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64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张士贵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长刀,“是。”
  李善又从身边亲卫手中接过单筒望远镜递给张士贵,“来敌多少?”
  张士贵神色平静,拿过望远镜看了几眼,道:“来敌约莫三千骑兵,应该非云州出兵?”
  张士贵语气存疑,显然是在问李善,后者沉吟片刻点头道:“理应非云州结社率。”
  如果突利可汗没有撕毁盟约的打算,就算是结社率出兵,也应该不会一举数千骑兵南下,而是应该小股游骑来袭用以示警……这方面的细节,李善和突利可汗、结社率当日是有过约定的,而这两个月也有过类似的世间,张士贵可能也是从此窥探一二。
  “不过云州西北部,驻守的是颉利可汗嫡系。”李善低声道:“武安兄可有良策?”
  “云州西北部?”张士贵思索片刻,拿起望远镜又看了看,“虽非长途跋涉,但也马力耗尽,可先挫敌锐气。”
  说到这,张士贵突然住了嘴。
  李善毫不迟疑侧头看向薛万彻,喝道:“杜晓、王君昊何在?”
  不等杜晓、王君昊出列,薛万彻冷哼一声,“苏定方不在此地,斩将夺旗,冲锋陷阵,舍某其谁?!”
  如今营寨内,李善名位最高,但不实际掌军,张士贵为主将,其下便是薛万彻……其实若论冲阵,曾经数千骑击败王世充五万大军的张士贵也堪称翘楚,但对阵突厥,薛万彻经验更为丰富。
  示意杜晓、王君昊跟上,李善在心里叹息,也不知只是突厥小股骑兵还是大军先驱,但无论如何,战幕已经拉开,而且是以最让自己意外,最让自己难受的方式拉开序幕。
  突利可汗让结社率传来口信,十日后方会出兵……他没有必要骗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善心里甚至有些恼羞成怒,自己昨日还信誓旦旦,今天就被扇了一巴掌……还好马周那厮不在,不然必然大加嘲讽。
  雁门关那边以苏定方为主将,小半年过去了,苏定方早就牢牢掌控住了代州军,代州司马尔朱义琛……呃,朱玮已经提醒过李善,你应该称为二表舅。
  这位便宜表舅自然不会碍事,马三宝也不会,张公瑾伸不进手来……想到这儿,李善远远看了眼瓮城内趋马挥舞长槊的薛万彻,还好将这货带到了顾集镇,不然说不准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张士贵等人早就已经离开,敌军这么快来袭,需要准备的事务太多了,只留下李善带着几个亲卫站在高处遥遥眺望。
  李善苦中作乐的想,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现在,不管是张士贵还是普通士卒,应该都不会怀疑会外无援军,陷入绝境。
  视线茫无目的的扫视着远处,李善并不太关心已经率军杀出寨堡的薛万彻所部,只要这厮脑子没有坏,被突厥引到远处,以其的能力以及唐军骑兵的冲击力,三千突厥骑兵,是不可能击败薛万彻的……甚至没有直面的资格。
  更别说,顾集镇建寨略高,一览无遗,朔州地势平坦,少有丘陵,再加上薛万彻还借走了一支望远镜,很难被突厥伏击。
  如今李善更关心的是如今顾集镇内,战幕拉开,粮草是肯定送不过来了,军械倒是充足,兵力也足够,但问题是粮草未必够。
  原本寨堡内是一千步卒,六百骑兵,再加上五百民夫,约莫两千出头,粮草储备仅供半月之用。
  但此次李善出塞巡视顾集镇,身边的亲卫全都带过来了,朱玮、王君昊、杜晓三人为首的亲卫营将近六百人,再加上薛万彻身边的近百亲卫,一共七百人。
  说起来也就七百人,但这七百人全都是骑兵……人吃马嚼,比寻常士卒耗费要大的多。
  李善心中隐隐有不好的猜测,突利可汗事前传信,没有必要扯谎,对方不可能知晓自己会出塞巡视顾集镇,所以肯定是出了意外。
  那么,颉利可汗大举来袭,到底会有多少兵力呢?
  很可能不会只是突利可汗之前所说的五万左右……若是来敌太多,不说马邑、雁门关、顾集镇能不能顺利的互相支援,仅仅是顾集镇的粮草都难以支撑太久。
  其他的自己帮不上太多忙,困于寨堡之内,消息断绝,难以掌控大局,但有的事情自己能做,比如粮草分配,比如伤兵营……
  正在想着这些,身边朱石头突然低呼一声,“七叔!”
  李善猛地低头看去,正率数百精骑出城迎敌的薛万彻身后,正是身穿明光铠,手持长槊的朱玮。


第五百八十四章 首战(下)
  纵观千年,中原士卒至强,无过两汉,兵锋抵西域,有一汉当五胡之说,即使是东汉末年,军阀林立,也能大败胡族。
  但三国之后,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南北对峙数百年,入主中原的鲜卑与汉人融合,渐以华夏自居,北魏时期设六镇抵御柔然入侵,但草原胡族势力也渐渐强大,成为了笼罩在中原政权头顶的阴影。
  一直到隋朝一统天下,才略有改观,隋军对阵突厥,往往先守而后攻,以车队结为方阵,四面外拒,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这个所谓的奇兵,实际上就是骑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突厥来如激矢,去如绝弦,最擅聚散之术,不以固守聚敌,装备精良但数量不多的骑兵很难有直面突厥骑兵的机会。
  这种战法在隋朝鼎盛时期非常盛行,比如李高迁去年出塞击败苑君璋,用的就是这套战法,先以车队固守,后以骑兵出击,再加上来援的刘世让、高满政,顺利的击败了苑君璋。
  但在大业末年,情况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这种变化最关键的一个人物,正是如今的李唐开国郡王李渊。
  当时中原已然大乱,河东兵力不足,突厥犯边,马邑太守王仁恭难以抵御,李渊选了两千骑兵,仿造草原部落居处饮食,射猎驰骋,以此出战,大败突厥。
  这算是新版本的胡服骑射吧。
  以骑兵击败骑兵,这不是李渊的独创,但却是大势所趋。
  其实李渊对李善的信重,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李善对阵突厥数战,均是大捷,且都是以骑兵出战,从某种角度上逢迎了李渊。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巧合,身为穿越者,虽然对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没有什么研究,但李善也清楚一件事,能击败骑兵的,永远只能是骑兵。
  所以,李善在筹建霞市之前,就下定决心,最重要的就是战马,其次才是粮草。
  之后商路重建,源源不断的货物送往云州,玉壶春更是名震草原,同时源源不断的良驹被送到代州,虽然相当一部分都送往陇西马场,又新建马引,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良驹留在代州。
  再加上去年雁门大捷,一次性就掠来两千战马,之后李善又以欲谷设连续敲了几次竹杠,如今草原以南,天下各州,论骑兵之强,代州不敢妄称首位,但论战马的质量、数量,代州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面对不急不缓驰近的唐骑,三千突厥兵并不慌张,优良的马术让他们左右横跳,有张开大嘴一口吞下的意图,毕竟出战的只不过是数百骑兵。
  但就在这时候,唐军突然猛地加速,此战以李善亲卫为先锋,他们胯下都是一等一的良驹,短距离加速的能力让突厥骑兵一时间难以做出迅捷的反应。
  双腿紧紧夹着马腹,尽量伏低身子,耳边传来叮当乱响,那是箭头击打在铠甲上的声音,好似又回到十多年前的战场,朱玮心中充满着久违的兴奋。
  抬头瞄了一眼,朱玮猛地直起上身,暴喝一声,手中马槊如毒龙一般刺中最前面突厥兵的胸膛,将其挂在槊尖上,硬生生向后撞去,胯下良驹随之前窜,垂死挣扎的突厥兵将后面阵列搅成了一锅粥。
  随后赶上的王君昊、杜晓等人随之破阵而入,仗着身穿明光铠,或手持马槊直刺横扫,或拔出长刀大砍大杀,阵中一片混乱。
  原本突厥骑兵就最讨厌和唐骑正面冲锋,他们更喜欢以聚散之法耗尽对方马力、战力,最后再以优势兵力聚歼,结果这次因为对唐骑马速估量不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装备精良的唐骑冲阵。
  不过突厥骑兵也有优势,迅速的展开阵列,企图脱离唐军先锋的纠缠,并且两翼准备前移断绝唐军后路。
  但薛万彻并不傻,他虽然比不得苏定方,但也是沙场老将,最擅的就是骑战,突厥少有进犯幽州,很大程度就在于罗艺麾下的薛万彻等战将。
  薛万彻先以朱玮、王君昊领两百骑兵破阵,自己亲率五百精骑押后,见阵列先是大乱后有展开包裹之态,才猛踹马腹,引兵斜向杀入阵中。
  已经赶到城墙上的李善忧心忡忡,一旁的张士贵却点头道:“论冲阵犀利,薛万彻不如万钧,但论择机得当,薛万彻强于其兄。”
  李善听得懵懵懂懂,但又不好意思问出口,细细看了会儿,才察觉出奥妙。
  薛万彻选择破阵的方向很有讲究,并没有沿着王君昊、朱玮杀出的口子冲进去,而是斜向杀入,将正在展开阵列的部分突厥骑兵夹在了中间。
  若论冲阵,如今的唐骑足以一当十,再加上又有薛万彻这等杀神在,五百骑兵如同大锤一般击打在展开阵列的突厥骑兵侧翼,将阵列完全搅乱。
  显然事前是商议过的,朱玮、王君昊、杜晓破阵后笔直向北,一路凿穿突厥阵列,勒马转向,向着薛万彻的侧面直击,两军合围,将数以千计的突厥骑兵包裹进去。
  不知何时,朱玮脑袋上的头盔已然遗落,身上插着七八只长箭,但犹自持槊进击,身后的王君昊与朱氏族人拼命追赶都有点赶不上。
  李善拿着望远镜紧张的看着,看见朱玮手中的长槊横扫,将四五个突厥兵扫落下马,随即身子微微倾斜,左手顺势拔出佩刀,战马高速奔驰之间,刀锋在一个头戴白色皮帽的突厥人颈间一划。
  片刻之后,朱玮手中马槊高高举起,槊尖上挑着一顶白色皮帽,周边士卒奋力高呼……短暂的平静后,阵中哄然炸响。
  张士贵锤了下墙头,高呼道:“开城门!”
  虽然一直看的有些懵懂,但毕竟上过几次战场的李善也知道,领兵头领已然被朱玮所杀,此战已然大胜,城外的突厥兵正在四散奔逃,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
  “七叔好威风!”一旁的朱石头啧啧。
  “万军从中,斩将夺旗,不弱苏定方!”李善也啧啧称奇,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一点名号居然都没留下来。
  如果没猜错的话,朱玮应该是当年尔朱氏的族人,依稀可见尔朱荣当年纵横北地的风采。


第五百八十五章 雷声大雨点小
  兵丁过万,无边无际,李善前世就听说过这句话,这一世在馆陶城外也见识过阿史那·社尔所率的万余突厥大军,但直到今日方才知晓,这句话未必正确。
  昨日三千突厥兵,在李善看来已经是铺天盖地,但今日,他才发现,这才叫铺天盖地。
  寨堡四周,只留出了射程之内的一小段距离,而寨堡本身,好似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帆船,放眼望去,看不到草,看不到地,甚至连远处的天都看不见,这叫彻地连天。
  视线之内,只有黑压压的突厥骑兵,耳边响起的,除了士卒浓重的喘息声外,只有敌骑的呐喊声。
  李善努力摁耐住心神,没向一旁的张士贵问出“守得住吗?”之类的问题,当日馆陶城内,虽然田留安很大可能在能力上弱于张士贵,但馆陶县城内兵力充足,面对数万大军围攻也有坚守的信心和把握,但现在……
  “不止五万吧?”与突厥交战多年的薛万彻忍不住问了句,五万这个数字是前天李善在雁门关说的。
  张士贵迟疑了会儿,“应该不止,至少六七万之众。”
  李善自然不懂什么望兵之法,但却懂得,薛万彻、张士贵都是初唐名将,连他们都难以估量敌军数量,只能说明来袭敌军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计。
  “未必。”朱玮安慰道:“草原各部以部落为数,多者数以万计,少者不过一两千……”
  李善从牙关迸出了两个字,“马邑。”
  朱玮猛地反应过来,突厥想攻打河东,不可能放过马邑,只来攻打顾集镇,所以突厥此次出兵,兵力应该不仅仅是寨堡外这些。
  张士贵和薛万彻都瞄了眼李善,你信誓旦旦的说突厥不会提前来袭,结果人家真的提前来袭,你说突厥不会举国来犯,结果人家真的举国来犯……
  一旁的王君昊面无表情的在心里想,也不知道在雁门关的苏定方会怎么想,还在长安的凌公会怎么想……
  这时候,外间亲卫传禀,温邦大步走来。
  “问出来了?”薛万彻抢着问,昨日大战,斩杀敌军千余,俘虏数百,审讯后得知,突厥上层发令,必取李善头颅。
  这一点李善能理解,肯定是颉利可汗……但李善想不明白的是,自己除了斩杀郁射设之外,从来只针对颉利可汗,如今内有突利可汗隐隐作乱,外有各部落颇有异心,颉利可汗怎么就敢举国来犯,难道他就不怕出什么事吗?
  今日突厥大举犯境,薛万彻亲自出寨,擒下了几名斥候,只问出了突利可汗也出兵的消息,其他的留给温邦审问。
  温邦面对李善,垂着头道:“已然交代,颉利可汗独子欲谷设于四月中旬经灵州北返五原郡,昨日于王帐内自刎,颉利可汗大怒,倾国来攻,许各部落自取,只索……”
  李善摸了摸脖颈,“只索某头颅,以祭其子?”
  现在李善是真的后悔了,早在两个多月前回长安的时候,凌敬就提及,去岁逼降苑君璋,斩杀郁射设一事,或有隐忧。
  郁射设之死,逼的突利可汗提早公然与颉利可汗撕破脸,引发了突厥内乱,但也是郁射设之死,导致突利可汗被逼着一同出兵。
  突利可汗可以不理会欲谷设怎么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可能公然放过虽然和自己结拜金兰的李善。
  当然了,导火索是欲谷设之死,这厮虽然声名尽丧,但身为颉利可汗独子的身份却很重要,他的自刎,让颉利可汗有了发作的借口……心里素质太差劲了!
  在心里揣摩了片刻,李善长叹一声,“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方能为汉初三杰,欲谷设这厮,实是毫无气量可言!”
  饶是张士贵性情端谨,如今也心头纷杂,还是忍不住瞥了眼过来……这种话你怎么就说得出口?
  难道这一切不是你造的?
  李善深吸了口气,突然想起,欲谷设那厮在长安完全没有自杀的倾向,而且都回五原郡那么久了才自杀,偏偏那么巧,正好给了颉利可汗出兵的借口。
  如果颉利可汗能攻入河东,必然能笼络各部落,说不定还有什么后手,能彻底压倒渐渐起势的突利可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4/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