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4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这个念头刚刚在脑海中闪过,郭朴还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数十骑突然飞驰而来,为首的结社率只略略听了几句,双腿一夹,坐骑疾驰而来,手中马鞭在空中呼呼作响,将那中年汉人抽落下马。
  周围一片大哗,但围着的突厥骑兵却没什么实际的举动……反而趋马往外退开,眼睁睁的看着结社率手中精美马鞭的鞭尾一次又一次的落在中年汉人的身上。
  “抢了一圈,居然抢到云中来?!”结社率双目喷火,手中加了把力气,地上的中年汉人惨叫连连,却不敢胡乱翻滚……万一被马蹄踩中,不死也得残啊!
  结社率好好的出了一口气,才挥手让这帮突厥人带着中年汉人滚蛋,趋马小声和范十一说了一遍,催促商队尽早出发。
  郭朴和范十一商议后,决定舍弃部分物资,尽量以马匹、马车携人,尽快南下,黄昏时分,他们遇上了前来迎接的李善。
  还没等李善上前,身后已然涌出了几十条大汉,双目含泪,高声呼和,商队中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去年被苑君璋裹挟南下的云州青壮,原本还有人希望能北返故土,但经过欲谷设肆意杀戮一事后,都希望将家人迁来代州。
  李善在离开马邑的时候,敏感的察觉到这股气氛,临时改变主意,携带这些青壮北上相迎,此时子寻父,妻寻夫,母寻子,既有哀嚎,亦有笑语,杂乱非常。
  李善感慨的看着这一幕,轻声道:“若是从中挑选青壮,自然愿效死力,但时隔半载,方才团聚,如何忍见再度分散?”
  一旁的张仲坚没吭声,但在心里琢磨,殿下此言颇有仁心,但即使如此,这些青壮落户代州、忻州,必然列入府兵名册,殿下但有所召,立时成军。
  此事郭朴、范十一赶到了。
  “郎君。”范十一上前低声说了几句。
  李善微微颔首,笑道:“这一趟居然是郭叔领队。”
  “拜见……”
  “郭叔这是作甚?”李善下马挽起郭朴,“郭叔几度襄助,某感念在心,今日难道要以高低而疏吗?”
  郭朴有些为难,说到底他是李家门人,并无官制在身,而如今的李善已经不是前年初次相见的那个少年郎了。
  李善不以为意,有的东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要坚持,他略略问了几句云中县外的事,笑骂道:“颉利可汗倒是无耻……呃,不过也不是坏事。”
  顿了顿,李善解释道:“三万农奴,颉利可汗自然不肯全都负担,必然从各地搜集……”
  这个李善也猜得到,只不过那人有点没眼力,居然跑到云中这边来,活该挨结社率一顿鞭子。
  “都顺利?”
  “顺利。”范十一咧咧嘴,眼角余光却扫了扫。
  郭朴早就退下了,一旁的张仲坚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在众多亲卫的逼视下缓缓退开。
  李善回头递去一个安慰的眼神,毕竟你才跟在我身边几日,毕竟你以后是要跟着李药师的,这才回头问:“结社率那厮还老实?”
  “不老实也没办法吧?”范十一是少有知晓内情的人,小声说:“临行前结社率牢骚话一大堆,说是日后必要讨还。”
  李善嗤笑道:“让他来吧……说不定他是第二个欲谷设呢!”
  范十一忍不住扑哧笑了,欲谷设那厮……从山东河北到朔州马邑,再到雁门,几乎每次出现都给郎君带来无与伦比的好处。
  可以说,李善一次又一次的往上攀登,除了自身的能力、运气和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两方,一方是李德武和裴世矩,另一方就是欲谷设了。
  “那个汉人是谁?”李善随口问:“结社率说是国师……颉利可汗会用一个汉人做国师?”
  范十一应道:“小人在云州也听说过此人,据说是颉利可汗登汗位后相投,极得重用,尊为国师,此次从其他部落搜罗农奴,就是他进献的……对了,他叫赵德言。”
  “赵德言?”李善愣了下,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个名字,不过却不是在正史中了解的。
  嗯,魔门八大高手之一,武尊毕玄要使出压箱底的绝招才能击败,魔相宗传人……噢噢,对了,他师傅是长孙晟呢。
  不过李善对此人在正史中有什么作为完全不知道,甚至直到现在才知道历史上真的有个赵德言。
  想到这儿,李善侧头看了眼站的远远的张仲坚……这几天,身边怎么老出现这种人?
  李善隐隐察觉到了什么,赵德言闹了这一出……还建议颉利可汗苛待其他部落,这对颉利可汗来说,真不是什么好建议啊。
  事实在历史中,赵德言是个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却为DTZ覆灭做出了巨大努力的角色,在他北投突厥之前,突厥人性情淳厚,政令质略,简而言之,就是架构简单,治理简便。
  正是赵德言劝颉利可汗极大的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可汗的权力,又对其他部落实行严苛的法令,导致各部落首领不满,突利可汗能够与颉利可汗抗衡,一方面在于身份,一方面在于和李唐结盟,但还有一方面就在于因为赵德言,导致颉利可汗人心向背。
  这时候,马蹄声响起,王君昊远远眺望,“郎君,应该是雁门来信。”
  如今李善的亲卫有一部分分散在代州、忻州、朔州各地,主要负责代县、雁门关、崞县、马邑各地的信件来往,李善甚至在太原府还设了一个点。
  “郎君。”来人是朱氏族人,凑到近处,低声道:“凌公来信。”
  李善歪了歪头,李世民到底把谁塞来了?
  秦琼是不想了,但其他初唐名将……还真未必找得出几个文武双全的呢。
  打开信瞄了几眼,李善无语了……居然送来了演义小说中著名的白脸奸臣!
  正想笑骂几句,突然周围一静,李善侧头看去,数百青壮加上数百民众,俯身而拜。


第五百四十八章 白脸奸臣
  雁门关城墙上,三十八岁的张士贵迎风而立,远远眺望渐行渐近的长队,有骑兵来回奔驰,有老弱乘坐马车,有男女相互扶持。
  “邯郸王确有仁心,但如此手段……洞察人心,芮国公败的不冤。”张士贵给出了一个很难说是褒奖还是批驳的评价。
  身旁的张公瑾咳嗽两声,对此没发表什么意见……其实的确如此,用这种手段最直接的不是收拢民心,而是收拢军心。
  经过此事,留在马邑的苑君璋旧部还不太好说,毕竟孤悬塞外,但移驻崞县的千余骑兵以及调拨军屯的旧部来说,这是能安其心的义举……手掌四州之地,身为郡王,亲自北上相迎。
  但张士贵对这种很难说是正统的手段,似乎并不太喜欢,他为人处世,方正而严,就算面对十倍之敌,也会选择堂堂正正一战,而不会使其他阴诡手段。
  张公瑾性情要圆滑的多,想了想低声提醒道:“武安兄,邯郸王处事公正,不偏不倚,临行前殿下可有嘱托?”
  张公瑾这几日忙的不行,马邑那边裁撤的士卒正在行军屯,田亩倒是准备好了,但各种农具、耕牛、种子都是烦心事,他是受到李善召唤才刚刚赶到雁门关,恰巧张士贵也到了。
  张士贵犹豫了下,低声道:“殿下提及,只虑国事……”
  “那就是了。”张公瑾咳嗽两声,“邯郸王虽尚未加冠,又有怀仁举义之名,但毕竟年少,若是不恭……”
  不恭的下场已经摆在那儿了,现在天策府大将段志玄已经成为长安的笑柄……连累的李世民都脸上无光。
  “不过两三个月的工夫。”张公瑾劝道:“顶多五月,李药师必然到任,陛下应会召邯郸王回朝。”
  李靖到任,李善就要滚蛋……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只不过原因实在说不出口,李善在代州几乎掌控了一切,如果不走,不管他愿不愿意,也必然会和李靖产生矛盾。
  而李善和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关系又太过密切,所以李善是必然要走的。
  “之前段志玄任左武卫左郎将,兼骑兵副总管。”张公瑾碰到熟人,话也多起来了,猜测道:“但段志玄在天策府任护军,而武安兄在天策府本为统军,理应位阶稍高?”
  张士贵点点头,“左武卫中郎将。”
  左武卫按制是有两个中郎将的,一个是如今驻守代县的苏定方,另一个就是张士贵了。
  张公瑾解释了几句,委婉的提及苏定方和李善的关系……因为之前两年张士贵都没有在朝中出仕,而是只为天策府属官,但之前他在洛阳虎牢大战中,长期担任马军总管。
  骑兵向来是战场上最具有杀伤力的兵种,天策府的玄甲骑兵实际的主将是李世民本人,下列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翟长孙四员战将,但大军中的其他骑兵却是由张士贵统领的,这个位置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而苏定方是如今代州军实际的主将,也是马军的直接指挥者,接替段志玄的张士贵只可能为副总管,他难免觉得不服气。
  城门大开,如今的雁门守将马三宝并张公瑾、张士贵出迎,李善连寒暄都等不及了,“德谋兄呢?”
  “刚刚送了一批回去……”马三宝解释道:“这又是多少?”
  “男女老幼约莫一千三四百人。”李善脸上满是汗迹,恨道:“这次将云州能拉的全都拉走了,看他颉利还拿谁来顶数?!”
  张士贵不明就里,但马三宝和张公瑾都是心里有数的,心想颉利可汗碰到你……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几天前,李善亲自北上相迎,听闻赵德言怂恿颉利可汗掳掠云州百姓为农奴……还是那三万农奴闹的,之后他写了信给结社率,派出亲卫大肆传扬,从第二天起,每天往雁门关这边送人。
  虽然经历了大半年的迁居,但现在代州还是很缺人口的,李善一直秉持这样的观念,人为本。
  没有人口,就没有意义。
  只有充盈的人口,才能使商业兴旺,才能种植粮食,才能使兵力充足,才能稳固代州。
  “六百、九百、一千五、两千、一千六、一千三……”张公瑾算了算,咽了口唾沫,“殿下,算算得有七八千人了,再加上马邑裁撤的士卒,一万多人……军屯那边实在是无能为力。”
  “放心,压不垮你。”李善接过马三宝递来的竹筒灌了几口水,嘴里不停交代,“但如今良田不能随意相授,宅子更是不用想……安置地点只能在五台县左右,不能太过靠近雁门关。”
  “如今天气转暖,让民众自行搭建木棚,告诉他们,今岁中秋之前,必有宅落。”
  瞥了眼想说什么的马三宝,李善嗤笑道:“就算永康县公到任,某已然回朝,也会留下人手,绝不会食言。”
  马三宝只能在心里嘀咕几句,真是财大气粗啊。
  的确,依仗霞市、商路以及玉壶春、马引,李善的收益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只不过大部分的收益很难划分……到底算是代州总管府的呢,还是算他李善的。
  毕竟,到现在为止,李渊也没有废除禁止与塞外通商的诏令,从名义上来说,这些钱财还真不能算是公款。
  “德谋兄不在……”李善看向张公瑾,“那这些人就交给你……张弘慎,他们少了一根头发,那都是你的不是!”
  “下官遵命。”张公瑾犹豫了会儿,低声道:“前几批送去五台县的百姓……多有青壮愿从军。”
  “是被苑君璋去岁裹挟从军的吧?”李善心里琢磨了下,“尔朱仲珪如今掌代州、忻州折冲府,许其登记造册,闲时操练,以待来日。”
  反正暂时是派不上用场的,但这些人出身云州,不敢说武艺射术,但至少都擅骑马……又是李靖那厮来摘桃子啊。
  想到这儿,李善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自己去年赴任,那是何等的烂摊子啊,李靖可太有福气了!
  民众入关,安排食宿,一阵纷乱之后,李善才在议事厅内坐定,马三宝、张公瑾、张士贵和刚刚赶来的苏定方分坐左右。
  “殿下,这位是……”
  “新野县公之名如何不知?”李善笑着说:“适才忙乱,怠慢……在下年少,称一声武安兄,不知可否?”
  张士贵有些意外,在他的印象中,这位青年虽然字怀仁,声称与人为善,人脉甚广,但从其行事做派来看,锋锐十足……适才从头到尾都没搭理自己就是明证。
  不料此时却温文儒雅,如此客气……张士贵起身拜倒,“下官拜见邯郸……”
  话还没说完,还没拜倒,李善就疾步挽起了张士贵,“不敢当此礼,还请武安兄安坐。”
  这么礼贤下士……张士贵性情稳重,也不禁有些手足无措。
  一旁的马三宝打了个哈欠,苏定方面无表情,而张公瑾有点不忍直视……就在年初,也是在这儿,刚刚大捷归来的李善召见众将,虽略有敲打,但总的来说,言语亲切,和蔼近人。
  结果呢,不过一个多月后,漫不经心的段志玄就被赶走……这个耻辱只怕他要记一辈子,说不定还会留在史书中呢。
  其实张士贵的手足无措,很大程度在于他发现……这位年轻郡王的眼神有点奇怪,蕴藏着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呃,李善对张士贵还是挺好奇的,这可是历史上不多的例子……名臣良将变成了演义小说中的白脸奸臣,回雁门关的路上,李善想了又想,似乎只有北宋的那位潘仁美相仿。
  所谓的潘仁美实际上是北宋初年的名将潘美,演义小说中被其害死的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杨继业。
  而这位张士贵在演义小说中害死的那位也大名鼎鼎,所谓“脱帽退万敌”、“三箭定天山”的白袍神将薛仁贵。
  李善一边寒暄一边在心里计算,薛仁贵虽然在演义小说中是贫寒出身,但这种说法……来到这个时代也几年了,李善绝对不信,八成是河东三望族的薛氏子弟。
  薛仁贵好像是李世民亲征辽东时随军,贞观一朝记得也就二十多年,这时候出生了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