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渊、李世民死于天台山,不说李善会不会被问罪,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与裴世钜的交锋中,李善会失去主动权,甚至一败涂地。
梁军即使攻破天台山,李渊、李世民有可能死,也有可能被梁军挟持北去,但如裴世钜、杨恭仁甚至天策府的房玄龄、杜如晦这些门阀子弟,梁军不可能屠杀一空。
这很可能会导致一种对李善极为不利的形式,那就是李建成登基称帝,而裴世钜却能活下来,甚至有可能返回长安。
而李善因为顿足不前,使得李渊失陷贼手,很可能会被问罪……到那时候,没有李渊,没有李世民,李善会是裴世钜的对手吗?
凌敬很了解李善,这是个心思很深的人,自己能想得到,他不会想不到。
考虑到这些,李善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无奈的选择,应该是径直杀向天台山,即使后路被断,但依仗唐骑的冲击力,必能杀到山脚下……解围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有机会补充守军的兵力,这才有机会等着其他援军的来援。
“裴公倒是好气度,岿然不动。”
一旁的天策府军谘祭酒苏世长随口的一句话,让凌敬的视线转向了一直默然的裴世钜……罢了,当年自己这条命就是怀仁救的,大不了还给他!
凌敬不动声色的移动,摸了摸袖子里的匕首,虽然自己也年过五十,但裴世钜都快八十岁了……凌敬还是有把握的。
一旦梁军攻上天台山,自己一刀了解了这厮……到那时候,知晓内情的人没有几个,即使李德武或者裴淑英将内情告知裴寂、裴宣机,怀仁有平阳公主护佑,或许能够逃过一劫。
最关键的是,没有裴世钜这个核心人物,李善即使沦入绝境,也有死里求活的可能。
死死盯着裴世钜的凌敬引来了杜如晦的关注,后者一把扯着凌敬的衣袖,低声道:“尚不至此。”
杜如晦心思敏捷,见事名利,一眼就看穿了凌敬的心思,一旁的房玄龄也反应过来了,虽然如今身处险境,也不禁在心里暗赞……他们都是知道李善和裴世钜之间恩怨的。
凌敬嘴唇抖了抖,正要解释一句……我只是准备准备,并不是立即就要动手,但话还没出口,一阵纷乱的嘈杂声突然响起。
身旁的长孙无忌脸色惨白的转头向西看去,那一边是一条上山的侧路小道,由天策府大将郑仁泰把守。
西边的嘈杂声越来越响,山顶中央处的众人一脸的绝望,犹裹伤的李渊咬着牙抢过侍卫的长刀越众而出,但还没等他走几步,蜂拥而来的人群让开了一条小道,一个身披软甲的黑瘦青年大步而来。
李善单膝跪地,“陛下,臣……”
说到一半李善就住了嘴,已经扔掉长刀的李渊一把将其拽起,狠狠抱住了他,“怀仁,怀仁……”
言语间颇有哽咽……李渊刚刚做好心里准备,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但转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让李渊如何不情绪失控呢?
呃,这也是李善主动带队的原因之一……只要援军能出现在这儿,梁军就不可能攻下天台山了。
李善需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这儿,获取这一次成功的力挽狂澜的救驾行动中最丰厚的果实。
挽住有些踉跄的李渊,李善皱着眉头低声道:“陛下受伤了?”
“箭伤。”赶上来的杨恭仁抓住李善的胳膊,“援军上山了?”
李渊勉强稳住情绪,“怀仁如何上山的?”
“渡江攀爬入宫的。”李善简单的解释道:“携带两百亲卫……”
“足矣足矣!”杜如晦朗声道:“还请邯郸王使亲卫出战。”
李善点头示意,转身道:“王君昊、曲四郎、侯洪涛各率亲卫下山,均听秦王指派。”
有的人还没明白过来,只觉得援军只有两百人,未必能挡得住梁军的进攻,但大部分人都懂这个道理……两百将士出现在天台山上,这个消息将彻底击溃梁军的信心。
当然了,裴世钜肯定也懂这个道理,李善的出现,也击溃了他的信心。
第七百九十七章 抵定
山顶上,李善搀扶着李渊坐在一块大石上,他转头环顾四周,原本这儿应该有三座大殿,现在全都被拆毁了……太惨了,据说当年仁寿宫建立时候,民夫死亡万人以上。
虽然又累又饿,而且身上还带伤,但李渊不肯歇息,拉着李善一同坐下,诸多重臣如中书令杨恭仁、尚书右仆射萧瑀,以及带伤的黄门侍郎唐俭、中书侍郎宇文士及、温彦博围着李善坐下……呃,也就裴世钜默默的坐在角落处。
“陛下放心,一个多时辰前,陇州司马蔺兴粲率三千士卒由汧水南下,已经抵达天台山外十里外。”李善先给诸位吃了颗定心丸,才回答之前李渊的疑问。
李善、张仲坚率六七百亲卫来援,梁军企图诱敌深入一举破敌,张仲坚选择了避让侧击……而在东西两边的选择中,李善选择了西面。
就如凌敬之前的疑问一样,李善也想到了,如果梁军不能击败自己,很可能会在最后关头疯狂的攻击天台山,试图擒获李渊、李世民来保命。
这就是李善为什么选择西面的原因。
前段时间,李渊从长安启程来仁寿宫避暑,李善奉召提前来到,将整个仁寿宫转了个遍,很清楚这儿的地势,宫城西面有长长的城墙,外面就是杜水,这是汧水的支流。
之前的交战中,梁军先后损失了近千兵力,又不得不分兵对峙驻足不前的张仲坚部,兵力已经不足以全面控制仁寿宫了。
李善遣派范十一等斥候渡河查看,发现西侧的山脚下只有几十个梁兵,没办法,这条上山的小道极为狭窄,兵力再多也施展不开,更何况最后关头,梁军狂攻天台山,梁洛仁几乎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中路的大道上。
于是,李善让亲卫四处搜寻,在杜水上游找到了几艘小船,运送亲卫渡河,攀爬城墙潜入宫中,突然偷袭,轻而易举的击杀了那几十个梁兵。
李善让张仲坚率四百多亲卫继续在外围,自己带上两百亲卫从小道上山,支援守军。
宇文士及远远眺望还在外围的唐骑,问道:“怀仁,外间何人领军?”
“亲卫统领张仲坚。”李善正色道:“虽是苑君璋旧部,不受重用,当年马邑整军,张仲坚百骑冲阵,生擒何小董。”
“后张仲坚出任朔州兵曹参军,此人勇冠三军,更兼精通兵法,苍头河大捷一战立下大功。”
“又一个苏定方、王君昊?”李渊笑道:“怀仁欲赴任吏部否?”
“陛下说笑了。”李善有些讪讪,周围也响起一片小声。
李善想起来也有点意思,自己身边的亲卫统领前后四人,最早的郭仆那是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家将。
之后三任中的苏定方爵封郡公,王君昊也得以爵封县男,估摸着张仲坚在此战之后也有可能封爵,毕竟功高莫过于救驾啊……更何况如今的李善已经封无可封,爵位是不能再提了,张仲坚封爵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还真不是李善眼光有多好,主要还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历史上灭三国皆擒其主的苏定方、风尘三侠之首的张仲坚,而王君昊完全是被苏定方带进来的。
黄门侍郎唐俭突然诧异问道:“既然此人去岁立功,为何弃职投入邯郸门下?”
李善叹了口气,“此人当年在军中颇有威名,但只是个小小军头,主要是因为……”
说到这李善犹豫了下,宇文士及想起来了,“噢噢,就是今年陪着怀仁出入司农寺的那个亲卫?”
看李善点点头,宇文士及才转头向李渊解释,“难怪了,那人面目丑陋。”
李善正色道:“的确面目丑陋,但若得重用,他日功勋当不在苏定方之下。”
李渊含笑颔首,“代国公无量否?”
“呃……”李善没想到李渊会这么问,迟疑着回答道:“去岁臣尚被困顾集镇,张仲坚从马邑奔赴雁门,力请代国公出兵。”
“其实张仲坚与代国公是旧识,说不定陛下也见过呢。”
李渊愣了下才想起来,当年自己在马邑练兵,大败来袭的突厥,当时军中的前锋就是马邑郡丞李靖,张仲坚可能就在其麾下,说不定还是自己的旧部呢。
李渊没有再追问,但心里也有数了,这位张仲坚显然是被李善简拔重用的,在代州军中是其嫡系,偏偏又曾经是李靖的旧部……结果却选择了李善,所以才在战后弃职。
山顶上众人在紧张之后放松情绪,话题都不知道歪到哪儿去了,而山腰处,残酷的厮杀还在进行中。
山腰处地势略为平坦,有一大块平地,唐军士卒正在拼死抵抗,梁兵前仆后继,一步步向前,秦王李世民早就已经亲自持刀上阵了,甚至与对方的主将梁洛仁都打了两个照面,可惜虽有尉迟恭、秦琼在左右,也没能取了对方的性命。
乱战中,身披数创的段志玄左手持一杆断枪,右手举着长刀,枪头直刺,刀光闪烁,连杀数人,但也引得十几个梁兵扑来。
段志玄厉声高吼,但也被逼得后退,脚下一个踉跄,被一具尸体绊倒,眼见一杆长枪向着自己胸膛急刺而来。
知道自己躲不过了,段志玄面目扭曲,左手用力将断枪投掷出去,下一刻,一声脆响在耳边响起。
一柄长刀精准的砍在枪头上,雪亮的枪尖擦着段志玄的咽喉偏出,而投掷的短枪却准确的命中对方的胸膛。
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段志玄眼前闪过一个似乎有些熟悉的身影,身材魁梧的大汉手持长刀,跳过两具倒地的尸体,跟在他身后的是数十个凶悍的甲士。
是王君昊……段志玄认出他了,毕竟从李善赴任代县以来,王君昊始终都陪伴在李善的身边,从不远离。
段志玄眼角余光扫见,百余甲士越过已经近乎伤亡殆尽的残卒,最前面的侯洪涛手舞双刀,在左右持盾的护卫下高呼猛冲,梁兵气势为之一沮。
不知从哪儿又生出力气,段志玄一个翻身跳起来,高呼道:“援兵来了,援兵到了!”
其实最前方的梁兵已经发现了,刚刚加入战场的数百甲士一定是援兵,毕竟交战三日,所有人都心里有数,守军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但这声高呼响彻山间后,在短时间内,梁军从士气受挫到停滞不前,骚乱迅速蔓延开来。
李世民疲惫的靠在山壁上,看着不远处面色铁青,但不敢再上前的梁洛仁。
虽然知道继续进攻是唯一的生路,虽然不知道援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但梁洛仁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
麾下还有将近两千士卒,虽然外面还有数百唐骑,但梁洛仁还是想试一试……能不能杀出重围,逃回灵州。
在李善率两百亲卫抵达天台山顶后,仅仅两刻钟,梁军停止了进攻,开始踏上他们九死一生的逃亡。
第七百九十八章 战后(上)
“二郎辛苦了。”
左手臂受伤的李渊探出右手,挽住摇摇欲坠的李世民,看向次子的眼神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
后世有一个观点是公认的,其实李渊本人也这么认为,大一统王朝的历代开国帝王中,李渊应该是最为轻松的。
这并不是在否认李渊的能力,而是因为有一个让天下群雄束手,让后世无数人杰仰望的儿子。
几乎每一次遇到难题,李渊只要放手,他这位次子就能完美的解决一切。
要说李渊不忌惮,那是不可能的,但再忌惮,眼见脸带箭痕,负创六处的李世民,李渊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忠诚。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渊觉得,二郎与大郎夺嫡,那是两个儿子的事,但二郎对自己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面对父亲的抚慰,李世民惨然一笑,天台山一战,让他心神俱伤,多名心腹大将、谋士或阵亡,或不知所踪,让天策府势力大衰。
李世民身后的诸多谋士、将领大都面带哀色,就在最后一战中,大将秦琼被利刃穿腹,虽有医者、护兵接手,但活下来的几率并不大。
自天策府建立之后,李世民选了四人出任杀手锏玄甲骑兵的正副统领,一共有四人。
而这一战中,左军统领也是玄甲兵的创始者翟长孙中箭不治,左军副统领程咬金腿折,右军统领尉迟恭伤痕累累,但还好没有致命伤,右军副统领秦琼伤重难言生死。
再加上之前或阵亡、或失踪、或身负重伤的侯君集、梁建方、独孤彦云、苏勖、牛进达、吴黑闼……
众人中,长孙无忌深深低下头去,隐藏住眼中的一抹喜色……其实在来仁寿宫之前,秦王府的局势已经相当不妙了,陛下都有意以许秦王出镇洛阳来试探。
此战中,虽是邯郸王李怀仁及时来援,有救驾大功,但之前三日内,秦王拼死抵抗,血染战袍,同样有大功。
想必天台山一战之后,陛下对秦王的观感肯定会发生变化。
长孙无忌已经在心里盘算,一方面陇州的李怀仁都已经到了,而京兆方向的援军至今还没有抵达,这说明太子颇为阴诡啊。
另一方面是此战的由来,陛下于仁寿宫避暑并不是秘密,但太子一力举荐的襄邑王李神符一败涂地,才是梁军有机会长途奔袭,惊扰圣驾的根本原因。
关键其实不在于太子李建成举荐了襄邑王李神符,即使李神符兵败身死,导致太子的择才能力被怀疑,也不至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有所动摇。
关键在于,襄邑王李神符败北,那接下来在天台山一战中力保陛下的秦王,很有可能接任主将之位。
得把事情闹得大点才好……长孙无忌一边琢磨,一边时不时转头眺望山下,京兆方向的援军如果今天还不来,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