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2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建成一怔,一旁的郑善果笑道:“玄成他日必为一代名臣,太子殿下难道不应该欣喜吗?”
  “哈哈哈。”李建成抚掌大笑,“玄成刚直有力,犯言直谏,有龙逄之风,但孤非桀。”
  龙逄指的是夏臣关龙逄,多次劝谏君主,最终被杀,是历史上第一个犯言直谏而被杀的臣子……杀他的那位君主就是桀,夏朝的亡国之君。
  “怀仁心念百姓,孤以此调笑,实在失礼。”李建成深深致歉,招手道:“去取棉袄来。”
  虽然棉袄不多,但宗室这边基本都是送了的,从李渊之下,太子、秦王、齐王以及平阳公主都有,还有淮阳王李道宗、庐江郡王李瑗、赵郡王李孝恭、淮安郡王李神通也都有。
  片刻后,看着穿上棉袄略显得臃肿的李建成,李善的情绪有些许复杂,实话实说,面前的这位太子如果登基,未必是什么坏事。
  李建成肯定没有李世民那么折腾,也弄不出个“天可汗”来,但考虑到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终唐一朝,玄武门之变的影子从来没有消逝过,光是玄武门之变,就上演了四次。
  除了第一次之外,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全都从玄武门发端。
  但如果李建成登基,这位性情敦厚的执政者或许会带出一个在后世评价并不比历史上的唐朝逊色的朝代。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李善在心里叹了口气,轻声道:“其实殿下也没说错……的确准备售与少府,只不过并非棉袄,而是棉甲。”
  李高迁终于找到机会插嘴了,“臣倒是在北衙禁军见过,应该是怀仁送给平阳公主的吧?”
  “不错,试制作了二十套。”李善向李建成解释道:“棉花蘸湿后捶打,几层棉花中夹有铁片,可抵御弓弩枪矛,兼之保暖御寒。”
  “售价一万钱,也不算贵……少府那边居然只肯出两千钱!”
  “这等皮甲一旦在军中推广,战力至少上浮三成!”
  李善一脸愤愤,“三姐出面,少府也只肯三千钱!”
  这段时日,李善每天上班都在放羊,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经常去少府和那帮人磨嘴皮,一群王八蛋,用的又不是你们口袋的钱,甚至都不是民部的钱,犯得着那么抠吗?!
  平阳公主私下提过,三千钱不少了……毕竟这棉甲不能与正儿八经的铠甲相提并论,但李善觉得太便宜了,不卖的贵一点,那些自耕农以及小地主看不到太多的利益,又怎么肯不种粮食而改种棉花呢?
  “要不……”李善笑着看向李建成,“太子殿下?”
  李建成一脸无语,让我这个太子去帮你谈价?
  一旁的魏征有些脸黑,刚才还庄严肃穆的气氛硬生生的被这厮给搅和了!
  郑善果突然开口,“若是棉甲得力,当先在京中试行。”
  “不错。”李建成眼睛一亮,长安中的唐军基本都归属十六卫体系,而前十二卫实际上是不直接掌控兵力的,一旦发兵,再从各地折冲府汇集府兵,后四卫是平阳公主管辖的北衙禁军。
  但长安城内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太子组建,驻扎在东宫北侧禁苑的长林军。
  “但凭太子吩咐。”李善一口应下,但随即低声道:“东宫不必通过少府了吧?”
  李建成亲昵的拍了拍李善的肩膀,“到时候任凭怀仁开口。”
  “殿下勿要上当。”韦挺以手扶额,“怀仁实在奸猾!”
  一旁的太子舍人徐师谟忍笑解释道:“一旦东宫应下一万钱或两万钱,只怕少府那边也只能……”
  李建成呆了呆,随即放声大笑,“怀仁的确奸猾!”


第七百零二章 东宫(下)
  显德殿侧殿内,太子李建成看着满座高朋,脸上浮现出喜色,武德四年,洛阳虎牢一战后,东宫的地位几乎是摇摇欲坠,若不是因为李渊的力挺,李建成都要灰心丧气了。
  但此后年许,东宫的局势并没有得到好转,河北山东两度大乱,诸将败北,李世民再度跃马扬鞭,轻而易举的击溃了刘黑闼,之后李建成意欲亲自领兵,却被淮阳王李道玄、魏州总管田留安先行平定。
  那段时日,李建成在东宫坐立难安,那是他最为煎熬的一段日期,被人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的扇得脸颊红肿,朝中坊间还流传着史万宝以圣人手诏令大军顿足的消息。
  但此后,局势渐渐得到了缓解,吐谷浑、苑君璋、江淮一一平定,大唐一统天下的根基已固,李世民纵然在军中威望不做二人之想,在朝中也势力极大,但东宫的地位反而稳固了下来。
  最让李建成欣喜的还是李善的出现。
  “怀仁赴代地年许,重振代州,先拒敌于雁门关外,后组建代州军,收复朔州。”李建成举起金杯,朗声道:“雁门大捷先擒欲谷设,顾集镇一战远逐颉利,朝中再出名将,此杯为邯郸所贺。”
  众人齐齐举杯,一饮而尽,李善脸上带着笑意,心里却是MMP,他原来还想不到,但老狐狸凌敬已经仔仔细细的剖析给他听了。
  李善虽然已经投入秦王麾下,但实际上李世民在短时间内是不需要李善的,夺嫡之争中,李世民更加倚重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样的谋臣,就连凌敬都比李善重要。
  如果说为方面之将,领军上阵,李世民更不需要李善,他本身就是无敌统帅,在军中的势力是难以想象的。
  但不同的是,东宫是需要李善的,或者说太子李建成不一定要将李善招揽到麾下,但却是需要李善存在的。
  李建成频频举杯,与李善、韦挺谈笑风生,心里在想,虽然魏征几次试探,李善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但这种态度是可以接受的,或者说,李善是能排上用场的。
  郑善果笑着点评道:“本朝名将之流,自中原抵定之后,首推赵郡王。”
  呃,所谓的中原抵定,实际上是刻意没有提起李世民。
  李建成倒是大度,摆手道:“不必讳言,当世名将,首推二弟。”
  “浅水原一战固关内,柏壁大捷定河东,中原一战擒两王,洛水大捷平山东。”李建成叹道:“二弟确天纵奇才,为帅天下无敌。”
  嗯,无敌统帅,那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个臣子。
  “秦王之下……”王珪看向郑善果,“赵郡王、永康县公并驾齐驱?”
  “以战报论,赵郡王乃为主将,永康县公深通兵法奥妙……”郑善果犹豫了下看了眼李善。
  李靖和李善之间的关系现在谁都知道。
  李善抿了口酒,嘴角扯出一个弧度,“当日觐见陛下,在下明言,深恨李药师,但此人确是当世名将,有此人在雁门,河东必固。”
  “再往下就要数怀仁了。”李建成举杯道:“正如怀仁那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善叹了口气,摆出一副不愿回想惨烈战事的姿态。
  如今天下已定,大唐接下来的战事,无非是突厥以及草原上的其他胡族,割据势力中硕果仅存的梁师都背后也是突厥人在支持。
  在未来一段时日内,大唐和突厥之间的战事必定是主流,李靖驻守代州,但突厥南下的路不止这一条,他们可以不选择攻击河东,而是攻入陇西,攻入河北,甚至直接攻打关内道。
  在李靖驻守代州不能动的前提下,李孝恭虽被称为名将,但因为遭人举告谋反,这辈子都没机会领兵了,如果陇西、河北甚至关内道成为战场,谁来领兵出征……这是让李建成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关键。
  不是找不到人选,李建成麾下也不是没有将才,比如薛万彻、薛万述兄弟,比如管国公任瑰,还有灵州总管李神符。
  决不能让二弟再有领兵上阵的机会……李建成不得不考虑到,自己招揽的这几位,薛家兄弟难以独当一面,管国公任瑰年岁已大,李神符、李高迁的指挥能力……
  如果这些将领陆续败北,纵然父亲刻意维护东宫,只怕也要放出二弟这头猛虎了。
  李建成笑看着韦挺与李善说笑,心想,本朝对阵草原胡族的将领中,论战功卓著,首推李善,其次是柴绍。
  李善三破突厥扬名天下,柴绍生擒可汗平定吐谷浑,从功绩上来说,李善是占了上风的……毕竟吐谷浑的势力远远无法与突厥相提并论。
  更何况平阳公主如今执掌北衙禁军,夫婿柴绍不可能再领大军出征。
  说白了,李建成不需要招揽李善,但需要在关键时刻将李善推出来去堵住李世民……有三破突厥的名将邯郸郡王在,无需二弟上阵。
  “秀容县伯确有将才。”李善点头赞道:“数千步卒加上数百精骑,能堵住突厥四千精锐,若非叛军来袭,阿史那·社尔难以破阵。”
  尔朱义琛在这次代州战事中的出色表现让东宫诸位幕僚眼前一亮,李善都听尔朱义琛说了,太子亲赐金牌十枚。
  “万彻兄就不用多说了吧?”李善正色道:“总领大局,他不如武安兄,但若论冲阵犀利,骑兵纵横,不让天策。”
  这是个很高的评价了,谁都知道李世民喜欢作死,洛阳、虎牢、洛水一共四次陷于阵中,丘行恭、尉迟恭、秦叔宝等就此名扬天下,被视为当世猛将。
  李善将代州属官一个个拿出来点评,他也有这样的资格,从代州到忻州、朔州,对卢承基、李楷诸多赞誉,对房仁裕的评价是精于民政,疏于战事,点出了张公瑾就是个老油条……
  呃,到点评刘世让的时候……从太子李建成到王珪、魏征,个个都脸色稍微有点古怪。
  当时对刘世让喊打喊杀的人很多,几乎满朝都在骂,但真正动手的却是东宫……没辙啊,举告刘世让的李神符、李高迁都是东宫的人。


第七百零三章 内情
  日月潭。
  虽然依旧挂白,要等到明年才会改服,但庄子里的气氛渐渐恢复了正常,李善在村口处跳下马,将马缰丢给迎上来的青壮,随口聊了几句。
  几个青壮中,有朱氏族人,也有代地亲卫,还有两个是苏定方那边的旧部。
  几年前,李善母子刚刚来到京兆,朱家沟也不过两百多户,但之后从山东河北、河东各处迁居而来的民众颇多,再加上此次被选为李善亲卫的从代地、朔州携来的家人,已经超过了五百户。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迁居来的民众都是因为李善而来。
  李善脚步不停,心里在琢磨,从忠诚度来说,苏定方、王君昊那边和朱氏族人最靠得住,不过顾集镇一战,伤亡太重,如今以青壮计算,却是代地、朔州的亲卫最多。
  “都散吧。”李善回头将亲卫各自回家,向守在门房处的张仲坚交待道:“凌公回来了没有?”
  “今日凌公未去长安。”张仲坚试探问:“去请来?”
  “嗯。”李善点点头,回头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犹豫着还没离去,笑着说:“先回去吧,夜间警戒诸事,君昊均会安排。”
  “是。”
  在代州养伤的两个月,李善身边一直是曲四郎和张仲坚,但是回到长安后,朱玮不止一次暗示过,就连朱氏也婉转提及,要知道之前李善身边的亲卫统领虽然是苏定方、王君昊,但最亲近的,每次外出都要带在身边的却是朱氏族人。
  朱石头、朱石榴都已经阵亡了,朱八左臂被削断,赵大小腿骨折三处,最早跟着李善去河北的三十青壮,如今只有十一个活了下来,其中近半都有残疾。
  就在昨日,朱玮夜间找上门来,将朱四叔的次子朱仲托付给了李善。
  朱四叔与朱玮的嫡亲兄弟,两人前隋时期同时被募为骁果远征高丽,同时做了逃兵,回乡后在东山寺落发,只是后来朱玮还俗,而朱四叔留在了东山寺。
  几个月前,朱玮挑选两百青壮北上,朱四叔年迈四十却执意披甲,在顾集镇一战中被利箭射中面门而亡。
  朱玮曾经影影绰绰的提及,长一辈的族人中,也就他和朱四叔知晓内情……而如今,只剩下朱玮了。
  李善心里想着这些,门口处传来略带尖酸的话语。
  “殿下正值春风得意,何以有萧瑟之相?”
  还是这味道……李善勉强笑着,“凌公说笑了。”
  凌敬哼了声,看张仲坚回了门房,才低声问道:“宾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要问这事……李善面无表情的说:“那厮忘恩负义,还有什么好说的?!”
  “忘恩负义?”凌敬一边向书房走,一边打量着李善,“马宾王授你经义,助你中榜,你以何施恩?”
  李善一阵咳嗽……这事儿传播范围也不大,对李善的名声损坏也不大,但凌敬早就起了疑心,这段时日一直在刨根问底。
  毕竟很多人都知晓马周很早就在朱家沟落脚,后来还跟着李善去河北山东,又跟着去了代州……突然两人反目,自然是有些缘由的。
  这个缘由,李善和马周早就商量好了……马周为何一直留在李善身边,无非是为了得其举荐入仕,但李善到以长史掌代州总管府,都不肯举荐马周出仕,所以两人才会反目。
  李善也通过某些渠道放出过消息,马宾王贪酒误事,难堪大用……啧啧,马周当年在博州做助教,就是因为贪杯而被驱逐的。
  理由正当,逻辑通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