份统军南下救驾,得以封爵维扬县公……维扬是扬州的古称。
  王君昊在去年战后爵封县男,这次也进位县公,此外侯洪涛、曲四郎两人也得以爵封县候。
  张仲坚、王君昊要么早有战功,要么出身不算低,但侯洪涛、曲四郎就有点夸张了,前者还勉强算是三水候氏的旁支,而后者完完全全就是庶民了。
  “也差不多痊愈了。”李渊摆了摆胳膊,伤口已经长出新肉,已经感觉不到疼痛,只是略有些痒,随口笑道:“谁让你已经册封郡王了呢?”
  正在收拾东西的李善两眼一翻,“噢噢,原来还是小侄的错。”
  李渊忍不住笑了,当年将李善列入宗室册封郡王,以其雁门大捷的战功其实是有点过的,就算加上招抚苑君璋,使得大唐与突厥之间战局变化,那也不够……完全就是让李善去顶锅的。
  但谁想得到这小子一次比一次能折腾,等三破突厥之后,李渊才后悔,已经封无可封了。
  “当年雁门大捷理应进爵郡公,再到大败突厥,进爵国公,这次有救驾大功……”李渊调笑道:“索性一次到位。”
  李善嘿嘿笑道:“伯父倒是省事了,可惜小侄多了个要非要斩某头颅的好兄弟。”
  李渊有些讪讪,他也早就听说了突利可汗以他日必斩李善头颅来收拢人心,想了想道:“虽然消息断绝,但五原郡那边应该还在内乱。”
  “嗯。”李善板着手指头算了算,“后日就是中秋了,关内道各地秋收快要结束了,没想到突厥不显踪迹,应该还在内斗。”
  这两日李渊心情不错,因为陇州、泾州两地战事非常顺利,任瑰、钱九陇上任之后整肃兵马,稳固防线,击退来袭的梁军。
  半个月前,陇州、泾州、宁州、庆州四地同时出兵,从西南、东南、东三面进军原州。
  八月六日,任瑰、钱九陇在原州平凉县附近大败梁军,斩首千余,八月九日,宁州刺史胡演奔袭百泉,再次大溃梁军。
  梁师都在原州已经不太站得住脚了,再加上驻守陇右的淮安王李神通率兵向东攻入了会州,战事顺利,应该不会拖延太久。
  但李善心有隐忧,“不过去年草原大雪,多有牲畜被冻毙……”
  “怀仁说的是。”李渊眉头微挑,“胡人南下劫掠,无非为财、粮、人口,现在就要看任瑰、钱九陇能不能迅速攻破灵州,布置防线。”
  李善没接口,如果顺利的拿下原州,进军灵州,一直提议但还没有复设的灵州道行军总管府应该不会再拖延了,而以任瑰的资历战功,肯定能压倒钱九陇出任主将。
  为此,凌敬昨晚还提起,长孙无忌那厮满腹牢骚……觉得是李善坏了事。
  李善也是无语,举荐任瑰不说是李世民点头,光看李渊那么快做出决定,就知道这事儿是避不开的。
  就在这时候,门下侍中陈叔达、中书令封伦在外请见。
  “陛下,大捷!”封伦扬着手中捷报,“管国公果为名将。”
  李渊松了口气,“任卿不失朕厚望。”
  “昨日午后,管国公任瑰与泾州刺史钱九陇、宁州刺史胡演合军,进逼固原。”陈叔达笑着解说道:“酣战良久,管国公以悍将破阵,斩将夺旗,梁军大溃北窜,固原守军献城以降。”
  将捷报递给李渊,陈叔达看向李善,“邯郸王真有意出任吏部尚书否?”
  李渊诧异问:“此为何意?”
  “那员悍将乃是管国公亲卫头领刘仁轨,当日邯郸王初见就断言此子不凡。”
  李善嘴角有点歪,自个儿当日的确断定刘仁轨不凡,但按照历史轨迹还要等到李治登基后好久呢,这下好了,提前几十年就扬名了。
  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扇动的风暴是越来越剧烈了。


第八百一十六章 帷幕
  八月十一日,固原大捷,梁洛仁仅以身免,唐军斩首数以千计,当日黄昏前攻克萧关县,收复原州全境。
  八月十三日,淮安王李神通乘势进军,连续击溃三股梁军,逼近原州、会州、灵州交界处。
  当日,李渊下诏复设灵州道行军总管府,以管国公任瑰为主将,以长兴县公钱九陇为副,统领陇州、会州、灵州、宁州、原州、泾州六州府兵。
  八月十四日,管国公任瑰遣派宁州刺史胡演率三千精骑北上,攻入灵州,梁师都亲率大军迎敌,双方血战一整日不分胜负,但梁军主动后撤至长城一线。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李渊在仁寿宫设宴,召集群臣,席间言次日启程返回长安。
  当日李善是出于养伤的角度不建议立即回京,这也符合当时李渊的心态,这次这么狼狈,灰溜溜的回长安,实在是太没颜面了。
  现在唐军数度大捷,已经收复原州、会州以及小半个灵州,李渊也算挽回了点面子。
  不过这场宴席的气氛略有些古怪,不少朝臣都满腹心思,目光诡异,因为席位与往常大有不同。
  以往宫中设宴,李渊自然坐在正中主位,左侧是宗室子弟,以太子李建成为首,其次是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等,右侧是诸位宰辅,其他朝臣的位置再往下移。
  而这一次,太子李建成依旧坐在左侧首位,而秦王李世民的位置并不在其下首,而是端坐在右侧首位。
  这个变化让所有人产生无数的猜测……大家都知道此次太子是失了分的,特别是在秦王拼死护驾的衬托下。
  当然了,太子李建成坐在左侧,隐隐高了半分……毕竟是东宫太子嘛。
  但两位皇子相对而坐,是不是意味着双方平起平坐呢?
  这会不会是一个信号……陛下有意易储的信号?
  虽然李渊也略略解释了几句……以往右侧首位是最受李渊信重的宰辅裴寂,而现在裴寂坐镇长安,而秦王李世民本就是尚书令嘛。
  但显然这个理由不足以服众,李善侧头看去,房玄龄、杜如晦还好,长孙无忌已经面露喜色,而王珪、魏征、韦挺等东宫幕僚无不眉头紧锁。
  除了太子、秦王的座次与以往不同之外,此次李善的座次也不同,以往他都是以司农卿的身份坐在朝臣中,而这一次李渊坚持让其坐在宗室子弟中。
  左侧第三位,神情郁郁的太子李建成,面无表情的齐王李元吉之后,下首是这次也有护驾大功的好友淮阳王李道玄。
  “怀仁是真的有意吏部?”李道玄调笑道:“据说那位刘仁轨数战为先锋,冲阵犀利之外也熟知兵法。”
  李善无语了,“当日管国公将亲卫头领带在身边,张公、三姐夫均不悦,小弟不过打个圆场罢了。”
  “但被怀仁看中的……除却定方兄、王君昊外。”李道玄摇头道:“陛下、秦王细询战事,均言张仲坚有将才,侯洪涛、曲弦两人也堪为勇将。”
  李善彻底没话说了,他也没想到除了苏定方、张仲坚这种留名青史的人物之外,身边还冒出侯洪涛、王君昊、曲四郎。
  只能说草莽中多有人杰,风云际会,乘势而起。
  李渊笑着问道:“道玄与怀仁说些甚么?”
  李道玄起身道:“陛下,怀仁适才言,苏定方、张仲坚等将均为人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陈叔达捋须道:“怀仁已有半载未有诗文了……”
  李渊连连点头,“怀仁可有全篇?”
  李善呃了声,想了又想……中学时候就背过,全文倒是记得,只是作者是?
  想了好一会儿,李善才确定应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虽然是唐朝,但肯定不是唐初的。
  片刻之后,李善才缓缓吟诵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大量的视线投在苏定方、王君昊、张仲坚身上,如果没有李善,这三人何以能身居高位,得赐爵位……至少张仲坚不可能,光是那个长相就不过关啊。
  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即使是苏定方,虽然灭DTZ一战以先锋踏破王帐,但也要再熬上三十多年,才能独当一面覆灭西突厥。
  李善的视线也在前后几任亲卫统领身上扫过,他刚才刻意的削减了那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句话不太符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李渊品味良久,点头赞道:“怀仁此文可留后世,怀仁从草莽简拔苏定方诸将,当被后世视为美谈。”
  适才连续作了好几首诗被盛赞的杨师道有些沮丧,他是出了名的文思敏捷,但也有自知之明……自己作的那些诗文,最好的都没办法与人家邯郸王最差的相提并论啊。
  这个是当然的,李善心想,自己要道歉的又多了一个了……不过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这份名单已经很长很长了。
  呃,从目前来看,李善道歉名单中,宋人相对比较少。
  但李善也曾经想过,还刻意的让小蛮这个曾经的歌女试过,这个时代还没有词这个正式的称呼,但已经有了长短句。
  其实南梁时期就有了长短句,所谓调有定格,句有阕,这个时代能填的词的定格还不多,要等到五代十国才会大量出现。
  李善琢磨,自己的存货总归是要用光的,再过上几十年,说不得开始填词……到那时候,又要对不起苏东坡、柳七、辛弃疾一大波人了。
  这一天,仁寿宫内其乐融融,灵州战事进展顺利,环绕在头顶上的密布乌云似乎已经完全散去。
  也就是在这一天,千里之外的五原郡内,一场剧变拉开了帷幕。


第八百一十七章 仇恨
  黄昏时分,五原郡外的一处山丘上,阿史那·社尔正遥遥眺望,如血夕阳投下最后一丝光线的同时缓缓被山脉遮挡。
  五原郡初建于战国时代的赵国,秦灭赵驱胡后命名九原郡,秦末被匈奴所占据,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出雁门,大败匈奴,将这片土地一分为二,分别命名为朔方郡、五原郡。
  再到汉末,五原郡被鲜卑、羌胡所据,后鲜卑建魏入主中原,一直到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才真正的收归汉土,重新命名为五原郡。
  这千年来,五原郡时而被胡族占据,时而被汉家收复,实际上成为了中原王朝与草原部落之间强弱的一个标志性地点……比长城更有实际意义。
  自始毕可汗之后,几代可汗都定居五原郡,大肆掠来的汉家青壮奴隶将这座城市变成现在这样子,虽然没有城墙,但城内大都也是砖石建筑,阿史那一族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再住在帐篷内而是选择居住更加舒适的房屋,不过颉利可汗还是选择了帐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