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4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王君昊是个寡言少语的人,此时也不禁苦笑,“太过弄险……”
  李善摇摇头,“从去年投唐之后,马邑驻军先后历经三战,又熬过寒冬,多有逃兵,军中不过七千人马,劲旅不过三千之数,而且除却诸将亲卫,都在城外扎营。”
  “刘世让、秦武通护卫城池,麾下亦有三千唐军,城门均在手中……纵然席多欲反,也难以得手。”
  “更何况,席多此人,文吏出身,先后依仗刘武周、苑君璋,得诸将敬重,但在军中少有威权……若是他叛,难以统军,既然如此,何必行此险招呢?”
  李善细细分析道:“看似弄险,实则万无一失,顶多是被几员叛将携带兵马北窜而已……但只要能顺利清洗军中,马邑必固,与雁门关成掎角之势,后有代州军、并州军为援,即使颉利可汗大举来犯,亦难有作为。”
  顿了顿,李善笑道:“颉利可汗必然不会贸然来犯,而且苑君璋旧部即使要叛,也未必会攻打城池,斩某头颅……君昊可知为何?”
  王君昊皱眉想了好一会儿,轻声问道:“可是欲谷设?”
  “不错。”李善两条腿架了起来,脚尖一翘一翘的,“颉利可汗愿以三万汉家男女换回欲谷设……虽然不成器,但却是他的儿子!”
  “三万男女……即使在五原郡,这也不是个小数目,愿以这样的代价换回儿子,无非是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阿史那王族连续三任兄传弟,颉利可汗可没有嫡亲的弟弟了,难道要传给堂侄突利可汗吗?”
  “席多若是真的斩下某的头颅献给颉利可汗,难道后者不怕独子再难返回?”
  李善信手描绘,侃侃而谈,一时间谈兴大发,这时候外间传来急促脚步声,赵大疾步入内,抢在榻边,单膝跪地,低声道:“郎君,城外西侧营内作乱。”
  李善虽然数历战事,但毕竟不亲自领兵,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王君昊已然脸色大变,揪住赵大厉声问道:“刘世让、秦武通呢?”
  “都在左右,不敢出城。”赵大头上满是汗水,“刘世让那厮说,若是领兵出城平叛,只怕不可收拾!”
  李善这时候才听出点味道,“营啸?”
  在古代,营啸是军中最难控制,也是最为恐怖的意外,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或许只是一个士卒做了个噩梦,没有一个敌人,一声惨呼就能掀起一场乱事,让营地充满了血腥和尸体。
  事实上,夜袭往往能成功,更经常以少胜多,往往就是凭借这种变种的营啸……前年李善在历亭筹谋夜袭敌营,苏定方率军破营而入,敌军基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大部分人都是死在自己人手中的。
  各种思量在脑中迅速盘旋,李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唐军小部在城外,大部在城内驻守……外面就让他们杀吧,实在不行到最后自己干脆上书朝中,请任城王李道玄遣派偏师驻守马邑。
  “郎君。”又有亲卫入内,低声禀报道:“席多到了。”
  “这么早?”李善眉头一皱,坐了起来,沉思片刻后道:“摆酒。”
  老迈的席多拄着拐杖缓缓入内,拜倒在李善面前,“拜见邯郸王。”
  “席公客气了。”李善轻笑道:“暂且安坐饮酒。”
  “谢殿下。”席多入座后环顾四周,“不知长史、司马……”
  “哈哈哈,席公于马邑十余年,根深蒂固,消息灵通,如何不知?”李善饶有兴致的看着席多,“不料今日,席公先至。”
  席多镇定的回道:“在下身无缚鸡之力,身旁尽多仆役,无勇士相随,自然先至。”
  “哈哈哈,席公过谦了。”
  的确,席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首领,但在苑君璋入朝的前提下,他是能给予诸将极大影响力的关键人物……最先抵达,无非两个可能。
  其一,席多决心顺从苑君璋之意,辅佐李善完成清洗军中的重任,并且已经劝服了大部分将校,之所以最先抵达,不过是为了显示功劳罢了。
  李善在心里琢磨,苑君璋实为庸碌之辈,但麾下倒是能挑的出一些人物,之前的张仲坚,此时的席多,都有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之心。
  草莽间亦有英豪!
  第二种可能,苑君璋旧部另有人为首,已然在城外引得骚动,而席多此刻是来和李善谈判的。
  “殿下……”
  席多的话只说到一半,李善就做了个停的手势,看向苑君璋,“城外军营动荡,不可随意出城平叛,告诉薛万彻,若城内诸将但有异动,均斩!”
  “遵命!”
  “殿下!”席多猛地站起来,身子一时有些不稳,嘴里却在高呼,“殿下不可,诸将必然不敢冒犯殿下……”
  “哈哈哈,孤不过戏言耳。”李善长笑道:“但凡往这儿来的,均放行。”
  王君昊再次应声,转身出了大厅,李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席多,“看来席公并非来劝孤出城而降的?”
  席多打了个冷战,缓缓走到厅中,拜服在地,“在下不过军中小吏,愿劝服诸将俯首殿下,他日坚守马邑,北抗突厥,不敢违背。”
  李善心中大定,用轻微的动作吐出一口长气,“如今朔州录事参军事、别驾两职出缺……”
  瞄见席多驮着的背脊耸了耸,李善笑了,“看来席公已有先手。”
  安静了片刻后,李善挥袖道:“暂且安坐,等着吧。”
  重新落座的席多心中忐忑不安,自己已令卫鹏盯着何小董,意欲以此为进身之阶,不料这点小算盘被一眼看穿。
  于此同时,城西的城头上,秦武通、刘世让和屁股还没养好的刘宝都忧心忡忡的盯着城外,城西的军营已经是一片骚乱,甚至有百多人从远处摸来,看模样是想偷城门,经验丰富的刘世让令人投掷火把才将人逼退。
  “这一片都是何小董旧部。”刘世让伸手在空中划了划,“还好其他营地都未附和而乱。”
  “但也不是长久之计。”秦武通脸色难看,“若不弹压,何小董聚集兵力,袭破其他营地,大乱立起……”
  不管最终何小董是聚集兵力攻打马邑,还是引兵北窜五原郡,都意味着李善的计划基本破产,这对于李善的威信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唐军在朔州的威慑力。
  刘世让猛地一掌排在城墙上,回身喝道:“薛万彻呢?!”
  粗豪的声音在阴暗处响起,随之而来的身穿明光铠的薛万彻,“必不负所托!”
  “殿下命你盯着何小董,居然让其逃出城外,以至于乱事在即!”刘世让压低声音,“此为千钧一发之际,唯有猛将直入军中,擒杀何小董,方能平定兵乱!”
  薛万彻深吸了口气,伸手从亲卫手中接过长长的马槊,战马已经在城墙下低低嘶鸣……的确,唐军是不能出城弹压的,他们首先要保证马邑这座城池的所有权,其次还要保证李善的安危,而且一旦出城,即使那些不受何小董挑唆的将校只怕也要附之叛变。
  只有薛万彻这等猛将率亲卫于千军万马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擒杀何小董……只要此人身死,一切的碍难都会冰消雪融,迎刃而解。
  “世人皆知,邯郸王有择才之能,当年山东战事,以苏定方为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西征斩将夺旗,生擒可汗,名震军中。”
  “后邯郸王北上赴任,朔州局势杂乱,殿下授某战马长槊,雪夜破营,方有此日,还望……”
  刘世让的话还没说完,秦武通一声惊呼,“看!”
  数人转头看去,被巨大火堆照射的营门处,一彪人马悄无声息的出现,如闷雷一般的马蹄声传来,为首的将士手中马槊横扫直戳,营门处的守军无不失色而散,长长的马槊探出,寨门的鹿角被高高的挑飞。
  军中一时哄然,高声呼喊间,聚集而起的数百士卒突然像被长剑利刃劈断的河流一般分开,那百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已然直冲中军。
  “那是……”
  眼力最好的薛万彻有些结巴,“好像是……好像是张三郎……”
  虽然几日前交过手,知道那个其貌不扬都算是褒奖的中年汉子武艺精熟,但薛万彻也没想到,其率军冲阵,有如此慨然不敢挡的气势。
  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何小董的厉声喝问之间,张仲坚只顾着双腿用力,手中马槊笔直探出,只一个回合,就将聚集在何小董身边的数百亲卫击溃。
  张仲坚手中长槊微抖,将何小董砸翻在地,“欲以乱一州之地以求富贵,此为不仁,欲以再投突厥以坏苑公性命,此为不义!”
  张仲坚掀开头盔,双目如电,扫视周边士卒,“大好男儿,战场搏杀,以保家田亲族,何以为夷狄之奴?!”
  似乎只在一瞬间,百骑冲阵入军,生擒何小董,弹压军中,高高城墙上的刘世让、薛万彻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唯有秦武通啧啧道:“邯郸王真有择人之能!”
  万军丛中,生擒敌将,泯灭兵乱,这是能传诸后世的传奇一幕,刘世让很确定这位张三郎日后必能留名史册。
  能干出这种事的人,所依仗的绝不仅仅只是武勇,还有对时机的判断,对局势的分析,以及无与伦比的信心和勇气,但李善是怎么就能确定这位张三郎有不凡之处呢?
  此时,奉命盯着何小董的卫鹏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自己还没来得及动手,刚刚传令让麾下备战,何小董已然落败。


第五百四十六章 马邑事毕
  天色微亮,都督府外还点着火把,来往的人川流不息,但却都脚步轻快,未有一丝异响。
  大厅内,巨大的蜡烛在四周点燃,将厅内照的亮堂堂的,李善端坐上首,神情自若,左侧坐着刘世让、秦武通、薛万彻等将,右侧坐着席多、牛斌、何流、杜士远等将。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厅中央的两人身上,跪着的何小董,昂首而立的张仲坚。
  在苑君璋旧部中,张仲坚名望不低,武艺高强,入军多年,急公好义,为人慷慨,但始终不得提拔,多少年下来也不过是个军头。
  李善这几日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些,一方面是因为张仲坚早年在马邑从军,与时任鹰杨校尉的刘武周不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仲坚是江南人氏,而刘武周、苑君璋、何小董这些将领都出身马邑,自然不会重用。
  但即使如此,张仲坚在军中下层拥有让人惊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关键时刻转化为控制力,何小董费了那么多力气也没能煽动多少士卒,这其中就有张仲坚的手脚。
  之后张仲坚更是亲率百骑,生擒何小董以献。
  “果有才干。”李善笑吟吟的指着一旁坐着的刘世让等人,“薛万彻乃河北名将,不弱当年宋金刚,今日亦要甘拜下风。”
  宋金刚当年是在河北起兵,被窦建德、罗艺一南一北逼的没地方容身,才投奔刘武周的。
  被拿来做筏子,薛万彻也不觉得羞辱,他自恃武勇,很欣赏张仲坚今日壮举。
  牛斌、何流、郭子恒等将领听到这话纷纷动容,他们当年都亲眼目睹宋金刚的兵锋犀利……当年刘武周几乎攻下了整个河东道,实际上基本都是宋金刚打下的。
  听着李善对张仲坚一句接着一句的褒奖,席多不禁在心里揣测,张仲坚今日之举是自发的还是这位邯郸王安排好的呢?
  席多通过蛛丝马迹察觉到何小董或有异动,但李善来马邑才四五日,前一次在马邑主要是和苑君璋、突厥那边交流,不太可能发现何小董有异动。
  但如果笼络了张仲坚,或许有这种可能……或许就是他暗中布置了张仲坚这一路?
  脑补了很多很多的席多看向李善的视线中带着忌惮、恐惧……
  “不杀。”
  端坐上首的李善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诧异的答案,他低头看了看桌案上的册子,笑着说:“何家共计男丁十一口,阖家送往云州……既然他愿投胡人,那就成全他好了。”
  下面有人不禁咧咧嘴,如果何小董能带走千余士卒,说不定还真的能得突厥扶持,但孤身一人携家北上,沦为农奴那都是幸运的。
  这种下场,不比砍下头颅更好。
  “被其煽动的士卒共计九百余人,送至代州军屯。”
  落座在最下面的张仲坚目光闪烁,士卒只送去军屯,但何小董的那些亲卫……只怕一个都活不了。
  都说邯郸王怀仁重义,手段却也酷烈……张仲坚微微摇头,也是,去年逼降苑公一战,手段就已然……
  李善端着酒盏起身,缓缓踱步到厅中,放声道:“今日群将毕至此地,孤以此酒为贺。”
  “诸位,共饮此杯,朔代两州,血脉相连,他日必不离不弃。”
  虽然这话说的有点扯淡,雁门关对李唐的重要性是马邑比不上的,但众人共同举杯饮下此酒。
  大的路线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安排了。
  李善竖起手指,“其一,陆续掳掠青壮尽皆放还,特别是云州青壮,愿迁入代州者,某会让商队将其家人一并带回。”
  “其二,代州将行军屯,孤意欲以马邑驻军为主,至少需三千士卒。”
  有几人脸色微变,军屯的事他们也都知道,但没想到一下子要拨走三千士卒,如今马邑驻军包括掳掠的青壮一共也就七千左右。
  “其三,诸将调职,愿留在马邑,或愿迁职代州、忻州,均可商议。”
  “留在军中或行军屯,授左武卫军职,不愿从军,可迁职三州总管府属官,孤可一言而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